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盼头的那些事

董光准

<p>乡土小说系列之:《老盼头的那些事》</p><p>作者:安徽省肥西县金牛学校 董光准</p> <p> 老盼头的那些事</p><p>我说的这个老盼头,是先前住在咱村子里的鳏汉条,他老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就是,“咱的日子有盼头了”,因此,村里人给他取了个绰号“老盼头”。</p> <p>说起老盼头,也有一段辛酸的往事。他自幼是个孤儿,其父亲原本是佃户,后来得了种怪病,无钱医治,撒手人寰。母亲也在他出生后的第三年就离世了。这样就剩下当时只有几岁的他,苦苦挣扎着活在村中。每天就东家一口水,西家一口饭的,勉强维持小命。尽管饥饿难耐,但他从不做些偷盗扒拿的勾当,也不讨人厌。别人家开饭了,他就远远地坐着,只是静静地等,等人家吃完了,剩些残羹冷炙,送他吃一口。四季衣服,也都是村里好心人家给的。</p> <p>据说,粮食关时,他有好几次差点饿死,从树根吃到树皮、树叶,从粗糠吃到野外的死蛇烂蛤蟆,凡能填肚子的,他都一概不拒。有好几天,村里见不到他的身影,后来有人在他家几间破草屋里发现了他,他已奄奄一息了,蜷缩着瘦小的身躯,软得像一堆棉花。有人端来一碗米汤给他灌了下去,不久他又睁开了眼,愣愣地看着大家,从鬼门关上过了一趟,又回来了。后来,村食堂缺烧锅草,老盼头就让出他家两间茅草屋,留一间自己住着。这样,他就可以在集体食堂换几碗稀饭喝。算他命大,不该去那边,可能是阎王爷可怜他,硬是熬过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可要知道,那时,村里隔三岔五就有人被饿死。</p> <p>老盼头的少年时光,是在放牛中度过的。由于年龄小,挣不了工分,村里决定让他承包一头牛的放养,每天也能挣上个三、四分工,到秋收分粮食时,也能分点,就不致于挨饿了。他还算是个勤快的孩子,每天按时放牛,割草,打扫牛棚。在他悉心照料下,他放的那头牛最壮实,也最能耕田。为此,村长还当众表扬过他,这时,老盼头也只是默不作声,低眉顺眼的。</p> <p>老盼头最喜欢带小孩子们玩,一有空他家就挤满了小孩们。大家多是奔着他的故事来的,后来才知道,他的故事大多是胡编乱造的,但那时在他家的小屋里,常常充斥着欢声笑语。村子里哪家忙事,孩子无人看管,也都送他这里来。老盼头每次吃完饭后,总要烘焙点锅巴,炕得焦脆焦脆的,作为第二天的早饭。可每次孩子们来时,都把他家锅盖扔到一边,徒手在锅里抓吃,老盼头也只是在一旁看着,脸上堆满了欣喜,眼睛也笑小了许多。</p> <p>由于家穷,又一无亲二无故的,所以,老盼头直到而立之年,也未娶上个媳妇。村里人一见到他,就嚷嚷着给他做媒,老盼头也知道,这多半是人家拿自己开涮,总一笑了之。有一年,吃年饭时,他摆了一桌子碗筷,弄得像一大家人似的,端起酒杯,口中还念念有词道:“孩子他妈,你也喝一杯,一年到头就过年时才喝上一口,孩子们也都吃……咱们的日子有盼头了”老盼头面对空气,嘟嘟囔囔地祝福了一通。巧了,老盼头说这些话时,正好被村里一个准备来闲聊的人,听了个正着。一下子,老盼头这话在村里传开了。后来,大家只要遇见他,大老远地就嚷道:“孩子的妈,你也喝一杯,孩子们也都吃,咱们的日子有盼头了”。老盼头听罢,涨红了脸,额头上青筋条条绽出,欲辩无语。大家见了,笑得前仰后合,捂肚子捶胸的。