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月文学古典诗词小课堂(四)

专属天使

<p>主讲:源源</p><p><br></p><p>主持:源源</p><p><br></p><p>整理:专属天使</p><p><br></p><p>参与讨论:源源,风裳,戈壁滩上的纷飞,专属天使,述龙者,落叶</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资料部分】格律一关于押韵以及相关细节(摘自网络)</span></p><p><br></p><p>诗词一般是要押韵的(句尾最后一个字的韵母相同或相近)。由于从古至今汉字的声韵系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当今就这些变化将声韵分为了古代、现代两个声韵系统,所以诗词在押韵上也可分为两种情况:</p><p><br></p><p>一种是按照古声韵系统来押韵,诗押《平水韵》即可,古体诗还可以邻韵通押,词押《词林正韵》。另一种是按照现代汉语的声韵系统来押韵,诗词皆按照《中华新韵》,该韵法有十四个韵部,已经相当宽泛,没有必要再区分今体诗韵、古体诗韵和词韵。</p><p><br></p><p>押韵其实就这么简单,但是还有一些细节是需要注意的。今天,我想就押韵过程中最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撞韵、 挤韵和连韵及其破解办法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在谈撞韵、 挤韵和连韵之前,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押韵八戒”。</p><p><br></p><p>古人所谓的“押韵八戒",即一戒落韵、二戒凑韵、三戒重韵、四戒倒韵、五戒哑韵、六戒僻韵、七戒挤韵、八戒复韵。(落凑 重倒哑僻挤复。还有撞连。)</p><p><br></p><p>落韵也叫出韵。就是用一个别的韵部的字与诗中原来韵部的字放在一起押韵, 这是不允许的。律诗的首句用临韵的不算落韵,因为首句本来就是可押可不押的,所以允许从宽。这种情况叫“孤雁出群"。也有人在律诗的最后一句用临韵,名之曰“孤雁入群"。个人认为,“孤雁出群”是一种从宽处理,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孤雁入群"从宽是没有根据的。当然,诗的结句或结联最重要,能不能出意境往往就在结尾处。出于意境上的考虑,为了不至于因韵害意,有时候偶尔来一次“孤雁入群”, 也不是不能容忍。但最好不要滥用,毕竟它与"孤雁出群"不同。至于中间的一 些句子出现落韵则是绝对不允许的。</p><p><br></p><p>凑韵俗称“挂韵脚"。就是为了押韵,勉强选用韵部中一个与全句的意思不符合、不连贯、不关联的字,凑成韵脚。这是不行的。</p><p><br></p><p>重韵就是重复押一个字做韵脚,这也是不可以的。</p><p><br></p><p>倒韵就是为了押韵,把正常的词颠倒过来。比如“风雨、先后、新鲜、慷慨、凄惨、玲珑、参商、琴瑟”等等,把它们颠倒过来写,就觉得非常别扭。平时习惯怎么用就怎么用,不能为了押韵而有意颠倒词的习惯顺序。</p><p><br></p><p>哑韵就是用一些声调读起来不清晰,意义也不明显的字押的。并不是所有是平声字都适合做韵脚的。有的字看起来不喜欢,读起来也不响亮,就不要免强使用它了,否则会使整个诗句都感觉萎靡不振。“欲作佳诗,先选好韵。凡音沙哑滞者,便宜弃舍"。这是袁枚老先生教我们的话,可参考。</p><p><br></p><p>僻韵就是用不常见的生僻的字押韵。比如下平六麻里的“假”字,有几个认识?又如上平一东里的“赚”字,偏僻不?有的人专门喜欢找些生僻的字来显摆。其实,他不知道他显摆出来的正是一种诗病。袁枚老先生说:“李杜大家,不用僻韵,非不能用,乃不屑用也。"</p><p><br></p><p>挤韵又叫“犯韵"、“冒韵”"。就是诗句中使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造成句读拗口。但是,与韵脚连在一起的叠韵是种修辞手法,不算挤韵。</p> <p>复韵就是一首诗中,意思一样或意思相近的字,反复地押。比如押了“忧”字再押“愁”字,押了“花字再押“葩”字,押了“香”字再押"芳”字。这类的押韵是要尽力避免的。它与重韵是一样的道理。</p><p><br></p><p>除了以上“押韵八戒“之外,实际上还有两种押韵的情况也会对诗词的韵律造成一定的伤害。