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

窗前听雨

<p>文:窗前听雨</p><p>图:来自网络</p> <p>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入侵了我们的生活,打乱了人们的新春计划,也改变了许多家庭的生活模式,书房变成办公室,厨房成为主战场,俊男靓女们摇身秒变大厨,朋友圈各种花式秀厨艺,每天不重样的九宫格,尽是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不论年龄,不分阶层,举国上下掀起了做饭热潮。</p> <p>民以食为天,吃是天下头等大事,从古至今,尽人皆是。</p><p><br></p><p>美文家兼美食家汪曾祺老先生有一本书――《五味》,里面收录谈吃的散文32篇,汪老的故乡在江苏高邮,讲起故乡的食物,他那么深情款款含情脉脉。</p><p><br></p><p>故乡的炒米和焦屑、端午的咸鸭蛋、咸菜茨菰汤、螺蛳和蚬子、野鸭、鹌鹑、斑鸠、蒌蒿、荠菜、马齿苋……都留在他的记忆里。</p><p><br></p><p>他用别样的才情谈美食,很平凡的食物在他笔下,都被赋予令人垂涎的味道,都饱含普世的温情和独有的记忆。汪老写的是食物,却带着人间烟火的味道,说尽世间人情冷暖。</p><p><br></p><p>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一生达观任性,独具卓见,一根傲骨宁折不弯。三次被贬,越贬越远,但每到一处任职,他总能很快适应环境,并同当地百姓打成一片,扶贫济困,乐天知命。</p><p><br></p><p>最潦倒的时候把最普通的食材做成美食,他烹煮出的东坡肉,至今美名传世。有文记载: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最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p><p><br></p><p>还有东坡饼、东坡肘子、东坡豆腐……</p><p><br></p><p>即使被贬至岭南,也留下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经典。</p><p><br></p><p>天生一个美食专家兼烹调大师。放到现在,苏老绝对是粉丝千万的美食博主啊!</p> <p>布衣菜饭,可乐终身。</p><p><br></p><p>第一次谈论做饭的话题,是多年前那个暮春的夜晚,我和他坐在操场的看台上,暖风如淡紫色的流星轻轻拂过,空气里满是槐花的清香,天上一轮满月铺照,几颗星星眨着懵懂的眼。彼时,我们刚领到新房的钥匙,做了简单装修,就要开始柴米油盐的日子。一切未知又充满期待。</p><p><br></p><p>你会做饭吗?</p><p>不会。</p><p>你呢?</p><p>也不会。</p><p>那怎么办?</p><p>我们就每天坐在这喝西北风呗。</p><p><br></p><p>西北风纵然喝不饱,但我们都是出上学的校门进工作的校门,一直吃食堂,饭是真的从来没做过。</p> <p>记得第一次吃水饺,猪肉大葱馅。和面时水和面添添加加,一阵手忙脚乱,总算和成了。剁好肉馅,放上各种调料,扒了两棵大葱,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剁好,拌上,开包,坐水,下锅。满怀喜悦的憧憬香喷喷的饺子上桌。捞上来一尝,苦!回顾整个过程,没错呀,不得其解,端上一盘去了对门婶子家,叔叔和婶子一尝,问我们,是不是把葱白葱叶一起剁了,我俩懵懵的答,是呀。婶子笑了,傻孩子,调馅只用葱白,叶放多了就会苦。原来如此!</p><p><br></p><p>那时候没度娘,没抖音,父母都离得远,也没地儿去蹭饭,刚开始做饭的日子闹过不少笑话,也浪费过好些食材,蒸包子干过锅,炒糖色炒糊过,肉一不小心就炒老了,青菜炒轻了生,炒过了又不绿了……</p><p><br></p><p>时光,在烟火的熏染里渐渐鲜活起来。</p><p><br></p><p>孩子读学前班时,他调到机关工作,相对清闲了些。那时,我带毕业班,当班主任,工作很忙,做饭的事他包了,每天回到家,都能吃上现成饭。他这人有个特点,一旦喜欢上了某件事,便痴迷其中,乐此不疲。买来菜谱书,买来各种食材,对照教程认真研究,渐渐也能做出几道像模像样的菜了。尽管每次都把厨房搞得像作案现场似的,收拾比做饭的时间还长,但吃着自己做的饭菜,很觉得幸福呢!</p><p><br></p><p>奔波的路上风雨仓皇,一想到家里的一室烟火,餐桌上可口的饭菜,还有什么烦恼忧虑劳累怨气是不能消解的呢!