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无止境——聆听专家网络直播课的心得体会

海棠听风

<p>  2020年的3月23到27日我非常荣幸的聆听了几位教育专家的直播课。专家们的讲座就像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的呈现在我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专家们把自我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可谓异彩纷呈。让我在学习中受益匪浅、百听不厌、百学不倦。</p> <p>  王永春老师以一年级为例向我们阐述了小学数学教材与教学改革,其中对我映像最深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的基本范式”,告诉了我们在一节课中我们要以学生为本,以自主学习为主,提前让学生自己去创设情景、发现提出问题、探索思考、合作交流。最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反馈进行补漏。这样学生掌握的知识才能更加牢固。比如一年级学习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十进制,我们一直要求孩子多动手去摆一摆、画一画,而不是单纯的掌握住计算方法。因为动手操作有了大量的直观演示(小棒、计数器、小圆片)等,才能自然总结出适应于自己的计算方法。</p><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 <p>  华应龙老师“化错的教学思想”对我深有感悟,我认为我今后在教学中应解放孩子的思想,解放孩子的嘴,让孩子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多让学生去说理,讲题,发散思维。还要不断尝试,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孩子们的思考才能任意奔驰。课堂上,要千方百计带给学生一些思考,让其寻找数学知识背后的东西。</p><p><br></p> <p>  孙老师就课堂创新提出自己的几点建议:1.热点关注要到位;2.新知处理有深度;3.习题研发有广度。“师指一条路,烛照万里程”。孙老师今天这堂名师网络教研公开课,可谓给我们一线的数学教师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我被他的教育魅力所折服,让我们将创新课堂的理念和方法得到了更深层次的领悟,也为今后的教学和专业化发展指明了方向。</p> <p>  数学并非枯燥乏味之课,它的艺术之美不亚于任何一门学科,我们要善于发现挖掘数学之美。刘教授讲的数学之美使我们受益匪浅,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打破常规思维,让学生大胆地去思考,去扩散学生的逻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地感受数学艺术和数学之美。</p> <p>  在观看了张洪叶教授的《找准联系 有效教学》直播课中,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学生正确地理解算理比算法更重要,只有明白算理,学到的知识才是灵活的,这样培养出来的思维才是敏捷的。数学知识更多地是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进行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的认知经验出发,在生活中教学数学,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真正地让学生喜欢上数学!</p> <p>  平国强老师告诉了我们四年级下册是小学数学重要一个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阶段,是学生由较低水平学习向较高水平学习的过度时期,所以说我们老师的应该重视。</p> <p>  刘善娜老师的“再生力量”中对作业的设置的方式真的很新颖,她教给学生画图的方法,引导学生借助草图等辅助图解决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把数学画出来!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学题瞬间变得生动有趣,让那些不喜欢数学的学生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刘老师设计的探究性数学作业真的很有意思,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让学生得到了真正的发展。</p> <p>  特级教师徐长青的简约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理念是强调以学为中心的师生教学交往活动,创新提出:教学内容要约取,教学方法要博喻,教学过程要简构。他简约教学的数学课,学生喜欢上、学得轻松、人人学得会、人人听得懂、人人善思考、人人能表达,每个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这启发我在以后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思考,进而自己将数学答案找出来。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才真实有效而且永远不会忘的。</p> <p>  以上是我在此次网络直播课中的一些心得体会。直播课虽然结束,但学习不能止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将专家们优秀的教学理论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p>

学生

教学

数学

学习

老师

直播

思考

课堂

之美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