村里一位年长老太太,实在是看不过去大家对老盼头的捉弄,骂道:“你们这些要死的,真是饱汉不知道饿汉饥,老盼头说这话呀,八成是想娶个媳妇成个家,所以才念念不忘,谁不想有个像样的家呀?你们还这样笑话人家!”。于是,大伙在这训斥声中,讪笑着离开了。老盼头这些话被当作笑柄,遗笑了好几年,以后每逢过年过节的,只要大伙一遇到他,这些话总被响亮地抛了出来。</p> <p>自那以后,不知什么原因,老盼头只要一见到同村妇女们,总是绕道而行。从不敢正面看上她们一眼,跟她们说话也吱吱唔唔起来了。但是,在他给孩子们讲的故事中,总少不了有个女主角。大概是真的想女人了,所以总少不了这个话题。村里人也看透了他的心思,有几位热心肠的帮忙给物色了一位,见面那天,老盼头特地向邻居家借套衣服,一双新布鞋,还洗了头,抹了发油膏,精心打扮一番,出门后突然觉得很不自在,连路都走不正了,双手不知往哪里放。到了相亲的地方,女方早在那里等了,见到老盼头,对方嫣然一笑,老盼头也陪笑,但很不自然,脸上的肉好像僵硬住了,两颊绯红,也不敢正视对方。说媒的叫他坐着说话,老盼头顺手搬了把椅子,蜷在屋角坐下了,两腿似乎有点发抖,那女的刨问了一番,直问得老盼头越发紧促,一双手似乎是多余的,也不知道往哪里放,幸好墙角上挂个鸡毛掸子,老盼头随手抓过来,一手握着,另一只手情不自禁地揪掸子上的鸡毛,这样似乎觉得好过多了。一两小时下来,亲没有相成,鸡毛掸无端地成了一根光秃秃的棍子。后来听说,那女的嫌老盼头烂忠厚,家里又穷,又没有营生手艺。老盼头这边可就又没好日子过了,大伙一见他,便奚落道:“喂,我说老盼头啊,鸡毛掸子赔人家没”。听这话,老盼头垂着头,一溜烟跑得像兔子似的。</p> <p>有一天,老盼头从地里干活回来,见家门口围着几个人,像是在议论什么,脸上都挂着不怀好意的笑。其中一人,健步上前拉住老盼头的手说:“哎呀!老盼头啊,你这回可真是走桃花运了,不知从哪里来个要饭的女子,到你家就不想走了,现在就睡在你家床上,不信你看看”。其余几个人也围上来说,这事千真万确,并催促老盼头进门做饭,好晚上早点上床,享受这天降洪运。老盼头一脸懵逼,将信将疑,但就是不敢越雷池一步,那几个催促道:“太阳快落山了,你还犹豫个啥!反正信不信由你,难怪人家说你烂忠厚,依我们看,你简直就是个窝囊废”。说完,大伙一个个悻悻地走了。老盼头实在是拗不过去,他从窗户里向屋子里挖了几眼,隐隐的看见,有个人睡在床上,而且还弓着双腿,把被子顶得老高。老盼头不看便罢,越看越觉得害羞,在门口不知徘徊几十个来回了,暮色渐浓,索性从邻家借把椅子斜对面坐着,一夜未敢进家。</p> <p>翌日拂晓,昨晚那几个人又过来了,皮笑肉不笑地看着老盼头,“哎哟,老盼头啊,你莫不是一整宿都没有进屋吧,要我们说什么好呢,多好的机会,你是个男人吗?你就打一辈子光棍吧!”。说话者似有怨意,其他几个也随声附和:“是是是,说的对,依我们看,你胆子太小了吧”。他们故意将“胆”字念成去声调。说罢,几个人笑得分不清东西南北。一脸疲惫的老盼头,越听越觉得这笑声里有蹊跷。这时,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股牛劲,放下平时十二分的小心与谨慎,推门而入,转视床上,见床上被子还跟昨晚一样,一点动静也没有,屋外传来了震耳欲聋般的狂笑声。老盼头全明白了,气不打一处来,掀开被子一看,一条大板凳横在床上,一端的两条板凳腿被卸掉了,就丢在堂屋的地上。等老盼头拿了扫帚追出门去,那几个家伙早不见踪影,远处又传来了刺耳的笑声。</p> <p>老盼头家也分得一亩三分地,每次农忙回家后,都要到村头荷塘里洗上一洗,特别是夏天,这个荷塘就成了他的澡堂。