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西下池、圣陶、建勋、步步高“河南四校”,答家长群“何谓好学校”

李炳亭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缘起</b></p><p> 昨天给家长教育群介绍了“河南四校”后,用央视新闻常用的句式叫“引发了强烈反响”。许多家长希望能组织去“四校”考察,并且让我能解释“何谓好学校”,如何给孩子选择一所好学校。</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如下答复</b></p><p>我认为好学校有三个特性:</p><p> 第一,懂孩子。应以“儿童学”的建构作为完全教育体系的基础。当下中国教育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主要是研究课程、教材、考试,当然也包括培养一些诸如绘画舞蹈主持类的才艺技能等等,而恰恰对儿童作为“人”之发现和认识不够。同时,尽管大多数学校认识到儿童的差异性,却又因教育资源的匮乏和教师专业素养的不足而无法真正提现出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因此“爱孩子”仍然基本停留在“控制教育”层面上,一所不懂孩子的学校,难言何谓“爱”。</p><p> 第二,挖池塘。儿童是“种子”,种子发芽需要两大条件,一是外因,一是内因。所谓外因是指阳光、土壤,温度、湿度云云。内因用梭罗的话叫“种子的信仰”,也可以称为“儿童的心性”。我这里先说外因,这个外因就是教育界常所指的学校文化。我认为学校文化最核心的无外乎两点:关系和环境,如果把环境列入人与课程(活动)范畴则也可以并入“关系”中。我说的关系仍旧更多指向于“人”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就像家庭中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一样,假如学校连这种“血肉”关系都处理不好,那么那种没有温度的大楼、功能室和“计算机”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难道大楼就是“大学”,如果“计算机”不能替代妈妈,那“计算机”也不能等于教育,是吧? </p><p> 我的说好学校是“一方池塘”,这个池塘就是“关系”,就是文化。与其说是挖池塘,不如说是在尽一切所能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须必要的人文、自然、课程条件,让学校有光、有爱,有营养、有温度、有湿度,有自由度,有人味儿。</p><p> 第三,圆天性。刚才提到了“种子的信仰”,也提到另一个词汇“心性”。教育是“心育”,要直指人心,有人说是明心见性,有人说是行道立命,有人说是恢复天性,都是一个理。儿童必然是“自己的主人”,用张志博的话说,德慧智是“不可教”的,是有内在“生发”出来的,因而好教育是“不教而教”,因为它本应是点燃、激励、唤醒,如果违背了这一点,压抑、压制、压迫就一定是“反儿童”的。这一点又和第一点相关,如果我们不懂儿童,怎么会认识到教育是唤醒呢,怎么能承认儿童是天才呢,怎么敢相信、解放、利用、发展呢,怎么敢把学习、生活、活动、课程、成长等等的一切还给儿童呢!</p><p><br></p> <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继续解释</b></p><p> 刚才有家长问我,能否用一句话概括。我说用一句话就是“对人的态度”。我为什么不说是对“儿童”而换成“人”,是因为教育始于教师,这道理很简单,中国文化是把教育儿童交付给教师和父母完成的。教师负责“校内”,父母负责“家内”,你们有没有发现家校之间有“一段”没明确,先暂时不谈这个“教育之漏”。既然交给教师,则显然会出现这种情况,“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教师”,教育必须先“把教师当人”,相信教师,解放教师,利用教师,发展教师,才能幸福教师,进而幸福孩子。前面也提到教师专业化,我一向以为教师专业化,不是学历、外语、会讲课、会辅导,专业化的核心一定是指向情感和精神的,也就是“对儿童的态度”。</p><p> 记得为自己的孩子选一所“把你的孩子当人的学校”。</p><p><br></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家长们做什么</b></p><p> 我当然建议家长一定要为孩子选择真正意义上的好学校,但是这很难,如果无法选择上面我说的符合那三个条件的学校,不如不再向外求,而转而“向内求”,树立另外一个观念,“你就是好学校”。</p><p> “父母就是好学校”,无外乎也做到三点:做一个懂得孩子的父母;给孩子一方池塘;唤醒种子发芽。如果仍用一句话,那就是你得首先把你的孩子“当人”,你至少不能“反儿童”。</p><p> 再回答刚才大家想去考察“四校”问题,我可以把他们的联系方式给你们,我不去出面组织。</p> <p>“四校”如何对待儿童的?