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商研究:从“燎炭猴”到民国大财阀,晋商“财神”孔祥熙的双面人生

东湖居士

<p>  孔祥熙,是标准的山西晋商。</p><p> 晋商,明代最有实力的是边商和盐商;清代最有实力的是茶商和票商;民国最有实力的是官商。清末阎锡山、孔祥熙等俱为票号子弟,留学异邦,亦官亦商,以官兴商,以商报国,是民国晋商代表性人物。</p><p> 孔祥熙长相,是标准的山西佛系脸,圆脸圆眼圆脑袋。待人接物,笑容可掬,为人和善,人称“哈哈孔”、“孔方兄”。</p><p> 孔祥熙,字庸之,号子渊。公元1880年出生于山西太谷县。祖上系晋商票号世家,年轻时赴美学习经济,回乡创办祥记煤油公司,由此发迹。从1924年至1944年期间投身政府,主政财税二十年,亦官亦商,无孔不入,终成一代大贾。</p><p> 孔善于理财,享誉世界。同时期的英国外相艾登评价孔“统一中国财政,整理中国税制,改革中国通货,增加政府信誉,平衡政府收支”,是一位伟大的理财大师。</p><p> 孔卓越的财政贡献,支持蒋介石统一中国,特别是八年抗战,国家财税体制几被毁坏,孔长袖善舞,广募巨资,源源不断。以一己之力,支撑国民政府及数百万军队正常运转,殊为不易。</p><p> 孔常用晋人,常举晋才,特别是子女夸富炫财,缺乏约束,遂为政敌诟病。抗战胜利前夕,尽管蒋介石一再力保,但由于美国总统罗斯福提出罢免要求,孔不得不黯然下台。试想,一个民国的财政部长,非得美国总统出面干涉,才被迫去职。由此可见,孔在民国政府影响之大、根脉之深。孔晚年往来台、美,卒于1967年,享年八十七。</p><p> </p> <p>  很多公开资料说,孔祥熙是孔子七十五世孙,出身于山西晋商巨富之家。</p><p> 我曾多次到访太谷孔家大院,也曾去过孔祥熙的出生地太谷县程家庄,经过认真调查,发现隐藏在历史深处的孔祥熙身份之谜。</p><p> 孔子是山东人,孔祥熙是山西人,孔子家谱中原本没有孔祥熙一脉的记载。其先祖明朝成化年间到山西晋中一带做小官,为官清贫,死后毫无积蓄,无力扶柩归乡,只好就地掩埋,子孙无奈落籍山西,他们这一支,根本无缘入谱。孔祥熙祖父曾在票号做事,置有薄产,到了父亲手里,其父因吸食鸦片,家业败光。孔祥熙掌握大权之后,山东孔家攀附民国财政部长,孔祥熙亦豪奢捐款,重修孔氏家谱,山西孔氏赫然入列其中……孔祥熙是孔子后人不假,但其一脉,在他之前,身份卑微,毫无建树。正是因为孔祥熙飞黄腾达、光宗耀祖,他们才成了天下孔氏中最为显赫的一支。</p><p> 关于出身晋商巨富之家,更是谣言,不攻自破。太谷的孔家大院,并非孔氏祖宅,原为孟家大院,是孔祥熙青年发迹后花巨资买来的。孔祥熙出生、少年生活的地方是程家庄。据邑人言:孔父因食鸦片,散尽薄财。孔祥熙从小是个“燎炭猴”(山西当地方言,穷人家孩子从小捡炭为生),并不是富家公子。</p><p> 那么,为什么一个“燎炭猴”能够出人头地呢?真正的答案是:教育和知识改变了人的命运。孔父虽落魄,但极精明。他发现基督教入主中国后,为了扩大影响,广收信徒,开办教育。他把儿子孔祥熙送进教会小学读书。家庭贫困的孔祥熙,自幼聪明好学,勤奋努力,成绩优异。进而被保送到位于通州的教会中学,最后又通过教会渠道,考入了美国欧柏林大学和耶鲁大学,直至研究生毕业。我们知道,今天,为什么很多条件优秀的中国家长,不遗余力,要送孩子到美国读书?首先是为了让孩子学到真正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借名校资源,搭建自己的人脉平台。