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居士的美篇

彩云居士

<p><b style="font-size: 20px;">  抗战血线/滇缅公路(史迪威公路)漾濞段拾遗</b></p> <p>在中国西南滇西的崇山峻岭中,有一条修筑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国际大通道——滇缅公路。</p> <p>西方历史学家在《泰唔士报》撰文认为,滇缅公路的战略意义和建筑之艰辛,工程之浩大堪与巴拿马运河,中国北方的万里长城相媲美。</p> <p>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翻开70余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厚重的被岁月尘封的历史。</p> <p>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叶,德,意,日放纵的和日益膨胀的反人类野心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暴发和狼烟起。日本帝国主义陷我中华大片领地,并封锁了我沿海港口,国际战略物资供给线被彻底截断。</p> <p>成千上万缺乏枪枝弹药的抗战士兵纷纷倒在武装到牙齿凶残的日本侵略者枪炮之下。</p> <p>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华民国政府下令云南省主席龙云限期打通东起昆明小西门,西抵缅甸腊戍的国际通道。</p> <p>滇缅公路全长1146公里,需翻越苍山,高黎贡山在内的数十座高山,穿过包括国际河流澜沧江,怒江在内的5条大江,开凿无数令猿猴望而却步的悬崖峭壁,工程之浩大艰辛可想而之。</p> <p>更为艰难的是,中华民国政府克令公路必须在9个月内完工。</p> <p>清咸丰,同治而还,云南民族战争频仍,军伐割据林立,社会生产力遭受极其严重破坏,云南百姓民不聊生,哀鸿遍野。</p> <p>然而,国难当头,修筑滇缅公路势在必行。政府把“死命令”下达给云南省主席龙云,滇缅公路征用沿线的28个县之民工,各县又把任务依乡,保,甲,户,个人层层下达。</p> <p>1937年底,在青壮年大多应征开起抗日疆场的情况下,一支老年人,妇女,儿童占80%的筑路大军撕开了滇缅公路修筑的序幕。</p> <p>修路是义务的,无偿的,工具自备,干粮自带,工伤自负,死亡没有抚衅。</p> <p>滇缅公路过漾濞路段全程64公里,任务总人口区区3万人上下,携家带口,风攴露宿是当年筑路工地的悲壮写照。</p> <p>在坚硬的岩石上打深深的孔洞,用原始的火烧岩石,浇水裂石打通万丈悬崖小尖山。</p> <p>脚蹬皮鞋的美国大兵和赤脚布衣的中国百姓奋力撬动千钧巨石。</p> <p>千回百转的滇缅公路一寸一寸向前方艰难延伸。</p> <p>1938年8月,在以3000余名民工和工程技术人员牺牲的巨大代价后,滇缅公路顺利通车,蒋介石将其命名为史迪威公里。</p> <p>尔后,数以百万吨计的枪枝弹药,军用卡车等国际援华物在印度半岛下船,上滇缅公路进大理,入昆明,抵重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抗战前线。</p> <p>15万中国远征军将士从滇缅公路西征进入缅甸对日冠作战。</p> <p>滇缅公路被历史学家称为抗日战争的“输血线”,生命线,它的修筑过程堪称世界筑路史上的杰作和奇迹。</p> <p>一个失去记忆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无坚不可摧,无往不胜的精神财富。</p> <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供职于漾濞彝族自治县的自绍兴亲家携我走进滇缅公路,掀开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漾濞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为留住这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珍贵遗产,民族记忆,精心保留和修复了秀岭段滇缅公路的文化遗迹。</p> <p>做工精细,质量上乘,造型考研的桥梁。</p> <p>巨大,沉重,全凭人工,畜力拉动的压路辗子。</p> <p>全凭铁锤敲打出的坦石路面。</p> <p>千锤万钎打就的炮眼。</p> <p>用民族之魂推动的石辗子。</p> <p>美国军人当年的输油管泵站。</p> <p>肩挑战争风雨的中国百姓。</p> <p>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里程碑。</p> <p>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百姓发出最后的吼声。</p> <p>70余年前的战争硝烟早已沉寂在西南蛮荒的深山峡谷莽莽丛林中。</p> <p>用血汗生命铺筑滇缅公路的百姓的坟墓已掩映在苍烟落照之中。</p> <p>在与滇缅公路平行的驼峰航线上,由美国陈纳德将军率领的第十四航空飞虎队的许多名飞行员魂殒异国它乡,数十驾失事飞机残骸永远遗落中国土地的莽莽丛林里。</p> <p>上万名南洋机工驾驶的车辆早已进入二战博物馆。</p> <p>近十万名战死疆场的远征军将士的亡灵已回归天国。</p> <p>站在滇缅公路秀岭峰巅,西风烈烈,松涛怒吼,仿佛是筑路民众,南洋机士,远征将士从时光邃道传来的玉笛箫声。</p> <p>这段可歌可泣,决定中国抗日命运和走向的,弥足珍贵的历史曾一度鲜为人知,甚至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p> <p>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海外南洋机工,飞虎队壮士及其后人的来华访问,滇缅公路才浮出历史的水面,引起全世界人民的关注,震惊世界。</p> <p>自绍兴亲家的老家就在滇缅公路傍,从他们祖辈的口口相传中他记下了许许多多当年先辈修筑滇缅公路的轶闻趣事。</p> <p>亲家邀请我到他们老家坐坐。</p> <p>小山村竹树环合,古木苍天,茅舍竹篱,十分恬静。</p> <p>小山村有一个古老而且极具诗情画意的名字——梅窝地。</p> <p>主人十分淳朴好客,一杯用甘冽山泉和自产绿茶沏就的香茗令人唇齿生香。</p> <p>举目四望,雪白的梨花,鲜红的杜鹃花,金灿灿的桂花,粉红色的樱花在沟壑中,在悬崖上,在庭院后组成巨大的花海竞相开放。</p> <p>空灵的深山中映入遍地春色,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花的芬芳。</p> <p>步入洁净的村落,令人惊叹的是村中还建有一个乡村博物馆,馆中陈列有大量当年滇缅公路修筑时的历史资料和实物,无声地诉说着当地百姓当年参加滇缅公路的片段。</p> <p>梅窝地是一个秀珍型的古朴村落,用青色卵石铺就的路面一尘不染,古色古香的民宅错落有致地建造在静谧的山坡之上,古树之中。</p> <p>借中国乡村振兴之东风,小山村的旅游硬件设施已初具规模,是一处难得的休闲之地。</p> <p>祝愿环境优美,民风纯朴,文化底蕴深厚,交通便利的世外桃源梅窝地让更多的人认识它,步入旅游的快车道。</p> <p>祝愿曾参加滇缅公路血线的云南百姓脱贫致富,走向康庄大道。</p> <p>钟文清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