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1973年9月18日,结束3年半下乡生活,我来到杭州工业学校制絲班求学,学校前身是浙江絲绸工学院。文革后期,首届招了二个班,制絲班、絲织班,毎个班40人。我们班15名男生,25名女生,学校老师有200多人,学生来自江浙地区,大都是下乡知青,也有个别絲厂选送来。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学校性质为中专,学期为二年。由于文化水平不一,对教育难度很大。学校作为试点,没有好的教材,大部分时间按排下厂实习。</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第一学期,学校通过摸底学习情况,学生相互有了熟悉过程,上课内容髙中基础课。然后就组织下厂实习。来到加兴永红丝厂,这是一个老厂,技术力量较強,管理制度也较严格。请厂里老师傅上课,前缫梅师傅、后缫高师傅上课。实习重点为立缫单独挡车。带班老师是陈巧珠老师、郑修兴老师,为了便以管理,分为四组。我们10人为第一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男生、女生一样,从二只小簇,二人一台车,每天增加小簇,有的男生比女生学得快,一天下来也很累,大家都坚持着,直到每人顶一台车。</span></p> <p>(图片来自网络)</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第二学期,按排上基础理论课,数学、化学、等从基础开始,基础不一,进度只能放慢。文革后期,派别斗争还没有结束,批林批孔斗争又开始了,学校停课,又组织我们下厂实习,我们来到浙一絲厂长安,也是一家老厂,按小组到各个车间实习,重点煮茧、后繅、同学们都很认真,上课记笔记,没有专业课本,借资料抄,一边记笔记,一边把煮茧各部位传动记忆下来。还包括后缫车间挡车,单手接结,练得舌头勾出血,因为大家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span></p> <p>(图片来自网络)</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第三个学期,我们又去苏州一厂学习自动缫丝操作,这也是一个老厂,管理很严,对外开放 经常有外国游客来参观。我们被分配到车上,跟老师傅学自动缫挡车,包括车头理绪,给茧机拆装原理。自动缫部分结构,部件性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回学校后,请来杭丝联馮师傅上课,自动缫机械维修与保养。在校校办厂实习精工、车床、铇床。每人学会看图纸,做个小榔头,我记得敲打时总打到自己手,肿得象面包.......</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第四个学期,组织我们到勾庄学习收烘茧,对如何提高蚕茧质量,请农大教授讲养蚕课,方格上簇。从收茧,烘茧装格,半干茧温度,时间控制等。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二年中,学习了一些基础课,专业理论、数学,电工学、制丝化学、机械制图,工艺设计,等等。记忆最深,是制图课,老师姓耿,带一副眼睛,讲课比较风趣,有一次,讲基准:黑板上画了一条裤子,找基准,口袋基准找错那口袋在裤子脚口上。这形象比喻,让我记得,基准这两个字作用,人生也是如此,基准找对,踏实,勤奋,走好人生每一步。</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这两年中我有缘结识好多老师,同学象兄长、姐妹照顾我,帮助我让我顺利,快乐度过两年时光。我们都是江浙一带,当听到毕业分配,那里来到那里去,一宣布,没有拍毕业照,也没有开会。同学们都匆匆地走了,都为自己能找一分好工作,各自奔忙。拿到一张中专毕业证书,结束了两年求学生涯。</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p> <p>参加校庆</p> <p>第二次参加校庆</p> <p>一百周年校庆</p> <p>室友</p> <p>小组</p> <p>1973—2016</p><p>在湖州相聚集体照</p> <h3>心路历程回顾,谢谢浏览🙏☕️</h3> <h3>图/文:子云</h3><h3>修改日期:2018.03.15</h3> <h3><b>原创作品:如有转载,请注明作者,违法必究!</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