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泰医院的一线卫士

秋萍

<p>  2020年春节之际,一场新冠病毒肺炎肆虐荆楚大地,以无孔不入的凶猛之势蔓延及全国每一寸芳草绿地,涂炭生灵无数。至此,举国欢迎传统佳节的高涨情致消散贻尽,人人自危。2020,注定是一个被载入历史史册的符号,这个符号一面是伤痛,一面是荣光。2月4日,我走进通山县公安局特巡警大队面对面采访了八位队员,每一张英俊或还带着几分稚气的脸庞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从脱下军装到穿上警服,他们的人生履历早就赋上了时代的神圣使命,注定了在国家危难的时刻必须挺身而出,负重前行不辱使命。</p><p><br></p><p> 一题记</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余月良 工作休息轮轴转</b></p><p><br></p><p> 大年初二抗击新冠肺炎疫战正式拉响,我局公安民警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的主要力量立即启动全警上岗。县康泰医院首先被征用收治疑似和确诊病人,特巡警大队首当其中责无旁贷担任医院的保卫工作,肩负重中之重的任务。接着封山封城封村封小区,面对一夜之间呈现的前所未有的工作量和压力警力明显不足,调遣到康泰医院执勤值守的特巡警大队警员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实行24小时两班倒,白班十六小时,晚班八小时,全程站立值岗值守。</p><p> 今年三十岁的余月良2008年从重庆武警第七支队退伍进入特巡警大队,负责巡逻出警工作。退伍前他刚刚跟随所在部队参加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救援,这是第一支出援的部队力量,同年他还参加过西藏暴乱的维稳和镇压活动。我们相识已十多年,采访的时候余月良自豪地告诉我:“萍姐,我已经有十年党龄,这是我最骄傲的事。” 在我眼中这个方正的脸庞上嵌着一双圆溜溜大眼睛的小老弟目光总是泛着真诚的微笑。</p><p> 疫情越来越严峻,特巡警队员一面是超负荷的体力工作,一面是面对医疗物资严重不足带来的威胁。在全国医疗物资告急的情况下靠政府和组织提供防护服护目镜,远远满足不了工作的需求。余月良看在眼里更是急在心里,他想:必须自救!于是四处打电话发信息找亲戚朋友和战友发动募捐。国难面前人心向善,短短几天之内余月良通过私人的各种社会网络关系,到2月4日采访时为特巡警大队总共募捐到13100个口罩,100个护目镜和100套防护服,之后募捐活动一直在继续。后来了解到他总共为特巡警大队募捐到价值五万多元的医疗物资,在很大程度上保全了战友的安康。</p><p> 余月良告诉我在康泰医院值守期间有一天晚上阑尾炎发作,开始隐隐作痛只想咬咬牙挺过去,心想:老天爷,这个时候可千万病不得呵!凌晨两点疼得实在受不了在床上打滚才不得不去中医院打点滴,当时医生建议做手术,但他拒绝了,就这样一直把点滴挂到早晨六点靠药水缓解了疼痛。同时他还患有风湿疾病,这个身高一米七五的小伙子硬是靠热敷和锻炼扛了过来。</p><p> 余月良说虽然执行值守任务非常辛劳,但是每天例行的锻炼不可少,只有强壮了体魄才有资本抗击病疫。他每天坚持带队长跑三公里,做300个俯卧撑,300个仰卧起坐,300个伸蹲和蛙跳,而且要求非常严格,每个动作必须在15分钟内完成。</p><p> 他的老家在大路乡新桥冯村离单位只有几公里路,采访结束的时候我问及他疫情以来有没有回去过,他略带几分苦涩地笑了笑:“ 接到返队通知的时候正是除夕已回家过年,当时来不及多想退换衣服都没带。中途回去拿过一次衣服,因为在风险最高的一线康泰医院执勤,回去不敢进屋事先通知家里人把衣服放在路边的。”</p><p> 望着近在咫尺的家,想着家里七岁的儿子,五岁的女儿和86岁的奶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的余月良只能把疼爱和思念咽进心里,他说家国面前,你只能做不二选择。