那就是"撞韵”和“连韵",其中尤以“撞的”危害最大。</p><p><br></p><p>(一)撞韵。就是不用韵的句子最后一个字(为了与"韵脚”相对应,我们叫它“白脚",比如七绝的第三句)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字。从一般角度上来讲,如果发生了“撞韵”,整首诗中句脚的字韵就缺少了变化,读来粘滞、涩口,所以不宜出现这种情况。例如:山林乌啼月痕移,云卷风疏竹影低。清泪丝丝梦中洗, 泉声夜落小楼西。这首 诗写得生动活泼,基本上还是不错的。但我们读起来总有些不舒服的感觉。这是因为这里第三句末尾的“洗”字出现了“撞韵”的“硬伤”。“洗”字出来,后面的“西”字就完全被压住了。读到那里,就觉得别了一口气,“西”字的韵律感读不出来。再如, 最近某网友写的一首《题三门峡水电站》:寂寂苍生含泪怨,巍巍大禹几曾怜。何如炸却焚香案,治我黄河万里澜。从结构安排、 遣词造句上来说,还是很好的,立意也是有一定高度的。但第一句的“怨”和第三句的“案”都出现了严重的撞韵现象,读起来象顺口溜,破坏了它的美感。</p><p><br></p><p>(二)挤韵:前面已经解释了什么是挤韵,现在举个例子加以说明。例如:相逢之处草茸茸,峭壁攒峰千万重。他日期君何处好, 寒流石上一株松。这首诗情景描写很到位,意境也不俗。但是,它押的是上平声的二冬韵,而且起句和承句里又有“逢”和“峰"这两个字,也在二冬韵里,这就"挤韵"了。但是我们要注意,“茸茸”二字是叠字用法,不属于“挤韵"。</p><p><br></p><p>(三)连韵:就是相邻的两个押韵句的韵脚用了同音字作韵字。连韵也叫“合音"。连韵对诗句的韵律是有伤害的,在七绝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以,诗人在创作七绝的时候也是比较注意的。因而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诗是非常困难的。相对来说,律诗中连韵现象要多一些。例如:背郭堂成蘭白茅, 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 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一杜甫 《堂成》其中“巢"和“嘲”就是连的。</p><p><br></p><p>把撞韵、挤韵和连韵以及“押韵八戒"中的其它毛病合起来称之为"押韵十戒"。严格说来,“押韵十戒”是对诗人提出的高层次要求,是一种押韵技巧。“十戒”所指出的问题,没有违反诗词押韵的普遍规则,不是诗词创作的硬性规定。但是,它们又确实会对诗词优美和谐的韵律造成伤害,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硬伤”。所以,要想写好诗词,这些问题基本上是要克服的。所谓克服就是避免。二、 破解撞韵、挤韵和连韵的办法。古代 和现代一些对声韵问题有深入研究的诗人、词家和评论家对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遗憾的是,他们只是提出了防止出现这些伤害的要求,换言之,他们只是告诉我们不能出现这种伤害,而并没有进一步总结出一旦出现“伤”的时候,如何对它们进行“医治”, 从而使之有“伤”而无“害"。因为诗词创作中的情况是很复杂的,有时候“伤“是避免不了的, 硬要去避,就有可能会因文害意、因韵而害意。为此,必须有一种补救的办法,以尽可能地将它们的伤害消除。这个问题比较深奥,要破解这个问题,需要作者有相当的文字驾驭能力。</p> <p>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创作体会,结合古人在创作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谈谈个人初浅的看法。</p><p><br></p><p>(一)应该避免的"硬伤"。前面说了, “押韵八戒”中的问题基本上都是要避免的。具体说来,就是要力戒落韵、淡韵、重韵、倒韵、哑韵、僻韵、复韵、撞韵、连韵。因为这些问题一般都对诗词韵律的伤害程度很大,而且根本无法破解。因为它们的伤害不仅仅是声韵上的,还有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p><p><br></p><p>但其中的“挤韵”、“连韵”相对其它几种情况来说,对韵律的伤害要小一些,也不存在意境、语法、视觉美感的伤害。“撞韵”对韵律伤害虽然比较大,但它与“挤韵"、“连韵”一样,也没有意境、语法、视觉美感上的伤害。