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逢脱欧公投时,我们去了不列颠;虽然匆匆、却也满满。

微不足道

<p>  英国🇬🇧,真的是很有特点。曾经的“日不落”,有些风残,依然绰约,所以直到现在,仍旧沉浸于大英帝国的光环,矜持认为英国在世界上具有特殊身份,其脱欧的深层次原因,正是受这种思想驱使。</p><p> 有人说, 英国的灵魂,是田园和乡村。油画般的森林和牧场,静谧的湖泊和山谷。在湖区,有英国最美的湖区和田园,是英国风景的代表,也是英国文学的根。</p><p> 去英国,要去的地方真的是不要太多:泰晤士河、爱丁古堡、约克老城、唐宁街、大本钟、伦敦桥……,还有闹得风生水起的脱欧;一个字:走,走,走!</p><p><br></p> <p class="ql-block">  北京时间2016年6月24日,我们分别从武汉、上海来到首都机场集中,乘坐海南航空班机,25日凌晨2点起飞,去曼彻斯特,此刻正是脱欧公投时,带着期盼,带着兴奋,带着疑惑,带着不解,开始了我们的英伦之旅。</p><p class="ql-block"> 不列颠,我们来看你了!</p> <p>  我们清晨6点抵达曼彻斯特,出关后便在机场门口乘坐大巴直奔被英国人眼中认为“上帝在英格兰留下的一滴泪”,即温德米尔湖湖区国家公园。这里有英国最让人流连忘返的湖光山色和最宁静惬意的田园风光;同时这个秀美的世外桃源也孕育出了众多文人墨客,如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风靡世界的童话故事比得兔的作者碧翠丝·波特……。是英格兰的人气旅行目的地。这也就是被美国地理杂志评出的“一生中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的理由。</p><p><br></p><p><br></p><p><br></p><p><br></p> <p>  行必果,去乡村!我们从曼彻斯特机场门口乘大巴来到此行第一个景点温德米尔湖区。湖区由大小16个湖组成,其主湖温德米尔湖是英格兰最大的湖。我们的英国之旅从这里开始了。下车后在导游的率领下乘坐游船绕湖(自费项目)半圈,比起我们武汉的东湖,要说有多美,也不尽其然,因为各有各的美丽。但令人难忘的是这里的环湖建筑都是老宅,一楼一景,没有雷同而各具特色,湖光山色中蕴藏着一种厚重;不象俺们那里,多为近年开发商狂建,连片的板楼群中偶有小楼(如今都戏称别墅),千楼一面,看与不看,分不清爽。当然还有这里的天鹅,只只肥硕且特别粘人,不耽心被人偷猎后送到X南海鲜市场,也算是一片祥和。</p> <p>  下了游船,我们在英国的第一顿午餐是在离湖不远处的一小餐厅解决,美其名曰“英式特色餐”,其实就是“炸鱼薯条”。这是一道被某些国人吹捧为“英国🇬🇧大餐”,其实就是极其普遍的街边小吃,就是将去了鱼刺和骨头的鱼,切成片后裹上湿面团,然后油炸,同时配有一份炸薯条(切得真粗,不知是马虎还是特色,如其说是条,不如说是棍更为贴切)。说白了,相当于在国内吃了一份麻辣烫。</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这份炸鱼薯条🍟,对于一宿没睡舟车劳顿应该是机车劳顿饥腸漉漉的我,实在是杯水车薪,再加点什么?甜食又不能吃,看上了一款极其普遍的三明治,3个多英镑,真的是小贵,待我递上一张面值50英镑的钞票,服务生竟然摆摆手要我支付零钞。天啦,我初来乍到哪有零钞,只得求助导游,又是一番折腾。事后才知道英国的一些小店通常拒收面额大于2O的英镑。又无法刷卡和手机支付,如此习惯,真的是令人无语。曾经的“日不落”,已经不再领先世界。</p> <p>  据说炸鱼薯条当初不是装在盘子里,而是用报纸包起来。最早选用包薯条的报纸一定是当天的泰晤士报,这样就可以一边吃着炸鱼一边看报纸了,于细微处见精神,思想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了。</p> <p>  我们吃罢烤鱼🍟薯条,原定去下一站逃婚小镇,谁知导游面露悦色,笑眯眯的说道,给我们一个半小时在小镇逛逛(说这是行程之外的,其实我们也知道,湖区游览当然除了湖还有镇。不可能买一把锁没有🔑钥匙)导游主动给客人“送”景点,真的是少之又少,今天掉馅饼了,众团友约定集合时间,四散而去。小镇不大,今天游客也不是太多,适合穷逛也适合发呆,面对这个英国人眼中的后花园,大家边走边看,边行边歇。寻找、张望、聆听、打探,去领略现代文明中夹杂的些许沧桑,一个古老城镇的故事正娓娓道来…</p><p> 这里不仅有比得兔专卖店,还有几家华人餐馆。我们闲庭信步留连往返,不知不觉间正应了十九世纪从这里走出去的英国湖畔派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那句戏言,温德米尔湖能"让人忘掉生活中的区别:年龄、财富"。你很容易就会迷失在美景中,忘了时间,有种"天上一日,地上十年"的感觉。</p> <p>  英国作家兼插画家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的《比得兔》是欧美图画故事书的开山之作,一个世纪以来畅销不衰。作为英国文化符号之一,穿着爱德华时代的蓝夹克和棕色拖鞋的兔子🐰比得,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它得到了英国皇室的喜爱,也在全世界范围内圈粉无数。《哈利·波特》系列作者J.K罗琳也曾公开表露自己的粉丝属性,每晚她都会从《比得兔》系列故事中挑选一篇读给女儿听,并表示“所有孩子都应该熟读《比得兔》系列中的每个故事。”</p><p><br></p><p>这座小房子可谓名扬四海,是童话故事“比得兔”女作家的住所,现在是“比得兔”纪念品商店。沿房子左侧一条小路下山,不远处就是“比得兔展览馆”。</p><p><br></p><p>来英国前夕,一位老同学太了解我的急性情了。告诫我去了英国要学点绅士改改脾气,静下心来切莫心急火燎。所以我也就变快而慢,缓缓前行。一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尽管意犹未尽,连比得兔专卖店都没来得及进去,也只得坐车离开。想到今天导游送的意外(有时谎言比真话听起来更美丽),我们还是为这个好消息感动,好消息孕育了好心情,但愿天天有好消息,即使没有好消息,也不希望有坏消息。带着梦幻,带着憧憬,我们向下一个景点,“逃婚小镇”进发——</p> <p>  转眼之间,我们就来到与英格兰接壤的苏格兰“逃婚小镇” 。“逃婚”,二字,总觉得有些凄风苦雨,有些悲壮激昂,是“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而“路漫漫,行远兮”?