</p><p> 3月9日我县疫情已慢慢向好,我在单位碰见余月良,问他最近有没有回去过,他爽朗地笑了笑:“前几天回了一趟家,这一次与家人分别了37天。”</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后勤管家陈贤文</b></p><p><br></p><p> 陈贤文,1993年出生,预备党员,闯王镇刘家岭村四组人,曾服役江西上饶玉山武警中队,2016年10月进入巡特警大队工作。</p><p> 从军营走向警营的陈贤文性情温和心地纯善,领导和队员眼中的他做事非常细致,是“靠谱”的那种,因为靠谱当之无愧被选任机动三班班长。机动班的工作勤务非常繁杂,整个特巡警大队百号来人的值班调配和饮食卫生各方面管理要面面俱到。大年夜在队里值班的陈贤文自从疫情工作开展以来每天两次给每个办公室和寝室喷洒酒精消毒,合理安排队员一日三餐饮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虽然单位的防护工作做得相当到位,严格测量把控进出人员体温,按王维武博士的处方每天熬制几大桶抗病毒中药放在大厅和食堂饮用,还关闭了电梯和地下车库通道,但机动班还是每餐派两名队员用推车去食堂打饭拉回队里避开和单位其他民警一起进餐。</p><p> 与此同时,陈贤文还要负责执勤点的检查工作,他总是叮嘱队员:人民医院护送确诊病人过来治疗一定要认真做好协助工作,要严防把控杜绝病人偷偷溜出医院,在履行忠诚卫士的职责基础上更要保护好自己杜绝病毒入侵。每当接班的队员整装出发他总是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从康泰医院换岗回来的队员他都尽可能亲力亲为给他们通身喷洒酒精消毒脱下防护服,然后将医疗废物妥善处置以免发生二次感染。</p><p> 作为特警队的队员,陈贤文肩负的不仅仅是后勤管理工作,而且还要随时参与突发事件的处理。除夕前,我县第一例疑似病人在人民医院留观期间偷偷溜回家里过年,医生一筹莫展。特巡警大队获知后立马组织20名队员在乐有铭队长的带领下来到该疑似病人的小区,通过与其家人耐心沟通进行宣传教育,最终将坚决抗拒去医院的疑似患者成功劝解随医生一起返回医院。</p><p> 更棘手的是在康泰医院治疗的确诊病人有两位精神病患者,患者几次拔掉口罩冲出病房,对此医生真的措手无策,这个时候值守的特勤队员必须冒着重大的感染危险把病人控制住送回病房。</p><p> 随着疫情爆发疑似病人越来越多,抗疫工作越来越紧张,每个人的心里都绷着一根紧弦。作为家中独子的陈贤文,他的父母心里更多的是担忧与挂欠,但是开明的老人总是在电话里叮嘱陈贤文:“不要挂欠我们,安心上班,听领导的话认真工作,打赢这场病毒战再回来看我们。”</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家与国,你选择谁</b></p><p><br></p><p> 袁光明,1989年出生,大路乡宋家祠人,曾服役重庆77133野战部队,参加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和2011年贵州冰冻灾害的援救,现任特巡警大队巡逻四班班长。</p><p> 农历2019年12月29日,一直在队里执勤好多时日没回去的袁光明回到家里打算陪伴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春节。新年第一天晚上袁光明从工作群里了解到单位在召回度假人员一律归队参加抗疫,因为他刚刚换岗回来按规定可以暂时不归队,当他看到工作群里身边的队员人人踊跃归队的热潮,满腔热血随之沸腾立即请缨归队。 </p><p> 采访的时候这位不善言辞的小伙子说:“我参加过汶川地震和贵州冰冻灾害的援救,目睹过灾情现场,面对灾难我的经验比较丰富,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和现在的警员,在国家有难的时候我必须马上归队,这是时代赋予我的责任,刻不容缓。”