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柬埔寨吴哥纪行

上善若水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是一篇早在七年前就应完成的游记。虽然当时在吴哥窟拍摄了海量照片,但因为琐事缠身,一直未曾动笔。最近因新冠肺炎疫情封城,宅家无聊整理储存硬盘,当翻看到当初游览吴哥窟的照片时,仿佛再次嗅到了吴哥窟石柱上苔藓的味道,看到了佛寺中燃香的缕缕青烟,闻到了热带丛林中潮湿温润的尘土气息……七年前的激情顿时澎湃汹涌,于是便有了这篇游记。</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background-color: rgb(251, 251, 251);">&nbsp;&nbsp;&nbsp;&nbsp;&nbsp;2013年冬天,我们几位年近花甲的“摄友”携妻拜谒了著名世界文化遗产——柬埔寨吴哥窟。虽然行摄匆匆,来回仅一个礼拜,但大家在精神与肉体上所得到的收获却大大超出我们的期望。从丛林中残存的寺庙遗迹、海量浮雕和佛像,我们既在心灵上充分感受了一个失落的文明的灿烂辉煌,又在严冬之际尽情享受了东南亚热带暖阳和多姿多彩的高棉民族风情。</span></p> <p>2013年12月25日武汉乘机出发</p> <p>傍晚时分到达吴哥暹粒机场</p> <p>吴哥窟实行实名通票制,这是我的景区通行证</p> <p>&nbsp;&nbsp;&nbsp;&nbsp;&nbsp;到吴哥看什么?去之前我仔细阅读了著名学者蒋勋的《吴哥之美》,从中得知吴哥窟是当今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的寺庙群。请注意,是最大,不是之一!中国和印度虽然也是宗教大国,许多寺庙规模宏大,可是,在规模上远不及吴哥窟。</p><p>&nbsp;&nbsp;&nbsp;&nbsp;&nbsp;吴哥寺的石塔与回廊、巴戎寺的佛的微笑、巴肯山的日落、塔布笼的巨树、女王宫的浮雕、崩密列的废墟、高布思滨的溪流、阿普莎拉的舞姿……吴哥窟可看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假如你是人文历史爱好者,那么吴哥窟就是一座永不枯竭的金矿。假如你只是一般的观光客,也同样会被丛林中辉煌灿烂的文明古迹深深震撼。如果你想看得更深度一点,那么关于印度教的一些神灵必须得知道,不然就真的是看看热闹了。</p><p> 三大主神:湿婆神(毁灭之神)、毗湿奴神(保护之神)、梵天(创造之神、四面佛);主神配偶:乌玛(湿婆神配偶)、吉祥天女(毗湿奴神配偶);出镜率较高的神:阿普莎拉(飞天女神)、因陀罗(天空之神);动物神:蛇神娜迦、神猴哈奴曼、神牛南迪(湿婆神坐骑)、大鹏金翅鸟伽鲁德(毗湿奴神坐骑)……;两种图腾:尤尼(女性生殖器)、林迦(男性生殖器),以上神像、图腾的浮雕与石刻遍布寺庙的石柱、回廊之上。</p> <p>高棉的民族象征——吴哥的微笑</p> <p>吴哥寺</p> <p>吴哥寺回廊</p> <p>七头蛇神娜迦</p> <p>&nbsp;&nbsp;&nbsp;&nbsp;&nbsp;吴哥窟与我国长城、印度泰姬陵和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位于柬埔寨北部暹粒省境内,距首都金边约300公里,公元九世纪到十五世纪是高棉王国都城。鼎盛时人口达数十万。</p><p>&nbs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吴哥窟始建于公元802年,完成于1201年,前后历时400年。1431年暹罗军队入侵后,吴哥遭到了严重破坏,王朝被迫迁都金边。此后,吴哥被遗弃,逐渐淹没在丛林莽野之中。直到19世纪60年代被一个叫亨利·穆奥的法国博物学家发现,这些失落于莽莽丛林中的文明古迹才为人所知。吴哥古迹现存600多处,分布在面积4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现在能够游览的约有20多座,主要供奉婆罗门诸神,部分为佛教风格,这和当时国王的信仰有关。大吴哥和小吴哥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精美的佛塔以及众多的石刻浮雕,蔚为壮观。