……只是"世界太奇妙,不来不知道",下车后方知此“逃婚”非彼“逃婚”,二者完全风马牛不相及:</p><p> 这里的“逃婚”不是我们中国的“躲婚”,而是离开家乡专门跑到这里结婚,: “逃婚”始于1753年新婚姻法在英格兰颁布,规定如果结婚者年龄未及21岁,婚姻要经过家长的同意方能生效,而苏格兰的法律允许男孩14岁,女孩12岁就可结婚,不一定要家长同意。两地法定结婚年龄的巨大差异,导致英格兰的少男少女私奔来此合法成亲。并且苏格兰还规定,只要结婚誓词在2个证人面前立下,那么任何人都可以举办婚礼。久而久之这里的店铺、旅馆,都做起了婚礼生意。“逃婚小镇”声名鹊起,来此的情侣只是追求婚姻的浪漫,年龄已不是问题。世界上现存最老的结婚证书就是1772年从这里发出的。</p><p><br></p><p> </p> <p>  苏格兰国旗亦称圣安德烈十字,呈长方形,图案为蓝底白交叉,白交叉象征苏格兰的守护圣人圣安德烈殉道时所用的X形十字架,此旗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九世纪,是世界上仍通用而历史最悠久的国旗</p><p><br></p><p> </p><p><br></p><p><br></p><p><br></p> <p>  在逃婚小镇,举办婚礼的地方不是教堂,而是铁匠铺,墙上的牌子上写着,逃婚始于1713年,而举办仪式则始于1754年。婚礼主持人也不是牧师,而是老铁匠。老铁匠在新人面前将两块铁烧红,放在铁钻上捶打在一起,两个铁片在高温和热火中融合成一起,就像新人两颗热忱的心从此永远系在了一起,没有繁文缛节,没有奢侈喧闹,在及其生活化的温馨氛围里,又有些近似古老神圣的仪式面前,一对对新人缔结了婚约。人们称这位老铁匠为“铁钻牧师”,而那块铁钻也成为见证婚礼的“幸运钻”。</p> <p>  爱情,可以冲昏头脑,也可以为所欲为,这都是无法阻挡的。在简. 奥斯汀的名著《傲慢与偏见》里,小女儿莉迪娅就曾瞒着父母计划与她的军中情人投奔到这个小镇结婚。据传,在戴安娜王妃去世前,查尔斯王子就曾打算到这个小镇与卡米拉成婚。面对这些传说,我们旁观者可以有无限感慨,但是不知道当局者是否会为此感恩?但可以炫耀的是,从“逃婚小镇”到结婚圣地,我们长姿势了,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不虚此行!</p> <p>  我们离开“逃婚小镇”按合约前往格拉斯哥晚餐,没想到是在格市中心一座大厦三楼的一家中餐馆,装修极具民族特色。此刻正是进餐高峰,门庭若市,落坐一看就我们这一帮炎黄子孙,其余尽是洋人。又是好消息,这绝不是应付团队的“旅游餐”。待菜上桌,果然非同一般,这也是我在欧洲跟团游经历中吃得最好的一餐,没有之一。可惜时间匆匆加上饥肠辘辘,别说忘了给菜品照相,连餐馆的名字都忘了问。</p><p> 虽有遗憾但也有惊喜,我正准备下楼时只见一位英国先生迎面走来,我习惯性的一让并向其行注目礼,他也连忙微笑应答,谁知他随后张开双臂,给了我一个大大的熊抱!</p><p> 真热情,苏格兰人!</p><p>格拉斯哥,虽是邂逅,却很难忘!</p><p><br></p> <p>  英国第一宿,真的没睡好。今天算第三天了,可能是时差还未完全倒过来,不到六点就醒了,如其两眼望墙板还不如出外走走,看看苏格兰的晨曦,也算是一番体验。下楼走到大堂,前台小姐还未到岗。用力打开大门,一股寒风扑面而来,吹得我一阵踉跄,出门一看雾气蒙蒙,路上匆匆行进的学生,多是羽绒服毛线帽,乖乖隆的咚,公历六月,居然是冬装打扮。瞧我这身短打,只得悻悻而返。好在早餐已经开始,英式自助,简朴而清新。吃饱喝足,等待八点开车,今天是重头戏,除了爱丁堡,还要去约克。</p><p>  爱丁堡,苏格兰首府。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市,依山傍海,既有“北方雅典”之称,也有“欧洲最美丽城市“之誉。爱丁堡分为老城与新城,新、旧只是相对而言,新城的建筑也有二、三百年的历史,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今天,我们来到爱丁堡,首先是去城堡。</p><p><br></p><p> </p> <p>  爱丁堡城堡建于一个海拔135m高的死火山岩顶上,一面斜坡,三面悬崖,居高俯视爱丁堡市区,是爱丁堡乃至苏格兰精神的象征。爱丁堡城堡在6世纪时成为皇室堡垒即重要皇家住所和国家行政中心。它的建成比利兹城堡早200多年,比温莎城堡早400多年,比德国的海德堡城堡更是早600多年。。这些黑色的悬崖峭壁正是爱丁堡存在的理由,它在苏格兰历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漫漫的岁月长河中,这座神秘宏伟的城堡接受着历史的洗礼,岁月赋予它的魅力与记忆,让它成为爱丁堡的重要象征。</p><p> 爱丁堡市的纹章上就有城堡的图像。是苏格兰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p><p><br></p><p><br></p><p><br></p><p><br></p> <p>  形成于19世纪的城堡广场是部队的练兵场,以及一年一度的爱丁堡军操表演场地。爱丁堡军操表演始于1950年,又称爱丁堡军乐节,是爱丁堡八月不容错过的艺术节之一。哪怕天气再恶劣,一年一度的表演也未曾中断。</p><p> 我们可以看到城堡大门两侧,分别各自嵌着守卫的雕塑,右边的是在第一次苏格兰独立战争领导反抗军的平民英雄威廉华莱士,左侧的是率领苏格兰人民在第一次独立战争中贏得最后胜利的苏格兰民族英雄罗伯特·布鲁斯,两位铜像人物一位是贵族一位是平民,因为在苏格兰独立运动中的杰出表现同被视为民族英雄。奥斯卡5项金奖影片——电影《勇敢的心》,就讲述了这个为爱情、自由、国家和命运而斗的战士—华莱士,全世界很多人开始了解苏格兰就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的,或许这也是更多人想要来到爱丁堡城堡的原因。</p><p><br></p><p><br></p> <p>  当年为解决报时问题,爱丁堡城堡于1861年开始采用先进的One o'clock Gun报时方法,每天下午一点准时鸣炮,一百多年来,沒有被扬弃,风雨无阻。在计时设备日新月异的今天,One o'clock Gun仍旧作为一个观赏项目保留了下来,除周日、圣诞节和耶稣受难日外,每天下午一点都准时报时,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我们也真切的感受到延续与推翻的区别,较为遗憾的是我们正逢星期天,只能失之交臂,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坏消息。</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这条始于城堡🏯的路正好长一哩,所以叫皇家英里大道,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吸引力的道路。