更重要的是,有时候这些问题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当它变得不可避免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能不能有一种 办法将它对诗词韵律的伤害降低甚至是消弭于无形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探讨的问题。</p><p><br></p><p>(二)破解撞韵、挤韵、连韵的方法。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当诗词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撞韵”、“挤韵”和“连韵”的时候,应当如何将其对诗词韵律的伤害进行消除。诗中押韵的句子我们叫它”韵句”。对于韵句而言,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也即落在了韵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死韵。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韵我们称之为“活韵"-般来说,韵脚为“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伤害,形成"硬伤": 而韵脚为“活韵"时,撞韵、挤韵、连韵就不会对诗词的韵律产生太大的伤害,甚至完全有伤无害。比如上一例中,后三句的句读重心分别是“低”、“洗”“西”, 这时“洗"字的撞韵必然会对全诗造成严重伤害。相反, 如果我们想办法将钧脚的韵字做成“活韵",那么,不论是撞韵、挤韵、连韵都不会对韵律造成太大的伤害,甚至于完全不构成伤害。例如: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一韩愈 《七绝.初春小雨》在这首诗中, “处"字撞韵了,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的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关键就在第二句的“近却无”的句读重心落在了第五个字近”字上。而结句的重心落在满”字上,这样这两句诗的韵就成了"活韵"。全诗就成功的避兔了撞韵所造成的伤害。我们不难看出, 解决诗韵好坏的根本,是要明白什么是活韵”、什么是“死韵"。如果你的作品多些“活韵”句, 即便有一些伤,也可能伤而无害,决不会构成诗词的“硬伤”。但如果你的作品中都是“死韵”句,就会造成诗词的“硬伤",有伤必害。</p><p><br></p><p>做成“活韵"有那些方法呢?有两种办法: 1. 转移句读重心,让整个句子的句读重心落在韵脚之外的其它字上。这是最重要、最常用的办法。上面已经讲过,就不再讲了。</p><p><br></p><p>2.在韵脚尽量选用开口韵字,少用收口韵字。如“晚烟残"读起来感觉拗口, 虽然“烟"、 “残"这两个字不属同一个韵部,只是邻韵字,却也类似于“挤韵”造成的伤害。但“晚烟寒"却很爽口,而"寒"与“残”属于同韵部,同样的韵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音韵效果呢?这里的关键是:“残”表示出一个过程,但它自身又是一个收口音字,以至句意在脑海中还没有充分展开时,发音就结束了。这样"挤韵”"对句读的伤害就凸现出来了。而“寒”只是一 种感觉,又是开口音字,脑海中的意和音是同步发展的,所以"挤韵"的伤害也就不存在了,所以, 以收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成为“死韵”,而以开口音字为韵脚时容易做成“活韵”,这使全诗的后续发展带来了截然不同的音韵变化。例如:</p><p><br></p><p>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p> <p>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p><p><br></p><p>一王安石 《七绝泊船瓜洲》</p><p><br></p><p>先看"钟山,只隔数重山”的两个“山”字,由于在韵脚“山”字之前还用了一个山字,而又不属于修辞意义上的反复,较之使用一个与韵脚同韵的字危害更甚,所以是比一般的挤韵现象更为严重的挤韵,可是因为它用“数重山”将韵字做成了活韵,于是挤韵造成的伤害就不明显了。