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有些石块重达8吨以上,吴哥窟是高棉民族文明与历史的标志与象征。</p><p><br></p><p>丨</p> <p>&nbsp;&nbsp;&nbsp;&nbsp;从15世纪之前的风华绝代,到今日的颓圮破败,吴哥窟见证了柬埔寨颠沛流离的多舛命运。</p> <p><b>&nbsp;吴哥寺——日出的盛典</b></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吴哥寺是吴哥遗迹中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一座,以宏伟的建筑和精美的浮雕闻名于世。公元1113-1150年,由吴哥王朝第18任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7年时间建成的吴哥国寺。吴哥寺是所有游客必去的地方,如果你时间充裕,在这里感受一天或十天半月都没有问题。坐在这些近千年的遗迹上,哪怕只是头脑放空的发呆,也能被升华为冥想甚至是禅思。</p> <p>&nbsp;&nbsp;&nbsp;&nbsp;吴哥寺庙前的荷花池畔是绝美拍日出的最佳地点之一。每天清晨,都有来自全世界的旅者在此静候,只为定格下上帝最美的杰作。当第一缕晨光划破黑暗,小吴哥的五座尖塔在微亮的天际形成明显的黑色剪影,场面极其震撼。</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看过海上日出、高原日出、草原日出、湖畔日出,还有阿尔卑斯山、黄山、三清山、泰山等众多山顶日出……,这次看吴哥窟日出还真是别具一格。</p><p>&nbsp;&nbsp;&nbsp;&nbsp;&nbsp;前面是主殿建筑群和5座尖顶宝塔,红彤彤的太阳悬在中心宝塔的右侧,下面是水池,微波凌凌,非常对称的五座石塔和红彤彤的太阳的倒影同时呈现在水中,里面还有睡莲,不愧一幅绝妙的高棉风情画卷。</p><p>&nbsp;</p> <p>&nbsp;&nbsp;&nbsp;&nbsp;日出的时候其实天已经很亮了,因为我们是仰视的角度等待日出的到来,而其它地形地貌观看日出多是平视角度或俯视角度。太阳出现时已经升得很高了。但这不影响吴哥窟日出的美。大约等待了片刻,前方靠中心圣塔的右侧天空开始红起来了,接着一个红色圆盘跳了出来,非常柔和的红,挂着空中,渐渐的整个天空的云彩也被染红了,莲花池中的倒影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漂亮。</p><p>&nbsp;&nbsp;&nbsp;&nbsp;就在此时,寺内僧人奏起奇妙的音乐,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话语,充满神密的诱惑!</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吴哥寺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的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nbsp;(终于明白了西藏&nbsp;的&nbsp;冈仁波齐雪山为什么会成为印度教心目中的世界中心了,原因就在于它的天然金字塔型山体)。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被誉为古代东方的奇迹。</p><p>&nbsp;&nbsp;&nbsp;&nbsp;&nbsp; 这个经典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被铭刻在柬埔寨的国旗上</p> <p>吴哥寺远眺</p> <p>柬埔寨国旗</p> <p>&nbsp;&nbsp;&nbsp;&nbsp;&nbsp;吴哥寺内登塔的阶梯非常陡峭,爬上去要小心谨慎,手脚并用,这么做是因为国王认为须弥山是宇宙中心,不是人人都能上来的,上来朝拜的人必须要有一颗虔诚和敬畏之心。我在爬的过程中,真的有种敬畏的感觉。尤其是下来的时候,从高处往下看,紧张的不行,举步维艰。</p> <p>通往祭台的阶梯</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小吴哥的回廊满布浮雕,是世界上最长的浮雕墙,美不胜收。