两端分别连着城堡和荷里路德宫。两旁小巷交错,构成了旧城的骨架。圆石铺成的地面早被磨得发亮,大道边的建筑古朴雄壮,充满历史气息。道路两边的各种餐馆、酒吧、商店、旅舍,都洋溢着浓浓的苏格兰风情,是探索爱丁堡文化与复原历史的绝佳地点。我们好象多逛逛,可是导游只留给我们一个小时时间。前面那一座恢弘的黑色哥特式建筑就是司各特纪念碑,里面供奉着苏格兰著名作家司各特大理石座像。这里是可以登顶的(门票6英镑),在上面可以360度看到爱丁堡全景,我们没时间了,只能望塔兴叹。下次吧,这只是美丽的掩耳盗铃,不可能了,再见吧,爱丁堡!</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这尊座像是苏格兰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休漠。他被视为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伏尔泰说过,英格兰的启蒙思想都来自苏格兰。休谟正是那个年代对苏格兰、甚至英格兰产生深远影响的大师级人物。</p><p> 这座仿佛教堂的纪念碑,是为纪念苏格兰哲学家、经济学家、历史学家沃尔特-斯各特而建,他被视为苏格兰启蒙运动以及西方哲学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p><p> 全身雕像是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创立者,强调自由市场、自由贸易以及劳动分工,被誉为“经济学之父”。</p><p> 今年2月9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南海紫光阁向新聘任的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馆馆员亲手颁发聘书。随后他与130余位参事、馆员及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举行了座谈。</p><p> 中央文史馆馆员、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在发言中提起,“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既写了《国富论》,又写了《道德情操论》。这提示我们,人不仅是“经济人”,还是“道德人”。</p><p> “你举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例子。”李克强说,“我记得,亚当·斯密的教职就是道德哲学教授,他的扬名之作是《道德情操论》,此后10多年才写出了《国富论》。这本身也是一个例证: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物质基础,还需要精神追求。”</p><p><br></p><p>  </p><p><br></p><p>  </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国人熟知苏格兰呢,多是从小沈阳“不差钱”开始的。其实苏格兰呢的格纹图案很有讲究,不同的格子图案,代表着不同的苏格兰家族。</p><p>苏格兰裙与风笛,原汁原味,既是艺术,也是风情。这些街头艺人戴着高高的毡帽,穿着长羊毛袜,腰上还挎着精致的小羊皮包,但裙子的格纹却不相同。他们站在街角,鼓着腮帮,专注投入地吹着时而高亢欢快,时而悲怆幽怨的高地风笛,粗犷嘹亮的笛声,传递的不只是谋生手段也是苏格兰民族不屈的精神气节和向往自由独立的表达。</p><p> 难怪有人说,风笛是苏格兰的灵魂,也是这个民族的图腾。</p><p><br></p><p><br></p><p><br></p> <p> 海纳百川,各显其能,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唯有民族的,也才是世界的。</p> <p>  中餐吃过后,导游便带我们沿王子街向东,来到据说是英国的第一个公园,也是周杰伦“明明就”的拍摄地:卡尔顿山。说是山,小坡也,相当于武昌昙华林的凤凰山。站在山顶西眺,城堡隔街而立;东眺,大西洋和福思湾尽收眼底。今天人不太多,更是鲜见炎黄子孙,看来到🇬🇧英国跟团游的国人不多,几天了,我们也就遇到一支北京来的,也是二十多人。</p><p> 山上有两座纪念碑,一座是国家纪念碑,建于1822年,纪念拿破仑战争中阵亡的将士。但纪念碑并未完成,仅有一排巨大的立柱支撑着横梁。据说是因为预算透支而中断了工程。另一座是纳尔逊纪念碑,是为了纪念海军上将纳尔逊而建。据说每天下午1点爱丁堡城堡鸣炮时,纳尔逊纪念碑塔尖的小圆球就会降下。还有杜格尔德-斯图尔特纪念亭。醒目的圆顶建筑,则是爱丁堡天文台。那栋老屋原是天文学家的住所,现在是私宅,不对外开放。</p><p><br></p> <p>  从卡尔顿山下来,马上驱车去下一站——约克,这一坐,就是六个小时,实在是有些困乏,人都有些飘飘,腿也有点不对。旅游吗,就是花钱买累。将近2000年的时间里,约克一直是北英格兰的首府,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伦敦,所以乔治六世曾宣称“约克的历史,就是英格兰的历史”。其每年两百万人次的游客使其成为除伦敦以外,游客最多的英格兰城市。</p><p> 我们抵达约克已是黄昏,导游说反正是外观,今天晚餐又是自理无须赶忙,于是将原本安排明天上午去大教堂而挪到现在,我们有些不理解,但也无奈,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爱丁堡多逛逛,只是我们属全国性拼团,24人来自天南地北,缺乏核心,好比一个小区没有业委会,物业就可以反客为主。加之团友又多&gt;60岁,是从小就习惯不理解也会执行,在执行中再加深理解(其实多半是执行完了也未能理解)的同一代人,虽然团费&gt;2w,也懒得争辩以免坏了心情,依然带着困乏拖着疲劳但也欢言悦色,出门旅游,就是为了增添生活乐趣,我们一要以风度和开朗前行,于是在笑眯眯中走近大⛪️教堂——</p><p>  这座教堂最为震撼的是128个彩绘玻璃花窗由约2万块玻璃组成。这些花窗玻璃几乎完全覆盖了上半部墙的空间,成了一幅"透光的墙"—使整个礼堂充满了色彩斑斓的光。然而这是需要在教堂里面才能感受到的。可惜我们无法进入,隔着墙干瞪眼,只是阿Q式的看看大门上的玻璃花窗,也算了愿。阿Q与明白人的根本差距就是奴性,也可以说是认知。可悲的是写阿Q的人走了,演阿Q的人也走了,我们这些阿Q还在!</p><p> 我的📱手机无法拍出全景,只能窥斑见豹了。再弱弱的说一句:约克大教堂有着与巴黎圣母院惊人地相似。1984年,教堂南部发生火灾,导致屋顶倒塌,幸好里面的各种历史文物都被及时抢救了出来。