《冲突时,该如何对话》直播听后感

刘苏敏

<p>2020.3.25一大早,惊喜的收到了吴董赠送的特殊礼物——2020.3.27晚19:30池海老师的直播课程:《冲突时,该如何对话》</p><p><br></p> <p>感恩吴董的厚爱——“看优秀的内容,为生活埋下微小的信仰!”吴董的爱,像一束光,照进我内心。</p> <p>3.27晚19:30宝宝还没有洗漱上床,我期待的直播已经开始了,内心多了份急躁,因为我不知道直播是否可以回看,断断续续的看了一部分,当得知可以复播时,放心了,所以利用周末在家的时间重新听了一遍。</p> <p>池海老师说“人生改变都是从对话改变开始。”</p><p>是啊,以前别人说啥就是啥,不去思考说得对与错;别人有求必应,不去考虑是不是自己应该做的。虽然没有什么冲突,但给自己积攒了太多的委屈🥺,经常出力不讨好,常常被忽视。</p> <p>随着成长,明白了一些人和事以后,反而会出现一些对话冲突。池海老师与大家互动,问大家“你遇到的,生活中最痛苦最纠结的场景是什么?”大家的回答有的是和儿子或者亲朋好友吵架、有的是和同事或者下属有冲突、有的是被同事怀疑。当出现这些冲突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呢?我相信大家的感受都差不多,都是很愤怒,很伤心。有时候,浮躁的我们彼此都不认错,将小矛盾逐渐升级,变成了互相消耗。活在妥协中,情绪和感觉一直被压抑着,最终将自己推向幸福的对立面—麻木。活在计较中,收获的是两败俱伤。除了妥协、计较,那我们有第三种选择吗?</p> <p>一旦发生冲突,我们大多数人的情绪表现是愤怒,吵架甚至打架。情绪从哪里来?从我们的认为里来,认为延伸了我们的情绪。说来很惭愧,听了池海老师的直播,我周日晚上还是和我老公吵了一架。事件很简单,就是因为老公的妈妈微信视频,我正在刷牙,我心里想着赶紧洗漱结束,带宝宝洗漱,早点休息,所以我挂断视频,用我老公的手机拨回去了。结果,我老公认为我是不想接妈妈的视频,认为我这是不孝顺的行为,不尊重父母。我认为他是给我上纲上线,没事找事。我老公有他的认为,他的认为让自己很难过,同时我认为对我是上升到人格上的道德绑架,导致我也很难过。认为操纵了我们的情绪。情绪失控下的对话,可想而知。</p><p><br></p><p><br></p> <p>早晨,我借下面👇🏻的图片告诉他,我们是在浪费时间,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用积极的眼光看问题,笑对生活。</p> <p>池海老师告诉我们,冲突时,会出现3个对话误区。误区一:我的认为是对的。误区二:用我的负面情绪来惩罚对方。误区三:如果惩罚不了对方,如果对方不认错,就来摧毁他的人格。上升到人格层面的攻击。看不见的对话操控了我们。应该是这样的,并不见得是应该。我们往往不能区分自己的主观认为和客观事实。我们看到的可能只是绸带的一小节而已。</p> <p>池海老师举例临时应激性犯罪;举例自己十几年前开车在路上,转弯圈转大了。碰擦到了一辆红色的马自达。开车的时髦大姐,气得从车上跳下来,砰地把门关上,破口大骂池海老师。</p> <p>受过专业训练的池海老师只是看着大姐笑,池海老师越笑,她越生气,骂的越凶。池海老师调侃有缘,大姐更是瞪他一眼,骂他没个正经。觉知很重要。池海老师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样的情绪状态,所以他一直很淡定,他自己的目标很清晰,他牢记自己要去接一个很重要的人,不和大姐纠缠。用他的话,如果比车,大姐的车还不如他的,他如果冲动,结果肯定没那么好。可能和他的学员一样,被耽误时间,而且不会因为他愤怒而不承担责任。</p> <p>宽容待人,严于律己。遇事,人人都能先从自己找原因,那世上可能会少了很多冲突呢!</p> <p>冲突时如何对话?</p><p>池海老师告诉我们:</p><p>第一,想清楚要什么?谁先失去理智,谁就是输家。想让儿子做一个文明的人。那就要用文明的方式进行沟通,而不是吵架。回想昨天的事,我想让老公明白我不是他想的那样,其实,我最好的方式是解释一次,而后,不再对话,自己赶紧洗洗,带宝宝睡觉。我们无法让对方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对方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只能让他自己决定。我只能决定自己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生活中,痛苦的根源往往来源于我们想改变对方,而不是改变自己来影响对方。有冲突的时候,往往是我们试图想改变对方的时候。