再看转句末尾的“岸”字, 本是严重的撞韵,可是我们却感觉不到撞韵的伤害,仍然觉得全诗流畅上口。一是因为最后的“岸"是个开口音字。二是诗人不但将上句韵脚的“山”做成了活韵,还在紧接着的第四句用“照我还”,把结句的句读重心从韵脚的“还”字上转移开了,韵脚也变成了“活韵"。这样,就把撞韵的伤害消于无形。前面说过, “连韵”对绝句韵律的伤害表现尤为突出,所以古人在创作绝句的时候是特别注意的,要在古人绝句中找出"连韵”的例子十分困难。下 面就以一首连韵的七律来说明破解之法:</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新年草色远萋萋,久客将归失路蹊。</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暮雨不知溳yún口处,春风只到穆陵西。</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孤城尽日空花落,三户无人自鸟啼。</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君在江南相忆否,门前五柳几枝低。</span></p><p><br></p><p>--刘长卿 《七律-使次安陆寄友人》</p><p><br></p><p>在这首诗的前两句,“萋"、 "蹊”两个同音字组成了"连韵"。但作者第一句用“远”字吊口,把“远萋萋"一句做成了“活韵”。从而也就避免了连韵的伤害。同样, 末句"几枝低"的“枝”字与"低“字虽不是同一韵部,但属于邻韵,对声韵的妨害也近似于挤韵。而且,越是靠近韵脚的地方,发生挤韵时的伤害也就越明显。这里,虽然“几”字是本句的句读重心,看似将的脚的“低"做成了活韵,但由于“几"字也与“枝”韵母相同,只是声调不同而已,面"枝”与“低“属于邻韵,所以读到结尾的"几枝低"的时候感觉仍很粘滞,不爽口。以上讲了关于破解撞韵、挤韵和连韵的一般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需要指出的是,具体情况有时是很复杂的,不能胶柱鼓瑟,不知灵便之术。比如挤韵,是指在句中用了与韵脚同韵的字。如果用了同一个字算不算挤韵呢?当然。我认为,如果这个字不是有规则的重复使用,不能构成回环往复的音乐效果,它就是挤韵,而且是挤韵中的一种最严 重、最极端的情况。另外,一般来说挤韵的字距离韵脚越近,伤害就越大。但如果它们连在一起的话, 却又不是挤韵,而是修辞手法中的叠字入韵。有时看起来没有连在一起。 而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手法相连, 如"瞧一瞧”等 ,它是一种特殊的构词法,其实与“瞧"是一样的, 只不过为了调节音节而加上了一个没有意义的、充当中辍的字,我们也不妨将其作为叠韵看待,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挤韵现象。再有,我们说过,撞韵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一般之字的声韵效果,使它听起来不那么刺耳呢?这是当然的,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比如上面讲到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就很抢眼、很入耳,在句中分量很重,是句读应设法避免,如果不可避免,就必须要将韵脚上的韵字尽量做成活韵。若是活韵也做不成,是不是可以采取类似于做活韵的办法,转移发生撞韵的这个句子的句读中心,冲淡发生撞韵重心,重中之重,它也有效地冲淡了“岸”字的声韵效果,从而进一步消弭 了撞韵的伤害。正因为这样,诗人才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摘自《逍遥楼诗词论稿》)</p><p><br></p><p>诗歌的押韵有哪些现象需要注意?在诗歌的押韵中, 出现撞韵、挤韵、倒韵、连韵、重韵、复韵、死韵、三阴平韵、淡韵、出韵、窜韵等现象,都会影响诗歌行尾韵节奏的和谐性,尤其是古典韵律诗歌的创作,影响尤其明显。因此这些都需要尽量避免。(1) 撞韵:一首诗词中, 按律不该押韵的句子仄声收尾,尾音的韵母与韵脚的韵母相同,这样的字影响声律之美。(2) 挤韵:诗句中的重音节字(一般为2,4,,6字)的韵母与韵脚相同,这也是诗词创作的忌讳之一。另,第六字韵母如与韵脚相同,则构成叠韵,如声母相同则构成双声,更需避讳。