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在路上┅┅

埃琳娜

<h3> 3月23日至27日“全国小学数学网络教研公开课”直播活动,开播啦!本次活动邀请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小数室专家、全国各省教研专家、一线名师为大家进行网络直播教学研讨。为全国小学数学老师带来了一场教育界的“饕餮盛宴”。<br>  针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专家们从宏观层面对教学思路,教授方法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指导。多位一线特级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完整解构和梳理了数学1-5年级下册的重难点,帮助老师解决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困惑。 玉龙小学数学团队的老师们积极参与在线学习,在为期一周的网络教研公开课中,大家都认真做了学习笔记,并对自己过往的课堂教学进行了深入反思。下面分享一下大家的学习心得。</h3> <h3>一、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改革<br>人民教育出版社小教室专家 王永春<br>1、人工智能时代,小学数学的本质、价值是什么?<br>  理性精神、逻辑思维、量化(包括数据)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纷繁复杂的世界,通过抽象、推理得到数及数量关系、图形及图形关系。<br>2、学生怎么获得(学习方式)数学本质才是可持续发展、终身受益?<br>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h3> <h3>二、化错养正,立德树人<br>著名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 华应龙<br>  用心寻找差错背后的正确方向、“化正因子”,充分挖掘差错资源的多方面价值,在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认知、正确理解的同时,积淀、形成超越错误的思维习惯、学习能力和阳光乐观的人生态度,陶养正德,做成正人。这是一种主体教育、也是过程教学、还是深度学习。</h3> <h3>三、合理研发,灵活评价、提升素质<br>山东省新课标研修课程团队专家 孙凤武<br>1、课堂创新—热点关注要到位<br>2、课堂创新—新知处理有深度<br> 突出本质、灵活处理,让课堂有味道<br> 理清联系,合理统整,让课堂有厚度<br> 关注方法,积累经验,让课堂有高度<br> 关注文化、合理融合,让课堂有品位<br>3、课堂创新—习题研发有广度<br> 习题研发要突出4种形式:照搬-变式-拓展-创编<br> 习题研发要突出4个注重:注重知识的关键点,注重试题的实效性,注重试题的探究性,注重试题的层次性<br>  习题研发要突出7个依据:依据教学内容、教材习题,数学方法、教学盲点、知识联系、核心素养、数学文化研发</h3> <h3>四、春林初盛,由浅鉴深:二年级下教材重难点<br>福州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卢声怡<br>1、教材分析是教研活动中难做的事,但又是期初必做的事。<br> 结构预示内容<br> 观察教材目录的“占比”“序列”和“定名”,把握教材内容。<br>2、通过教材看教学。<br>  数学课程的结构、逻辑关系是科学,每个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处理是艺术。</h3> <h3>五、引领学生感受数学之美,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br>北京市特级教师 刘克臣<br> 1、数学是工具。明确的教育价值追求,直接影响我们教育的行为!<br> 2、想办法让枯燥变得有趣,让抽象变得直观,是我们的重要工作!<br>  3、理性的教学行为源于对数学的理解和认知,理性就是不要绝对化,不要把学习的路画上句号!</h3> <h3>六、找准联系,有效教学:三年级下教材重难点<br>北京市西城区黄城根小学 张洪叶<br>  找准两个联系:<br>1.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准确到位而不越位),学生构建知识体系<br>2.数学教学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多维联系:教师关注学生主体, 课堂提高教学效率</h3> <h3>七、把握好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br>浙江省小教会副秘书长 平国强<br>  数学四年级下册是知识迈向能力的重要阶段,是一个阶段的总结梳理,另一个阶段的开始。是思维内容、思维方法、思维方式的重要转折期。</h3> <h3>八、再生长的力量——四年级下教材重难点<br>浙江省特级教师、教科研先进个人 刘善娜<br>1、一场有意义的学习必然包括迁移,四年级的学习是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生长。<br> 关注已有经验,重视意义教学<br> 联系生活实际,提供丰富素材<br> 借助数据分析,体会统计作用<br>2、再生长策略设计探究性数学作业<br> 设计过程解读作业<br> 设计过程描述作业<br>  设计模型提炼作业</h3> <h3>九、厘清概念以走向高阶思维 把握本质引发深度学习<br>天津市红桥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徐长青<br>1、简约教学,这一理论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会产生四个走向: 从冗繁走向凝练,从紧张走向舒缓,从杂乱走向清晰,从肤浅走向深邃。<br>2、简约教育三原则 <br> 教学内容要约取;<br> 教学方法要博喻;<br> 教学过程要简构;<br>3、走向深度学习的简约数学教学策略:<br> 在和谐的氛围中实现师生生命的对成状态<br> 让知识从缄默走向明确再回归缄默的过程<br> 关注学生的差异中满足学生不同学习需求<br> 崇尚简单拒绝肤浅为学生留下生命的刻痕<br>  关注敏感力的同时更应关注钝感力的发生</h3> <h3>十、跳出“记忆应用”的误区,把握“知识本质”的联系,促进“深度学习”的实现<br>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叶鸿琳<br> 1、五年级容易让学生进入“误区”:一个就是记忆和应用的误区,另外一个是学生很难把握“知识本质”之间的联系,最终造成“深度学习”无法实现。<br>  2、知识的学习存在关键节点,但节点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学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少量知识的学习,形成丰富的联系。</h3> <h3>  通过一周的在线学习培训,真的是让我受益匪浅,我们每一位教师也都是收获满满,感悟颇丰。专家们的分享不仅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撑,同时也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深入研究,钻研教材,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把今天所学到的教育理论知识付注于行动,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引领学生真正走向深度学习。</h3>

教学

学习

数学

教材

课堂

学生

知识

习题

联系

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