</p><p> 我们面对面坐着,在后来的采访过程中这个年轻人曾经几度哽咽。他缓缓说来,我却越来越感觉到他心里千斤压顶。一开始他告诉我他的亲哥哥和嫂子是武汉大学毕业的研究生,医学博士,现在武昌区医院工作,哥哥是心内科医生,嫂子是呼吸科医生。正当我无比钦羡他有这么优秀的哥哥和嫂子时,他突然低沉地说了一句:“ 我哥哥和嫂子双双感染了新冠肺炎,目前在隔离观察。” 我定了定神看了他一眼,那一刻有泪花在他眼眶里打转。 男儿有泪不轻弹,他努力调整了一下情绪,说;“我精神压力很大。” 那一刻,我看到了他的内心波涛汹涌万马奔腾。</p><p> 接下来袁光明转了个话题,说刚生了一个女儿,才一岁多。前几天他母亲感冒了不得不单独关在卧室自我隔离,一切家务都压在了年轻的妻子单薄的肩头。家里还有一位八十四岁的爷爷,爷爷是老军人,患心脑疾病前年和去年连续发病两次,平时都是他趁着休息的时候回去照顾的,幸运的是爷爷尚且耳聪目明,老人知道了全国疫情在爆发反而安慰孙子:“我能照顾好自己,你安心去工作吧,不要担心我。” 单位领导了解到他的家庭情况出于关心让他回去照顾家人,袁光明心生感激但毅然拒绝:“我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一名警员,家与国我知道谁更重,国家患难我必须与组织在一起尽一丝微薄之力!” 就这样,他一面顶着沉重的心理压力和被感染的风险坚持在康泰医院执勤,一面组织队员学习防护知识拓展宣传,并且天天把队里的卫生打扫得一尘不染,他只有一个想法:尽可能不给病毒可乘之机,尽早取得抗疫胜利。</p><p> 采访结束的时候袁光明又勉强地笑了笑:“总体而言,心理压力真的非常大,尤其挂念哥哥和嫂子,但他们反而安慰我。从小父辈就教育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个有用的人。” 他定睛看了我一眼似问非问:“萍姐,怎样才是一个有用的人呢?我认为有用的人要做到以下三点,严格要求自己,不要给社会带来麻烦;认真对待工作,让领导放心,家人安心;不管是否成婚,不能给家庭增添事端。”</p><p> 我是第一次认识袁光明,这也是我面对面了解到的袁光明。</p> <p><b style="font-size: 20px;"> 警医夫妻双双抗疫在一线</b></p><p><br></p><p> 今年28岁的贾志杰是洪港镇贾家源村人,巡逻六班班长,他的妻子是通羊镇医院的医生,医生和警察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病毒战中堆砌成了两个最响亮的代名词:博爱,奉献。</p><p> 贾志杰家住农业局,大年初一上岗执勤值守至今。在这特殊时期的特定时候,咫尺之遥的家再怎么温馨也成了一种渴望和奢求,成了想回却不能回去的地方。原来梦想与美好如此简单。</p><p> 一夜之间封城令所有人都猝不及防,贾志杰也一样,上次归队例行巡逻值班连替换的衣服都没带。中途他回去过一次,这一次回家在他的一生烙上了深深的印记,因为日夜在康泰医院值守他唯恐自己不慎感染,来到家门口他只能站在瑟瑟的寒风中让家人把衣服从楼上扔下来,而眼前那扇冰冷的窗户此刻让他内心升起了温柔,窗内有他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七岁,一个九个月,九个月的女儿也许此刻正在妈妈的怀里吮吸乳汁呢!来不及多想,贾志杰拿了衣服匆匆归队,同事正等着他接班。</p><p> 贾志杰的妻子是通羊镇医院的医生,疫情初发时调遣到人民医院工作,后来抽调回通羊镇医院发热门诊,因为坐诊期间接收了一位后来被确诊的发热病人,她只好回来居家隔离。需要说明的是那位可恶的病人隐瞒了病情,贾志杰的妻子此前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连续为她打过三天点滴。</p><p> 九个月的女儿还在嗷嗷待乳,贾志杰的妻子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关在卧室自我隔离,为了给孩子哺乳晚上睡觉的时候都不能摘下口罩。