一个夏天傍晚,老盼头照例下塘洗澡,为了方便,他只围了条大手巾,其余什么也没穿,下塘时,随手就扯下来丢在水跳边,光着屁股向荷塘深处游去,也想顺便摘几个莲蓬。等一切完事后,准备上岸,发现自己的三尺大澡手巾不翼而飞,这下子老盼头可慌了神,虽说傍晚行人少,但天色未黑,万一爆光了,可又要成为别人的笑柄了,更何况自己还是个老处男呢,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老盼头思来想去,还是决定等天黑了上岸,偷偷溜回家去。好不容易等到天色暗下来了,老盼头左顾右看,决定上岸。这时,忽然不远处传来一女人的哼唧哼唧声,原来是本村一位妇女端着个盆,到水跳边洗衣服来了。眼看就要到荷塘边,老盼头不知所措,情急之下,一个猛子又折返荷叶深处,躲在里面,连粗气也不敢喘一口。只见那洗衣妇女不紧不慢的,嘴里还唱着小曲。在荷叶里的老盼头那叫一个急啊!好不容易等她洗完衣服,直身要走时,结果又来了两个妇女,满满的大盆汗衣服。老盼头欲哭无泪,只得在荷叶里继续憋着,慢慢等着。这时,月亮出来了,说来也怪,那天晚上的月亮好像有意跟老盼头过不去似的,格外皎洁,如同白昼。等一切销声匿迹了,老盼头方敢从荷叶里探出头来,鬼鬼祟祟的,顺便摘下一大片荷叶,以作应急之用。上岸后,猫着腰飞奔家去,身体唯一白净的地方,像两片白瓷盘,一晃一晃的,与月光交相辉映。第二天早上开门时,他那三尺大澡手巾已挂在门上。老盼头一脸无奈,一个劲摇头。</p> <p>老盼头在人们的笑声里,度过了五十多个春秋,孤苦伶仃,生活惨淡。大概是老天爷眷顾这个可怜的人,在他五十五岁那年,一辆小车把他接走了,来者西装革履,大有来头,村里从未来过这样的大老板。人们议论纷纷,猜测不定,有的说,老盼头的日子终于有盼头了;旁边另一个接过话茬大声嚷嚷着“切!老盼头何德何能?充其量只是进城扫扫马路,捡捡垃圾啥的”。那人说这话时满脸的不屑一顾;也有说,这人可能是个建筑老板,工地上缺少个看材料的;还有几位说,老盼头能干啥,就是去城里某单位看大门呗。一时众说纷纭,人们大多推断,老盼头进城,不会有好的活干。总之,老盼头走了,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小村庄。临走前,他还特地在村头转了几圈,后又把未吃完的几个鸡蛋和几斤香油,送给邻家的老太太。</p> <p>自打老盼头离开后,人们突然发现,生活中似乎少了点什么,特别是孩子们,都感到非常失落,也听不到故事了,也不能围坐在他家的土地面上玩各种游戏了。平日里经常戏弄他的那几个人,有事无事的在他家门前闲荡,还时不时瞅几眼他家的门窗,似乎觉得少了点什么,他们以前可没有这样的感受。老盼头不在村的日子里,人们照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栖。时间长了,难免有几个又谈及他的逸事,只是缺少了那莫名的笑声。</p> <p>一个寻常的早晨,村长兴冲冲召集村民开会,说是要宣布一个特大的好消息。村民如约而至,会上村长用异常激动而又颤抖的声音宣布,“从咱村里进城的老盼头发迹了,要捐款几十万给咱村修水泥路”。消息一出,无疑于一枚重磅炸弹扔进村子里,人们都觉得耳朵不是长在自己的脑袋上。惊愕万分后,会场上人声鼎沸:“他哪来那么多钱,我的天啦,该不会是开玩笑吧”;“喂!村长,你有没有搞错”;“就老盼头?把他拿去卖卖也值不了那么多钱”……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种声音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尽管村长扯破喉咙喊静一静。