经过4年的修复得以恢复,所以如今仍然是欧洲最好的中世纪建筑之一。</p><p><br></p> <p>  教堂在欧洲奉若神明,也是欧洲建筑艺术的精髓。除了伦敦,英国大部分城市建筑都不能高于教堂,宗教的力量至高无上。</p><p> 正因为宗教地位尊崇,欧洲人在修建教堂时尽善尽美,作为一种艺术去雕琢,有些历经几个世纪,如约克大教堂就用了200年才建造完成。兼具了维多利亚和哥特式的风格</p><p> 这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境界,让后来者无法超越,成为经典,缔造永恒,</p><p><br></p> <p>  眼前是古约克城中历史悠久、保持完好的中世纪街道。听说以前沿街商铺多是卖肉的,所以雅称“肉铺街”,《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让哈利目瞪口呆的“对角巷”的取景地就在这里,遗憾的是,我们在爱丁堡,竟没有去哈利波特的诞生地“大象☕️店”一睹风彩。从这里走一趟,也算是失彼有此,跟团游,只能这样了。</p><p> 从爱丁堡到约克,不仅有哈迷追风的地方,也和一个叫周杰伦的歌手有缘。他在爱丁堡卡尔顿山录“明明就”,又在约克举办了婚礼。只是有人傻傻的将其办婚礼的塞尔比修道院和约克大教堂混为一团而分不清!</p><p> 恕我孤陋寡闻,居然不知道周杰伦,但我知道少时的偶像柯南-道尔是爱丁堡人,我还知道约克是《简爱》、《呼啸山庄》的作者勃朗特姐妹的家乡;但愿知道周杰伦的粉丝也会知道!</p><p> 约克城最著名的景点有三处:大教堂、古城墙、肉铺街,唯有大教堂收费,但我们来时己经关门。精华都在教堂里面,如果按原计划明天上午来还是可能进去的。买的哪有卖的精!我们这次跟团游没有地接,领队和导游都是一人。这位也是久经历练,说怎么行,就怎么行,哪里会有第二种声音。在满满的笑容中将旅友们的一点梦想巧妙的掐灭在萌芽中,约克之旅,就这么悄悄的收官了!</p><p><br></p><p><br></p> <p>  说起世界排名第三的剑桥大学,当然就会想到卡文迪许实验室。在1904年至1989年的85年间,从这里一共走出29位诺贝尔奖得主,占剑桥大学诺奖总数的三分之一。若将其视为一所大学,则其获奖人数可列全球第20位,与斯坦福大学并列。其科研效率之惊人,成果之丰硕,举世无双。在鼎盛时期甚至获誉“全世界二分之一的物理学发现都来自卡文迪许实验室。” </p><p> 昨天有点小累,一夜睡到天明。今天去剑桥,不经意间算第四天了,因为是周一耽心堵车,所以更早,七点半就出发了。四个小时后,终于来到神往已久的剑桥大学。果然名不虚传, 相对于中国大学封闭式管理,这所采用书院联邦制大学的各独立学院错落有致的散布在英国剑桥市的街头巷尾,绿树红花、小桥流水、百年校舍、尽染层林,依然明快且颇有现代风格,尽管被浓郁的学术氛围笼罩,却依然生机盎然又颇有现代风情。与牛津(Ox-ford)名字的意译不同,剑桥(Cam-bridge)是音译与意译的合成。穿城的剑河(River Cam)Cam在闽粤方言中音如“剑”,而河上真的有许多桥,(照片中就是著名的数学桥)而Cam在普通话中发音更像“康”,所以我们的大诗人徐志摩在剑桥访学,再故地重游后写出了文青们心中不朽的《再别康桥》。</p><p> 剑桥八百多年的校史汇聚了哺育出了牛顿、达尔文、霍金等一批开创新纪元的自然科学泰斗;造就了培根、罗素、凯恩斯等大咖级的哲人与经济学家;培养了拜伦、弥尔顿等改变时代的文学大师。这里还走出过8位英国首相;包括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内的多位国际领导人,以及9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人说,牛津和剑桥统治着英国。被誉为牛剑,有人说相当于清北,如果一定要较劲,那就是少了近两百诺奖获得者。</p><p> 美中不足的是,偌大的剑桥大学,导游仅给我们一个小时(她咬定是合约所规。但如果在购物点,那尽管超时,绝不受合约限制,你懂的。),只有看看三一学院和国王学院,憧憬中的康桥撑蒿,被横刀夺爱了。</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们需要在60分钟靠两条腿丈量三一学院和国王学院,唯有碎步小跑走马(路)观花。 瞧这剑河蜿蜒穿流,河边老楼古朴典雅,河上桥梁各具特色,在这里,不是木料砖石的机械构筑,而是鲜活有灵气的生命。有诗情,也有画意,让我们情不自禁的感受岁月那斑驳却不曾退却的痕迹,咀嚼人文和情感的因素发酵出的韵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古建筑在这里,不只是一堆木料砖石的构砌,而是有灵气的生命。如同诗情,如同画意,更甚至于,给人以超出诗情画意的震撼,脚匆匆间领悟建筑与美的巧妙结合而沉醉于历史和人情的凝聚。</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br></p> <p>  国王学院是剑桥大学内最有名的学院之一,成立于1441年,由当时的英国国王亨利六世设立创建,因而得名“国王”学院。当时是专门为亨利六世所创的伊顿公学的毕业生而建立的,不收其他学生。为了显示国王的雄厚财力,学院建立之初就追求宏伟壮观的建筑,入口是雄伟的哥特式门楼,而其建筑群中最著名的当属礼拜堂,其耸入云霄的尖塔和恢弘的哥特建筑风格已经成为整个剑桥市的标志和荣耀。进门矗立着创造于1879年的亨利六世青铜雕像一大片綠地,据说只有教授才能在上面行走。</p><p><br></p><p><br></p> <p>  三一学院是剑桥大学中规模最大、财力最雄厚、名声最响亮的学院之一,同时也拥有全剑桥大学中最优美的建筑与庭院。特别是中世纪时期的钟楼,直到今天还在为学院报时。尤其是学院大门上方塑有亨利八世的雕像却是与众不问:威严的国王左手托着一个象征王位的金色圆球,右手却举着一根椅子腿。据说,原本亨利八世右手中握的是一根象征王权的金色节杖,雕像竣工不久,具有反叛精神的诗人、当时还是大学生的拜伦,悄悄地爬上去把权杖抽出来,用一根椅子腿取而代之。奇怪的是,几百年来,此事无人过问。剑桥人不仅听其自然,而且还津津乐道地不断向新生和游人介绍这个“精彩”的故事。令我们惊讶,更令我们感叹,不感恩也就罢了,居然还搞恶作剧,且不销毁“罪证”且延时至今!面对这培养英国六位首相和三十多位诺贝尔得主的摇篮,我们没有时间入内,唯有怀着敬畏的心,在门口留下了我们此行的唯一一张合影。 </p><p> 我们实地实感,真切的领悟了 三一学院中的“三一”指基督教教义中的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和圣灵合三为一,所以中文名字叫做“三一学院”。</p><p> 我们也了解到除剑桥外,拥有三一学院的学校还有牛津大学,爱尔兰的都柏林大学以及远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美国三一学院。