</p><p> 且听我分别讲一个故事</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57, 181, 74);"><u>西下池“公主”</u></b></p><p> 某一次,李艳丽遇到了一年级二班的李歆玙,只见她头戴一顶自制的“王冠”,身披曳地长纱,在走廊里缓缓前行,好一派尊贵优雅的公主气象。</p><p> 她禁不住叫她一声:“李歆玙”。</p><p> 她停下来,“我想跟你说几句话,可以吗?”</p><p> “现在不行,我要上卫生间了”,她答道。</p><p> “那好吧,你先去吧,待会儿我再找你行吗?”</p><p> “行”。</p><p> 忙碌了一个上午,快放学时李艳丽才突然想起了和李歆玙的约定,赶紧跑进一二班教室,正好碰到李歆玙背着书包准备放学回家,头上的王冠和身上的长纱巾没了。</p><p> “李歆玙,我有点事情要找你。”</p><p> “好,现在说吧。”</p><p> “上午看到你的装扮很特别,我想和你照张相,可以吗?”</p><p> “不行,我的那些东西都收起来了,现在要回家了。”</p><p> 看到自己的校长有些失望,她改口说:“要不下午你再找我吧,下午我和你照。”</p><p> “不行啊,下午我要去开会。”</p><p> “那就明天早上吧,明天早上我们再照。”她干脆地说。</p><p> “明天早上也不行,明天还有会呀!”我无奈地说。</p><p> “那我就没有办法了,我现在必须要回家了。”她很坚决地说,然后就和身边的小朋友悠然自得地走了。</p><p> 其实李歆玙原本是个“问题孩子”。刚入学时她连三天都没忍住,每天至少要打一架,而且自由散漫,想上课就上课,如果她想,即便是校长办公室,她不管有没有客人,也会一脚踢开进去,寻摸半天,或抓个苹果,或扯一片花叶, 若无其事地走了,你说让人头疼不。</p><p> 李艳丽说,你必须先无条件接纳她,走进她的内心,然后慢慢地用规则来建立她“内在的秩序感”。李艳丽从此称她为“公主”。一段时间之后,“公主”就有了极大的变化。</p><p> 想给自己的学生照相,被拒绝,李艳丽这样说,“公主”就是一个有自我的人。她的自我表现在,她敢于对权威说不,很轻松没有恐惧和内疚,她的内心很清明,她知道她的选择是什么,也不担心承担选择带来的结果(会让校长失望,抑或可能会失去校长的爱?),而与此同时她又是体贴的,看到了别人的感受的(提出下午或第二天再拍照),在不能达成共识的时候,依然能坚持说“不”,坚持自己的选择,这是在很多成年人身上都缺乏的勇气。这样的孩子既能看到自己的存在也能看到别人的存在,长大后,她就既能让自己有尊严地活着也能让别人有尊严地活着,这难道不就是我们成人社会一直追求的高度自主与文明吗?</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u>圣陶的“天才”</u></b></p><p> 在圣陶,有这样一个叫灿灿的孩子:从一年级入学到上二年级,几乎从不进教室,并且特别喜欢玩水,只要见到小水坑,就往里跳,所以无论冬夏,鞋袜、裤脚总是湿的。他对饥饱不敏感,一次去姥姥家走亲戚,一口气吃了20根火腿肠,喝了10盒牛奶,回到学校就拉起了肚子。</p><p> 上二年级时,灿灿仅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一次,外地来的一位教师借灿灿所在的班级上超常课,学习幂的运算。当这位教师准备提问灿灿时,全班学生都笑了:“老师,别提问他,他啥也不会。”</p><p> 这时,王天民走到灿灿身边,用充满爱和相信的眼光看看灿灿,指着“a2×a3=a5”启发他认真思考:“这里的2和3是怎样变成5的?”“加!”灿灿略加迟疑地说。</p><p> 此刻,王天民激动而用力地将灿灿抱了起来,请全班学生为灿灿热烈鼓掌!“谁说咱不会?你小学二年级能做初中数学题,你不是天才是什么!”那一刻,灿灿的眼神有了光。</p><p> 紧接着,王天民给灿灿连续出了10道幂的运算题,灿灿做对了8道,外来的学习者和同学们又一次给灿灿热烈鼓掌。从此,上课时间的校园里再也找不到灿灿闲逛的身影了。</p><p> 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记者特意去灿灿所在的班级看看。还没走到教室,就有一阵动听的葫芦丝演奏声飘进耳朵里。“正在台上指挥的就是灿灿。”只见讲台上,一个小男孩正在自然而和谐地打着拍子,指挥着全班学生演奏葫芦丝。</p><p> “灿灿很有音乐指挥的天赋。”教师王亚芳告诉记者,“他还擅长报幕,现在全校大型活动都离不开灿灿的主持”。</p><p> 对于灿灿的变化,王天民是这样描述的:“3分钟开窍,一个月正常,三个月超常。”</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i>建勋“心性”</i></b></p><p> 九年级班主任郎敏班上有一位有暴力倾向的男生小宁,隔几天就会打架或与同学发生冲突,人际关系异常紧张。</p><p> 对此,郎敏没有急于处理,而是从外围做深入调查。几次家访后,郎敏了解到小宁与父亲关系紧张,父亲曾体罚过孩子。</p><p> 此后与小宁谈话时,郎敏没说话眼圈就红了:“孩子,对不起,老师不理解你,此前不知道你受了那么大的委屈……”“不过也请你帮帮老师,以前你每周都会与同学发生冲突,你能否调整自己,从每周一次先做到每月一次?”