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区人大代表、赤峰交警支队一大队 大队长杨涛抗击新冠疫情工作纪实

辛永军

庚子年1月23日,武汉封城, 一夜之间,风声鹤唳,疫情升级。1月24日,赤峰市发现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病毒和恐惧如幽灵般开始笼罩在这片沉浸在欢乐祥和中的土地。<br>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对于2003年曾经奋战在抗击“非典”疫情的战斗一线的杨涛而言体会更加深刻。2020年,经历了17年一个劫数的轮回,当疫情再次来临,他二话不说,放弃和家人的团圆,穿上“战衣”,义无反顾地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br> 杨涛,赤峰交警支队党委委员、一大队大队长,赤峰市第七届政协委员、红山区第九届人大代表。曾荣获“春运情满旅途全国先进个人”“全国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先进个 人”等诸多荣誉。面对疫情,用他自己的话说,前方的医护人员不计报酬、不畏生死地在浴血奋战,我们一定要切断后方病毒传播的渠道,阻断病毒的传染源,我们必须众志成城、齐心合力、与时间赛跑。因此,他带领大队全体民警辅警做到了<b>六个第一时间:</b> <b>第一时间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全警全情全力投入,切实加强疫情应对工作。</b><br> 为迅速传达落实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及上级公安机关、交警支队的防控工作要求,杨涛迅速组织班子成员及相关部门召开会议,研究制定《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处置实施方案》,成立以自己为组长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精心组织、精密部署、精确指挥,明确责任、细化任务、层层落实,严明纪律、严格督导,切实把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大队全体名民警辅警全员上岗、全城布控、全时阻击、全力行动,坚决做好打硬仗、打恶战准备,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他号召大队全体民警、辅警,我们是交警支队一大队,我们要做全市交警疫情防控的“排头兵”。 <b>第一时间成立党员突击队,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冲锋在抗击疫情最前线,牢牢筑起疫情防控的“防护墙”。</b><br> 我是党员我先上。面对猖狂狡猾的病毒,严峻漫长的疫情,杨涛发动党员成立了50名以岗勤警力为主的“党员突击队” 联合卫健、派出所等部门在辖区疫情检查防控卡点,对过往车辆逐车检查登记,对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消毒,在辖区实行“严防严控”,冲锋在抗击疫情最前线。每个疫情检查防控卡点日均检查车辆1000余辆次,检查人员1500余人次。为了阻断疫情传播渠道,杨涛还组织抽调警力成立了疫情防控“机动队”,发挥快速反应、机动灵活作用,在城区开展不间断的巡防检查,其中对有可能造成疫情传播途径且一旦造成追溯困难的非法营运电动三轮、四轮车等“黑车”上路行驶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扣一起,2月7日至10日三天查扣“黑车”11辆,坚决遏制了多发势头。作为大队长的他从除夕开始就以队为家,身先士卒、坚守一线,靠前指挥,与执勤民警并肩作战,严防死守疫情检查防控卡点,严管严控有可能造成的疫情传播,打赢疫情防控的第一仗。正是有他们的无畏坚守,我们看到了一抹抹在昏暗路灯下的荧光绿、看到了一个个被漫天大雪模糊了双眼的交警,更看到了在他们守卫下的城市夜晚祥和安宁的灯光。 <b>第一时间启用大数据+智能防控,做到动态监控、静态掌控。</b><br> 为了“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杨涛运用大数据+智能防控,在疫情防控初期,对湖北籍车辆数据录入缉查布控系统和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凡是在辖区道路或智能停车场出现,立即提示预警,指令岗勤警力对其检查,指挥中心同时调取车辆信息及轨迹,做到以车找人。2月2日,红山区向阳岗十字路口北口处发生一起两车轻微刮擦事故,其中一方车辆为鄂牌照,杨涛了解到驾驶员是年前湖北返赤人员后,立即与所在社区、辖区派出所联系核实,并护送其回居住地交由属地社区管控。2月3日,一鄂B牌照轿车在出现在市医院停车场内,岗勤人员立即查询车辆信息,及时联系社区与市医院人员对车上人员消毒登记并移交。<br>为了严格执行赤峰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指挥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赤峰市中心城区疫情防控期间道路交通管制的通告》第3号要求,杨涛科学部署警力在辖区设立四个交通管控检查点,吃透法律精神,充分运用互联网+交通管理优势,采取现场检查与电子警察抓拍相结合的方式,2月13日,在全市率先对违反交通管制上路行驶的车辆,以违反禁令行为录入违法处理综合平台,并同步设立疫线曝光台,交通管制期间曝光车辆528辆,录入违法处理综合平台1328辆,极有效震慑了私家车辆随意上路行驶的行为。 <b>第一时间成立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扬志愿服务的雷锋精神,即要当好抗疫情防控的“守门员”,又要当好交管服务的“宣传员”。</b><br> 2018年大队被赤峰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学习雷锋志愿服务最佳组织”,2019年大队被交警支队评为“雷锋式”交警大队,为了充分发扬志愿服务的雷锋精神,在抗击疫情的最关键时刻,杨涛成立了30名以车管警力为主的“志愿服务队”,走进辖区10个社区街道,主动对接,形成防控工作合力,管住社区,当好疫情防控的守门员,同时在小区门口的检查点设立交管业务咨询台,对群众关注的交管业务进行解答,当好交管服务的“宣传员”。