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一小时,用行动照亮未来

美友8553986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地球一小时倡议书</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什么是地球一小时</b></h1> <p>   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也称"关灯一小时",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节能活动,提倡于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当地时间晚上19:30-20:30,家庭及商界用户关上不必要的电灯及耗电产品一小时,以此来表明他们对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过量二氧化碳排放导致的气候变化目前已经极大地威胁到地球上人类的生存。公众只有通过改变全球民众对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态度,才能减轻这一威胁对世界造成的影响。 </p><p> "地球一小时"活动首次于2007年3月31日晚间8:30在澳大利亚悉尼市展开,当晚,悉尼约有超过220万户的家庭和企业关闭灯源和电器一小时。事后统计,熄灯一小时节省下来的电足够20万台电视机用1小时,5万辆车跑1小时。很多参与的市民反映,当天晚上能看到的星星比平时多了几倍。</p><p> 随后,"地球一小时"从这个规模有限的开端,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很快席卷了全球。仅仅一年之后,"地球一小时"就已经被确认为全球最大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之一,成为一项全球性并持续发展的活动。</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历年来地球一小时的主题</b></h1><p><br></p><p> 2017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蓝色WE来。</p><p> 2018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是号召公众开启60+生活,WWF(中国)提出5个领域、20种具体的绿色行为方式,倡导公众积极转变生活方式。包括:</p><p> 减少塑料:购物自带环保袋;不用塑料吸管;少用塑料包装;不买含聚乙烯等成分的洗化品。</p><p> 绿色消费:选购环保认证产品;理性购物;适度点餐不浪费;拒绝购买野生物制品。</p><p> 减少一次性用品:外出自带水杯;常备环保餐具;随身携带手帕;旅行自带拖鞋和洗漱用品。</p><p> 绿色出行:短距离选择步行或骑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选购低碳车;选择乘坐火车旅行。</p><p> 循环利用资源:垃圾减量分类;再生资源回收;闲置旧物捐赠;电子设备以旧换新。</p><p> 2019年的主题是“与自然共生(connect to earth)”,关注日益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下降问题,号召社会各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采取行动。</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今年地球一小时的主题</b></h1><h1><br></h1><h1> 2020地球一小时环保公益活动将于3月28日19:30开始。届时通过“地球一小时”官方微博、WWF抖音账号、新浪新闻和澎湃新闻等平台在线举行熄灯仪式,活动将延续2019年“与自然共生”的主题,今年的口号为“以生命之名,为地球发声”。</h1><h1> 2020年开年不凡。1月份全球平均气温再创新高,南极地区记录到气温接近20摄氏度,全球陆地和海洋升温、海平面上升加速、积冰融化。同时,全球新冠肺炎蔓延,百余国家和地区受到影响。一系列气候、灾害、疫情事件对经济社会发展、人类健康、粮食安全以及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都造成较大影响。通过“地球一小时”这一全球性环保公益活动,WWF希望号召全球公民反思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重视气候变化的严峻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身体力行,从改变自我的微小行动开始践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为改变人类共有的家园贡献力量。</h1><h1> WWF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兼总干事卢思骋指出,“我们身处环境保护最好的时代,也是最紧要的时代。希望通过‘地球一小时’活动与大家一起反思,我们如何在这个星球上与自然万物一起共生?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的家园,保护每个人自己及其子孙后代,让人类可以在这个星球上生生不息、繁荣昌盛。”</h1><h1> 今年“地球一小时”的活动在“与自然共生”的大主题下,从杜绝野味陋习、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食物浪费等三个方面共同倡导和推动社会各界一起为地球减负、为地球发声,共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保护野生动物</b></h1> 自1970年以来,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了30%,热带物种的种群数量正在急剧下降。