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英国行(十二):拜伯里&百老汇

荣钰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2020.2.2 我们在英国起床的时间是越来越任性,今天干脆早午餐一并吃完再出门,每人来一大碗牛肉米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按最初的计划,今天本是我们的返程日,白天的行程是重返伦敦游览部分著名景点,晚上则直接从伦敦希斯罗机场乘飞机回国,而我们的航班现已改为了明晚。因为英国目前出现了2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新闻却未透露具体城市,考虑到伦敦人流量大,安全起见选择放弃再游伦敦的计划。今天继续科茨沃尔德乡村游,目的地——拜伯里(Bibury)。</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拜伯里(Bibury)是英国格洛斯特郡的一个村庄和民政教区,位于科茨沃尔德区域南部。这个坐落在科隆河畔的古老村庄,拥有一座辉煌的萨克逊时代的教堂和多处豪宅古迹,还有著名的阿灵顿排屋,浑然天成的优雅吸引着国内外的众多游客,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河畔、窄巷、田园、教堂这些欧式田园风光的重要元素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艺术家威廉•莫里斯曾造访此处并称之为“英格兰最美丽的村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估计“最美乡村”一词就好像水果标签,是一种旅游宣传手段,科茨沃尔德的好几个乡村都有此称。到底哪个最美,我想每个游客心中都自有一杆秤。</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停好车后,沿着整洁干净的村路步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清澈湍急的科隆河(River Coln)水在村中蜿蜒穿过,小村庄显得婉约灵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拜伯里一年四季可谓游人不绝,日出到日落都会有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想要捕捉其美丽的一面。就连河面桥上这样一条小径,网上的图片也总是挤满抢拍相同角度的观光客,而我们却一如既往地鲜见几个游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钰宝前方对着的是天鹅酒店(Swan Hotel),坐落在拜伯里村中心的科隆河沿岸,建于17世纪,以前是一个马车驿站,现在则是具有一流设施和服务的酒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个乡村酒店外墙爬满了绿色的藤蔓,背靠百年老树林,前面则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这个花园依科隆河而建,将精致的园艺和自然美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坐拥这片如诗如画的英伦乡村美景,是城里的任何星级酒店都不可企及的。据说酒店提供22间设计精美的客房(包括4间迷人的小屋套房),每间客房均拥有独特的风格和舒适的细节,配有大型浴室、全尺寸的Molton Brown牌洗浴用品和柔软舒适的浴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过了酒店前这座古朴的石桥,继续前行是拜伯里鳟鱼养殖场(Bibury Trout Farm),它建于1902年,规模很大,在里面可以赏鱼、钓鱼也可以吃鱼,清澈的河水是鳟鱼生存的最佳场所。我们没有入内,从另外一座木桥上返回主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从木桥这端能看到天鹅酒店前古老石桥的庐山真面目。我们沿河堤岸慢慢行走,岸边的老房子顺着河水蜿蜒,悠闲从容地展示着中世纪的古老魅力。</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一群群绿头鸭正在悠闲觅食,夏天河中还会有疣鼻天鹅和各种水鸟竞相戏水。从水上伯顿村买的鸭食一直被钰宝揣兜里,省着喂了这么些天,这回又派上了用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路上偶尔经过的游人,被河边这生动的一幕所吸引,于是钰宝与小鸭互动的画面也进了不少游客的镜头。</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钰宝一边喂食一边与小鸭对唱,很是开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两只公鸭为了争夺母鸭打得那叫一个激烈,实力护妻之余还为我们这群吃瓜群众展示了精湛优美的水上滑翔技术。</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河堤岸边停满了小车,有些破坏此间的古朴气息,影响了整体观感,这是我觉得其不如库姆堡的地方。