(3) 倒韵:把一个常规的双声词颠倒顺序以求押韵,如江河变为河江,虽然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但斧痕明显。(4) 连韵:连韵就是相邻的两句押韵句,用了同音字作韵字。(5) 重韵:诗中出现过的韵字,再次出现,并用来作韵脚,叫做重韵。(6) 复韵:同义又同韵的字,如“芳"、"香"同属阳韵。“忧"”、 "愁"同属尤韵。这类字在同一首诗中作韵脚,叫做复韵。(7) 死韵: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了最后-一个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死韵”。反过来,如果整句诗的句读重心,落在韵字之前的别的字上,这样的诗句我们称之为活韵”。(8) 三阴平韵: 一首七绝的三个韵字如果都是阴平字,也会对诗的韵感造成伤害。(9) 凑韵:在押韵的字眼上随便拈一个押韵的字凑数, 其意思与全诗毫不相干。(10) 出韵:由于读字发音不正确,或受方言影响,又不熟悉诗韵,作诗往往会出韵。(11) 窜韵:由于不知道异义、异音的同一汉字分属不同的韵部,作诗就会窜韵。</p><p><br></p><p>注释:</p><p><br></p><p>从读音时口腔张开的大小不同可分为开口韵和闭口的</p><p><br></p><p>开韵:发音时嘴巴打开比较响亮的韵辙称为开口韵,如:江阳韵、发花韵、中东韵等。</p><p><br></p><p>闭口前:发音时嘴巴不完全张开不那么响亮的韵辙称为闭口的如:灰堆韵、乜斜韵、姑苏韵</p><p><br></p><p>开口韵适合表现此豪迈的雄壮的或者欢快的感情;闭口韵适合表现细腻的缠绵的感情。</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交流部分】</span></p><p><br></p><p>专属天使:欢迎大家提出问题,各抒己见。</p><p><br></p><p>述龙者:这些东西很好!我喜欢。</p><p><br></p><p>春来鼻涕流成河:我在等真正的课!</p><p><br></p><p>风裳:飞雁出群格,飞雁入群格也适合绝句。只需首句押韵。</p><p>另,可查看轱辘格,进退格。都是律言宽松之处。戒韵,再细分,则有10不韵。更有甚者,尚有特例。非压单韵或出入格等。不言韵脚。以句式例,尚有折腰体。大家也可了解。方便写诗。以冯老梨花诗论,非遣词之过,实格调使然。少阅少思,近乎愚。然,为未来之争鸣。更需冯老等人,先喜之,而爱之。</p> <p>源源:</p><p><br></p><p>首先说说押韵,什么是韵?先说明一下,有问题的地方直接点出来,开放一点。就律诗谈下,押韵也就是每一联句末的那个字,用同一个韵部的韵字。这个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律诗每两句的句末那个字,韵脚是一样的。就是谐音字。同一韵部,韵部就是谐音的字的一个合集,因为标准不一样,所以分的韵部也不一样。</p><p><br></p><p>不过分韵部都是为了说话方便,什么叫说话方便?就是统一。山东人听得懂香港话吗?这就是为什么分韵部。现代人听得懂古语么?这就是为什么分古今韵。同样的道理,时代在发展,人们要说话,说的话也在变,那么为了方便说话的韵部也慢慢的变了。这么理解可以吧!</p><p><br></p><p>今天不聊韵部,今天说的是押韵,我们回来,继续说押韵。押韵,又作压韵、谐韵,拼音是ya yin,是- - 种诗文创作的修饰技巧,即将韵母互相谐音的文字放在诗文固定的地方(- -般在句尾),诗文读起来就十分顺口、悦耳,这种现象就叫做押韵。由于押韵的文字一般在诗词的结尾,所以结尾押韵的文字又叫做"韵脚”。这个是百度词条,押韵的概念。</p><p><br></p><p>从这个词条里面可以读出来很多信息,比如,什么是韵脚,结尾的地方如同身体的脚跟,就是末尾的意思。押韵,就是互相谐音,声韵上形成交映,关关雎鸠,鸟叫声是此起彼伏,才显得相得益彰,平静自然。要是就一只杜鹃啼血,那种场面就很凄凉伤感了。所以押韵,讲的是字和字之间的关联性。而不是一句诗说他句尾一个字叫押韵。</p><p><br></p><p>就如同唱快板,没人能只唱一句的快板,一定要一句接着一句,押韵押韵再押韵。</p><p><br></p><p>诗和词都必须押韵,要求在一定的位置上反复用同韵的字构成声音的回环,形成音乐美。</p><p><br></p><p>这是在知网上面找的一段话,当然不能算断章取义哈!看这句,一定的位置上,反复用,同韵的字。