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蛤蟆

宇翔教育•刘昱祥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抓蛤蟆(刘昱祥原创)</b></p><p><br></p><p> 孩提时候的事情是最令人难忘的,而我孩提时候最最难忘的当属抓蛤蟆这件事了。</p><p><br></p><p> 那时侯,山里人的生活十分拮据,人们为了活命只好向大自然去索取。</p><p><br></p><p> 起初,人们只是初春时节在山上采撷燕尾子、婆婆丁等山野菜;抑或是夏秋季节采一些蘑菇、木耳,或者在秋末打些榛子、核桃,留在过年时候吃;冬天仅有的那一两个会打猎的,偶尔打些山兔、狍子,分给大家吃上几顿,算是改善伙食了。孩子们夏天到大河里抓一些小鱼,拿回家打顿鱼酱,冬天里滚几个苏雀儿,打打牙祭。</p><p><br></p><p> 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人们注意到了蛤蟆——林蛙,那看上去黑色或土黄色、身上遍布花纹和斑点、有小孩拳头大小扁嘴的、明亮的眼睛突出身体表面的有些怕人的小东西。</p> <p>  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大约是4月中旬到5月初,江河解冻,青草尚未萌芽的时候,蛤蟆就从越冬的大河里借着春雨成群结队地来到附近的池塘里,开始产卵繁殖。蛤蟆在池塘里不住地鸣叫,吸引着异性。那叫声响彻整个山谷,越是晴朗的天气,特别是到了中午,那叫声就越是响亮。</p><p><br></p><p> 就在这个时候,大人和孩子们,手执竹竿,在细小的竹梢头上用细线或是细铁丝绑上三、四个钓鱼用的鱼钩,做的就象打鱼船上锚的形状,大家站立在池塘边儿上模仿蛤蟆的叫声,待蛤蟆从附近的水中浮出水面的一瞬间,用那个蛤蟆钩一下子钩在蛤蟆身上,然后摘下来,用事先备好的绞索上钢丝绳中的细铁丝一下穿透蛤蟆的上下颌,把蛤蟆成串地穿起来。用不上一、两个小时,就可以抓到上百个蛤蟆,足够一家六、七口人美美地吃上两天的。不过,尽管那时侯人们生活那么拮据,很长时间也沾不到荤腥,山里人很少有人想要用蛤蟆卖钱的,甚至也没有人贪多,更多的时候,抓蛤蟆只是小孩子的一种戏耍而已。就象孩子们玩其他的玩具一样,春天就是孩子们抓蛤蟆玩的时候。</p> <p>  像同龄的小伙伴儿一样,我也喜欢抓蛤蟆,不是为了吃,只是觉得好玩。特别是蛤蟆藏在水中时,自己模仿蛤蟆的叫声,模仿雌性蛤蟆的叫声,从水里钻出来的就是动作轻盈的雄性蛤蟆,模仿雄性的蛤蟆叫声,过来的就是被卵块撑的鼓鼓的肚子、笨拙的、临产的大肚雌性蛤蟆。我会模仿各种蛤蟆的叫声,不同品种的蛤蟆叫声不同,而且在不同的水域里蛤蟆的叫声也不尽相同,清澈见底的池塘里蛙声清脆响亮,浑浊的泥水泡子里蛙声含混沉稳,有水草的泡子里,蛙声绵软悠长,浅水洼上裸露出大半个蛤蟆脊梁的地方,蛙鸣高亢……而且那蛤蟆也通人性,从那闪亮的眼神里,你可以看出一种顽皮。当你模仿蛤蟆的叫声把它从水底“勾引”出水面后,它眼巴巴地望着岸上手执鱼钩的你,满眼睛的迷茫和困惑。有时,那些机警的蛤蟆会先在远处把头探出水面,在人够不到的距离,欢快地鸣叫,甚至故意在水面上打着扑棱,变换着调门儿,简直就是向人挑衅。</p> <p>  人们望着远处的欢叫着的蛤蟆也只有望蛙兴叹了。</p><p><br></p><p> 当中午阳光耀眼、池塘边没有人来钩蛤蟆的时候,成群的蛤蟆会跳到岸上来晒太阳,欢叫跳跃个不停,那样子好看极了。一旦发现周围有什么声响,蛤蟆们会争先恐后地跳回池塘里,躲在水下的淤泥之中。