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作家江红笔下的朱棣军事谋略(1)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耿伟

<p>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p> <p>引言:北京女作家江红撰写、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永乐大帝之盛世重华》,长达120余万字,细品研读用了大半年时间。该书为上、下两部,六卷、六十四章,以明成祖朱棣人生轨迹为主线,讲述朱棣就藩北平、靖难登基、治吏怀远、五征漠北、迁都北京,奋志于强军强国,开创永乐盛世的乾乾历程和熠熠功勋;贯穿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四代帝王相传承的真爱之情、宽民之行、利世之举、强国之实,赞美爱国精神和大国责任。这部小说经过作者深入挖掘,庄严呈现了明初那段历史波澜壮阔的画面。</p> <p>《永乐大帝之盛世重华》紧扣历史脉络,在大量资料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让人感受到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非凡贡献,浓墨重彩地重现朱棣一脉相承“恢复中华”、远迈汉唐的新高度。朱棣,这位马上天子的军事思想是小说的一大亮点;朱棣,集中国古代兵法优秀谋略之大成,生动地实践了刘伯温的用兵主张,即“用兵之道,师出有名,师出以律,以计为首,攻心为上。知己知彼,绝非易用。将之贤愚、兵之众寡、势之强弱、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而动,胜败关键。”</p><p><br></p><p>中国历史,有一个共性现象,开国的皇帝即使出身草莽武将,也十分重视求贤辅国;而守成之君从小就要刻苦学习治国理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原因在于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皇上是天子,天命加身,代天养民。朱棣从小读书受教,善于思考,经历大明实现天下一统的诸多战役。大明洪武十三年(1380)春天,二十岁的朱棣赴藩,目的明确,即朱元璋强调的“失岭北必祸燕云,丢燕云必祸中原。朕封建诸子,藩屏帝室。北方诸王塞居者皆预军务,筑城屯田。”“你十岁受封,今满十年,即往北平就藩,须不忘中都受教,怀忧存诚,俭身笃行,为朕拒边患、靖朔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朱棣面对越发复杂的情势,明志守国门,扫北得良将,一心扑在练兵上,藏器待时,谋定而动,后因新帝朱允炆欲武力削藩愤而发动靖难之役,宛若拔甲断喙,鹰击长天。</p><p><br></p><p>——守职不废。当时的形势是:元顺帝出逃漠北,各路元军伺机反扑,几度南犯未能重占北平。鄂国公、曹国公攻占上都。魏国公在沈儿峪大破扩廓帖木儿,擒郯王、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僚属千八百六十余人,扩廓帖木儿挟妻子数人奔和林。及元顺帝卒,其太子爱猷识理答腊仅以数十骑败走,会合扩廓帖木儿在和林即位。再一战,明军十五万兵分三路,出击漠北。中路魏国公由雁门趋和林,东路曹国公由居庸关出应昌,西路宋国公由金兰趋甘肃。中路军在土剌河打败扩廓帖木儿,随后扩廓贴木儿与贺宗哲合军,明军大败,阵亡数万人。东路军在克鲁伦河、鄂尔浑河一线受挫。惟西路军由亦集乃路至瓜州、沙洲险胜。及脱古思帖木儿继位,集军于应昌、和林,在亦集乃路为西平侯挫败。</p><p><br></p><p>这个阶段,诸王尚不能担当重任。朱棣把心思用在练兵上,不时派人深入漠北查探情况,带兵击退南犯之敌。在朱元璋发动收复云南和辽东战役之前,再派魏国公徐达、信国公汤和、颍川侯傅友德、西平侯沐英北上震慑,留徐达守边,以防在收复云南时发生南北呼应。朱棣在其中得到实战历练。</p><p><br></p><p>大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朱元璋以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率师三十万出发。战况是: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率师直趋云南,元右丞观甫保出降。颍川侯率师乘大雾进抵曲靖东北之白石江。