<br>有辆警车开进咱们小区了,挂着“流动车管所”的条幅,你的驾驶证不是超期了吗?快去看看能在那办不!2月22日上午,红山区昭乌达社区微信群里互相传递着这个能解决燃眉之急的消息。<br>这是疫情期间,一大队在不同阶段,运用不同手段推出系列便民举措之一,为了减少人员流动,避免交叉感染,志愿服务队把“流动车管所”开进社区、开进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对近期群众关心的驾驶人考试、驾驶证审验、机动车审验等车驾管热点问题耐心地进行了答疑解问,并进行车驾管业务现场办理,流动车管所上门服务平均每日办理交管业务100余笔、解答群众业务咨询100余人次,深受百姓欢迎。内蒙新闻频道播出“杨涛:干警志愿服务队的带头人”报道疫情防控期间杨涛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b>第一时间开展全方位的疫情防控宣传战,主动宣传造势,下好舆情先手棋。</b><br> 为营造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良好氛围,杨涛加强战“疫”宣传,坚持疫情防控,宣传先行。积极协调主流媒体,通过“台、报、网、端、屏”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宣传疫情防控百姓最关心关注疫情动态、科普知识以及第一时间传达各级部门通知通告精神。其中大队微信公众号“畅通红山”粉丝多、影响力大、百姓关注度高,推送的微信阅读量经常突破10万+;根据疫情防控的进展编写录制温馨的疫情防控提示语音频,通过巡逻警车车载音响每日上路循环播放, 8个岗勤中队各配发一个“大喇叭”,劝导教育路面行人没事不出门,出门戴口罩……等多种宣传做法多次被国家级、省市级媒体报道并得到了交警支队的表扬。 <b>第一时间开通绿色通道,满足复工复产和群众的需求</b>。<br>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民生,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不误,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落实到位。在暂停窗口服务、线下服务的情况下,杨涛迅速调整服务方式,依托“交管12123”手机APP、“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等系统,相继推出公布咨询电话、设立应急窗口、志愿者服务队进社区等服务措施,引导群众“网上办”“延期办”“预约办”,对疫情防控和特殊出行车辆“急事特办”, 同时为企业复工复产开通绿色通道,简化手续,创造便利条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结合群众实际需求,特别推出“流动车管所”进社区、进企业“上门办”,将便捷服务送到居民身边送到企业职工身边。<br> 没有什么能轻易打动人,除非是真情实感!杨涛把群众的事情当家事,把群众的来信当家书,把每一位群众当家人……。<br>“今年的疫情把每个家庭都封闭在自己的小家里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我家也不例外。可是,与别家不同的是,今年我家要迎来一个新生命,这本来是让全家人都激动幸福的事儿,可是因为这场疫情,它让这份幸福变得曲折而艰难……”<br>“你们是疫情面前最坚定、最美、最勇敢的逆行者,你们是舍小家为大家的英雄,没有你们的坚守,就没有我们的平安……”2月19日,一封写给交通文艺台主持人闻晓和交警一大队大队长杨涛的致谢信在朋友圈刷屏。<br>这封感谢信写的人是一位初为人母的女士,在她即将临产,婴儿即将降生的关键时刻,其丈夫被隔离在锡盟,家里只有一个身患糖尿病的婆婆。疫情封闭了每个家庭,而且交通管控通车不便,情况十分危急。在这紧要关头,赤峰交通广播主持人联系上了杨涛,杨涛马上启动绿色通道救助预案,组织交警以最快的速度开通一条绿色通道,红山交警全程一路护送,用最快速度将孕妇送到了红山妇幼保健院,婴儿得以顺利降生,母子平安!于是就有了前面我们提到的这封感谢信……。 同舟共济、共抗疫情、共度难关!武汉交警加油!这个条幅还悬挂在一大队的党员活动室内。2月17日,杨涛积极响应支队党委号召,组织大队党总支为武汉交警捐款,杨涛带头捐款5000元,不到半天的时间,捐款7万余元。 在多措并举抗疫情、保畅通的同时,杨涛在大队内部采取严格管理制度,每日体温报告、工作区消毒、筹集物资、加强一线执勤人员安全防护,确保让民警辅警能吃上热饭、喝上热水等等,他说:“首先要确保自身安全才能保人民群众的安全”。 2003年,那时我还在兴安盟工作,那年,我们曾经因为SARS而惶恐,但那年,我们又是如此的团结,众志成城。今年,也同样如此,因为2003年我们已经得到了答案,我们的任务就是守卫好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广大群众一起静静等待春天的来临……,这是这位年轻的大队长拖着疲惫而挺拔的身躯向全市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br>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这普普通通的话语体现出了一位普通的公安干警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他逆行而上,面对群众的殷殷期盼,他誓言无声!“五四青年奖章”“赤峰楷模”“道德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草根法治人物”等荣誉称号,多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先进个人,记二等功一次、三等功4次、嘉奖6次。这些沉甸甸的荣誉让他头上的警徽更加光彩夺目,也驱动着这位年轻的大队长为了岁月静好而继续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