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雄县古乐为典型的北乐派系的民间鼓吹乐,起源于宋元时代,盛行于明清时期。既可坐棚吹奏,亦可在行进中演奏,所演奏曲目均为古曲。文场套曲有《孔子探颜回》、《普坛咒》等;开堂曲有反调《小花园》、《大走马》等;散曲有《挑袍》、《讨军令》、《四季》等。这些曲目文卓典雅、大悲大喜,各具特色。武场从开堂钹始,共七节,至钹头收,高亢激昂,令人耳目一新。</p> <p>到解放初期,县境内尚有音乐会20余家。目前仍比较活跃的有亚古城、开口、赵岗、杜庄等几家音乐会。</p><p>亚古城音乐会创办于明朝永乐年间,乐器由小管、云锣、笙、笛、大鼓、镲、 铙、钹、铛子等组成。演奏形式分坐篷、走街两种。演奏时文场在前、武场在后。传统曲目包括《骂玉郎》《孔子探颜回》《回雪》《普云咒》《小花园》《大走马》《三行礼》《翠竹帘》《放驴》等50余首。曲调可正反调结合,或高亢激昂,或文卓典雅,极富特色。打击乐一曲九节,反转轮回,三盘九转,别具一格。至今音乐会仍保存有年代久远的木斗笙四架及部分手抄工尺谱曲本。2018年度演出达80余场。</p> <p>开口村音乐会创办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其前身为该村董氏家族所创办的药王会。开口村音乐会属文武乐兼备的道传北乐。文乐乐器由笙、管、笛、铛子等组成。演奏时文、武场交替,文则如孱孱流水、百鸟争鸣,武则似波涛汹涌、万马奔腾。乐会现存工尺谱曲集一部、会论一部、河西钹谱一部。2018年演出达20余场。</p> <p>赵岗村音乐会创办于清朝末年,属南乐,已传承七代,现有会员20余人。传承的乐曲据其内涵和谱式可追溯至晚唐、五代、两宋时期,曲目类别有佛教曲、道教曲、民俗曲等,表现形式有唱颂和器乐演奏两种,记谱方式采用工尺谱。</p> <p>杜庄村音乐会成立于明代洪武年间,传承曲目相传为当地中岔河大寺僧人所授。当时的会头杜印龙组成了最初只有八、九个人的乐会,利用农闲时间习练,并连续多年前往鄚州庙会参加演出。现有会员30余人,保存古曲60首,另有前三套、后三套、粉蝶子、七节等四部套曲。</p> <p>雄县古乐曲目均是历经几百年世事沧桑才得以保留的古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较完整地保留了传统民族音乐的原有风貌,是研究民族古典音乐的宝贵资料,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目前,雄县县委县政府非常注重这一重要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鼓励和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同时投入一定资金研究整理,正在让古老的文化瑰宝焕发新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