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玄武门之变”,难有盛唐之天下

老艾

<p>“玄武门之变”实质是兄弟之间争夺皇位的血腥残杀。老二李世民杀死了大哥李建成和小弟李元吉。这样的兄弟相残在中国历史上乃鲜有之现象。</p><p><br></p><p>李世民很自然接了父亲的班。接班之后的李世民励精图治、广开言路,“贞观之治”很快拉开了大唐帝国的序幕。</p> <p>唐太宗的励精图治主要体现如下措施:订旧制,定勋臣爵邑,降宗室君王职位。深知马上得天下,但不可马上治天下。</p><p><br></p><p>其次知人善任,从谏如流,每入阁议事,必令谏官随着,有失辄谏,必问民疾苦及政事得失。尤其是魏征所言:“可见得人君偏听,非危即亡,必须兼听广纳,近臣乃不得壅蔽,下情无不上达了”(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以及他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之直谏性格颇得太宗赏识。</p><p><br></p><p>一个好汉三个帮。太宗深知一人能力有限,对那些征战多年的武将他以仁爱之心待之,所以那些武将甘愿为他死而后已;对文治的大臣除了用魏征之外还重用善谋的房玄龄以及善断的杜如晦。此外考虑民少吏多,决定分中国为十道,分疆设守。</p><p><br></p><p>面对周边突厥、吐蕃等彪悍民族敢于用兵,然后分化瓦解分而治之。所设的安西都户府、北庭都户府很好的治理边疆,让唐大帝国威名远扬,四海安康!</p> <p>反观他的两个兄弟一不会用兵,面对战事胆小如鼠,证实缺乏阳刚之气;面对国事优柔寡断,证实缺乏胆识和谋略;面对权力别有用心,证实阴险狡诈;面对亲情阳奉阴违,说明毫无仁爱之心。</p><p><br></p><p>让李世民起杀心乃是事出有因:世明长期在外征战,一大帮武将簇拥周围,加上他智勇双全,这是他的两兄弟自愧不如的。面对强敌建成和元吉畏缩不前,而李世民从容谈笑,转瞬间强撸飞灰湮灭,这些都是他的两个兄弟格外嫉妒之处。</p><p>如是他们只好私结妃嫔,阴募壮士,并经常在父皇面前谗言指责,甚至下毒药加害与他,虽然没毒死,也让世民在家里倍感孤危和凶险。</p><p><br></p><p>另外元吉又多次收买尉迟敬德,因难以撼动世明部下又想加害于部将,他的手下部将也感觉前途凶多吉少,部将们只好怂恿世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了结他兄弟两个。于是“玄武门之变”乃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p><p><br></p><p><br></p> <p>当然即使唐高祖的位置被他的两个兄弟中的任何一个继承,在面对内忧外患的中国终究难以为继,在面对短命的隋朝留下的烂摊子也会无法施展,而开创唐大帝国的美好未来也是天方夜谭的。</p> <p class="ql-block">权力在杀戮面前显得过于血腥,李世民虽然迫于无奈才出此下策,但事后也受到内心的煎熬,当然这血腥也有促使他潜心执政的动力,但真正的还是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此可见:做官与人性有很大的关系,与人的素质(知识、素养、品性等)相关联。总的来看:当京官者必忠心事国,当地方官者必留意民生。作为一个为官一方者:无头脑者不可为官、无主见者不可为官、无仁爱之心者不可为官、心胸狭隘者不可为官、贪婪私欲者不可为官、打击报复者不可为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夫在此奉劝为官者:人过留名,鸟过留声。当官就要掂量自己几斤几两,切不可害人害己,落得一个被人戳脊梁骨的小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