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做,天在看。《美丽人生》第七篇扯闲(2)总148

矫老师

《美丽人生》是一部自传性的随笔集,包括第一篇蹒跚,第二篇笃学,第三篇砥砺,第四篇斑斓,第五篇拾贝,第六篇扯闲(1),第七篇扯闲(2)……我希望用简约的文字,配上自己拍摄的照片,以抽象加具象,细数沿途的风景,记下普通人的一生。写书是与自己沟通,回顾曾经,品味情感,重温自己心路;写书也是与他人沟通,可佐谈资,插科打诨,取悦世人朋友。(本篇图片取自网络,致谢。) <h1><div><br></div><div><br></div><div>一段日记:<br></div>2020年3月20日<br>“早上看新闻得知,意大利的死亡病人已经超过武汉,而德国、法国、美国确诊病人都已过万了。按照这种速度,一周后的欧美疫情会怎样,会不会有超过中国的?还有搞“群体免疫”的英国要别出心裁。不可理喻,有了中国的经验教训,也有WHO的专业意见,为什么非要老路重走。认知差异?国情不同?经济考量?政治考量?可能都是原因。“<br>一周过去了,3月27日,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新冠肺炎数据显示,美国确诊病例82404例,已超过中国。 面对大瘟疫,各国都在出牌,有的一开始就把牌出乱了,有的把一手好牌打坏了,也有的已经进了下半场。人在做,天在看。<br></h1> <h1>以日记中谈到的四个维度,观察各国的疫情防控。</h1><h1>一、认知差异</h1><h1>疫情防控的认知,大致有两种观点:</h1><h1>中国主张的隔离策略。由于新冠病毒传染力强、救治时间长、没有疫苗与特效药,对这样一种其知之甚少的病毒,中国采取了果断的人为干预。钟南山院士讲,“所有的重症急性传染病必须强力干预,中国采用的是重点抑制上游,围堵高疫情区域,在其他地区做群防群控:早防护、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张文宏医生也多次讲,抗击疫情,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隔离。</h1><h1>英国主张的减缓策略。英国首席科学顾问提出另一思路,即不阻止病毒在60%以上的人群中传播,期待他们产生免疫力。着重保护特殊群体,不让病例在某个时间段内猛增,以有效地调配医疗资源。最终用“群体免疫”遏制疫情传播。但此举风险巨大,遭到WHO和众多科学家的反对。帝国理工大学研究显示,如果实施至少会有26万人死亡。</h1><h1>3月27日,英国首相与卫生大臣先后确诊新冠肺炎。英国《每日邮报》说,这两个爆炸性新闻让政府应对疫情的能力深受质疑。人们不禁又想起钟南山的话,“对待传播性很强的新冠病毒,不能靠所谓的“群体免疫”来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传染率60-70%的病毒,也无证据表明冠状病毒一次感染终身免疫。最终形成“群体免疫”靠疫苗“。</h1><p><br></p> <h1>二、 策略选择</h1><h1>新冠肺炎是世界瘟疫,所有国家都能分享现代医学技术,参考WHO的专家意见,共同抵御疫情。但实际策略的选择,却由于国情不同而分道扬镳了。</h1><h1>中国采用了最强的干预举措,不惜采取封城、经济停摆,投入巨大的资源强行阻断病毒的自然传播。李兰娟院士说,“武汉市内住着1000多万人,封城,是万不得已的措施。其实我们之前已经提出建议,希望武汉‘不进不出’,但是要过年了,大家做不到呀,所以只好采取封城这样强硬的措施来控制疫情。如果不封城,更多城市都变成武汉那样,那对我们国家的损失太大了。” 科学家们1月22日深夜建议封城,中央政府迅速采取了措施:封城、封省,调动全国资源,包括4万多医护人员,支援重灾区,打一场疫情阻击战。</h1><h1>自七十年代以后,西方国家放弃了凯恩斯主义主张的国家干预,实行大社会,小政府的体制,崇尚社会自我管理,市场自我维系,个人高度自由,国家的作用受到严格的约束。面对疫情,西方政府既没有权力要求人们去做什么,也没有多少可调动的资源去制止。因此,它们普遍采取了拖延战,挤牙膏式地边退边战,这就使西方国家浪费了控制疫情的宝贵时间。</h1><h1>西方媒体表示要用现代的方法取代中国原始的方法去防疫,但实际效果是1月23日封城后的11天,即2月4日,中国新增病例到达峰值后,曲线掉头向下,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西方的各种措施总是落在疫情之后,情况愈来愈糟……</h1><h1>疫情恶化的意大利最先全盘接受了中国的隔离策略,表示“我们的策略就是复制粘贴中国模式。”《纽约时报》的一篇名为《意大利给全世界的教训》说到,什么教训?封城如更早就更好,隔离如更严格就更有效。很快,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对中国方法开始照单全收、悉数采纳。</h1><h1>这场危机,使西方国家开始考虑要不要放弃自由资本主义的体制,重拾凯恩斯主张的国家资本主义体制。法国已经重启了国有化,英国也开始采取更多的政府干预。