浮雕刻于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杆之上,浮雕内容丰富多彩,题材取自印度教神话和高棉王朝的历史,包括宗教传说故事、国王征战场面以及世俗生活等,王家卫的电影《花样年华》就在此取景。</p> <p>  难以计数的神话雕刻,令观者屏气凝视,石像嘴角神秘的微笑直透人心,观者的魂魄似乎被勾了过去。石壁上众多仙女大多身穿紧身衣,裸露手臂、肚脐,手上戴着手镯,脚上佩有脚环,头上装饰着造型奇特的发型 和珠宝等。仙女们在优雅、变化万千的舞蹈中,或飘逸轻盈,或娇美动人,一举手、一投足之间的妙曼与优雅栩栩如生。这些舞蹈着的仙女们在吴哥窟的断壁残垣和巨大的石柱上屹立千年,历经风霜雨雪后,眉宇之间的微笑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p><p><br></p><p><br></p> <p>阿卜婆罗女神像</p> <p>&nbsp;&nbsp;&nbsp;&nbsp;&nbsp;浮雕中最有名的神话故事要数搅拌乳海,传说从前的神灵也有生老病死,只有饮了藏在乳海中的甘露藏才能长生不老。于是天神与阿修罗达成协议,以神蛇的身体为杠杆,合力搅动乳海以获得甘露。经过千年翻腾,乳海终因干涸而露出甘露。随后天神与阿修罗为争夺甘露展开世纪大战,此时天神毗湿奴出现,用海水幻化成美女,引走恶神,善神才得以拿走长生不死的甘露。正在善神们享用甘露的时候,有个恶神假扮成善神混入其中,也喝了一口甘露,甘露还在口中尚未下肚的时候,被太阳神和月亮神发现,向毗湿奴报告了此事。毗湿奴立即射出法轮血滴子,砍下了恶神的头颅。恶神的身体马上死去,但喝了一口甘露的头却得到了永生。这颗头对日神和月神恨之入骨,无休无止的追逐着日月,偶尔把他们吞进喉咙,但喉咙已断,所以被吞进去的太阳和月亮还是会跑出来,这大概就是月蚀与日蚀的来历。</p> <p><b>&nbsp;巴戎寺&nbsp;——享誉世界的微笑</b></p><p> 吴哥窟的寺庙中,我最喜欢的是巴戎寺。第一次走进这座庙宇,就深深的被国王的微笑迷住了。后来得知国王是位“革命家”时,更加了解了其微笑的魅力所在。阇耶跋摩七世国王打破以前的印度教传统,接受大乘佛教的洗礼。两种宗教的最大差别在于佛教君主以怜悯仁慈对待人民,而非如先前的印度教君主以威仪治民、视人民为奴隶。因此,柬埔寨人说,巴戎寺林立的头像,代表着国王守护着他的王国子民。</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巴戎寺坐落于吴哥通王城的中心点,原叫“耶输特拉芝里”,意即“耶输跋摩山”,象征着宇宙的中心,享誉世界的“高棉的微笑”就在这里。</p><p>&nbsp;&nbsp;&nbs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佛塔上阇耶跋摩七世国王的每一张面容上,那气宇轩昂的眉眼、中挺的鼻梁、丰厚的嘴唇、和善的气度让人肃然起敬。这两百多个充满着神秘气息,面面相似的微笑浮现在茂密葱绿的森林中 ,衬托着吴哥建筑本身的宏伟,让每个远来的游客无不在心灵上感受到强烈的震撼。</p> <p>&nbsp;&nbsp;&nbsp;&nbsp;&nbsp;巴戎寺一共有49座佛塔,中间一座最大,高约40多米,其余48座如众星捧月般全部簇拥在它的周围。每座塔的四面都刻有不同笑容的佛像,据说这些佛像都是按照阇耶跋摩七世国王的尊容雕刻的,分别代表了慈、悲、喜、舍的含义。这些慈祥的佛像鼻宽唇厚,微笑各异,安详中带有几分神秘和悲戚。</p> <p>&nbsp;</p><p> 在巴戎寺无论你走在哪里,都会有一双微笑的眼睛在注视着自己的一举一动。看着这些安详的微笑,自己的心也会在刹那间停止一切躁动,变得安静而悠远。</p> <p>&nbsp;&nbsp;&nbsp;&nbsp; 古高棉国虽然经历了战火、死亡、贫穷、疾病,但是在这片战火浴血、苦难深重的土地上,高棉人民却能创造出高棉的微笑这样伟大的奇迹,实在令人敬畏。</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看着这一尊尊佛像,仿佛在对自己说:微笑吧,不管你过去经历过什么苦难,也不论未来等待着你的是什么?只要你微笑,这个世界回报你的,也一定是微笑。</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微笑,即使在地狱,也是盛开的莲花。</p> <p><b>巴肯山——千古圣坛寻落日</b></p><p> 山不在高,有神则灵。