</p><p> 感慨之余,猛然觉得在同一个国家、在欧洲美洲,居然有着同一名称的学校?这是否就是我们曾顶礼膜拜的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天下为公!自然也就想起国内为一个“南大”、“川医”闹得面红耳赤的不争现实,真的是尴尬。(此处不用感叹号)。但也有另类,同一个“湖大”几十年也相安无事。湖广亲、湘鄂情,渊远流长!就连俺家的微信群名,叫的是“湖南人爱上了汉口”!!!</p><p><br></p><p><br></p> <p>  我们在剑桥的大街上时而疾行时而慢步,一个小时转瞬即逝,而想看的还有很多。</p><p> 三一巷,是一条很有历史风情的街道,电影《万物理论》开篇便是在此取景。漫步在这熟悉却又陌生的石砖路,电影里的画面在脑海里回荡,“我爱过你,我尽力了”,伟大的简、伟大的爱!“生命不息,希望不止”……</p><p> 离三一学院不远的一条小巷的转角处,看到墙上嵌入这样一尊钟,经热心的剑桥学生介绍,方知是被时代杂志评选为2008年世界最佳发明之一:“吞噬”时间的钟",也叫时间食客,(2008年9月19日由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揭幕)。 它不靠指针或数字计时,却令一只形态丑陋的机械昆虫“吞噬”分秒。设计者称之为“时间食客”,意在提醒人们时间易逝,光阴不再。</p><p> 时钟表盘为一整块不锈钢,表面镀24K黄金,直径近2m,表盘上刻有排列成3个同心圆圈的缝隙,每一圈包含60个缝隙。 表盘边沿趴着一只形态似蚂蚱又似蝉的机械昆虫,沿表盘定时行。每到整点,钟表会发出链条落到棺材上的响声,意在提醒人生短暂。</p><p> 三一学院大门右侧的绿草坪中,我们看到传说是砸中牛顿脑袋的苹果树,苹果🍎树的寿命只有50年左右,有人说是原树插扦的,也有人说是从老牛家乡移植来的,(据说天大校长也剪了枝带回校园嫁接成活。)这都不重要,请盯着树后那厚实带窗的石屋,是当年牛顿的卧室,据说学院有规定,每年数学考得最好的学生可以住进这房间,这可是学霸们梦寐以求的最高待遇。</p><p><br></p> <p>  剑河上的桥一座接着一座,千姿百态,各具特色。据考证,牛顿是不可能建造这座桥的。数学桥建于1749年,而牛顿则于1727年辞世。只能归结于剑桥人对牛顿太过钟爱,把很多故事与他相联。实际上这座桥是由詹姆斯·小埃塞克斯建造,其桥身相邻桁架之间均构成11.25度的夹角,“以直代曲”的微积分原理构成了圆形的拱式结构,展示出现代钢梁桥的雏形,得名数学桥。</p><p> 但对中国游客来说,剑桥最有名的桥恐怕是徐志摩笔下的"康桥"了。其实,康桥不是指剑河上的哪座桥而是指剑桥大学,"再别康桥"就是再别剑桥大学。徐志摩当年在这里再别康桥时,是充满对康桥的爱恋和离愁的,是他情感的真诚流露:</p><p>轻轻的我走了,</p><p>正如我轻轻的来;</p><p>我轻轻的招手,</p><p>作别西天的云彩。</p><p>那河畔的金柳,</p><p>是夕阳中的新娘;</p><p>波光里的艳影,</p><p>在我的心头荡漾。</p><p>软泥上的青荇,</p><p>油油的在水底招摇;</p><p>在康河的柔波里,</p><p>我甘心做一条水草!</p><p>那榆荫下的一潭,</p><p>不是清泉,是天上虹;</p><p>揉碎在浮藻间,</p><p>沉淀着彩虹似的梦。</p><p>寻梦?撑一支长篙,</p><p>向青草更青处漫溯;</p><p>满载一船星辉,</p><p>在星辉斑斓里放歌。</p><p>但我不能放歌,</p><p>悄悄是别离的笙箫;</p><p>夏虫也为我沉默,</p><p>沉默是今晚的康桥!</p><p>悄悄的我走了,</p><p>正如我悄悄的来;</p><p>我挥一挥衣袖,</p><p>不带走一片云彩。</p><p><br></p><p><br></p><p><br></p><p><br></p><p> </p><p><br></p><p><br></p><p><br></p><p><br></p> <p>  来🇬🇧英国旅游,我最想去的地方就是格林威治天文台,这要得益于我那上世纪卅年代毕业于周南女中的姑妈,老人家一直订有一本叫“旅行家”的杂志,我五岁的时候就让我每期必读,既认了字也长了见识,教堂⛪️、宫殿、庄园,都会有;湖光山色、亭台楼塔、奇花异草、珍禽猛兽也可以有;然而本初子午线,唯有格林威治天文台有!二战后天文台已迁移他处,但这条制定世界标准时间、同时也将地球划分成东西两半的辅助线依然在此。目前格林威治公园包含皇家天文台、航海博物館、格林威治碼头在内的整片区域,1997年被联合國这里是美国地理杂志评出的“一生中最值得去的50个地方”之一。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珍贵遗产。</p><p> 格林威治公园很大,下车后需要穿过一条幽静的林荫道,我们看着身旁那梦幻般的大草坪,追逐嬉戏精灵般的小松鼠,虽然路有点长,脚步却觉得格外轻盈,不知不觉间格林威治天文台就在眼前,我们来了!</p><p> 再说句悄悄话,曾经的“格林威治”怎么变成了“格林尼治”?原来(Greenwich)中的“W”是不发音的。</p> <p>  格林威治天文台,我觉得有三处不可不看。首先是门口墙上镶嵌的那口名叫谢泼德的门钟,1852年由查尔斯-谢泼德(Charles Shepherd)建造并安装于此。此钟是早期的电子钟范本,由主建筑内的一个主钟传送电子脉冲到这个钟,以控制它机械地运转。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展示格林威治标准时间的,且钟面是24小时制刻度盘的时钟。</p><p>  天文台院子里保留着一条混凝土嵌着铜条的线,旁边的大理石上刻着醒目的大字“格林威治子午线”,是格林威治时间制定的依据,也表示地球在这里被分为东经和西经。上面标示着世界各大城市以这里为基准而测定的经度。游客们熙来攘往,纷纷在小院里脚跨本初子午线留影。</p><p> 顶上的红球是天文学家约翰·庞德在1833年安装的报时球,(据说是受牛顿红苹果启发)。每天中午12点55分红色小球开始上升,3分钟后登顶,2分钟后,也就是下午1点准时落下,它的作用就是供泰晤士河上的船只校对时间。</p><p> 这个信号球使泰晤士河上的水手能够在出海之前检查他们的计时器。</p><p> 自小到大,“格林威治时间”、“子午线”如雷贯耳,考试时必背的“名词解释”。而在近古稀之年,子午线就在我的眼前,我脚踏东西两半球。真是感慨万千!</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 </p> <p>  今天是第五天了。早餐后我们就驱车去温莎城堡。英国,城堡众多,不仅历史悠久、气势恢弘、景色优美、内涵丰富,而且在高高的城墙里都会面隐藏着一串串精彩动人的故事,有的城市甚至就是从一个城堡发展起来的,如温莎。