但是这里优美的环境还是吸引了众多明星富人们的青睐,有人来此居住,有人来此投资,一时间拜伯里房价飞涨,说不准哪辆从身边驶过的豪车便是哪位大牌的座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科兹沃尔德的美丽乡村处处带给我们不同的惊喜,每一幢房舍和庭院都被主人独具匠心的园艺,打造出如诗如画的浪漫情调,给观者以视觉和心灵的享受。科隆河畔的民居石灰岩墙布满了褐色苔迹和新的青苔,一种沧桑的美感迎面扑来,在朴素石墙的映衬下, 修剪整齐的树篱和精致绚烂的村舍花园非常迷人。天鹅和牛羊为邻,溪流与树林作伴,多么惬意无比的生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家人花园中还设有鸡舍,红冠白毛的鸡群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啄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河对岸繁茂树木掩映着一长溜比邻修建的联排石屋,这就是拜伯里最著名的特色景观——“阿灵顿排屋”。只是这个季节的草木颜色颇显灰暗,没有绿色的对比度那么强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跨过这座小桥即可到达阿灵顿排屋。走在桥上,我们被水底游荡的鳟鱼所吸引,逗留许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鳟鱼的样子在水里影影绰绰看不清,我们依然看得津津有味。此情此景,脑袋瓜开始不自觉地单曲循环舒伯特创作的歌曲《鳟鱼》(The Trout)……这是小时候在合唱团常唱的曲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网上找了两张鳟鱼的图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走过小桥就可以看到沿着小溪流而建的阿灵顿排屋全貌了。小溪水流经排屋,流向树林深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拜伯里最大的看点就是阿灵顿排屋,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都会在这里拍照。据说想要拍到空无一人的排屋是一景难求,必须要在清晨或者傍晚来。不过我们没有遇上这样的问题,可以尽情拍,只是这个季节的景观确不能与春夏季时相媲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春天来临之际,万物复苏,百花绽放,蜜蜡色石头垒成的房子装点着五颜六色的花朵,潺潺溪水,鲜艳花草,蜂飞蝶舞,这里将更加恬美、自然和生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阿灵顿排屋(Arlington Row)始建于1380年,原是修道院的羊毛仓库,17世纪转成织布小屋,生产的布被送往阿灵顿工厂。阿灵顿排屋是科茨沃尔德的象征性建筑之一,这排石屋照片被印上了英国护照,俨然已经成为整个英国的名片,在众多旅游杂志、明信片、影视剧中上镜率也很高,可见它的热度。多部电影和电视在此取景拍摄,其中最出名的是《星尘》(Stardust)和《布里吉特·琼斯的日记》(Bridget Jones's Diary)。</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阿灵顿排屋建筑同样具有科茨沃尔德地区的特点。除了特色的石灰岩作为材料,还拥有特殊的古法技艺,即古朴的石片屋顶工法。用本地特有的“科茨沃尔德石”(Cotswold stone),使用传统材料按照传统工法建造,形成以石灰岩石头墙(黄白色或象牙色)、干垒片岩石墙(黑灰色和青苔色)以及板岩复盖的屋顶(黑灰色)为主,融入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独特村庄风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据传,美国汽车大亨福特曾想将这排石屋全部买下,搬到美国密执安州(State of Michigan)他的一个主题公园里,但没有成功。</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堂弟用无人机拍下我们与阿灵顿排屋的合影。</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里面发生了一个插曲。堂弟在调试无人机准备拍摄视频时,稍不留意,无人机飞向排屋对面一棵大树,卡在了繁密的枝桠中。无论如何启动,无人机都无法摆脱树枝的捆绑,慢慢地电耗尽再也无法启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视频刚好记录下了这一“灾难”。</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不甘心的我们想破脑袋,分头行动找寻着可能的办法。弟妹一面去向附近的居民求助,一面去村里小商店寻找球类等可以抛上树的物品;堂弟打电话给各类服务公司咨询;钰爸进入草地到树下捡趁手的枯枝石头,不断抛向目标,虽然被卡的位置比较高,也企图通过震动其周围树枝把它晃下来。后来堂弟加入投掷,我和伯母也进来帮他们捡枯枝。