其实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只是好多人意识不到,总觉得错在别人,不在自己。</p> <p>池海老师通过自身案例引出了一个重要的模型—ABC模型。A:事件。B:认为。C:反应。D:结果。我第一次听说这一模型,简单易记。要想改变结果,所有的改变从B开始。认为就是潜在的对话,听不到的对话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我们的对话只是我们认为的,每个人的认为都有局限性,并非客观真理。池海老师列举了一笑话,让我印象深刻。捡大粪的两个人讨论如果做了皇帝,他们要做什么。一个说做金粪勺,一个说方圆十里不允许别人捡,只有他自己捡。说明捡粪的两个人认知有很大的局限性。</p> <p>认知的局限和我们的知识面、见识、身份有关。池海老师说“没有观过世界,哪来世界观呢?”这让我想起樊登老师解读《幸福的方法》一书时,讲的,幸福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对幸福的感知力。很多时候我们因为习得性无助(认为可改变的东西是不可改变的)而不能享受当下,活在当下,不能实现现在幸福,未来幸福。生活中,好多人觉得有些痛苦自己不该承受,抱怨上天的不公,樊登老师有名有地位,一次过安检,负责安检的一位小姑娘要求他喝一口矿泉水,他动作慢,那小姑娘以为他没听明白,指了指矿泉水又重复了一遍“让你喝一口矿泉水呢”樊登老师觉得自己被当成了傻子,狠狠的瞪了小姑娘一眼,事后想想自己不应该。自己太把自己当回事惹的祸!</p> <p>冲突时如何对话?</p><p>池海老师告诉我们:第二:转换自己的角色。</p><p>池海老师与大家互动,问“你的另一半除了是你的爱人,还可以和你成为什么样的关系?”大家回答:灵魂伴侣、老师、良师益友等等,我觉得可以是同学,大家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确实是,生活中我们经常把不好的情绪,难听的语音都留给了爱人,如果把爱人当朋友,当老师,可能会减少好多冲突。也就是池老师讲的,角色做多元化调整,处理关系的灵活度就提升了。我们需要用学习的谦卑的心态来沟通事件,改变角色来看事件。</p><p><br></p><p><br></p> <p>冲突时,如何对话?池海老师告诉我们:第三:还原事实,不要活在演绎当中。池海老师举例大家都听过的,“丈夫深夜,喝得醉醺醺的,衣服上还有口红印,你会怎么做?”信任很重要,需要还原事实,区分事实和看法,不要去演绎,你的认为也不是绝对的事实。池老师还列举了大学生小伙子晚上打水时碰到一女孩心动,回宿舍翻来覆去没睡着的演绎。一位女学员因为婆婆给的见面礼少而觉得婆婆不喜欢自己,实则,给的钱只是当地风俗,有一定的寓意,没人告知她,她也没主动问而造成的心结。</p> <p>池老师告诉了我们发生冲突时该如何对话,也告诉我们:在发生冲突时,我们要主动扮演责任者角色,而不是受害者角色。</p><p> 对话越来越糟糕,往往是我们活成了一个受害者。受害者的意思是不怪我,都怪别人,潜台词是“我是对的”。责任者是指一件事情不管怎么发生,我都有责任。扮演一个受害者的好处有两个:第一,我是对的;第二,我可以操控对方。生活中常见的是妈妈扮演一个受害者角色,“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啊,所以你要听话。”</p><p> 扮演受害者角色的对话是没有力量的。婚姻不幸福是谁的责任?事业不成功是谁的责任?每一个人愿意为自己担负起责任的对话才是有力量的对话。人生要想变得更棒,那责任是谁?当然是自己。池老师告诉我们:记住重要的六个字“对不起,我错了!”穿越对错看效果和意义。愿意说我错了并不代表是真的错了,而是代表有了新的高度,很珍惜这段关系而已。这让我想起乌丹星老师说的“没有对错,只有思考!”用于对话,同样的,“没有对错,只看意义!”成功的麦穗都是弯下腰来的。地低为海,人低为王。对错不重要,效果才重要。值得做的都值得做得好,值得做的好的都值得做的开心。池老师列举了一个我曾听过的一个小故事,就是一个人在一次剧烈的脾气和暴躁的时候,都在墙上留个钉子,一段时间后发现墙上那37个钉子留下了37个洞,我们每一次发脾气都给对方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伤害。</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和别人对话,没有对错,只看意义。和自己对话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对话。一个人跟自己的对话就决定了这个人生命的水平。对话的境界就决定了这个人的生命境界。设定有意义的目标活出精彩的人生。所有的改变都从内心的对话开始改变。