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原以为突尼斯国小无趣,削减行程,用两天旋风般地扫了一遍突尼斯的主要景点,故借“旋风”二字。</h3><div><br></div><h3>想不到三千年的历史给突尼斯留下了;信仰圣地的凯鲁万清真寺,血色沧桑孤留北非的杰姆斗兽场,悠悠三千年的遗世杜迦古城,加上那举世著名的蓝白小镇-西迪布赛义德。真应该放慢一下脚……</h3><h3></h3> 突尼斯城中心钟楼。 突尼斯国家议会标志 农村还是有大量驴车 准备过街的姐弟 搭顺风车的小伙 <h3>凯鲁万,建于670年。是阿拉伯远征军侵占北非后最早建造的城镇。目的是为宣扬传播伊斯兰教而建立的屯垦戍边基地。</h3> 城内有80余座清真寺,100余处陵寝,为伊斯兰四大圣地之一。 <h3>民风</h3> 凯鲁万有“三百清真寺之城”的美誉,但最负盛名的是奥克巴清真寺,又称为“大清真寺”。 该寺最初的设计、建造者是奥克巴,阿拉伯第三次远征军的统帅,并冠于他的名字。 大堂可同时容纳三千信徒 非伊斯兰信徒不可入内 <h3>寺内朴实无华,主要看点是这里四百多根柱子,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白色的来自意大利,红色的来自埃及,绿色和粉色的来自突西北部,有些来自古罗马,拜占庭旧建筑。他们长短不一,口径不一,匠人去长补短来保持马蹄弧支点高度的一致。</h3> 走廊 36米高宣礼塔 院内可同时容纳5000人作祈祷。 <h3>690年建成不久的清真寺即被柏柏尔人摧毁。直到703年柏柏尔人皈依了伊斯兰教,开始重建清真寺,还用“奥克巴”旧名。</h3> 真正扩建改造始于724年,完于728年。 期间增高加厚围墙,扩建庭院,形成今天的模样。 <h3>隔壁柏柏尔人商家阳台摆设。他邀请我登楼环视清真寺。</h3> 白墙蓝门 商家 走廊 埃尔·杰姆城 埃尔·杰姆斗兽场建于公元238年。 是由当时的罗马行省总督高迪(Gordian)后来的罗马皇帝(Gordian III)下令建造的。 杰姆斗兽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斗兽场之一。长148,宽122米,可容纳35000观众。当时本地居民只有区区1万人。 它由石块平地垒起 楼高三层,内外三道拱墙。 共有拱门500个。 规模仅次罗马斗兽场。 枭雄的野心从来不用掩饰。几年后他乘帝国内乱,挥兵北上,攻占迦太基城,强迫罗马帝国加冕他皇帝之称。 高高的拱门 宽敞的走廊 走过世上绝大多数遗世斗兽场未有此奇雄, 法国的尼姆、克罗地亚的普拉、西班牙的塔拉戈纳和梅里达等斗兽场的单薄围墙与杰姆斗兽场的相比就如地主家的与皇家的对比。就算与罗马斗兽场相比也未必落下风。 岁月匆匆,脚步也匆匆。 有人描述为 “世界美妙绝伦的斗兽场”。 也有人把它形容为“罗马帝国在非洲存在的标志和象征”。 我们只需留在心底。 杜迦考古遗址是突尼斯最壮美的遗址之一。公元前700年是当地柏柏尔人的一个王国都城,后来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政中心城。帝国灭亡后这里就被抛弃了。好在这里位置偏僻,周围只有几个小村庄,无人打劫,遗迹就被保护下来了。 遗址坐落在略微倾斜的山坡上,在悬崖上层层的橄榄树相围绕。 上山进城,看不见山上人影,以为只有我一人。颤颤惊惊,硬着头皮摸上山去。 <h3>直到山顶广场才发现有一个台湾团早已从另一条路悄悄进城了。</h3> <h3>议政厅(Forum)</h3> 按照这块讲解牌,罗马人从公元初用了二百年建造了这个城市。有完整的记录。 <h3>议政厅边上的几个残柱原来是水星神庙(Mercury Temple).神庙广场前是集市。</h3> 空余罗马柱的议政大厅。 <h3>仰望苍天</h3> 左边顺道走下去是露天音乐场。 旅游团走后,只剩这对来自突尼斯城的情侣做我的模特儿。 欲于天公试比高。 <h3>罗马柱下练太极</h3> <h3>遗址边小村庄</h3> 群摄图 高处的罗马浴场 山下牧羊人。 杜伽遗址全景图 蓝白小镇-西迪布赛义德 五星级的蓝色别墅 <h3>黄昏时分</h3> 最佳观景地 - 阶梯酒吧 这里的风景于摩洛哥的蓝白小镇相比,另生一种情调。 <h3>夜市</h3> 民居博物馆 这种民居称“Dar",Dar 是一种不带园子的大宅子,在北非很流行。 <h3>客厅装饰</h3> 街拍 <h3>三角梅</h3> <h3>门绘艺术</h3> <h3>幽巷曲径</h3> 草席酒吧,因给客人一张草席就坐而得名。 <h3>传统拱门</h3> <h3>特色民居</h3> 最初的酒店在蓝白小镇边上的海滨城市,有点像西班牙海滨小城。 城中的海滨步道。周末还举行了“半马”。 最后一天换到突尼斯海滨的酒店。这里有宽敞明亮的的大堂。 精美的餐厅 寂静的夜晚,拂面的海风,好像换了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