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疫情当前,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强疫情防控的工作部署,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线上教育安排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 广东省中小学校线上教育工作指引的通知》以及《广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组织中小学延迟开学期间开展线上教育的通知》精神,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防疫情输入校园。在番禺区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下,2月26日许光发工作室与彭佩华名师工作室再一次联盟,并共同承担了由广州市教育局主办的全市托底课程“广州电视课堂”小学二年级《体育与健康》体能微课和家庭体育锻炼两项任务,为增强学生体质,抗击新冠疫情尽绵薄之力。</h3> <h3> 本次线上教育体能课的教学目标以发展学生的柔韧和协调素质为主。按照课程的安排,每天上、下午各25分钟的体育锻炼;每周一节体能课,四周共4节课,每节课20分钟。第一节是发展学生的柔韧、平衡素质,第二节是柔韧、协调素质,第三节柔韧、力量素质,第四节是灵敏、力量素质。可视为一个教学单元。 <br></h3> <h3> 全力防控,防止疫情在学校蔓延就是命令!怎样才能统筹好4节体能课和25分钟体育锻炼的学习目标,且优质、高效地完成上级赋予我们番禺体育人的任务呢? <br> 工作室的全体成员可谓是群策群力、发挥最强大脑。我们认真学习省市关于线上教育工作指引的文件精神。仔细研读2020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线上教育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前期完成的番禺区市桥城区教育指导中心“停课不停学”小学生居家运动指南和“线上教育”小学生体育锻炼指南的基础上,精心设计和实施发展学生柔韧和协调素质的单元教学。在备课过程中,我们针对居家锻炼空间小、学生一人在家、器材少等实际情况,根据线上教育的设计原则,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做到老师心中有学生:<br> 1.在练习内容上是否适合小学生一个人居家学习;能否在客厅、阳台较为狭小的位置跟着老师练习?<br> 2.在所用器材上是否每一个小学生都有,辅以轻便器材就完成练习。<br> 3.练习手段和方法上是否有趣、可操作,是否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br> 4.控制好练习强度,是否循序渐进,练习达到一定水平后学生是否能进行进阶练习<br> 5.学习目标是否学生跳一跳就能达成。 <br>……<br></h3> <h3> 面对新的挑战,尝试每节课热身活动5分钟→体能练习12分钟→拉伸放松3分钟,共计20分钟严谨的课堂。谁来上课呢?正在研制市桥城区居家锻炼的工作室成员梁庆群、宋爱华、陈志荣、何居林、黄睿五位老师主动请缨,勇敢担当。</h3> <h3> 2月27号一大早,工作室几位核心成员继续在市桥桥东小学教工之家集中进行前两节的集体备课。第一节课梁庆群老师模拟发展柔韧、平衡素质的教学。工作室成员默契分工:一看课堂架构是否合理;二看内容是否有趣、教学方法手段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三是记录教师的讲解是否是否规范,练习环节衔接与老师语言的过度;四是记录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h3> <h3> 一节课下来,23分钟,严重超时了;梁老师的课架构虽然完整,但内容较多,信息量大;老师话多;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有一定的难度。听课后,老师们各抒己见:建议只选坐位体前屈或燕式平衡其中一项;建议用情景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想象;建议精简语言,写课堂实录;建议巧用猜谜语的方式,整合猫伸懒腰、蝎子摆尾、金鸡独立等动作,循序渐进,一层一层向学生揭示谜底;建议提示学生练习前准备一张垫子,防止小膝盖损伤。建议设计闯关环节,体现“学练赛”。老师们评价一针见血,客观合理。综合大家的意见,梁老师自觉习惯地离场,在旁边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梳理环节、组织语言,准备第二次试教。</h3> <h3> 紧接着,何居林老师柔韧、协调的模拟教学。先是数字1-10的手指操,1呀1,2呀2,3呀3;然后是原地并脚站立的手指操——上步手指操——手指变抢与学生互动的手指操。看着秒表时间已经过了15分钟,何老师还一直沉浸在他的手指操练习中。我们课后评价:内容单一、沉闷无趣,教师一言堂,未达目标要求,时间分配欠合理。课要推倒重来。</h3> 2月28日,陈志荣居家体育锻炼25分钟模拟教学。热身运动之后,大风车、健步如飞、玩具总动员、不倒翁等有饶有趣味的游戏轮番登场,吸引眼球,互动性较强。