对话有力量,你的人生才可能是有力量的人生。</p> <p>  人生要想过得好,凡事发生,先建立正面的对话,要想让自己不在负面中,就要经常的学习,经常的提升。樊登老师提出的《正念的奇迹》,虽然没有读过,我想肯定也强调了正面对话的重要性,也倡导大家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然的成长比较慢,刻意的成长,增加向上的力量,人就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力量。池老师把人比作磁铁,是多大的磁铁就能吸引多大的东西。强调厚德才能载物。我们好多人会有家庭的创伤、情感的创伤、自卑、负面情绪等,就像一个起飞的气球,有很多向下拉的力量,生命向上的速度很慢,当向上的力量小于向下的力量时,就蹭蹭蹭的向下掉,人生就进入一个负循环,变得很糟糕。人生想过得好,飞得高,就得逼着自己增加向上的力量,清除向下的力量。要经常的学习才能不断提升,今天所有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是因为今天我们在这个层面上,如果我们提升了一个层面,那么,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了。换句话说,五年前困扰你的很多问题,五年后统统将不再是问题。成长的层面越高,此层面的问题就少了。人永远走在成长的路上。越成长,快乐越多。</p><p><br></p><p><br></p><p><br></p><p><br></p> <p>池老师还升华了主题,讲到,人的生命有三种状态,一种是死火的状态。在负面的情绪中,负面的对话中,一切都很糟糕。第二种半燃的状态,状态时好时坏。第三种处于燃烧的状态。活得充满激情,活力四射。</p> <p>原本一个半小时的直播,推迟了半个小时,最后互动也很精彩,大家提问,池老师回答。</p><p>一、15岁女孩是叛逆期,怎么对话?</p><p>信任和安全感是关系中很重要的两点。孩子没有被满足的欲望,往往会出现过一次叛逆。如何才能不叛逆?女儿不听妈妈的话,那她听谁的话呢?听她信任的人的话。所以,放下妈妈的角色,成为她的伙伴,成为她的朋友,能够多了解她的内心。</p><p>二、孩子网瘾怎么办?</p><p>网瘾本质的原因是孩子缺乏关注和爱,浅的原因是孩子通过上网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孩子上网只是一种形式,通过上网满足他内在需求,除了上网他可能还有其他行为方式,这是需要和孩子一起探讨的。不要强制他戒除网瘾,越强制越逆反。行为的背后有机制、有动机,想获得尊重,获得足够的爱。不评判,尝试走进孩子内心,了解他打的是什么游戏,了解内心怎么想?为什么这样?</p><p>三、女儿有个好工作,她不干,非得自己创业,该如何对话?</p><p> 作为妈妈不操控女儿的人生。父母培养孩子最好的就是能够培养一个独立的孩子,而不是帮她做选择。孩子永远不能为自己做决定,永远是爸爸妈妈做决定,那她永远没有长大。举例:彼得巴菲特并没有培养他的孩子炒股,而是支持他做自己的选择—弹钢琴。培养一个独立的,对自己负责任的孩子。</p><p> 四、不能自律和高效怎么办?</p><p>给自己打分。循序渐进提升。</p><p>五、如何提升并保持自己的觉察力?</p><p>1.吾日有三省,每天写反省日记,先形成习惯。</p><p>2.让自己静下来,比如静坐15分钟,什么都不想。一杯水浑的时候无法沉淀,水沉淀下来会变得很清澈。就像所有人安静下来就能听到钟🕰️滴滴答答的声音,大家都喧哗的时候,听不到钟🕰️的转动声。</p><p>六、觉得工作累,没有能量怎么办?</p><p>学习给自己赋能。工作为什么累?在自己能力可以选择的范围之内,是不是可以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能选择时,做详细的区分,工作什么让你累?能力不够?工作关系?如果人际关系不好,首先要学会区分关系,把自己变成身边人协助者的关系,成为一个对别人有价值的人,人际关系就会变好。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给人际关系银行存钱,而不是经常的取。</p><p><br></p><p><br></p> <p>非常感谢池海老师的授课,增加了我向上⬆️的力量。</p> <p>“能一起开心😁,咱就一起开心😁,不能一起开心,咱就各自开心😁,总之,开心😁就好”我想这应该是最坏的夫妻关系中最好的相处模式吧,我觉得它也适合各种关系</p> <p>人永远走在成长的路上。越成长,越快乐!加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