</p> <p>  建于1070年的温莎城堡是离伦敦最近、最大且是现今世界上有人居住的皇家宫殿。温莎城堡与伦敦的白金汉宫、爱丁堡的荷里路德宫一样,是英国君主主要的行政官邸。女王每年有相当多的时间在这里进行国家或是私人的娱乐活动。2014年,她就在这里会见了李克强总理。</p><p> 进入温莎城堡室内参观,每位游客都可以领取一部适合自己语言的电子讲解器,增加了自由度从而使游客各取所需的了解温莎城堡里发生的许多故事,既少了些牵扯与躁言,又为旅游增添很多情趣。</p><p>. 1993年,伊丽莎白二世一改以往王室开支和王室成员收入税收由政府负担的旧传统,开始向政府纳税,并下令开放温莎城堡,门票收入用来支付王室开支和城堡的修缮,这一举动受到世界舆论界的一致好评。温莎城堡也成为探索古迹保护与日常使用有效结合的典范。</p> <p>  “温莎”,真的是一个即刻就今感受到浓浓的贵族气息的一个名字,但温莎城堡之盛名远播,很大程度是因为爱德华八世传奇的爱情故事。在20世纪初,爱德华八世即位,邂逅了一位美国的有妇之夫辛普森夫人,被她的美貌和高雅的气质吸引,这位痴情的国王选择放弃大英帝国的江山,和心爱的女人秘密结婚,成为英国王室最遭非议的一对伴侣。从而失去一切王权,只得个温莎公爵的虚名。直到1972年其灵柩才回归温莎。</p><p> 伊丽莎白二世就出生在这里,她的结婚50周年庆典也在这里举办。</p> <p>  和其他景点不一样,城堡🏯室内参观均不允许拍照,虽有些无奈但也只得客随主办。这是一位旅友偷拍的,别说那宫灯、壁画,如此罕见的蓝色地毯,雍荣富贵,足显其不凡品味,可见宫内装璜确实不是一般。</p> <p>  人们习惯将温莎城堡所在的小镇称为“王城”,这座小镇的历史比城堡的历史要悠久的多,最早建造于罗马人统治时期,那时这里曾一度被称为“Winding Shore,”几经演变才演化成今天的温莎。从🏯城堡出来后在镇上的一家中餐馆吃饭,这应是此行跟团游最差的一次。老乡宰老乡,下手更厉害。出餐馆时遇一华人,他告诉我著名的伊顿公学和福尔摩斯博物馆就在镇上,18镑的门票导游按40镑/人的标准收取,对咫尺为邻的景点却毫不告知,让我们擦肩而过,真是一个不太美好的消息。因为此刻导游只是频频劝我们赶紧上车,一再声称下午的泰晤士河游船票已经订妥,如果迟到只会錯过。</p><p><br></p><p><br></p> <p>  我们上车时正值午睡时刻,一场小盹后车已靠边停下,不是河旁而是路边,原来到大英博物馆了。虽然又躺枪了。还是要装点糊涂,此刻抱怨的已于事无补,学会接受面对。大智若愚开心为上,好好享受旅游的乐趣。博物馆就博物馆,没有必要和心情过不去。诗和远方并非哪里都是。导游和我说,就是“一锤子买卖”,很难有下回了。顶真不如装傻,脑袋急转弯才能领悟幸福,因为幸福就是一种感觉!</p><p> 大英博物馆是一座气势恢宏的古罗马神殿式建筑,正门是高大的柱廊,两旁各有8根又粗又高的罗马式圆柱,上方是装饰着浮雕的山墙屋顶。从正门进入馆内,即到达大中庭。大中庭原为大英图书馆的一部分。大英图书馆搬出后,这里改建成以白色为基调的有顶广场,于2000年12月开放。广场巨大的半透明屋顶由许多块形状奇特的玻璃片组成,与白色石材相结合,即使是在伦敦天气最阴暗的时候,这里也依然明亮。大中庭四周装饰有一些雕塑,比如大理石雄狮和复活节岛石像等,都是真实的文物。大中庭的中央仍然是阅览室,主要陈列对公众开放的艺术文献和书籍,游客进入阅览室可以欣赏玻璃圆顶和环形墙壁的藏书架。阅览室入口处,标记着马克思、凯恩斯等名人的名字,以纪念他们曾在这里阅读。大中庭的两侧及上方设置有咖啡馆和餐厅,方便用餐的同时可以俯瞰整个中庭。沿着阅览室的外侧开有博物馆商店,在参观之余,也能购买纪念品。</p><p> 这只石狮子是1858年英国考古队在土耳其尼多斯(Knidos)半岛进行考古挖掘中发现的。这头石狮子的制作年代大概在公元前370--350年。发现这头石狮子时,它在地底下已经埋藏了2000多年,早已残破不堪,但是我们现在看到它,感到它还是当年的雄姿,威风凛凛!</p><p><br></p><p><br></p><p><br></p> <p>  汉斯·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1660--1753年)是一名内科医生、博物学家和收藏家。他将一生收藏的</p><p>71000多件物品,赠给了国王乔治二世后,1753年6月7日,国会法案批准建立大英博物馆,所有“好学求知的人”都可以免费进入。</p> <p>  博物馆里最引人注目的要数东方艺术文物馆,里面有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及其他东南亚国家的文物十多万件。光中国的历代稀世珍宝就多达2万多件,其中绝大多数被称为无价之宝。对中国文物的介绍第一句话是这样写的:"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从商周的青铜器,到唐宋的瓷器、明清的金玉制品,甚至比中国自己的博物馆来的还要更加丰富。我最感兴趣的还是瓷器。这对青花龙纹大瓶放在入口处,是大维德基金会收藏的中国瓷器最有名的一件。九层纹饰(耳饰算一层),几乎囊括元青花绘画内容的全部(就差人物未画),是为道观祭坛而造的,其价值在于龙纹上方、瓶颈一侧的注明了日期的铭文。这也许是我们现在所知的中国最早的刻有铭文的青花瓷。这对花瓶是现存最重要的青花瓷样品之一,也很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瓷瓶。高63.6cm,宽22cm。</p><p> 意外的是,这里也还收藏了现代器皿。瞧,还有周璇使用过的🍵茶具。</p><p><br></p><p><br></p><p> </p> <p>  馆藏的中国文物跨度两千年,旅英画家曲磊磊以超现实主义手法,追求在融合东西方形式语言中表现当代人的感情,寻找和创造东方绘画的现代语言。这里将雷锋叔叔和秦陵兵马俑合而为一,是探索,也是穿越。</p><p> 那么这个画像里的人是谁?留个悬念。谢谢你耐心的读完拙作,俺将会在篇末告诉你。</p> <p>  从大英博物馆出来便坐大巴直奔码头,乘泰晤士河游船(自费项目)上层为开放式甲板,下层为设有全景窗的宽敞公共大厅。游船沿途经过诸多精彩绝伦的景点名胜,不仅包括传统地标式建筑伦敦塔、塔桥、威斯敏斯特教堂和大本钟;还有近年新建的千僖桥、伦敦眼、碎片大厦、对讲机大楼、市政厅。委实是经济、轻松而近距离的领略伦敦风光的最佳方式。</p> <p>  按原来计划下船后准备去大本钟,却遇上英国民众因“脱欧”而举行集会,警察临时封路,我们只得提前晚餐,就这么匆匆而又戏剧性的洁束了今天的行程。</p> <p>  伦敦这座城市,古老又优雅,现代也时尚,新与旧的碰撞,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凸显其独特性。