待雾散天晴,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部将达里麻急遣精兵扼守江岸。颍川侯指挥正面佯攻,另遣奇兵暗中从下游渡江,绕至梁王军阵后,在山间树旗帜、鸣金鼓,守军惊乱。西平侯乘势率军渡江,大败达里麻十余万精兵,俘达里麻以下两万余人,占领曲靖。梁王获悉达里麻失守曲靖,逃往晋宁州忽纳砦,自缢而死。</p><p><br></p><p>大明有两位非常重视总结的军事家,一个是朱元璋,一个是徐达。朱元璋由收复云南总结出《象阵实战》,分发诸王学习,朱棣如获至宝,又因身为徐达的女婿,近水楼台,受益颇丰。朱棣只是朱元璋诸子之一,却可能是最崇拜朱元璋的那个儿子。“本王自幼中都受教,父皇教之,举动戒轻,言笑厌妄,饮食以节,服用以俭。忍饥寒知民苦,服劳事知民劳。”朱棣时刻将朱元璋的教诲放在心上,将朝廷颁布的《逆臣录》《诸司职掌》《稽制录》《永鉴录》《世臣总录》《书传会选》《寰宇通衢》等放在案头,将解缙《太平十策》《大庖西室封事》和冯坚的《言九事疏》字斟句酌。每一次朝廷用兵,不管他是否参与其中,都把自己当作主师去指挥作战,从那时起他已经实际上成为一个下棋的人。</p><p><br></p><p>——知己知彼。朱棣就藩之初不问地方政事,一心投在训兵事务上,派人冬往漠北,了解草原上的人在冬天是如何度日的。在朝廷收复辽东和捕鱼儿战役之前,他对用兵时机和策略做过仔细研究,几乎能够与朱元璋不谋而和。南兵到北方来,觉着苦寒,殊不知辽东那里更加寒冷,每年有三至四个月结冰,漠北则长达半年。逢雪灾必有大批牛羊马匹冻死、饿死,北元南犯多在开春以后。朱棣注重改进武器,首推火器,其次战车。一是载兵的车,二是运粮的车。朱棣的卫所练习跑冰车,甚至养犬。由明宣宗朱瞻基的《双犬图》引出两只忠犬的传奇,其一自杀殉主,其二随朱棣征北,留在草原上,与狼为伍。它们仿佛守着使命。朱棣巡视大宁、全宁,安边有功,朱元璋以“大宁、全宁及兀良哈三卫尚需妥治,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屡为边患”,命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分兵两路,各率师北征。以颍国公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南雄侯赵庸、怀远侯曹兴为左右副将军,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为左右参将,督兵从征。王弼率山西兵听晋王节制,其余悉听燕王节制。</p><p><br></p><p>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各自用兵。朱棣的特别部队穿着跑冰鞋,领着群犬,在大漠里搜索。朱棣率军冒雪前进,以干粮果腹,令傅友德深为感佩。行至傍晚,抵达迤都,包围劝降,乃儿不花带着部落族人和马驼牛羊归附。朱棣以苦作乐,有诗曰“白絮舞蹁跹,天地生浩烟,人称江南景,不及北国川。”晋王朱棡不适草原寒冷及饮食,怒及厨子,以雪势茫茫如凿冰捞月,驻军不前,无功而返。朱元璋由此下旨命燕王朱棣节制沿边军马,召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周王朱橚回京师,亲自调教《永乐大帝之盛世重华》紧扣历史脉络,在大量资料基础上进行文学创作。让人感受到朱元璋“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非凡贡献,浓墨重彩地重现朱棣一脉相承“恢复中华”、远迈汉唐的新高度。朱棣,这位马上天子的军事思想是小说的一大亮点;朱棣,集中国古代兵法优秀谋略之大成,生动地实践了刘伯温的用兵主张,即“用兵之道,师出有名,师出以律,以计为首,攻心为上。知己知彼,绝非易用。将之贤愚、兵之众寡、势之强弱、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而动,胜败关键。”</p><p><br></p><p>中国历史,有一个共性现象,开国的皇帝即使出身草莽武将,也十分重视求贤辅国;而守成之君从小就要刻苦学习治国理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原因在于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皇上是天子,天命加身,代天养民。朱棣从小读书受教,善于思考,经历大明实现天下一统的诸多战役。大明洪武十三年(1380)春天,二十岁的朱棣赴藩,目的明确,即朱元璋强调的“失岭北必祸燕云,丢燕云必祸中原。朕封建诸子,藩屏帝室。北方诸王塞居者皆预军务,筑城屯田。”