</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巴肯山是吴哥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山高67米,可以选择骑大象或者步行上山。</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山顶上的巴肯寺虽然早已破败,但它是高棉王朝移都吴哥后建造的第一座国庙,所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亦于此奠定。</p><p>&nbsp;</p><p><br></p><p>&nbs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建在巴肯山顶的巴肯寺,体现了当时高棉人对山的崇拜。这座象征着整个宇宙的建筑,其设计意图来自印度的曼陀罗式风格。巴肯山是座孤山,在吴哥城的南门外,海拨虽然不高,但山势却十分陡峭,是吴哥地区最高的制高点。</p> <p>&nbsp;&nbsp;&nbsp; &nbsp;巴肯山上看落日是吴哥旅行的经典项目之一,游客大多在下午4点钟即开始排队,因为登顶人数限额,每天最多只能上去三百人。</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里居高临下,上山后靠在废墟的神柱前极目西方,看壮观的落日缓缓沉入莽莽苍苍的热带丛林之中,色彩斑斓的晚霞随着时光的脚步奇妙变幻,的确是非常浪漫的视觉体验。</p> <p>&nbsp;&nbsp;&nbsp;&nbsp;当年站在巴肯山祀奉宗庙的耶轮跋摩一世,一定没有想到两百年以后,他的后代子孙会在那山下那一片丛林中修建起世界最大的寺庙建筑。也一定想不到整整三百年后,那一片华丽的建筑又要被战争病疫包围,人民四散逃亡,迅速蔓延的热带雨林将一点一点吞食淹没掉所有的寺庙宫殿。他更没想到一千年后,这片土地沦为外族的殖民地,法国殖民此地90年。刚刚独立不久,此地又起内战,沦为人间最残酷的屠场,人与人彼此以最酷虐的方式对待,尸横遍野,血流成河。</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在巴肯山上可以看到周边的寺庙都被郁郁葱葱的热带丛林所包裹。夕阳西下的时候,灰色的宫殿在夕阳的照耀下仿佛镀上了一层金,尤其是巴肯山中央的宝塔,在夕阳的余晖中闪烁着金光,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当天空由红变黄,由黄变蓝,由蓝变黑的过程中,那么多人聚在一起,或坐或站在历经千年风雨浸润的石阶上,向着残阳如血的天地交汇外肃穆远眺,那是一个多么神圣的场面。每一张脸上都映照着太阳最后的一抹色泽,随即,庄严和敬畏被暮色笼罩,远处的丛林像雾一样迷离蒙胧 ,缥缈虚无,亦真亦幻,让人仿佛穿越远隔千年的时空隧道,幻想伸手去触摸上帝的指尖。</p> <p><b>&nbsp;塔普隆寺——古墓丽影话沧桑</b></p><p> 塔普隆寺是迦耶跋摩七世为纪念其母于公元12世纪末所建。十九世纪法国人发现塔普伦寺时,整座寺庙与树根茎干纠缠盘结在一起,因而放弃整修,保持原始模样,于是便形成了今天林寺一体、树蔓包屋的独特景观。</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整座寺庙里里外外都被巨大的树木包围,密密麻麻的树根如巨蟒,如触角,紧紧缠住它们依附的一切,与庙墙、与古佛纠缠千年,直到融为一体。在这里与其说是看古寺,不如说是看古树。专家称,为了保护古迹,就须保持现状。</p> <p>&nbsp;&nbsp;&nbsp;&nbsp;&nbsp;美国好莱坞电影《古墓丽影》曾在此取景,塔普隆寺也因此更增添了几分名气。</p> <p><b>&nbsp;女王宫&nbsp;——玲珑剔透王之钻</b></p><p> 如果说吴哥寺是一个风度翩翩的男性天神,那么斑蒂斯蕾则是伶俐可爱的小仙女。斑蒂斯蕾也叫女王宫,意为女人的城堡。她是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供奉著婆罗门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湿婆。建造此座古刹的石头皆为粉红色,此庙的壁画小巧玲珑,精致剔透,富丽堂皇,在所有吴哥古迹中是最细致精美的,不论门楣、石壁或窗棂的雕刻工艺,完全可以说是巧夺天工,妙不可言。