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花撰,自古有之。是古代素食的一部分,用四时花卉做成菜肴或是甜食点心。凝聚了劳动人民和烹饪者的独具匠心。</p> <p>以花为食,最早可以追溯到屈夫子的《离骚》,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一句。可以想见当时是有食花的习俗。</p> <p>花卉入撰,是中国食疗文化的组成部分,有保健去病,益寿延年之功效。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花卉医学价值的研究,花撰更加兴盛和发展。</p> <p>玉兰别名,辛夷花,望春花。有次跟朋友聊天说,那些花里胡哨的早安图片太过无趣,若是用一张玉兰的图片道一声早安,要诗意温馨的多,也不枉了望春花的美名。</p> <p>以花朵为食,一是有时令性,二是不易保存,也难以果腹。但是把花朵的绚烂之美盛入盘中,让人精神愉悦,更有别样出尘的感受,这就够了哦。</p> <p>玉兰花撰,古人食,益肺气,散风寒,通鼻窍。源自《群芳谱》。</p><p>《本草拾遗》:性味辛,温。</p><p> 归肺、胃经。</p><p>功能主治散风寒,通鼻窍。用于风寒头痛,鼻塞,鼻渊,鼻流浊涕。</p> <p>玉兰花去掉花蕊清洗干净,摆入烤盘,上面盖上铝箔纸,以免温度过高,用最低温度烘烤,待颜色微微变褐色取出,继续晾晒,也可以把花瓣一片片串起来阴干,做成玉兰花茶。</p> <p>玉兰花瓣泡入淡盐水片刻,切成条状,打入几个鸡蛋,做成玉兰花蛋饼,淡淡的馨香满溢。</p> <p>以花为食,曾在古代风靡一时,牡丹,玉兰,荷花,菊花,南瓜花,丝瓜花,都可以煎炸。而早春的玉兰最适宜拖面炸食。可以先饱浸蜂蜜水或者糖水,拖以面糊油炸,也可以油炸后撒上白糖,红糖,做成甜食。</p> <p>也可以不用泡制,直接拖面糊油炸,做成咸味或者你喜欢的各种口味。</p> <p>试试整朵炸食,去掉花蕊,像荷花在绽放,格外漂亮。</p> <p>苏东坡在《雨中明庆赏牡丹》中提到一味美食“着酥煎”,“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着酥煎。”是将快要凋零的牡丹花瓣摘下,洗净,裹上面粉,也可以是蛋液,用素油炸食。一样是惜花怜花,吃货的选择,可能会让扛着锄头的林妹妹背过气去吧。这也是除了诗词,性情,喜欢苏东坡的另外一个原因吧,爱吃,爱生活才是王道。</p> <p>樱花凉糕,第一次尝试做这凉花糕,成品被惊艳到。</p> <p>《隋唐佳话录》里记载,女皇武则天花朝节时赏百花盛开,突发奇想,命令宫女把各种鲜花采下,和米捣碎,蒸制成糕,取名“百花糕”。从此以后,每逢花朝节,都会蒸制软糯香甜的百花糕,赏赐群臣。唐朝后,鲜花入撰,就流行开来。</p> <p>南宋晋江人林洪,是妥妥的一枚吃货,善诗文书画,对园林饮食也颇有研究。他所著的《山清家供》,可以算是最早的食谱。</p> <p>林洪的《山清家供》一书,记载了非常多的花撰及做法,有以花做饼的,有以花做粥的,有以花做面之类,品种齐全,花样繁多。</p> <p>花褪残红青杏小,孩子们若是亲眼看了就不用费力去记,很多诗词也许就是目之所及吧。花瓶里这青杏在桃花朵朵里,依然是可爱至极了,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才好。</p> <p>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记载,除兰花与橄榄外,凡诸花都可以蒸制成花露。可入酒,入粥,调汁等。如今的玫瑰露或是各种精油也是得于此吧。</p> <p>桃花粥,秀色可餐哦</p> <p>把荒野里无人问津的桃花扛一枝回来,瞬间觉得拥有了春天,好奢侈的享受。</p> <p>生活就是有惊喜才有味道,就是你怎样玩儿,怎样闹怎样作,都不曾遭到嫌弃,甚至他还会为你而改变,嗯,春日安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