因为平台成就未来。一百多年前的世界名校欧柏林大学、耶鲁大学,毕业生十有八九,都是发达国家经济领域的栋梁柱石。孔祥熙由此毕业,其人脉和平台优势,远远超过闭关锁国的大富之家,成为其人生飞黄腾达之基石。特别是,青年孔祥熙,二婚迎娶了宋氏三姐妹中的老大宋霭龄。之后,与民国风云人物孙中山、蒋介石成了连襟。这个最为稀缺的人脉平台,更使其如鱼得水,一飞冲天。</p><p> 学成回国后,孔祥熙返乡创业。沒过几年,风生水起,暴富乡里。他创办了祥记煤油公司、山西裕华银行、太谷铭贤学校,购置了县城最豪华的宅院。若不是后来孙中山、蒋介石有难,屡邀孔祥熙出山,说不定孔只是个富甲一方的“山西财神”,到不了“中国财神”那么光耀四海的位置。</p><p> 世言孔祥熙出身晋商巨富之家,很可能是孔为了掩盖其巨额资产来源不明,故意对外这么宣传的。</p> <p>  1924年,孙中山邀孔祥熙入粤,协助联系北方军阀。1925年孙中山在北平逝世,孔作为亲属兼幕僚,圆满处理完孙之后事。开始支持姻亲蒋介石,历任工商部长、实业部长、财政部长、行政院院长,中国银行总裁等等,成为民国独一无二的“大财阀"。</p><p> 过去,很多人误以为蒋介石是浙江人,江浙财阀举全力支持蒋介石。所以,蒋有花不完的钱,故在政治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p><p> 其实,根本不是这样的。在江浙财阀眼里,蒋不过是宁波乡下的一个小混混。时来运转,当上了国民军总司令。不仅看不起他,而且时常掣肘,弄得国民政府无米下锅,难以为继。真正扭转这个被动局面的,是晋商孔祥熙。他主持财政以后,实施三步“连环妙计”。彻底打垮了实力强盛的江浙财阀,控制了他们的命脉,真正主导了上海滩的经济大权。</p><p> 孔祥熙第一步是“离间计"。利用经济危机,鼓动杜月笙等实业派人物,威逼张嘉璈等金融大佬贷款放钱,使两派互相内斗,逼迫双方都有求于政府。</p><p> 第二步是“瞒天过海计”。以政府海关税担保,逼迫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两家最大的民营金融企业发行国债,拯救民生,支持建设。</p><p> 第三步是“请君入瓮计”。政府利用到手的巨额债金,强力投资并控股两大实力最强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彻底赢得了政府对金融的控制权,江浙财阀败下阵来,俯首称臣。</p><p> 通晓金融、智慧超群的晋商孔祥熙,充分利用政府资源,三步连环妙计,空手套白狼,圈住了江浙财阀,控制了上海滩的金融。为蒋介石东征西讨,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金。</p><p> 之后,孔祥熙将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央银行、农民银行四大金融机构牢牢控制起来。逐渐通过投资、借贷、入股等多种方式,将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全部抓在自己手里。孔系晋商,成了上海滩的头号霸主。</p><p> 特别是在艰难的抗战八年。大部分国土沦陷,税源断绝。身为财政部长的孔祥熙,发挥晋商无中生有的理财天赋,实施实业西迁、统一税赋、发行法币、整理旧债、增信减负、国际融资等多种手段,为民族抗战融来巨额的资金。