</h1><p><br></p> <h1>三、 经济考量</h1><h1>WHO曾提醒西方国家,利用中国提前预警的一个月,做好自己的防疫工作,但希望落空。对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测,给各国政策制定者施加了极大的压力。他们一方面限制商业活动以应对疫情;另一方面又急着采取刺激措施,保护经济。可惜,这两种动能有时是互相抵消的。</h1><h1>中国政府经济考量的思路清晰:上半场,控制疫情;下半场、消灭疫情的同时恢复经济。如果疫情控制不住,无论采取什么经济刺激措施,都会是竹篮打水。3月19日,本土新增病例第一次归零,标志着抗疫上半场结束。中国开始了抗疫的下半场:既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据发改委的数据显示,至3月中旬,多数省份90%以上的规模工业企业已经恢复运营。中国政府还审批了近6万亿的“新基础设施”投资,包括特高压、城际高铁、5G、新能源等等,以期在拉动经济的同时,调整经济结构。3月下旬,卫星遥感图显示,中国许多地区“热值”观测数据快速上升。</h1><h1>西方政府普遍陷入控制疫情与恢复经济的两难。美国政府推出了高达2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包括向每个美国公民发钱。但正如经济学家讲的,当人们待在家中、企业倒闭时,旨在促进借贷和投资的货币宽松政策是无能为力的。“直升机撒钱”在全面停工之际也无济于事。这只会为下一代留下更大债务负担。美国总统又提出“必须重返工作岗位”,希望复活节时全面恢复美国的商业活动。经济学家们又说,为了刺激经济而过早复工,反而会延长病毒对于经济的冲击,短期的经济停摆,是一种“增长牺牲”,即愿意付出一些短期痛苦,作为长期可持续性的代价。</h1><h1>3月27日,美股再次大幅下跌,抹去了前三日股市的部分涨幅,人们对美国成为第一大疫情国的焦虑,替代了2万亿美元刺激计划带来的兴奋。</h1><p><br></p> <h1>四、 政治考量</h1><h1>在这场对抗疫情的政治考量中,中国是“大考政治”,美国是“大选政治”。</h1><h1>中国政府明确,疫情是对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要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健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急难险重任务能力。举国体制的显著优势,是战胜疫情的重要法宝,要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疫情也暴露出立法、制度、程序、干部任用等方面的短板。在此次疫情中,国家在选拔人员、调配人员、处置无能等方面的力度是最大的。</h1><h1>在“一切都为了连任”的驱使下,美国政府态度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纽约时报》17日报道,数周来,特朗普一直在嘲笑对于疫情的过度担忧,并轻蔑地对待它所带来的风险。从“大号流感”到“它将奇迹般消失”,总统一直尽量将新冠肺炎的疫情最小化。第二阶段,3月17日疫情实在扛不住了,总统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又声称他“一直都认为疫情很严重”,同时将所有的问题与责任甩锅给中国,不顾科学,声称病毒来自中国;不顾事实,诬告中国信息不透明,耽误了美国的时间。</h1><h1>连美国媒体都看不下去了。“别让特朗普跑了”,《纽约时报》20日发表评论,称特朗普将“新冠病毒”改称为“****”的行为,是试图转移公众注意力,以掩盖其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灾难性失败。</h1><h1>出于偏见,对中国抗击疫情,有些西方媒体采取了“做了也骂,不做也骂,怎么做都要骂”。但打脸的是,现在西方国家已经全盘接受了中国抗击疫情的做法。如果不能团结一致抗击疫情,只好冷暖自知,甘苦自尝了。</h1><p><br></p> <h1>感悟:</h1><h1>与各国一样,抗击疫情初期,在没有掌握病毒性质及传播方式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也经历了犹豫,耽误了时间,付出了代价。但是正像美国《斯坦福日报》3月18日文章提到的,“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这是一个需要处理的极其困难的局面。中国当时正走进一个盲区:这是一种新型的冠状病毒,人们对它一点都不了解。后来,中国超额弥补了起初的缓慢反应。人口1100万的武汉被立即封城,该国大片土地被隔离。这些措施是非常严厉的,但是最终证明是非常成功的。”</h1><p><br></p><h1>讲好自己的故事,那是明天的传奇。</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