但,也是老师啰嗦、话多,学生练习时间少。如何加大游戏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呢?工作室团队又开始了琢磨。工作室的老师建议:锻炼游戏老师边讲边练,以带练为准;学生明确练习次数要求,跟练为主;过程中多表扬、点赞、鼓励,老师与学生同步完成。居家锻炼进一步修改完善,再试教。 <h3> 2月29日,进行前面三节课重建后第二、三次试讲。经过一轮的讨论梁庆群的燕式平衡课基本定案,陈志荣的居家锻炼基本定案,何居林的课加入许光发老师建议的 “脚尖脚蹬脚尖踢”的下肢练习,再细致考虑,完善后再试教。<br> 就是这样,反反复复、一轮又一轮,调动工作室成员最强大脑,引发思维与智慧火花的碰撞,一遍又一遍就是把平时一节40分钟的体育课磨成了吸引二年级小学生的20分钟体能微课。<br></h3> <h3> 3月2日,第一周的体育课和居家体育锻炼在番禺区融媒体中心开拍。到达拍摄现场,一看大家都傻眼了!录播组从未试过体育课,而我们的体育课活动场景较大,镜头又上又下,时左时右,可忙坏了拍摄的小禺儿大哥!加上老师对着镜头初期的紧张不适应和拍摄环节的调整,原本构思完整的课堂架构被砍得支离破碎,烂熟于心的实录一时抛之脑后;忘词、忘动作、卡壳、重来,情况不断,笑话连篇。</h3> <h3> </h3> 录播从早上9:30开始,完成梁庆群老师的课和陈志荣居家锻炼下来是下午13:55。匆匆饭后,我们继续回到剪辑室,坐下来与小禺哥一起学习合成、合音乐,直到晚上19:00终于完成。早上9:30—晚上19:00近十个小时。上传时,小禺哥告诉我们,其他区还没有上传,我们的课是最早上传的,我们的行动是最快的! <h3> 从老师到主播角色的转变,完成一节20分钟的录播课谈何容易啊!因为工作室几个核心成员已经在2月中旬就投入了线上线下网路教研,顺利完成了市桥城区小学生“停课不停学”居家运动指南、“线上教育”体育锻炼指南和学校的疫情防控等多项工作。白天线下研讨,晚上线上交流,不止不休至深夜。连续近十天的高强度工作,大家的身体开始已经出现了一些疲倦。但,既然接受了任务就一定要做好,做得精致,做得能彰显番禺水平!<br></h3> 相处近十个年头,也经历了省市教师技能大赛。听课、磨课和研课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已是轻车熟路,配合默契。每每备战一项工作,大家一定会全力以赴。累了, 大家会自觉放慢进度或停下来休息一会儿。喝了,自觉走到小角落补充一下能量,接着又回到岗位上。大脑不够用了,到阳台上洗把脸,再投入工作! <h3> 不用言语,工作室的大师傅、二师傅会准备好水果、点心、零食;小伙伴们会把最大块的、最新鲜的留给师傅,先吃的必定是挑最小的一块。工作室早已被大家视为一个大家庭。</h3> <h3> 看!几个傻大姐在小伙伴们课上的音乐,结合宋爱华的核心力量练习自娱自乐跺起脚跟!再看,几经蹉跎体能课才通过定案的何居林老师,侧跨一个大大的弓步,轮换舞动起长长的手臂庆功,活像一只长臂猿猴。大家都笑得捂着肚子伸不直腰!<br></h3> 看!一直关心体育工作的学校领导来了。市桥桥东小学的何丽仙校长,黄树楠书记来到磨课的工会室。为工作室提供后勤保障,为录课工作保驾护航;东城小学的陈帼雄校长来到拍摄现场,为上课的老师加油鼓励,送上爱心小甜点。有了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工作室的成员们工作起来更有劲了。 <h3> 看!先完成录播任务的庆群、志荣老师,总结归纳拍课需知,与后期录课的居林、爱华、黄睿老师分享心得:口令提示要到位;正侧面示范要交替;教学过程要缓慢,一定要让学生有一个准备的过程。</h3> <h3> 为尽快确定课的方案,让小伙伴们早一些熟悉。工作室的老师一干就是一整天。简单午饭就是奖励;在教工之家的沙发上靠一靠,在按摩椅上躺一躺就是最好享受!<br> 就是这样,一节20分钟的录播课从构建、推翻、重建、直至完美,每节课都经历了近十个的反复推敲、斟酌;一遍又一遍每节课都从框架的设计到语言表述,从学习目标的制定到教师的衣服着装,从录课的唯美到剪辑的精准等方方面面细节的精益求精。<br> 时至3月12日,我们全部顺好所有的课,已经录制好了三节体能课。陈志荣的居家体育锻炼经市教研员钟卫东的指导,前后录制了两次。黄睿老师的撑跳练习课也于3月17日下午进棚。<br></h3> <h3><br></h3> 经历半个月线上教育的联盟,工作室完美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录播任务。线上教育工作的每一天,我们感觉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有新挑战,每天都有收获。精益求精的集体备课、听课磨课,使体育工作室团队智慧再一次迸发。工作室经历过省市技能大赛乃至全国教学评比的小伙伴们从学生的视角对课程有了新的反思;严谨务实、高强度作战和用脑思考对工作室的每一个人来说是一次全新的体验,会使我们在专业成长的路子上得到了更好的历练! <h3> 在全民抗击疫情的斗争中,番禺体育人勇于担当,克服困难,全身心投入“停课不停学”和“线上教育”的工作。战疫情,体育团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打赢这场无硝烟的战役有所作为,为孩子们的健康辛勤付出,无私奉献!<br> 抗击疫情,我们的故事待续……</h3> ps:磨课的快乐时刻——疯狂的体育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