半人高的枯草被人撂倒铺了厚厚的一地,踩上去软软的很舒服,这块充满天然野趣的草地居然成了我们救援飞机的现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路上不时有游客经过,了解我们的遭遇后,好奇地议论着,热心告诉后来询问的游客,关心我们能否拿回飞机,后来居然还聚集了不少的游客。道路旁一棵树横桠上还有一群小鸟排排坐,仿佛也在绕有兴致看着热闹。</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尽管我们使尽浑身解数,飞机仍然一动不动,冷冷地悬挂高空,暂时也无人能够帮忙。瓜众们等不到结局早已纷纷散去,我们也只能失望离去。现在若不能把它弄下来,以英国频繁下雨和大雾的天气,过两天即使捡到也只有坏掉的结局。堂弟一直安慰说没关系,但我们知道这是他一直物色多日并辗转在网上二手市场拍下的心头好,心里一直为他惋惜不已。这真是一个不和谐不愉快的插曲,难道我们明天注定要带着这个遗憾离开英国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最可气的是在弟妹向当地居民求助时,居然被一户居民拒绝并申斥了,说这是私人的领地,我们不该在此玩无人机,还说已经受够了到这里来的游客,并对我们的飞机挂在树上感到开心。总之,就是将多年来对各种游客不当行为的怨气都撒在了我们身上,似乎总算找到了一个出气口。我们对此无理行为很气愤,首先英国对无人机有严格管理,需持证飞行且不可在限制区域,而堂弟的使用合法合规,其次她所述的一系列游客的不当行为我们从未做过。虽然理解村民们对于当地开放旅游业不胜其扰,但也无法接受这家人不施以援手就算了,还迁怒斥责并幸灾乐祸的态度。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实际上,根据排屋这面墙上所标示的信息,阿灵顿排屋早已在1929年被英国皇家艺术协会购买并且修复,是英国国家信托的财产而并非私人的住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不得不说人有时真的是感性动物,情绪往往能够主导内心潜意识中对一件事物的观感和记忆。拜伯里在英国乡村中名气最大,却未能在我心目中留下“最美”的印象。一个因素是村子里密集的停车位影响了原有的古朴气息,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今日发生的不快之事和郁闷心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这张图上红线标的都是村庄的停车位。图①是天鹅酒店对面过了石桥的位置,可以停大型车辆,看来旅游团也能来此地;②是天鹅酒店附近的一片小空地,只能停上几辆车,是一个私人场所入口且附近有些店铺,停车时需避免阻挡各种入口;③是我们喂鸭子的河畔,是阿灵顿排屋附近最佳的停车位,靠近景点,停车也方便,但通常是一位难求;④是教堂门口空地,因为是单行线,车子一般紧挨墙边停放,是最容易找到停车位的地方。可以想象旺季村子到处停满车子的“盛况”。</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们来时没有凑上面这些热闹,而是在一家咖啡店买了杯咖啡,把车停在了店家停车位。回到咖啡店,天黑前开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百老汇塔。</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百老汇村(Broadway)是科茨沃尔德经典的城镇之一,位于伍斯特郡威奇文区,费什山(Fish Hill)脚下。村子历史悠远,十一世纪时就是一个兴旺的小村。到十六世纪,百老汇村已经成为从伍斯特到伦敦之间的一个繁忙的马车驿站。而百老汇塔是这里最著名的标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直接开车到百老汇塔的公园门口,进入大门,就可以看到标志性的两排大树以及掩映在树后的高塔。走过大树,前方视野极好,除了高高耸立在陡峭山坡上的塔,还有对面连绵的小山和绿草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左边的山坡上散养着许多鹿,即便看到游客到来这些鹿也只是悠然自得地觅食,旁若无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继续往上就能看到塔的全貌。百老汇塔(Broadway Tower)孤零零矗立在山顶,曾被作为旧版《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英国篇的封面图。它建于18世纪,塔高17米,坐落在海拔312米的山丘上,是整个科茨沃尔德地区的第二高点,也是这一带著名的登高望远之处。这座英格兰最小的城堡,由当时著名的建筑师James Wyatt设计,他大胆创新,将炮塔、城垛、露台和哥特风等诸多元素混搭在一起,使这栋建筑变成独树一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高塔已经在这里存在了两百多年,即便是二战时期也没有受到战火摧残,保存完好,塔主当时为躲避战火而挖的防空地下室如今也已开放给公众参观。</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站在山坡上被无遮无挡的狂风凌虐得简直怀疑人生,瑟瑟发抖的我们绕着塔身走了一圈,便进入塔内避风。塔内是一家旅游用品专卖店,出售很多与百老汇有关的书籍、明信片和旅游纪念品。上到塔顶需要购买门票,据说天气晴朗的时候,在塔顶可以看到62英里半径范围内的12个郡,但此时我们没有上去进一步接受寒风考验的打算。