开放、包容,为国际多元文化的共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空间条件。我们在泰晤士河游船上不仅看到伦敦塔桥、大本鈡、威斯敏斯特教堂……,也看到了年轻的碎片大厦、伦敦眼、千禧桥……风格前卫,与众多老建筑和谐共处,相得益彰:</p><p> “伦敦眼”为庆祝新千年而建造,因此又称"千禧摩天轮"。乘客可以乘坐"伦敦眼"升上半空,鸟瞰伦敦。“伦敦眼”在夜间则化成了一个巨大的蓝色光环,大大增添了泰晤士河的梦幻气质。伦敦眼还为2015英国大选亮灯,红灯代表英国工党,蓝色代表保守党,紫色代表英国独立党,黄色代表自由民主党。</p><p> 碎片大厦高309.6m,是全欧洲第二高的大厦,仅次于莫斯科水星城(修建完成后为欧洲最高建筑),包含了办公空间,居住公寓。另外它还包含了一个15层楼高的公共观景廊。碎片大厦的整体形态是下宽上窄,最后顶部的塔尖渐渐消失在空中,就像16世纪的小尖塔或高桅横帆船的桅杆。建筑的形式以伦敦具有历史性的尖顶和桅杆为基础而设计。</p><p> 极富表现力的玻璃面墻可同时反射光线,改变天空的变化模式。可以让建筑形式根据天气和季节的不同而发生改变。</p><p> 最终塔顶的玻璃板将互不接触,形成一个开放空间,为整座建筑提供一个可以呼吸的开口。</p><p> 不同于泰晤士河上其它桥梁,年轻而别致的千禧桥”,那“丫”字形空心金属桥墩支撑,简洁轻巧的结构、纤细流畅的造型,显得生气勃勃而别开生面!。</p><p> 按原来计划下船后准备去大本钟,却遇上英国民众因“脱欧”而举行集会,警察临时封路,我们只得提前晚餐,就这么匆匆而又戏剧性的洁束了今天的行程。</p><p><br></p><p> </p> <p>  大本钟,即威斯敏斯特宫钟塔,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建筑之一,高95m,钟直径7m,重13.5t。每15分钟响一次,敲响威斯敏斯特钟声。2012年6月,英国宣布把伦敦著名地标“大本钟”的钟楼改名为“伊丽莎白塔”。</p><p><br></p><p>“大本钟”这个名字的缘由有两种说法:1.以工程师和政治家本杰明-豪尔名字命名;2.以重量级拳击手本杰明-康特名字命名。这个我们无需探讨,只是听说旅英华人设立了一个“大本鈡奖”,BGG曾经奖上有名。</p><p><br></p><p><br></p> <p>  昨天睡得早,精神格外好,日子过真的是快,今天第六天是重头戏——伦敦一日游。8:30就出发,第一站就是1703年由白金汉金爵兴建的与故宫、凡尔赛宫、白宫和克里姆林宫齐名的白金汉宫。主体建筑为五层,由身着礼服的皇家卫队守卫。是英国王室的王宫和居所。宫外有占地辽阔的御花园。女王平时在此办公和履行礼仪性职责,(周末则多回温莎城堡)重要国事活动都在这里举行。来英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元首也在宫内下榻。</p><p> 白金汉宫的广场中央耸立着维多利亚女王镀金雕像纪念碑,顶上站立着展翅欲飞的胜利女神。皇家卫队每天上午都在广场操练。纪念碑的下方有阶梯,这里是欣赏白金汉宫的好位置。其中维多利亚女王像上的金色天使,代表皇室希望能再创造维多利亚时代的光辉,若皇宫正上方飘扬着英国皇帝旗帜,则表示女王仍在宫中。</p><p>历史上每逢英国欢庆或是危机时刻,这儿也是英国民众一处重要的集会场所。</p> <p>  维多利亚纪念碑 白金汉宫前广场上有手持权杖、塑造为天使形象的维多利亚女王雕像。女王雕像头顶是金光闪闪的胜利女神雕像,寓意和希冀英皇室能再创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p> <p>  “唐宁街”和“唐宁街10号”时常被使用作首相办公室的代名词。首相办公室设于首相府内,不同于我们国内的各级首脑机构门前的静谧,整条路上都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想照张相都很难。</p> <p>  “威斯敏斯特”,这个名字,对于老一代上海人和武汉人都不陌生,因为“江海关”和“江汉关”的大钟都是采用英国古典名曲 《威斯敏斯特》报时。我们眼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恢弘凝重,整座建筑金碧辉煌而又静谧肃穆,不仅是英国哥特式建筑的杰作,还是一座见证了“日不落帝国”进程的历史博物馆。</p><p> 威斯敏斯特教堂(西敏寺),英国皇家教院,欧洲最美丽的教堂之一。据说陆续建设了800多年,建成后成为英国国王加冕典礼的场所。这座壮丽的哥特式教堂,是英格兰最重要和最美丽的建筑之一。英国君主在这里加冕了近一千年。他们中有十七人被埋在这里。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王室成员的婚礼也在此举办,最近的一次便是2011年轰动一时的威廉王子的大婚。</p><p> 这里还是不少王室成员、政治家、宗教界名人以及著名诗人的长眠之地。</p> <p>  什么叫鲜为人知,举个例字,就是在中国问王志明是谁?几乎无人知道。如果你此刻站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西门,请你抬头看那十尊雕像,这是从1998年为纪念在二十世纪期间十位基督教殉道的当代信徒而安置的塑像。最右边那位就是王志明。</p> <p>  到了伦敦,方知威斯敏斯特宫又称国会大厦,和威斯敏斯特教堂不是同一回事。</p><p> 威斯敏斯特宫有数座塔楼,最高的三座分别是:位于西南角的最高的维多利亚塔,也是国会档案馆;第二高的则是宫殿东北角就是闻名遐迩的威斯敏斯特宫钟塔,该钟楼拥有5座时钟,最有名的一座为大本钟,尽管“大本”原指该钟表本身,现人们习惯用来称呼整座塔楼;第三高的是宫殿中部八角形的中央塔;位于宫殿前端的小型塔楼是圣斯蒂芬塔;其他的塔楼则分别是以每次重修时下院议长和上院大法官命名的塔楼。</p> <p>  有人将欧洲游归纳为“宫、堡、基(督教)厅”四个字,伦敦当然也不例外:白金汉宫、温莎城堡、圣保罗大教堂、市政厅。</p> <p> 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两条别具特色的街道,有时间去逛逛,会感受到与众不同的魅力。我们今天整个下午就是去见识被称为与美国纽约第五大道、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世界三大最具魅力的街道”的牛津街,顺便也去著名的海德公园。我们决定先逛牛津街,然后再去海德公园,劳逸结合而不让人太劳累。</p><p> 牛津街的300多家商铺比邻而居,既售奢华品,也卖中档货,品种齐全、但价格不定便宜。看看热闹挂挂眼科还是可以,这里的品牌,国内也应有尽有,何须劳神费力;如果要追求个性,品味时尚,还是建议去邦德街为宜。