一定的位置,就是句末位置;反复用,就是说押韵一定要几句都押;同韵的字,不押就是出韵。后面两句,构成声音的回环,说的就是为什么押韵了。就一个目的,声音的回环,形成音乐美。</p><p><br></p><p>什么是音乐美,就是“好听”。听到好听的歌,就可以说它具有音乐美。不好听的歌,就说没有音乐美。就是这么回事,每个人都懂音乐美了吧!押韵的概念已经说完了,开始说说为什么这么干。</p><p><br></p><p>肯定是押韵有好的地方,就是有方便的地方,这才是一种事物出现的必然原因。可以就从刚刚分析的押韵的概念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押韵。有人写的诗晒出来可能都懂怎么怎么押韵,但是不一定明白为什么押韵就好,好在哪里。还有押韵凭什么要按一大推规矩来,真烦?讲一讲为什么押韵,可能就能理解这个原因了。</p><p>先举个例子:</p><p><br></p><p>eg1</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青花瓷</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宣纸上走笔至此搁-半</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开放</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你的美一缕飘散</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在瓶底书刻隶仿前朝的飘逸</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月色被打捞起云开了结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你眼带笑意</span></p><p><br></p><p>这个歌词是不是很熟悉,歌词末尾使用的是同一韵字,配合音乐构成一种回环的感觉,整体意境在微微轻唱中慢慢展开。这就更具有节奏感,音律和谐。</p><p><br></p><p>总结一个,押韵是文字服从于节奏美,结构美,意境美的直观体现,之前谈到音乐美讲了一个简单的理解。</p><p><br></p><p>这里出现的节奏美,就是指音韵协调,使用同一韵部的韵字。结构美,就是韵字在诗文中的位置,都是在句末,结构分明。就像房子的房梁一样,层次,框架。意境美,就是押韵契合整体意境。大江东去的时候是肯定不能发个低迷的音的;岁月静好的时候是绝不能来个引吭高歌的。</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1为什么要押韵</span></p><p><br></p><p>➢律诗的押韵是文字服从于节奏美、结构美、意境美的直观体现。</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卢家|少妇|郁金|堂,-|起</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海燕|双栖|玳瑁|梁。-|对</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节奏美:一联一叹,回环复沓</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九月|寒砧|催木|叶, -|粘</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十年|征戍|忆辽|阳。-|</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对</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结构美:两句一联,各自成节</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粘</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意境美:抑扬顿挫,亦咏亦叹</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对</span></p><p><br></p><p>说完了为什么押韵,最后自然就明白了该怎么押韵。