十四天隔离期刚过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年轻母亲立马去牛头山隧道口的宜尚酒店(医学观察隔离点)执勤,当时这个隔离点留观着与确诊病人密切接触者85人,她这算是从刀山又跳到了火海。</p><p> 采访结束的时候贾志杰告诉我,大年初三女儿生了场病,家里人没告诉他,是父亲骑着摩托车把女儿送到人民医院作的检查。</p><p> 他们年轻,平凡,在病毒肆虐的当口夫妻双双义无反顾地站在抗疫一线,彼此鼓励,用娇弱的肩膀和爱的力量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p> <p><b style="font-size: 20px;"> 旗帜下,一样的情怀</b></p><p><br></p><p> 后面采访的几位队员看上去和我女儿年龄相仿,甚至更小一些。当班长把他们叫过来说明我要采访他们的时候,每一张还带着几分稚气的脸庞露出几丝羞涩。</p><p> 来自慈口乡石印村的徐维学,1995年10月15日出生。慈口乡是我县离县城最偏远的一个乡镇,而石印村又是乡慈口一个边远行政村。刚刚回去过春节的徐维学从工作群里看到队员们都纷纷归队,心里煞是不安。因妹妹在武汉就读大学也已回家过年,按规定他最早只能在大年初五归队。当时村里已经封路交通完全堵塞,徐维学硬是在泥泞中步行十六里路来到了慈口乡,到处找熟人帮忙找车送他归队。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花了200块钱请到一辆私家车把他送到了队里。</p><p> 归队后徐维学立马投入了紧张的战斗,任凭他在康泰医院执勤时看到的情形是怎样严峻和紧张,他跟家人只字不提,只报平安。</p><p><br></p><p> 1998年8月18日出生的丁枝昌老家也是慈口乡,现在随父母住在咸宁十六潭附近。这个22岁帅气的小伙子2019年9月8日从海南野战部队退伍来到特巡警大队,除夕前已经回咸宁过年的他看到工作群里信息立马请缨归队。采访时他说自己是家里的独子,说真话,当时家里人确实有顾虑,他耐心与家人沟通最终父亲拗不过他的坚决,亲自开车送他归队。</p><p> 父子俩来到咸宁与通山的分界线界水岭,用泥石垒得严严实实的卡点堵住了通道,与父亲一番商讨之后丁枝昌决定让父亲回去,自己步行翻山归队。望着陡峭的山峰丁枝昌搓了搓手掌哈了几口热气,开启了一场名副其实的越野。脚下要么是碎石,要么是腐烂的树叶,树叶下是被雨水泡得发胀的泥土,每走一脚都举步维艰。茫茫大山不胜萧条冷寂,他独自翻越了两个多小时也记不清楚跌了多少跤,手摔伤了,肩膀也摔伤了,裤子摔破了,这个倔强的小伙子硬是咬着牙一步一步走到了山口村。再回头看看,那座大山已经被抛在了远处。</p><p> 看着眼前这个高大的男孩,我想象着他当时满身泥泞走在路上的样子,不由觉得有几分可爱。一路上人烟渺渺,快到山口水库的时候碰上了一个三四十岁模样的男子骑着摩托车,丁枝昌竟莫名地兴奋,便上前拦住说明自己是归队参战的巡逻逻队员。因为当时穿的便装,人家半信半疑上下打量,许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位好心的路人总算答应送他到山口高速路口,这已经足够让他千恩万谢了。接到电话的亲戚开车过来接丁枝昌,到了亲戚家狼吞虎咽扒了几口饭立马归队到泰康医院执勤。</p><p> 这就是通山县特巡警大队的队员丁枝昌,20岁是多么美好的年龄,在这个年龄里生长出的又是多么纯洁的情怀!</p><p><br></p><p> 阮锋锋是我采访中年龄最小的,这个来自大幕山阜的队员,老家黄沙镇烽火村坐落在与阳新县交界的边陲,从村子里出发到县城四十一公里路程。</p><p> 2019年的最后两天,阮锋锋按照轮班制度在队里值班,除夕夜他沿街通宵巡逻,大年初一早上下班骑上摩托车兴冲冲赶回去陪父母过年,比他小十二岁的弟弟也眨巴着眼睛盼望着他回来,兄弟俩已经好久不见了。一路寒风呼啸,阮锋锋说回到屋里已经有点头痛鼻塞,感冒了。</p><p> 因为家在大山脚下,手机信号覆盖比较弱,当天晚上阮锋锋没有看到工作群里的归队通知。