因此,女王宫被后来的艺术家们誉为“高棉艺术的巅峰之作”、“吴哥古迹中的明珠”和“吴哥艺术之钻”。</p><p>&nbsp;&nbsp;&nbsp; 女王宫建于公元967年,位于吴哥窟东北方二十五公里处,大多数行程匆匆的观光客常会错过这座独具特色的庙宇,甚为可惜。</p> <p>&nbsp;&nbsp;&nbsp;&nbsp;&nbsp;整个寺庙建筑选用玫瑰红色的细质砂岩,显得与众不同。斑蒂丝蕾的石雕保存不错,精致的雕工和维妙维肖的表情与形体动作,令人流连忘返。</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女王宫的雕刻工艺堪称一绝,宫内雕刻的人物多为少年,每一块坚硬无比的粉红色沙岩均刻有纹饰精美的花边,再精工雕琢出栩栩如生的水舞精灵或仙女。建筑群由三层院落围成,神庙在最内层的院落内,三座圣塔巍然屹立在高台之上,远远望去,不管是墙壁、立柱、还是门楣,基座,宝塔的表面几乎完全被浮雕覆盖,没有一点空隙,无论是佛像、天神,或是莲花宝座,装饰的条纹图案等雕工流畅细腻、线条纤巧柔美、色彩鲜艳妩媚、造型精美绝伦,确实让人着迷沉醉。</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小心翼翼的行走其间,害怕声响过大会震落石壁上的雕花与仙女……的确是太精美了,这些巧夺天工的艺术结晶,需要工匠们何等的耐心与虔诚!</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由于石头异常坚硬,虽已经过近千年风雨人祸的摧残,但如今看来,绝大多数浮雕图案仍清晰完整,仿若近期完成似的,其精雕细刻的工艺水平令人叹为观止。</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女神庙的门框与窗户尤其富有特色,游人站在门框或窗框里面拍照,极富油画的质感与味道。</p> <p><b>&nbsp;崩密烈&nbsp;——残缺凄美最耐看</b></p><p> &nbsp;崩密列距离吴哥古迹群40公里,我们的旅游车从暹粒市区出发,开了近两个小时方才抵达。崩密列名字的柬语意思是“荷花池”,护城河里的荷花犹在,只是稀疏了不少。进入崩密列的道路两旁有很多蛇神娜迦的雕像,有五头的也有七头的。在高棉人眼里,娜迦控制雨,并决定着帝国的繁荣,常见于通道、寺门和屋顶。出现在许多寺庙中的七头蛇神代表彩虹,是连接天堂和人间的桥梁。看着它,冥冥之中就觉得有一股无穷的神力在凝望,称它为神兽是有一定道理的。</p><p> 崩密列在70年代曾经是红色高棉进行武装割据和负隅顽抗的丛林据点,曾是培训士兵用枪、埋雷和杀人的基地。我们行走的路上就曾经布满了地雷,直到2007年,地雷才被清理干净。</p> <p>&nbsp;&nbsp;&nbsp;&nbsp;&nbsp;大概残缺的事物总是令人有无限遐想,凡去过吴哥窟游览过的人都说,相较于大小吴哥寺的恢弘,丛林中破败残缺的崩密列最值得去,同时也最难前往,但这里充满了神秘、幽静、凄美的破碎美。我游过崩密列后也有同样感受,断裂的石柱、坍塌的墙壁、树根缠绕的建筑,让人遗憾却有震撼的美丽。古迹沉睡千年的样子也许只能从崩密列才能看到,到处散落的大石块,横七竖八地躺在土路上,它们没有被修复过,曾经倒下来是什么模样,如今呈现的就是什么模样。当你进入这里,内心除了震撼,真的再想不到第二个词了。据说宫崎骏的《天空之城》就是以这里为原型,法国电影《虎兄虎弟》也是选择这里为外景拍摄地,当年拍电影时搭建的扶梯与栈道为现在人们参观崩密列提供了极大方便。</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崩密列,神秘,梦幻,是一个适合坐下来慢慢思索点什么的好地方。</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如果说残缺也是一种美,那一定说的是崩密列。乱石林立、杂树丛生、树石交缠、破败荒凉、人去楼空的景象,这支离破碎的一堆废墟,供后人揣测与叹息。历史没有留下有关这座古迹的任何文献与记载,只有岁月、风雨、苦难和战争所造成的伤痕,埋在它苍老的记忆里。宏大的规模,依稀可见它昔日的辉煌,墙上、墙下、屋内,树根深深嵌入墙石的缝隙中蓬勃生长,到底谁是这儿真正的主宰?不得不感概,自然的力量神奇而伟大,一颗微不足道的种子,就可轻而易举的摧毁人类多少世纪孜孜以求的永恒。