</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2怎么押韵</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选用同韵部的韵字</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节奏美:一联一叹,回环复沓</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韵字放在每联末</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结构美:两句一-联,各自成节</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韵字的发音与情感意境交融一→意境美:抑扬顿挫,亦咏亦叹</span></p> <p>落叶:我初学,请教老师下,之前有个老师说,写律诗尽量不重字,不知说的有没道理?我看见好多人都喜欢用重字,所以才有点疑虑。</p><p><br></p><p>源源:有一定的道理。我建议你去请教一下为什么尽量不要重字。律诗全文跟韵字一样,都是追求的一种自然起伏的。全诗最好不要出现重字,这样显得诗文内容以及声韵的丰富。这个是尽量不要用重字,是从表象上来说的。这个不是硬伤,甚至根本不存在有什么伤害。因为在炼字,意境,声韵上比较起来,不重字的优先级最低,甚至在全诗成文后诗文紧致,意境圆润,根本不考虑重字的问题。忘掉这个东西!</p><p><br></p><p>给你打个比方,山外青山楼外楼,第一眼看到这句脑子里想到了什么?随着诗文意境自然铺展开,重字问题最后考虑。当然诗文在炼字的时候如果意境无伤的话再考虑不重字是必然的。如果刚学写诗,建议把这个不重字的问题扔掉,因为这个根本不是问题,没人会批评诗文有重字,不好怎么样的。</p><p><br></p><p>跟你聊聊写诗的问题,你说平仄记不住,ok,告诉你平仄不用记。我都不知道有多少种标准句式,我们慢慢来,我之前讲的,事物的出现必然有其规律,规律必然有其原因,平仄为什么记不住?不就是太多了。从音韵上划分,诗文的节奏点重点落在2、4、6和末字。平仄的,我就用五言来示例,一个平加仄,分别是2、4节奏点,也就是说平仄问题实际上是节奏点问题,跟打鼓一样,节奏点一定要跟对,其他的可以发挥。押韵是每一联一押。</p><p><br></p><p>我感觉在学律诗方面,平仄,押韵,还有什么古今韵都不是第一步,第一步是诗观,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个人诗观树里起来,这是心骨。后面的都只能算是“技”。“技”很容易,心骨却很难,因为刚开始的时候脆弱而又容易被别人打击,因为别人的心骨更强。所以本心易变。</p><p><br></p><p>戈壁滩上的纷飞:我现觉得学古诗,平仄韵等不是重点。重点多看多记古诗,例如荷花古诗里说别称,莲花芙蕖菡萏等称。连这都没搞懂,用现代语言混古诗里不伦不类的。现代诗字都要精炼,古诗好歹也该仿古。</p><p><br></p><p>源源:仿古可取,但是肯定不能一直取下去。学的别人上等的东西,只能学到中等的。学别人中等的,只能得到下等的。所以永远不要在别人的领域里面试图超越别人。要开发自己的领域。这就是不可一味仿古的原因。可以学唱别人的歌,翻唱,都行。但是一个歌手,必然有属于自己的歌。唐朝人就让他们继续在历史里面吟唱吧,现代的人可以学,但一定要唱出这个时代的音符。诗歌演化,新诗也是携带了古典体诗词的很多特征发展而来的。而且新诗有很多类,我们常说的就是自由体新诗,作为现代诗概念。</p><p><br></p><p>风裳:古诗分古体诗与近体诗,盖以初唐四杰为分水岭。四杰始,声律近乎严谨。</p><p>新学写诗,切莫太在乎格律,合乎韵脚足矣。新学者,少填词。多在诗里做文章。诗为词之根,词为诗之叶。</p><p><br></p><p>纳兰天奇:</p><p>关于重字的问题,我跟源源观点还是略有不同。写古体避重字是因为古体本身就短,单字的内涵如果没有那么重要就尽量不重,否则容易出现意象或表意单一的情况。这跟现在微诗讲究尽量不要让题目入诗是一个道理。山外青山楼外楼这样的句子看似重字,但山跟山的指代不同,楼跟楼的指代也不同。因此从表意上属于不重字。当然,大家研究方向不尽相同,对于古诗理解也是百家争鸣。初学者还是要走大路。</p><p><br></p><p>风裳:诗者,首重拟境,而后入境。在此基础上,起承转合及至遣词炼字。重字与否,对初学阶段根本不需考虑,否则吹毛求疵了。诚然,一定能力后,能有减少重字,则尽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