</p><p><br></p><p>周末的时候,我们也尝试蒸馒头,包包子,做几个费工费时的菜,几番操练下来,饭菜的花样越来越多了。</p><p><br></p><p>后来搬了家,他也换了单位,每天早出晚归,工作很忙,常常我下班做好饭了,他才回到家。做饭的重任自然就落在我肩上。每天下班路过菜市场,总要大兜小包的提回好多菜,在厨房一阵忙活。我们家一般都是晚上改善伙食,中午都各自在单位吃食堂,孩子正长身体,也需要增加营养。</p><p><br></p><p>每天晚饭,一家人聚在餐桌前,说说生活琐事,学校单位见闻,酸甜苦辣,人生百味都在这温暖的一粥一饭里消化了。一颗被凡俗杂事拂尘的心,也渐渐融化在实实在在热气腾腾的日子里。</p><p><br></p><p>一转眼,孩子读高中了,离家更远,我们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姥姥姥爷专程从老家来照顾她的生活起居,有父母陪她,省却了我们很多挂牵。亲情永远是这世上最无私的情感,只要你有需要,他们会倾其所有,义无反顾的奔赴过来。掏心掏肺,贴钱出力,不计报酬,不求回报。</p><p><br></p><p>工作依然很忙,周五有晚自习,我一般都是周六早晨坐第一班公交车去陪他们。租住的房子临街,阳台后面是个早市。下了车,正好赶上菜商们出摊,每个菜摊前都是绿樱樱鲜嫩嫩的应季蔬菜,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菜叶上还逗留着清晨的露珠,散发着清新的泥土芳香。</p><p><br></p><p>一路走一路买,不知不觉就收获满满。</p><p><br></p><p>喜欢逛菜市场,这里有治愈心灵的魔力。那些五颜六色各种形状各种味道的蔬菜,泛着质朴的光,带着黑黄的泥土,会唤起人心深处某种本真纯粹的东西,叫你觉得在这浩瀚的世间,我们虽然渺小如一粒尘埃,一芥菜籽,但一株青菜、一尾草鱼尚且能鲜亮的丰盈盘盏,我们缘何要煎熬日月?菜场里熙熙攘攘,叫卖声,吆喝声,沸沸扬扬,接地气的热闹暖着心肺,像有一股神助之力鼎着你一头扎进生活的洪荒里。</p><p><br></p><p>周末的上午,孩子照旧上课。我陪爸妈边聊天边择菜,从半上午就开始准备午饭,炖条鱼,做盘肉,烧个青菜,调个素拼,有时也包饺子,涮火锅,擀面条,烙馅饼。周末有时间,换着花样给老人孩子改善一下。</p><p><br></p><p>孩子学校下午最后一节课和晚自习之间间隔半小时,大部分孩子都是在校门口随便买个饼或包子之类的填填肚子。姥姥怕她吃不好,都是掐准点做好饭,和姥爷一起提前给送到校门口,孩子下课过来拿饭盒,提到教室去吃,三年如一日。有爸妈在,我才能气定神闲地经营安排生活。我们都羞于表达,但心里的感恩和温暖一直一直都在,任何语言都苍白无力。</p><p><br></p><p>在爸妈眼里,我和我家丫头一样,都是需要疼爱照顾的孩子。我一周内也中途回去看他们,提前打了电话,到家准有我爱吃的饭菜,水煎包,焖面,韭菜盒子,烙饼,是家常的味道,妈妈的味道,端着饭碗,心里满满的感动和幸福。</p><p><br></p><p>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p><p><br></p> <p>一个人发呆的时候,脑海里总浮现出那个叫东古头的故乡小村庄,斜斜的余晖里,蜿蜒的小路上,倦鸟归林,深巷犬吠,一缕缕炊烟影影绰绰地缥缈在村子上空,胡同里飘出新米的香味,那是无处不在挥之不去的最曼妙亲近的童年记忆。</p><p><br></p><p>节假日回老家,妹妹拿我们当客待,总要张罗着去饭店吃,盛情难却。饭店的菜色香味俱全,但总归少了家的味道,说真的,我不喜欢,就爱在家鼓捣着吃。去超市买回一堆菜,一上午钻在厨房里,说着话,聊着天,择菜洗菜,蒸煮煎炒,荤素搭配,装盘上桌。碗筷摆好了,打开酒水,一大家人围在一起欢笑着举杯庆祝团圆,大快朵颐品评着饭菜的味道,孩子们狼吞虎咽地扫过碗盏,父母慈爱的目光抚过我们每个人。亲情,在这一粥一餐的熨贴里,抚慰了味蕾,暖了胃暖了心。</p> <p>涂磊曾说:“幸福不是给别人看的,与别人怎么说无关,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满快乐的阳光。”</p><p><br></p><p>屋檐外面是风雨江湖,屋檐下只有柔软人心,围餐桌吃饭聊天是最有爱的滋养。我就是个放到人堆里眨眼就不见的庸常小女子,做不出山珍海味,不喜欢张张扬扬的热闹,不羡慕别人的大格局和荣华富贵,只没出息的享受这点柴米油盐的小心安和小确幸。</p><p><br></p><p>爱家爱生活,从爱做饭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