</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从塔内出来,往山坡下的牧场走去。离开高处,走在山坳中,风一下就小了很多,可以尽情在草地上撒欢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关于百老汇塔的传说很多。“有钱任性”版:修建此塔只是因为当时贵族考文垂六世的夫人,好奇从自己远在22英里外的家里是否能看见这座山上发出的烽火,于是资助建造,等塔修建完毕后发现果然能清楚看见。“实力宠妻”版:此塔是一位丈夫送给妻子的礼物,因为妻子酷爱科茨沃尔德的美景,丈夫决定在离家不远的山坡上修建一座塔,这样妻子便可以站在塔上将周围的美景尽收眼底。“公主病”版:古代的一个公主喜欢篝火,在她点篝火时要求百姓必须出来观赏并欢呼赞美她,于是在当地最高的山上修建了这座专门用于点篝火的塔,将“公主病”发挥到了极致。无论何种故事,都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兴趣。</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就我而言,此塔更能让我联想到格林童话《莴苣姑娘》,莴苣姑娘金丝般浓密的长发从塔上的窗户垂下,让心爱的王子爬上来。</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牧场漫山遍野散落着数不尽的羊群,绵羊自顾吃草,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居然充耳不闻,视而不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我们从未与这么多羊相伴,而且就近在身侧,兴奋得忍不住各种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只有这个小朋友对我们喜欢给她拍照怨念颇深,一脸傲娇,无奈依然摆脱不了她亲娘的魔爪😄。</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最后赖上了舅妈,瞧把你得瑟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推开栅栏,往山坡更低处走去,这边的牧场更加广阔,羊群队伍也更浩大。</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每只羊身上都盖着各种颜色和形状的印,估计是主人为便于识别管理留下的印记。</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走在这片牧场上,随时要提防脚下,因为这里也同样布满了“黄金雷”,一不小心你就能走“羊💩运”。🤭</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走出牧场,看到一间咖啡厅。冬天的晚上,在广阔得看似除了羊群再无人烟的荒野中,远远看见这间屋子透出的橘黄色灯光,只觉有着磁铁般的吸引力,无尽的温暖和温馨。在这里稍作休息,暖一暖被冷风冻透的身子,然后开车回家。</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回到阿宾顿,在一家拖车上的名叫Sami's Kebab Trailer的烤肉店买了些烤肉打包回家,一起动手做晚饭吃。</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吃饭时,电视新闻正好播报到今天伦敦发生了一起恐怖袭击事件。虽然袭击地点未必是我们可能会去的地方,仍然觉得今天改变计划没有去伦敦是幸运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晚饭后休息一阵,终于可以兑现钰宝期待已久的泡浴。钰宝早就对舅舅在约克给她买的那块可爱的香皂垂涎已久,环英格兰回到阿宾顿后,这两天又总因为在外游玩回来时间太晚来不及泡,今天总算有机会在回国前帮她实现愿望。钰宝亲自把香皂放进浴缸,观察它变戏法般的变化,兴奋得哇哇叫。被她的快乐情绪感染,一家子人都挤在浴缸前看戏法。水放好后,整个浴室热气蒸腾,芳香四溢。钰宝一个人在浴缸里如鱼得水,玩得不亦乐乎,怎么都不肯出来。最后担心她泡的时间太长,哄了好久才恋恋不舍结束泡浴。这晚睡得格外香甜!</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当我们带着对堂弟无人机损失的惋惜回国后,事情却峰回路转。原来弟妹一直没有放弃希望,通过邮件和电话与享有此地产权的国家信托公司联系,请他们帮忙留意。没想到,两天后真的接到了信托的电话,其公司一小姑娘在树下的草地捡到了我们的无人机,通知前去领取。堂弟夫妇前往信托公司时受到了热情接待,都为他们的失而复得由衷地高兴,捡到飞机的小姑娘还特地跑了过来兴奋地描述经过。弟妹把带的一些巧克力等小礼物分给他们,众人都很开心,相谈甚欢。在国内听到这一消息,我们也心中狂喜,直呼太神奇。事件的后续如此暖心,与个别居民的表现形成了巨大反差,瞬间抚平了我们的不安和遗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完璧归赵”的飞机。神奇的是,当时无论我们如何启动,直到电池没电,飞机都被卡得纹丝不动,不知道后来又是怎么自己掉下来的。更神奇的是,拿回的飞机完好无损,竟连一丝划痕都没有。感恩💕!</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