</p><p><br></p><p><br></p><p><br></p><p></p><p><br></p><p><br></p> <p>  海德公园有着悠久的历史, 1066 年以前,它是属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个大庄园,16世纪上半叶, 亨利八世将其作为狩猎场的一部分。18 世纪末, 它与伦敦市区连成一片才被辟为公园。19 世纪以来, 市区不断扩展, 使原本处于整个城市西郊的海德公园逐渐成为伦敦市中心区域的一部分,也成为伦敦目前最知名也是最大的皇家公园。</p> <p>  海德公园内有个著名的"演讲者之角", 也称为"自由论坛".马克思也曾在这个公园发表过演说。这也是英国历史上(大概在17世纪末)第一个拥有电灯的地方。一百多年来, 每个周日下午, 都会有人在这里发表演说,由当年站在 装肥皂箱上到如今站在自带的梯架上, 高谈阔论, 挥斥方遒而成为一景。其实在国内ⅩX公园每周也有这样个地方。大家也都知道,只是好多人都没有去过。</p><p><br></p><p><br></p> <p>第七天,首尾呼应,从温都米尔湖到位于世界三大著名乡村之一科茨沃尔德的伯顿小镇,这是泰晤士河的发源地,依然都是水乡。清彻见底的疾风河(Windrush River)贯穿整个小镇,五座超过两百年历史的低矮拱形石桥横跨其上,两岸繁茂的树木掩映着一幢幢蜂蜜黄的百年石屋。被称为“迷你版+乡村气息+英国味道的另类水上威尼斯。”</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游完美丽的伯顿小镇,我们乘车来到邱吉尔庄园附近的一居民点吃中餐,吃完了导迅即带队去庄园(自费项目),不参加的几位就在餐厅休息休息。这真是一个小小居民点,唯一的一条小街,除这家福建老板的中餐厅,就只几间小店,其中有家卖书刊文具。时值中午,静悄悄的,留下了几张照片,可惜的是忘记了地名。</p> <p> 一个多小时后,团友们汇集,旋即去比斯特购物村。 比斯特购物村在1995年由美国人斯科特.马尔金成立,选址在当时被视为“以星期五晚上的斗殴和外卖食物闻名的驻军小镇”边上。所有的品牌店铺都是独立的小房子,分布在一条主街的两侧,每个店铺都将时令商品和过季商品分开陈列。装修是干净利落的北欧风。</p> <p>  我们在“寇驰”选购时,和营业员勾通有些不畅,此刻正在店内选的一位华人女孩听到乡音赶紧走了过来为我们翻译,并热情为我们介绍款式,一问原来家住后湖,留学伦敦,专程来给“老娘”(武汉人对妈妈的昵称)买包。此刻居然能用乡音交流,太意外也太亲切。如今世界很大、也很小,彼此笑盈盈,没有泪汪汪,分手时互道珍重。有些邂逅,也许会常常记起,虽然连姓名都不定知晓,因为走进了你的心里。</p> <p>  这次跟团游的最后一个景点就是去曼联主场,而且还是外观,不巧突然下起大雨,我们和球场一起泡了汤,原定的十五分钟变成一晃而过,自然也听到一些嘀咕,也是有情可谅。只是能否换个方向思维,明天就要回国了,何必埋三怨四,让自己心情发呆,出其不意的大雨,是在为我们洗尘,为我们送行!迷蒙的车窗挡住了我们的视线,这次相遇不够清晰,却很特别!那我们就悄悄的听雨,回味旅途中的收获与意外。一切都是美好的,尽管有些不快。带着一份听雨的情致,便可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夏天听雨,感受坦荡,感受畅快,感受生活对我们的厚爱。</p><p> 哦,那位身穿欧洲服装的人是雍正皇帝。</p> <p>  今天是第八天,吃完早餐,我们一行就坐大巴,静静地离开酒店直奔曼彻斯特机场,这也是仅次于伦敦希思罗机场的英国第二大机场。</p><p> 曼彻斯特作为英国第二大繁华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与商业、金融、工业、文化中心。但对于游客来说,首先想起的就是二个字:“足球”。当然,这里还有欧洲最大的奥特莱斯、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市政厅、艾伯特广场……,可是除了朦胧的'老特拉福德球场,连眼科都没挂上,我们停留得最多的却是曼彻斯特机场,有些失望,有些遗憾。</p><p> 曼彻斯特</p><p> 我来了</p><p> 我飘过</p><p> 来去匆匆</p><p> 呆的最长的</p><p> 居然是机场</p><p> 留下了不甘</p><p> 带走了期待</p><p> 错过了追风赏景</p><p> 但是依然开心</p><p> 有不舍</p><p> 也有不甘</p><p> 曼彻斯特</p><p> 我们还会重逢</p><p><br></p> <p>  英国之旅马上就要结束了,在不列颠的这几天,正是脱欧公投后,但我们并未感受到紧张与不安,即使是集会辩论,看到的也是最理性,无偏激、无攻击、无抱怨更无指责谩骂。这是一种看似他们看似平凡,我们却倍感诧异,难以理解也更无法认同! 因为推翻、DZ这些概念,从小就被植入骨髓,确实有些唐突与不解,因为英国历史演变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文化传统较大的连贯性,而导致英国人坚持一种传统观,即崇尚过去的智慧和成就,崇尚蕴涵传统的制度和生活方式而面面相觑。在英国人眼里,古老是一种资本,是一种美好,当然不希望剧烈的社会变革来打乱他们宁静的生活、威胁到他们优越的特权地位,时至今日,在英国许多古老的制度和观念仍然盛行,如王室、贵族制度、公学、绅士风度等。</p><p> 对我们来说,旅行的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对青年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对老年人来说,旅行是阅历的一部分。诚如林荫间若无空隙,阳光就照不下来一样,旅游总会留下一些遗憾,否则下次不会想再出发。我们至所以喜欢旅游,人之所以爱旅行,多是为了享受旅途中的种种乐趣。不列颠,不虚此行:</p><p> 短的是旅行</p><p> 长的是人生</p><p> 人生也是一场旅行</p><p> 前行</p><p> 迂回</p><p> 跨越</p><p> 喘息</p><p> 寻觅更好的风景</p><p> 锻炼更好的自己</p><p> 路一直在脚下</p><p> 启程</p><p> 折返</p><p> 錯过</p><p> 相逢</p><p> 行走南北</p><p> 无问西东</p><p> 明知有难度</p><p> 照样去攀登</p><p> 这次英国游实在是有点匆匆,性价比也有点糟糕。英🇬🇧伦三岛,我们连蜻蜓点水都算不上,但依然觉得高兴,因为真切的感受到,不列颠确实值得一来,也值得再来。而自由行、深度游,值得选择、值得信赖。谢谢你的浏览,期待你的转发。哪一天,我们一起再来🇬🇧,享受美好,咀嚼岁月!</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