这些在废墟里生长起来的植物,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崩密列曾经的繁华与辉煌全靠你自己去想象,如果你想体验吴哥窟刚被世人发现时的那种震撼和惋惜,那就来崩密列吧,整个吴哥窟群中,最能保持原汁原味的就数崩密列了。它坦诚、原始、安静地躺在那片热带雨林的深处,等你前来!</p> <p><b>东梅奔、比粒寺——大象狮子显威仪</b></p><p> &nbsp;以红砖为主要建筑材料的东梅奔寺,建在一个湖心岛上。阇耶跋摩四世在公元928年把都城从吴哥迁往高盖,16年后,罗贞陀罗跋摩二世又把首都迁回吴哥,并在东池的湖心岛上建造了第一个印度教的湿婆派寺院东梅奔寺。九年后,同一个国王又在东梅奔寺旁建造了规模更大的比粒寺。两座寺庙的建造风格十分相似,都是一个三级平台,台上各筑有五座砖塔,仿佛一对双胞胎兄弟。</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东梅奔寺和比粒寺一样,分别使用了高棉的三大建筑材料:砖、岩石和红土。所以东梅奔寺和比粒寺皆有一个特别之处,即吴哥建筑中罕见的红砖建筑,故整个寺都呈现砖红色,而吴哥的其他大部分建筑都是清一色的石头建筑,都呈现出历史赋于的沉重的黑色(女皇宫除外)。</p><p>&nbsp;&nbsp;</p> <p>  东梅奔寺有它的特色:1:1的大象石雕。在东梅奔寺的第二层台阶的四个角落上与真象大小的大象雕塑,源自古印度神话:四大神象分立四方以巨齿把宇宙支撑起来。</p> <p><b>民族风情园——民族特色美浓鲜</b></p><p> 参观完吴哥古迹,我们特意在旅程的最后一天游览了暹粒柬埔寨民族风情园。虽然里面的建筑与景致没有太多吸晴的东西,但年轻姑娘小伙的文艺表演则具有鲜明浓厚的高棉民族特色。如果说吴哥窟的遗迹是凝固的高棉传统文化诗篇,那么这些歌舞则是活的民族风情展示,真可谓相得益彰,怪不得各国观众兴致盎然,喝彩声不断。</p> <p>茂盛的热带植物</p> <p>大榕树舞台</p> <p>僧侣列队欢迎游人</p> <p>高棉传统服饰展示</p> <p><b>絮语与遐思:</b></p><p> 一千多年前的吴哥建筑风格多样,随处可看到哥特式风格、 苏州园林风格、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风格,再配以叙事式精美石雕砖刻,与当下的美学原理异曲同工。徜徉其间,不禁思考,我们今天的建筑艺术与风格比过去进步了吗?……</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千多年后,吴哥窟精美的石雕、长长的回廊、恢弘的石塔仍在述说着当年的辉煌。吴哥更被誉为“摄影者的天堂”,因为那里不仅有拍不尽的风情,寻不完的残缺之美,更有说不透的神秘故事。吴哥的壮观很难用文字描述,也不能够用几副照片来概括,我曾对同游的旅友说,要想了解吴哥,只能站在这片丛林中去感受。我觉得亨利·穆奥当年说的那段话很实在:“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p> <p>&nbsp;&nbsp;&nbsp;&nbsp;&nbsp;吴哥古迹用它满身的沧桑记述了一篇篇或辛酸或悲壮的史诗卷帙,昔日雄霸东南亚的盛世王朝,如今惟剩遗迹沧桑,盛世辉煌隐现,战火硝烟依稀,眼前一片默然的石柱、古佛、断壁、雕梁,即便褪去盛装,一切依然绚烂夺目!当大唐遗风化为李杜诗篇弥香岁月时,吴哥盛世的尘封记忆却仍淹没在藤蔓疯长的热带丛林。神佛无言,伟大的文明在历史的屏风上永远耀眼,哪怕尘封百年千年,这就是历史。</p> <p>&nbsp;&nbsp;&nbsp;&nbsp;&nbsp;写作此游记时我常想,吴哥窟现在如果依然是君王和僧家完好无损的居停,无论工程如何宏伟壮观、工艺如何精美绝伦,都不会蕴含着这种震撼人心的美感。吴哥窟最能打动人心的不是恢弘的宫室庙宇,而是至高无上信仰的残骸;不是昔日君王的荣耀,而是世事沧桑的对比;不是华巍凝立的建筑,而是黯然流动的时光。恰如黑白与明暗,华贵对破败,凋朽对新生,英雄末路对美人迟暮,姹紫嫣红对断井颓垣,正是这烈烈的对比与反差才令人惊心动魄。朱雀桥边野草花,吴哥城头夕阳斜,岁月如歌,沧海桑田;天地悠悠,白驹过隙。千百年的历史假借着古都废墟中漫生的草木,让人回味和感悟,一窥亘古不变的大道本源。</p><p><br></p> <p> 庚子( 2020)年3月29日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