“你十岁受封,今满十年,即往北平就藩,须不忘中都受教,怀忧存诚,俭身笃行,为朕拒边患、靖朔北!”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朱棣面对越发复杂的情势,明志守国门,扫北得良将,一心扑在练兵上,藏器待时,谋定而动,后因新帝朱允炆欲武力削藩愤而发动靖难之役,宛若拔甲断喙,鹰击长天。</p><p><br></p><p>——守职不废。当时的形势是:元顺帝出逃漠北,各路元军伺机反扑,几度南犯未能重占北平。鄂国公、曹国公攻占上都。魏国公在沈儿峪大破扩廓帖木儿,擒郯王、文济王及国公、平章以下文武僚属千八百六十余人,扩廓帖木儿挟妻子数人奔和林。及元顺帝卒,其太子爱猷识理答腊仅以数十骑败走,会合扩廓帖木儿在和林即位。再一战,明军十五万兵分三路,出击漠北。中路魏国公由雁门趋和林,东路曹国公由居庸关出应昌,西路宋国公由金兰趋甘肃。中路军在土剌河打败扩廓帖木儿,随后扩廓贴木儿与贺宗哲合军,明军大败,阵亡数万人。东路军在克鲁伦河、鄂尔浑河一线受挫。惟西路军由亦集乃路至瓜州、沙洲险胜。及脱古思帖木儿继位,集军于应昌、和林,在亦集乃路为西平侯挫败。</p><p><br></p><p>这个阶段,诸王尚不能担当重任。朱棣把心思用在练兵上,不时派人深入漠北查探情况,带兵击退南犯之敌。在朱元璋发动收复云南和辽东战役之前,再派魏国公徐达、信国公汤和、颍川侯傅友德、西平侯沐英北上震慑,留徐达守边,以防在收复云南时发生南北呼应。朱棣在其中得到实战历练。</p><p><br></p><p>大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朱元璋以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率师三十万出发。战况是:永昌侯蓝玉、西平侯沐英率师直趋云南,元右丞观甫保出降。颍川侯率师乘大雾进抵曲靖东北之白石江。待雾散天晴,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部将达里麻急遣精兵扼守江岸。颍川侯指挥正面佯攻,另遣奇兵暗中从下游渡江,绕至梁王军阵后,在山间树旗帜、鸣金鼓,守军惊乱。西平侯乘势率军渡江,大败达里麻十余万精兵,俘达里麻以下两万余人,占领曲靖。梁王获悉达里麻失守曲靖,逃往晋宁州忽纳砦,自缢而死。</p><p><br></p><p>大明有两位非常重视总结的军事家,一个是朱元璋,一个是徐达。朱元璋由收复云南总结出《象阵实战》,分发诸王学习,朱棣如获至宝,又因身为徐达的女婿,近水楼台,受益颇丰。朱棣只是朱元璋诸子之一,却可能是最崇拜朱元璋的那个儿子。“本王自幼中都受教,父皇教之,举动戒轻,言笑厌妄,饮食以节,服用以俭。忍饥寒知民苦,服劳事知民劳。”朱棣时刻将朱元璋的教诲放在心上,将朝廷颁布的《逆臣录》《诸司职掌》《稽制录》《永鉴录》《世臣总录》《书传会选》《寰宇通衢》等放在案头,将解缙《太平十策》《大庖西室封事》和冯坚的《言九事疏》字斟句酌。每一次朝廷用兵,不管他是否参与其中,都把自己当作主师去指挥作战,从那时起他已经实际上成为一个下棋的人。</p><p><br></p><p>——知己知彼。朱棣就藩之初不问地方政事,一心投在训兵事务上,派人冬往漠北,了解草原上的人在冬天是如何度日的。在朝廷收复辽东和捕鱼儿战役之前,他对用兵时机和策略做过仔细研究,几乎能够与朱元璋不谋而和。南兵到北方来,觉着苦寒,殊不知辽东那里更加寒冷,每年有三至四个月结冰,漠北则长达半年。逢雪灾必有大批牛羊马匹冻死、饿死,北元南犯多在开春以后。朱棣注重改进武器,首推火器,其次战车。一是载兵的车,二是运粮的车。朱棣的卫所练习跑冰车,甚至养犬。由明宣宗朱瞻基的《双犬图》引出两只忠犬的传奇,其一自杀殉主,其二随朱棣征北,留在草原上,与狼为伍。它们仿佛守着使命。朱棣巡视大宁、全宁,安边有功,朱元璋以“大宁、全宁及兀良哈三卫尚需妥治,故元丞相咬住、太尉乃儿不花、知院阿鲁帖木儿等屡为边患”,命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分兵两路,各率师北征。以颍国公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南雄侯赵庸、怀远侯曹兴为左右副将军,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为左右参将,督兵从征。王弼率山西兵听晋王节制,其余悉听燕王节制。</p><p><br></p><p>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正月,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各自用兵。朱棣的特别部队穿着跑冰鞋,领着群犬,在大漠里搜索。