无奈,村长只得找来一大块木板,猛地拍在桌子上,啪的一声震耳欲裂,大家方才静了下来。“一开始,我也不相信,但这事千真万确,修路款已经打给镇上了,明天就动工,老盼头明天一早也回来,参加开工仪式”。村长说着,脸上笑得跟绽开玫瑰花一样。</p> <p>第二天一大早,村民都自发聚集在村头马路边。不知什么原因,今天到的人还挺齐的,其中也包括以前经常取笑他的几个村民。大家都翘首以盼,似乎是在等待省城里来的大领导。小孩子们也在路边快乐玩耍。其中一位村民建议道:“要不要准备些鞭炮、烟花,等到盼总专车一到,气氛也显得热烈一点,盼总荣归故里,咱也得阔绰阔绰”。这话得到大多数村民的响应,于是,村长派几个办事稳妥的,买烟花的买烟花,买鞭炮的买鞭炮,一时间,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还有村民叮嘱孩子们盯着点,等盼总车子一到,立马万炮齐鸣。许久,不见远方有小车奔来,大家虽有些迫急,但谁也不愿意离开。日高人饥,隐约地看见从远方的土路上晃过来两个人。一前一后,都背着个大包,莫不是盼总来了……?大家面面相觑,即刻有人否定说:“不可能,盼总在外面发迹了,这回也得开辆车回来吧!”。大家听罢,都微微颔首。大家正当茫然之际,只见不远处的一个人向这边挥了挥手。“老盼头……噢不,是盼总回来了”。一旁视力较好的村民欢呼道。</p><p>等两人走近了,大伙仔细一瞧,可不就是十几年前走出村子里的老盼头吗,大家争先恐后上前与他握手,老盼头一时忙不过来,脸上挂着不自然的微笑。几个村民忙着放鞭炮,老盼头急忙阻止说:“要不得,要不得,还是留着明天开工仪式上放吧。”</p> <p>机器轰鸣,爆竹声声,开工仪式如期举行。站在台上的老盼头,深情地望着他走过几十年的老土路,嘴角微微上扬。这时,跟他一起来的那个年轻人,款步迈上台去,向大家讲述了这样的过往:村民朋友们,大家上午好!站在我身边的这位老人,原本是这个村的,他现在是我的义父。自从十几年前,本人受某校长的委托,把这位老人接到城里,他一直就在我校工作,自从这位老人家到我校后,我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每天天还未亮时,就把校园打扫的干干净净,接着又给每个办公室送上开水,门卫工作也相当出色,被誉为“学院第一锁”。义父勤俭节约,从不为自己多花一分浪费钱。工作之余,他还把学生们的废纸箱、废书等收集起来变卖。你们现在的修路款,都是我义父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的……</p> <p>话未说完,台下已泣声一片。朦胧之中,有一句,“有老盼头,咱们日子真有盼头了”。</p> <p>作者简介:董光准,男,安徽省肥西县金牛学校教师。从事语文教育工作二十多年,从小爱好文字,喜欢用闲笔记身边之事。作品有散文、诗歌、小小说等。散文《父亲的目光》、《夜猎》、《乡野小记》等,诗歌《你若幽兰入我梦》、《恋乡四韵》、《荒野游感》等在多家媒体上发表。</p> <p>图片 部分来源网络</p><p>文字创作 董光准</p><p>时间 2020.3.27</p><p>闲笔记事 聊以抒怀 如有打扰 谨请删除</p><p>你的鼓励是我前行的动力 谢谢点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