大年初二下午他去楼顶晒太阳,手机好不容易搜索到一点微弱的信号,他浏览单位公安大群信息才知道疫情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得势不可挡。当时已经有同事在往群里发送工作的现时图片,他立马向领导请缨归队。</p><p> 春天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第二天小雨夹着大山深处特有的雾气弥漫四周,阮锋锋吃罢早饭与家人做了简单的告别骑着摩托车出门了。当时村里所有路口和大桥全部封断,站在桥头他看着桥下潺潺流淌的河水,犹豫了片刻,可这是出村唯一的必经之路,阮峰峰脑子里全是同事欲火奋战的情景,他一咬牙硬是推着摩托车从河道最浅的水位淌了过来。</p><p> 初春的山村寒风削面,冰水彻骨。鞋子和衣服都打湿了,阮锋锋感觉手脚几乎冻得麻木了,但他最关心的是阴暗的视线不得不减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安全到单位。中午十一点多,阮峰峰终于淋着一身小雨归队并立即参战执勤。</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后记</b></p><p><br></p><p> 日子走着走着就老了,乌云飘着飘着就散了。疫情面前三江同源,千里同心,有人冲锋陷阵,有人遥望春天。</p><p> 通山县特巡警大队作为一支维护本土社会治安的主打警力,自成立以来常年24小时走街串巷巡逻,没有年假,没有节日假,甚至从来没有度过一个安稳的春节。特巡警在各种维稳事件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仅2019年武汉世界军运会这支队伍安保设卡巡逻防控整整两个月,在历年医闹和各种宗族纷争、土地纠纷、阻止施工等群体事件中屡次化解重大矛盾。巡逻二班班长袁瑶是一位老队员,也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从警十多年以来他几乎参加了所有的重大警务,在这次病毒抗疫中也是因为匆忙归队,后面的生活物品都是由妻子送到单位门卫。这是一支值得骄傲的队伍,疫情期间每一位队员都像袁瑶一样哪怕家在咫尺也只能在梦里遥望。感动的人和事太多太多,他们把青春和热血洒在了祖国热忱的土地和家乡,也许他们并没有崇高的理想,但护卫家乡平安是他们最朴实的心愿。</p><p> 前段时间浏览朋友圈看到乐有铭队长在家里逗一岁多的小儿子的视频,后来在单位看到他的时候我笑着问他:“回去看小儿子了?” 他笑得非常开心:“回去了,整整四十多天没见到崽了。” 我们住在一个小区,此前有一天晚上八点出门值夜班时碰见他,他说刚刚送了点菜放家里车库了,母亲和弟弟住迎宾大道,因为小区有一位确诊病人整个小区被封锁,公安小区这边妻子带着一岁多的儿子也不能出门,他只能隔三差五抽空买些菜往两个小区分头送。祝愿通山县特巡警大队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乐有铭队长的带领之下锻炼成一支战斗力更好的队伍,为社会,为人民做出更加突出的贡献。</p><p> 2020,将是一个闪烁在历史的黑色音符,数万人在这场病疫中死于非命,也有数万人在这场战疫中不辞劳苦舍生忘死,为挽救生命离家别土呕心沥血。我们中华民族是最纯善的民族,无比伟大的民族,一夜之间十四亿同胞同时禁足,用暂短的居家隔离迎来了抗疫战争胜利的曙光。我相信中国智慧的人民在这场抗疫大战短时内取得的成效会颠覆很多国家对中华民族的认知,更会颠覆很多国人的人生观。</p><p> 萤萤之光,亦可自成灯火。当我们某一天摘下口罩走进春光,真正拥抱了温暖和自由,希望人们永远不要忘记两个名字:医生,警察。</p><p><br></p><p> </p><p><br></p><p> </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2020年3月31日晚修改,所有图片来自手机拍摄</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