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古文化已经相互融合

曹雨

5000年前,不仅东北考古学文化与华北考古学文化深度融合,而且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古文化也已经相互融合。 辽东半岛南部小珠山文化遗址为代表的考古学文化,以小珠山遗址为代表,分为早、中、晚三期。小珠山下层文化距今约7000年左右。大连、辽宁南部地区在小珠山文化时就与山东半岛有文化上的往来。小珠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有来自山东半岛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因素。继承早期的传统,在小珠山文化中期,辽南与山东半岛之间通过庙山群岛进行着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上图为河北磁山石人像 以距今5000年为时点,渤海北部诸文化与山东半岛的关系较为密切。渤海北部诸区域(从辽南、辽中到辽西),开始接受山东半岛文化的影响。其一,山东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的红地黑彩、红地红彩陶器、陶鬶、制作精美的蛋壳黑陶在辽东半岛出现。在旅顺郭家村下层出土的陶器,如实足鬶、罐形鼎等,和同一时期山东蓬莱紫荆山、烟台白石村、长岛县大黑山岛北庄的同类器物相类似。其二,辽东半岛的以刻划纹为特征的直口筒形罐和玉器制品传入山东半岛;其三,八个尖角互联的八角星纹,常作为玉器浮雕形纹,也用于陶器纹饰,在内蒙古草原地带和辽西丘陵山区、山东大汶口文化的文物上都出现了,甚至在安徽的凌家滩遗址也出现了。 在旅顺郭家村(上层)发现了舟形陶器,这种仿真陶器与近代的木船相仿,说明当时已有了较为先进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航海以舟船为工具、陆地以庙岛群岛为桥梁,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文化互动,呈融合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