</p><p>&nbsp; 自此,郎敏对小宁有了一份特殊的关爱,小宁的变化也异常显著。</p><p> 一次上课前,教室里乱哄哄的。“郎敏来了”“郎敏来了”,伴随着警觉的提醒声,教室里安静了许多。“郎敏也是你们叫的吗?”小宁拍案而起:“以后我们都要叫她老师!”</p><p> 讲到此处,面对记者,郎敏的眼圈再次发红,那是她作为教师的一种幸福。</p><p> 几年前,建勋小学部有位教师发脾气训学生,这在建勋是不允许的,被视为严重违纪。</p><p> 梁方芹召集领导班子开会,让大家说说怎么处理。“歪风不可助长,必须严肃处理。”许多人都主张辞退。“请大家平静一下,不要带着情绪评判……”有人反对说,学校始终倡导欣赏学生,我们首先要欣赏教师,辞退会给教师生活带去挫败。又有人接着说,假如辞退,该教师去到其他学校,还可能伤害其他孩子……</p><p> &nbsp; “如果不辞退,怎么解决这位教师的问题呢?”梁方芹又将问题抛给众人。“我去找她谈”“我去协助她”……最终的结果是,这位违纪教师不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且不断修正自己,现在已成为优秀教师。 </p><p> 这是一所笑着生长的学校,从最初只有10亩地,到现在的占地200多亩,从原来本土本乡的几百名学生到现在学生近4000人,生源辐射湖北、福建、河南郑州等地。</p><p> “在办学前,我就是个普通农民,学历也不高。看着自己的孩子上学学得很苦,闹着不去学校,当时我就下决心为自己的孩子,也为不愿上学的孩子创办一所学校。”回想往事,梁方芹无限感慨。</p><p> 这就是建勋的心性。今天的建勋学校虽然地处偏僻乡村,但已成为硬件、理念、质量全面领跑的学校,更重要的是初心未改,让孩子愿意来,喜欢来。</p><p><br></p><p>&nbsp;</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步步高的“扫帚”</b></p><p> 步步高从外地转来的学生小平,人高马大的,这孩子人前一套人后一套,让他的班主任王老师着实吃尽了苦头。</p><p> 每一天,学生欣欣的妈妈怒气冲冲找到王老师,说,你要是不开除小平,我们只好让欣欣转学了。王老师安抚下欣欣妈,一问,惊得她后背直冒冷汗,这可不得了了,王老师赶紧向方校长回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p><p> 事情是这样的。原来晚上回到宿舍后,小平仗着自己孔武有力竟然逼迫同学给自己洗脚,而且稍有不从,他就会恶语相加拳打脚踢。欣欣是受不了才向妈妈哭诉的。方校长当机立断,召集全校教师开会,专题研究小平问题。王老师先道歉,然后讲述事情缘由,有人主张先叫家长,有人主张直接开除,有人提醒要冷静反思学校管理,七嘴八舌一番,最后统一了决议了,“用爱对治”。</p><p> 此后仿佛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小平是外地孩子,老师们总是能找到最合适的理由要么温软地给他聊几句,要么就是请他来办公室坐坐,桌子上一准有一堆花生糖果的,说是自己吃不了,请他“帮忙”消灭了,更有老师家里有人过生日,随路就邀上他一起去酒店搓一顿,带这么帅气的学生出席公开场合,会让这当老师的面子上有光。</p><p> 总之,三个月不到。某一天,小平闯进方校长办公室,噗通跪倒,涕泗滂沱,说校长您这样对我我都懂,我要再不说实话就不是人了。</p><p> 原来小平的父母离异了,他一个人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感情很深,奶奶年纪大了,他放心不下,他不想上学,是想每天陪伴着奶奶,所以才故意“作孽”,促使学校开除他。方校长听了,流着泪一把把小平抱在怀里,安抚他说,孩子,辛苦你了,老师懂得你的心。这样一说,小平哭的更伤心了。</p><p> 小平一直琢磨着如何能回报老师们。某天他看见怀孕的张老师在院子里打扫卫生,小平接过扫帚说,老师,以后这活归我干了。从此,小平天天打扫院子。有一天,学校组织小平他们外出游学,早晨五点乘车,小平这天竟然四点钟起床先打扫好了卫生。即便是过周末,小平也要临走前仔细打扫好了院子,返校后第一件事也是打扫卫生。打扫卫生成了他人生的头一件大事,克他是毕业班,一晃眼看要毕业了。</p><p> 这一天,老师们看见扫院子的竟然不是小平,而是比小平第一级的两个孩子小光和小鸣。方校长也看见了,就叫过他俩轻描淡写地问,咋?换人了?</p><p> 他俩说,校长,这不是小平要毕业了吗,他说自己走了就没人扫院子了。我们俩是他的好朋友,他特意嘱托我俩,替他做好这事。</p><p> 从来小光和小鸣也毕业了,他们有委托自己的好朋友小林和小雨,从此,步步高就有了关于一把扫帚的“接力”。</p> <p>有否更好的学校,囿于我的视野,仅就我熟识的“四校”做以上介绍,再次声明,仅代表我个人观点,谢谢大家。</p>

教师

学校

小平

灿灿

孩子

儿童

校长

四校

李歆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