这时那些出双入对儿、撇家带口的蛤蟆们,由于要靠那本来就大腹便便的背上却还要再背负一个配偶的母蛤蟆行走,慌张、笨拙致使跳跃不灵,而成为人们的手中之物,最终成为人们的盘中之餐。即使这样,在那紧要关头,那雄性的蛤蟆本可以松开紧抱的双手跳离心爱的娇妻,逃得活命,然而它竟然义无返顾,和爱妻一起生死不离,直到被人们倒入烧得滚开的热水锅里,也不松开紧抱的双手,可谓忠贞不渝。</p><p><br></p><p> 那场面悲壮,让你终生难忘!</p> <p>  其实,最有趣的是蛤蟆刚刚从河里向周围的池塘迁徙的时候,那个场面才真正叫做壮观!当初春的细雨绵绵地洒向大地,冻了一冬的冰面在悄无声息中不知不觉地开始松软,没有几天的时间,河面上淌起了沿流水,之后淌起了青沟,就在这个时候,休眠了一冬的蛤蟆复苏了。在一个细雨无声的夜里,他们争先恐后地从河里出来,向周围的池塘奔去。于是,公路、铁路上,布满了迁徙的蛤蟆,长长的队伍,在黑暗中涌动,他们起伏跳跃,奔向黑暗的远方。当汽车或火车开来的时候,他们来不及躲避,许多蛤蟆惨死在车轮下……</p><p><br></p><p> 然而,山外的人们搬进了山里,他们耐不住山里清贫的生活,就想出了许许多多的捕杀办法,起初用钢丝绳里面的细铁丝编织成扒网子,到池塘里蛤蟆躲藏的地方,扒遍了每一个可以藏身的角落,无数的蛤蟆就这样被一一地抓住,用不上多长时间,一个人就会抓到几百个蛤蟆。吃不了时把蛤蟆扒皮吃,后来就只吃蛤蟆籽和腿儿,有的人家把吃不完的蛤蟆用盐水淹上放起来,等日后蛤蟆过湓的时候再吃,要么就带到没有蛤蟆的地方去卖,十个蛤蟆一串,八个公子,二个母子,一元二角钱。如今的活体林蛙黑市上一斤需要240元以上!</p> <p>  什么东西和钱搅和到一起就会变了样,原本是小孩子抓着玩的,一下子成了换钱的东西,人们开始了掠夺性的捕杀。人们纷纷编织扒网子,把个离村庄方圆50里以内的所有池塘底朝天地翻了个遍,而村庄和村庄相距也不过30——50里,因而几乎所有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没有不抓蛤蟆的了。外来的人提前急着来抓,本地人也就不甘示弱,争相捕杀。</p><p><br></p><p> 到池塘里抓蛤蟆,只能是在开春那短暂的半个月左右蛤蟆产卵繁殖的时间。为了得到更多的蛤蟆,人们不等蛤蟆进到池塘里,在大河刚刚开化淌青沟的时候,就守侯在河边儿,出来一个抓一个,出来两个抓一双。随后的日子里继续在池塘中,用扒网子地毯式地搜捕。</p><p><br></p><p> 秋末冬初,蛤蟆从田地里回到河里去越冬,在这迁徙的途中,人们又是围追堵截,四下里布满了捕杀器具,抓到后,活生生地撕开蛤蟆的躯体,拿出里面蓄积已久蛤蟆赖以过冬的蛤蟆油,成数十斤地带到了广东的市场,换取高额的利润,尽管国家有明确的法令禁止捕杀林蛙。</p> <p>  春秋两个季节,掠夺性的捕杀使蛤蟆濒临灭绝,欲望无法填平那疯狂的人们,在冬天的河崴子里,又砸开冰窟窿,用搅箩子把冬眠的蛤蟆在睡梦中搅出水来,拿向了市场和人们的餐桌……</p><p><br></p><p> 30年过去了,人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围捕,抓蛤蟆已经不再是最初孩子们天真的一种玩耍和乐趣,如今看来已经是一种深深的罪过。人们已经注意到,不仅再也看不到拳头那么大的蛤蟆了,而且数量早已经少的可怜,一个人即使在没有警察的限制下,出去一天的时间也抓不到20个蛤蟆,害虫遍布山谷。</p><p><br></p><p> 大家切记:现在捕杀林蛙是违法的!</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宇翔(刘昱祥)二○○六年四月十四日</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