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哥华: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家

西天取经人

<p>疫情所阻,有家难回,不如写写居住温哥华半年的见闻吧。</p><p>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有个说法:不到广东不知道钱少。来到温哥华,想起这说法,不禁哑然失笑。什么叫有钱,不用做社会调查,只要开车到北温的豪宅区溜一圈就明白了,没有最豪,只有更豪,那些房子究竟有多豪华,环境多优美,开动你的脑筋想吧,大概天堂就是这般模样。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的肉眼凡胎,竟然如此奢华,真是罪过!有一次我对儿子说,温哥华贫富差距也太大了,为什么法律不限制一下呢?</p><p> 我儿子说,此言差矣,这些有钱人都是纳税大户,他们是对城市贡献最大的人。如果没有富人扎堆,温哥华就要败落了。富人就是给温哥华下蛋的老母鸡,而且,那鸡窝也是收费的。</p><p> 温哥华是万稅之城,为何全世界的富人都来自投罗网呢?这第一要感谢英王陛下,是他把加拿大纳入了英国的法律体系。有钱人最怕半夜鬼敲门,最怕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受到侵犯。这三项权利恰恰是英王的法律要保护的。所有的富人在温哥华都可以高枕无忧。第二要感谢上天的恩赐。温哥华要山有山,山皆青翠;要水有水,水皆碧透。就如古诗说的,“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王孙去那边?眉眼盈盈处。”第三要感谢温哥华人民的友善。温哥华人不排外,也不似美国人那么有脾气,也不似国人那么急吼吼的。他们不吝惜微笑和向陌生人说声哈喽。即使是犯罪,在经多见广的“大国”人看来,也都是小打小闹。什么枪击啦,抢劫啦,打架啦,辱华啦,罕见罕闻也。</p><p> 好在,那些巨富们都住在山里或海边,与城市附近讨生活的升斗小民互不干扰。既不聞鸡犬之声,更老死不相往来,各过各的清静日子。</p><p> </p> <p>  温哥华的工资是低的,人均三五千而已。温哥华的房价是高的,动辄百万。对年轻人来说“大不易”。其实这种情形,国内的人很容易理解,不必多说了。现在说一说我们所没有的。照顾弱势群体,是温哥华,也许是全加拿大的一个鲜明特色。大家都看到了,这次新冠肺炎爆发后,联邦政府立即出台了对失业人员,自雇人士和小微企业四个月的财政资助政策:失业和自雇人员每人每月2000加元;小微企业,财政负担75%的员工工资。除了这种应急性的举措,制度性的关照弱势群体,我所观察到的有以下几个方面:</p><p> 第一,完全免费、均等的医疗资源。今年温哥华实现了医疗的完全免费。这里没有城乡之别,也没有机关企业之分,更没有高干特权。只要你是加拿大公民或拥有永久居留权,便享受同等权利。因病致贫的事情,或有病不治的现象在这里都不会发生。既然说到医疗,那就多说几句。此地人看病,首先找家庭医生,家庭医生根据情况推荐你去医院。既然免费看病,医生会不会消极怠工呢?解决的办法是,政府根据家庭医生收治病人的多少来拨给他钱,他当然要好好服务病人了。根本没有医患矛盾这回事。</p><p> 第二,完全免费的基础教育。公立学校免费,有钱人上私立学校。</p><p> 第三,均等的基础设施。走遍温哥华,社区有豪华和简朴之别,但绝对没有脏乱破败,被忽视被遗弃的地方。以中国人的标准看,每个社区都是第一流的。这里没有贫民窟,没有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的景象。即使非常偏远的地方,也都是精心维护着。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奇大无比的公园,供居民运动和孩子嬉戏。</p><p> 第三,对妇女儿童的关怀。加拿大有一项政策叫“牛奶金”,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从出生到18岁,可以每月领大约500加元。对于带孩子的单身父母,一般来说就是母亲,一个月有2500加元的补助。这个钱可以保证她不工作而衣食无忧。</p><p> 第四,对老人的关照。温哥华的退休金很平均,人人之间差距很小,大约1500块,相当于8000人民币,不算多。好在大多数老人有房子住,这点钱吃饭买菜够了。过了65岁,地产稅,汽车保险都减半了。地铁、公交一年交45块钱随便坐。</p><p> 第五,对新移民和难民的关照。温哥华是移民城市。除了传统英裔外,比较大的族群依次是华人,印度人,韩国人,日本人。近几年又接受了大量的非洲和中东的难民。难民在找到工作前一个月有600块钱的补贴。为帮助新移民适应社会,政府开办了语言学校,给新移民提供免费英语课程和就业指导。</p><p> 第六,对残疾人的关照。残章人士福利政策相当复杂,这是由残章的种类、程度决定的,难以细数,举一个例子吧,所有出生带有先天残疾或后天致残,需要进行矫正治疗的孩子,检测,治疗,手术,医疗器械全部免费。并自出生起,将会有专人跟踪孩子治疗后成长发育情况,定期与家长保持联系,监测督促康复训练等效果。温哥华任何地方,不论公寓,商场、地铁,公园都有无障碍通道,都设置了电动开门按钮。所以在温哥华,残章人士都可以自由行动,使你经常忘记了他们是残章人士。记住,在这里万万不要像赵本山那样模仿残疾人,拿残疾人逗乐,那将被视为严重侵犯。</p><p> 这是不是加拿大特色的社会主义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