不适合野生动植物生存的星球,也将 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你可以做到:<br> 不要把垃圾随意丢弃,野生动物容易误食;<br> 不在野外打猎或捕鱼,这很愚蠢,也不光彩;<br> 在远处安静欣赏野生动植物,而不是去触触摸和饲养它们;<br>  不要食用野生动物,特别是濒危野生动物;<br>  不买象牙,虎皮,穿戴动物皮毛不是奢侈而是残忍;<br>  旅游时不要随意采集野花野草;<br>  不要购买野生动物做宠物,让他们活在自己的家园;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减少食物浪费</b></h1> 首先从吃说起。根据绿色和平与中华环保联合会共同发布的调研报告《食尽其用:海内外食物损耗与浪费产生与再利用模式研究》,全球每年有三分之一本来要用于人类食用的食物被损耗和浪费掉了,每年全球食物损耗和浪费量约为13亿吨,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这些被社会浪费的食物量原本足够解决30亿人的饥饿问题。而与此同时,全球超过8.2亿人正经历着饥饿导致的长期营养不良。据估算,每年中国食物损耗和浪费量约为1.2亿吨,其中果蔬,粮食,肉类的损耗与浪费量最高。 <br>  1.不要嫌弃长得丑的果蔬<br>  果蔬生鲜是很多国家损耗和浪费率最高的食物,其原因通常只是因为它们长得不够美!“歪瓜裂枣”、或者颜色不够均匀、形状不够对称……丑丑的果蔬们,即使营养成分和“完美果蔬”完全一样,但还是经常被消费者嫌弃,卖得不畅销,进而也会影响到供应商的选品标准,最后导致农民宁愿直接让丑蔬烂在地里,形成恶性循环的食物浪费。 2. 定期唤醒你的冰箱和厨房<br> 一些简单又日常的小TIPS就能带来巨大的改善,至少可以挽救30%的食物浪费!<br> √ 有计划地采购,只买自己需要的。<br>  √ 记录自己扔掉的食物。也许这并不好看,但是可以帮你思考自己的饮食,并且做更好的规划。<br>  √ 外出吃饭时,自带餐盒打包。<br>  √ 正确认识保质期。正确的储藏条件下,在保质期内的仍可使用,不追求极度新鲜。<br>  √ 家里有不爱吃、吃不完的食物?带到办公室的公共餐区吧,保证秒光!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b></h1> 再来说说日常生活中塑料制品的使用。值得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公众已经认识到塑料污染的危害,但有几个误区不得不提:<br><ul><li><span style="line-height: 1.5;">  用纸制品替代塑料包装将会导致大量森林被砍伐,随之而来的是造纸行业巨大的二氧化碳排放。</span><br></li><li><span style="line-height: 1.5;"> 前几年大热的生物塑料在自然环境中不能降解,大多数地方都不具备生物塑料所需的降解条件。</span><br></li><li><span style="line-height: 1.5;"> 即使很多塑料包装带有回收标志,并不代表真的会被回收,90%的塑料最终进入了填埋场和焚烧厂。</span><br></li></ul> 追本溯源,塑料污染如此严峻的根本原因是一次性塑料制品只会被使用很短的时间(甚至只有几秒钟),用过即弃。<b>因此,源头减塑,创造可重复使用新浪潮,才是解决塑料污染的硬道理。</b><div><ul><li><span style="line-height: 1.5;"> 背着竹篮,带着棉布袋、保温杯、保鲜盒,牵着宠物出门。是的你没看错,这就是时下最流行的买菜购物装备。</span><br></li><li><span style="line-height: 1.5;"> 调研发现市面上无论是超市还是农贸市场,这些食品基本都能找到散装销售:大米、面粉、调味料、干货、酱菜、豆腐、面包、茶叶。在购买这些类型产品时,只要跟商家耐心地沟通,商家基本都能接受用自带容器购买。</span><br></li><li><span style="line-height: 1.5;"> 带着自己的杯子去购买咖啡/奶茶,做个“自带杯新青年”。现在越来越多的商家都可以接受自带容器打饮品,有些商家还通过给予优惠鼓励消费者自带杯。</span><br></li><li><span style="line-height: 1.5;"> 来不及在家吃早餐,随身带个保鲜盒出门,面包、包子、煎饼果子通通打包带走,且不会产生一次性垃圾。</span><br></li></ul><span style="line-height: 1.5;"> 我们有很多替代选择,可以这样过最in的潮流生活:</span><br></div> <h1><b>爸爸妈妈可以怎么做:</b></h1><div><b><br></b></div> 1.跟孩子一起聊一聊“地球一小时”,一起参与“地球一小时”活动;<br>  2.在生活中跟孩子一起践行低碳生活的理念。可以跟孩子讲一讲,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鼓励孩子把自己想的、做的画出来,或者自己动手做环保宣传的海报。<br>  3.平时有机会,多带孩子亲近自然,发现大自然的美,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验与自然相处的乐趣。<br>  4.跟孩子一起看看有生态环保方面的电影。 <h1><br></h1>

地球

小时

浪费

自带

食物

塑料

全球

环保

果蔬

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