国民政府,不仅军事上改良装备,而且教育、民生、建设等等焕然一新。从上到下,从内到外,一致盛赞孔祥熙卓越的理财能力。民国总统蒋介石曾评价:世界上最会理财的是苏格兰人,孔先生等晋商就是中国的苏格兰人。</p><p> 抗战胜利前夕,孔祥熙被政敌赶下台之前,他给国民政府留下了现钞9亿多美金、6000万两黄金、10亿多法币的财物以及各国难民救济物资数亿美元等庞大的资产。由此可见,晋商孔祥熙“无中生有”的理财天赋,有多么惊人。</p><p><br></p> <p>  孔祥熙之败有二,其一纵容子女,骄奢淫逸;其二,虽善于理财,但缺乏人文智慧,最后被对手算计。</p><p> 自古晋商重家教。金钱传一代而亡,大院传三代而亡,文化传数十代而兴。晋商巨贾王家、乔家、渠家等无不如此。然,晋商大佬孔祥熙,作为晋商,是近代以来最成功的商人。但孔作为家长,是历史上最失败的家长。孔祥熙有二女二子,娇生惯养,缺乏约束,终成败类。孔氏后人,女不像女,男不像男,成为当时举国痛恨的“太子党"、“富二代”。他们共同的特点:炫富耀权,飞扬跋扈,以权揽财,恃财傲物,目中无人。甚至不把蒋经国、宋子文放在眼里,挑战时人道德底线,成为祸国殃民的“太子党”、“富二代”。比如,长女孔令仪,美国成婚之际,财政部为其置办嫁妆,飞机撞山失火,重新置办。一经报道,世人方知,“长公主"嫁妆,足够万人年金;次女孔令伟,抗战国难之际,租用国军包机,为其赴港采购奢侈品,“飞机洋狗”事件轰动全国;长子孔令侃创办扬子公司,专炒外汇,垄断进出口贸易,为非作歹。他仗着宋美龄撑腰,在上海滩呼风唤雨,最终导致太子蒋经国上海"打虎行动"半途而废;幼子孔令杰,国民党败逃台湾后,携巨资在美成立西方石油公司,富比阿拉伯皇室。在美休斯敦营建王宫,耗资数十亿美元,与好莱坞女明星结婚生子,震惊世界……可以说,孔氏儿女,无一继承晋商诗文传家、低调做人、厚德载物的传统,不仅葬送了其父孔祥熙,而且葬送了民国政府和国民党。</p> <p>  孔祥熙善于理财,有大功于国家,以此为傲,轻视王侯士林。孔虽留学西洋,奇技在身,但缺人文素养,处世智慧。国人以韬光养晦,低调行事,持盈保泰为上策。孔则不然,及时行乐,高调奢靡,为其标配。国舅宋子文亦留学西洋,但不学无术,孔屡屡斥之,引致怨恨。国学大师胡适、北大校长傅斯年等等,在孔看来,不过酸儒愚士耳,常常轻蔑之,不以为然。抗战胜利前夕,宋子文、胡适、傅斯年等等联合发难,以腐败之由,多次弹劾孔庸之。总统蒋介石,因孔大功大勋,竭力保之。最后,留美诸人游说美国总统罗斯福出面,终于将孔大财人扳倒在地。</p><p> 不学无术的国舅宋子文,如愿上位财政部长。未料,短短几年之内,将孔辛苦积攒的数十万家资、九亿美全、六千万两黄金,统统败光。等总统蒋介石大梦如醒,痛恨用人失误之际,国民党早已丢失江山,沦落台湾。</p><p> 一代大才孔祥熙远走美国,颐养天年。</p> <p>  东湖居士评:孔庸之者,一代晋商雄才也。由"燎炭猴”而至民国财阀。教育使之然,姻亲使之然,才干使之然也。自古晋人至相国者,为国谋忠,为民谋福,为天下谋财也。交往显贵而释其诚,交往士林而布其德,交往布衣而知民贵。约部属、限幕僚、教子女,万世师表也。然,孔贵为一代名臣,出太子党、富二代,而致亡国者,天下悲之矣。</p> <p class="ql-block">  东湖居士:作家、诗人、文化学者、晋商研究专家。现任品牌中国规划院副院长、山西中华文化促进会副主席。庚子年,春江花月夜,写于南海渔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