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十天前的3月19日,我写了篇《从数字看各国新冠疫情防控》。十天过去了,我们再来看看世界主要疫情国家的疫情数字变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备注:其中“中国”指中国内地,“新增率”指这十天新增确诊病例数占19日累计确诊病例数之百分比,“病亡率”仍指累计死亡人数占累计确诊病例之百分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color: rgb(237, 35, 8);">国 家 确诊数 新增率 病亡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中 国 81349 4.7 4.0(湖北外0.9)</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韩 国 9583 11.8 1.59</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日 本 1810 95.8 3.19</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美 国 124471 1228 1.78</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意大利 92472 158 10.83</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英 国 17316 559 5.89</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法 国 38105 317 6.08</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德 国 57695 381 0.75</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加拿大 5655 677 1.08</span></p> <p> <span style="font-size: 18px;">由以上统计数据可见,新增确诊病例中国内地最低,仅600余人,增长率4.7%,而且均为境外输入或关联病例。美国增长率最高达1228%;欧洲各国至少也在300%以上,但亚洲的日(95.8%)、韩两国较少,不到一倍。尤其是疫情在2月中旬就快速爆发的韩国,这十天确诊病例增长率仅为11.8%。</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中国的增长率极少,是建立在用二个月时间“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的全国严防死守、停工停业等代价极大的防控措施基础上的,其他多数国家由于国情不同,无法效仿。</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日本的确诊增长率较为平缓,主要两个原因:1、日本是个多灾岛国,国民防灾意识较强,十分自律。比如日本政府早在1月下旬武汉爆发疫情,就号召国民不要举行大型聚会。日本民众十分自律,有咳嗽等感冒感觉,外出必带口罩。在这方面日本与西方相同,认为有病外出要带口罩。但不同的是,在公众场合西方人歧视带口罩者,认为有病不应外出。日本人却尊重带口罩者,认为是不影响别人、有责任心的表现。如果中国人也有日本人那样的好习惯,感觉不适出门时注意带口罩,武汉1月中下旬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发生交叉感染。此外日本的环境干净卫生是举世公认的,这也能减轻病毒的传播感染。2、日本拥有世界上最充足完备的基层医疗机构。日本可用医保的基层门诊医疗服务主要由私人诊所担当。一个全科诊所通常有6、7个医生,3、4个事务员, 可以门诊包括呼吸道感染的内科、皮肤科、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常见病和慢性病,有的还有血尿常规检验、胸透等设施。如果病人不是手术、急诊等大病,综合医院是不接诊的,须先到附近诊所初诊,然后由诊所根据病情转诊到关联的综合医院治疗。这样的私人诊所非常多,比如东京23个区之一的文京区,共22万人,却有140多个诊所,市民看病远比上海的街道医院方便。整个东京都有综合医院646座,私人诊所多达12740个。1月下旬日本政府将新冠肺炎列为传染病后,日本国民可就近到诊所进行胸透等初诊,诊所认为有疑似新冠肺炎,就会及时报告本区保健所,由保健所根据防控流程对其作流行病学调查、隔离和指定医院核酸检测、治疗,基本上做到了早检查、早隔离、早治疗。所以日本政府这次防控,只采取了停课、号召不聚会、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没有封城、停工停商停公交,除钻石公主号外至今未发生疫情大爆发,更没有发生医疗资源不足的挤兑现象。不过日本至今经过核酸检测的不到5万人,有人怀疑为了让东京奥运会及时举行,日本政府故意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实际确诊病例远超现有人数。从其病死率远高于韩国、美国和我国湖北外地区,这样的怀疑不无道理。不过同欧洲相比,作为人口密度很高的国家,日本新冠疫情的发展是比较平缓的。但是日本充分完备的基层医疗体系,不是其他国家短期内能具备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韩国在2月17日以前,只有30例输入确诊病例。17日开始天地教会的聚集性疫情爆发,不到20天确诊病例急速增加到6千余名。2月下旬,韩国政府除在疫情暴发最严重的两个地区实施封城、禁足等通常的隔离防控措施外,最有效的方法一是推出“随身码”用互联网手段对公众场合人员出入进行监控;二是公布确诊患者前14天的行动轨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国本月初实行的微信或支付宝“随身码”,应该是效仿韩国的。“随身码”中记录着持有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手机号以及是否到过疫情重点地区、是否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史等基本信息,进入商场、餐馆、医院等公众场合须出示“随身码”,如显示有疫情或病人接触史的黄码或红码,就可能被拒绝进入公众场合。</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每日的疫情报告中公布当日确诊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前14日的行动轨迹,以及可能被感染的地点时间等信息,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一方面告知同时期与其有过近距离接触的人应作为密切接触者自我隔离或去做核酸检测,另一方面客观上使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活动隐私的人不再出外“瞎混”。</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相比而言,韩国的“随身码”网络监控和公布确诊患者近14天活动轨迹的方法,更易实施。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随身码”可以分省设立,并主要在县城及以上的城市公众场所实施。如果监控大数据发现持有人到过疫情重点地区或与确诊病例有过密切接触史,其“随身码”应该能自动从绿色变为黄色或红色。为防止确诊患者不能准确回忆近14天的活动轨迹,“随身码”最好能加入手机定位记忆功能。进一步提高“随身码”的科技含量,使其从单纯的持有人身份健康信息码同时发展为最近14天活动轨迹的自动监控仪,如此高科技手段将大大降低新冠疫情的防控成本,大幅提高防控效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至于是否公开确诊患者近14天的活动轨迹,在许多有隐私保护法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实施,在我国是可以实行的。</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目前看来,世界范围内的新冠疫情将持续一段时间,而治疗新冠肺炎的特效药和预防疫苗至少还有一年时间才有可能成功。我认为,在坚持对输入性病例严防死守的前提下,在我国内绝大部份地区己有两周以上零确诊的基础上,在准备好必要的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医疗设施基础上,在坚持不懈常态化地抓好全民防疫教育的同时,应用上述高科技防控手段,坚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三早方针,尽快复工复商复交通运输,有条件的中小学校逐步复课,在低风险的所有城巿和乡镇开放商场、餐馆、旅馆、电影院和所有景点和游乐场所,尽快开放国内跨省旅游,让城市居民生活基本恢复正常,让绝大部份的服务业、经济活动恢复正常。当然,在百业恢复开放时,应坚持两点:1、在封闭公众场所(餐厅除外)和交通工具内,要求带口罩;2、所有公众场所和交通工具应要求出示并检查“随身码”,无“随身码”者谢绝进入。做到这两点,疫情是“可防可控”的。否则,百业长期凋零,终端消费市场迟迟不恢复,大部分面向民生的加工制造业将面临订单削减、无工可复的窘境。占国民经济60%的服务业,其八成己停业二个月,再不全面复业,多数中小企业将倒闭,大批从业人员会失业。防病治病的根本目的,是让人民生活美好,而不是让多数人无所事事坐以待“毙”。因此,恢复大多数城市居民的正常生活,已刻不容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2020、3、29日初稿 30日晨二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