朱棣率军冒雪前进,以干粮果腹,令傅友德深为感佩。行至傍晚,抵达迤都,包围劝降,乃儿不花带着部落族人和马驼牛羊归附。朱棣以苦作乐,有诗曰“白絮舞蹁跹,天地生浩烟,人称江南景,不及北国川。”晋王朱棡不适草原寒冷及饮食,怒及厨子,以雪势茫茫如凿冰捞月,驻军不前,无功而返。朱元璋由此下旨命燕王朱棣节制沿边军马,召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周王朱橚回京师,亲自调教。朱棣再得与宁王朱权联手靖边。朱棣再得与宁王朱权联手靖边。</p> <p>朱棣从成吉思汗争霸天下得到启发,年轻时即对世界充满好奇。“‘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天下之治,奉天法祖,还要晖光日新。”朱棣登基后,派郑和下西洋,非惟耀兵异域,而是传播文明,互通有无,学人所长。</p><p><br></p><p><br></p><p><br></p><p>——雄鹰之志。燕王时代的朱棣深为二皇子秦王朱樉、三皇子晋王朱棡所忌。朱棡屡次派人到北平搜求朱棣细故,状告他劳师冒险,意欲倾陷。所幸朱元璋在这件事上不昏,还有太子朱标周旋。随着朱棣扫北威名远播,天下龙脉在燕的谣言四起。朱元璋当然忌讳,但思朱棣的燕王府本就占据前元皇宫一隅,犹豫在三,也是心里很看重这个儿子。以蓝玉为代表的太子一党则十分在意,甚至遣道士暗察,一再提醒朱标防备,大有除之后快之意。朱标性仁,又因私下与朱棣交好,不以为然。蓝玉北上用兵时排斥朱棣,不给他立功机会,朱棣大智若愚,示以玩物不争。蓝玉捕鱼儿海一役大捷,朱元璋比之卫青、李靖。之后许多功臣被除,兼有恃功之过和主疑之诛。朱标薨,形势大变,待到秦王、晋王薨,朱元璋驾崩,朱棣成为新帝朱允炆的第一忌。削藩第一把火烧向周王,给朱棣敲响警钟。</p><p><br></p><p><br></p><p><br></p><p>这时候的朱棣虽已为诸王首,还没有做皇上的想法,或者说即使曾希望朱元璋传位与他,但不会名不正言不顺地篡位,抱着辅助侄儿朱允炆治国或者继续守国门的打算。因此周王一事,他上书求情,但紧接着齐、湘、代三位藩王被废为庶人,湘王举家自焚而死,不出两月,再削岷王,废为庶人,徙漳州,朱棣实为众目共视、众矢之的。朝廷在开平布重兵,调走燕师主力,朱棣身边只剩下八百侍卫,仍旧面临被武力削藩的危险。朱棣充分认识到若为朝廷弃子,必以“反王”留下千古骂名。</p><p><br></p><p><br></p><p><br></p><p>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宁愿起兵送死呢?其一父子感情所致。朱棣崇拜父亲朱元璋,未得见最后一面,这是他无法弥补的锥心之痛,也是才大功高气傲的他不能忍受的。其二强军强国志向。朱棣深知朱元璋提出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丰富内涵和高度,从朱允炆登基后的表现,断定他没有能力实现朱元璋遗愿,没有能力守护大明江山,再看到兄弟们宁可以死明志,他没有余地了。从朱棣登基后的忘我作为能够印证这一点。其三鹤立鸡群之势。鹤与鸡谋,即使自贬高洁,挫锐同尘,以求相安,都是痴心妄想。飞,被鸡群骂,死,为鸡群弃。鸡是鸡,鹤是鹤,关键在于鹤不能变成鸡。但是鹤若不飞,只有死路一条。绝地奋起之时,朱棣身边有道衍等谋臣,有张玉等猛将,就像两只翅膀。</p><p><br></p><p><br></p><p><br></p><p>此前,朱棣在王府大院养鹅鸭,以掩饰地下兵器厂。年近四十岁的朱棣宛若苍鹰拔甲断喙,“轻抛一点入云去,喝杀三声掠地来。”朱棣从守国门的藩王到守国门的帝王,其转机即是靖难之役。那日,他得到了朝廷密旨武力削藩的消息,随即下令:“张玉、朱能即入卫王府,待取了张昺、谢贵,与张信里应外合,力夺北平诸门。”“生死决胜就在今天!再传本王令,将那些鹅鸭全部宰杀,连夜烧炖,犒劳将士,八百侍卫人手一只!填饱肚子,丰满羽翼,随本王一起,飞龙在天!”夕阳西下,漫卷飞羽。</p> <p>江红,本名姜虹,1969年9月出生,吉林松原人,中国政法大学毕业,曾任行政法学教师、企业法律顾问,现为国家公务员。她从事十年劳模工作,后曾任全国煤炭系统工会女职工委员会主任、全国能源化学系统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化学工会办公室主任。她素爱文学创作,著有《中国煤矿工运60年》(综合篇)、诗词集《琢玉词》等,为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中国石化作家协会、中国职工诗词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