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辉煌•西夏王国(西行记3)

米兰盈盈

<p>  经过4小时10分钟飞行,跨越约1750公里的地理距离,只为去祖国西北宁夏 ,寻觅在那片我们陌生的土地上,曾经创造了中国历史上不朽业绩和灿烂文化,独立西北大漠辉煌的西夏王国。去触摸中华民族历史的脉跳,感受瑰丽多姿的中华文明。</p><p> </p> <p>  历史就是一条长河,一切都随水而过,也将很多东西淹没。西夏博物馆,展示着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王国,历经十帝,享国近190年的西夏王国的兴衰。我们从银川住地乘车,一路向西30公里前往。</p> <p>  西夏博物馆是目前我国第一座以西夏皇陵为背景,比较全面系统反映西夏王国兴衰历史的专题博物馆,它于1998年9月23日正式落成开馆,分上、下两层。全馆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西夏佛塔密檐式建筑造型,风格别致,既有现代建筑之气势,又与陵区遗址相呼应,形成了浓郁的地方民族建筑风格。</p> <p>  馆内有《西夏历史文化展》和《西夏研究成果展》两个基本陈列,展出了西夏历史文物 700 余件,西夏学术研究成果 500 余册(份)。《西夏历史文化展》分党项迁徙与西夏兴起;西夏政治、法律、军事;西夏社会经济;西夏文化;西夏宗教;西夏王陵等六个部分。六个展览精选了人像碑座、文臣头像、小石马、雕龙栏柱、迦陵频伽、唐卡、绢画、泥塑佛像头、罗汉头等国家一级文物和西夏文、汉文残碑,佛经、西夏瓷器、官印、西夏钱币、西夏建筑材料等。配以大型沙盘模型、佛塔模型、微缩景观、人物雕像、铁甲衣,临摹壁画、图版、照片等辅助展品。揭示了西夏历史文化的内涵,展现了西夏艺术的精华。</p> <p>  西夏的祖先党项族人从现在的四川、青海、甘肃交界处的高原上跋山涉水一路厮杀来到贺兰山下。因平乱有功被唐帝封为夏州节度使,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朝与宋朝。夏州政权被北宋并吞后,由于李继迁不愿投降而再次立国,并且取得辽帝的册封。李继迁采取连辽抵宋的方式,陆续占领兰州与河西走廊地区。宋宝元元年(1038年10月11日)李元昊称帝建国,即夏景宗,西夏正式建国。 西夏,本名是大夏,简称夏,又自称邦泥定国白高大夏国。&nbsp;&nbsp;</p><p> 这是西夏开国国王李元昊半身雕像。</p> <p>西夏王国疆域</p><p> 宋宝元元年(1038)西夏立国时 ,疆域范围在今宁夏,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以及陕西北部地区。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占地两万余里。西夏东北与辽朝西京道相邻,东面与东南面与宋朝为邻。金灭辽宋后,西夏的东北、东与南都与金朝相邻。西夏南部和西部是吐蕃诸部、甘州回鹘与西州回鹘相邻。国内三分之二以上是沙漠地形,水源以黄河与山上雪水形成的地下水为主。首都兴庆府(今银川市)所在的银川平原,西有贺兰山作屏障,东有黄河灌溉,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称"。</p><p> 金朝灭辽朝与北宋后,西夏陆续收复失地,并且占领黄河前套地区。然而其势力被金朝所局限,领土扩张不大。到夏仁宗时期大约有22个州,这是西夏版图最后稳固的状态。最鼎盛时期(1149—1170)面积达八十三万平方公里,是今天宁夏5.18万平方公里的12倍。</p> <p>西夏王国的政治制度</p><p> 西夏的政治制度受宋朝影响很大,官制的设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机构有:中书省、枢密院、三司、御史台、开封府、翊卫司、官计司、受纳司、农田司、群牧司、飞龙院、磨勘司、文思院、蕃学、汉学等。地方行政编制分州、县两级,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军事国防要地有时也设郡、府。</p><p> 西夏政治是蕃汉联合政治,党项族为主要统治民族,并且联合汉族、吐蕃族、回鹘族共同统治。皇族注意与党项贵族的关系,以通婚与权力拢络党项贵族,而母党"贵宠用事"。这些都使皇族与母党、党项贵族之间时常发生冲突。西夏在前期即有像辽朝那样的蕃汉官制,但是到中后期全面采用宋朝制度后,蕃官逐渐式微。</p><p> 西夏制度由番汉两元政治逐渐变成一元化的汉法制度。西夏的皇权备受贵族、母党与权臣等势力的挑战而动荡不安 。</p> <p>西夏王国的法律制度</p><p> 关于法律方面,因为西夏旧律有不明疑碍处,夏仁宗在"尚文重法"的主张下颁布《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又称《天盛律令》、《开盛律令》。主要由北王兼中书令嵬名地暴与中书、枢密院宰辅要员及中兴府、殿前司、合门司等重要官员参与编写。该法典参考了唐朝、宋朝的法典,并且结合本国的国情、民情和军情,使得更加切合实际。在某些方面(如畜牧业、军制、民俗,等等)更具有本民族的特点 。</p><p> </p> <p>西夏的军事制度</p><p> 在党项的部落兵制的基础上吸取宋制而发展起来的。枢密院是西夏最高的军事统御机构,下设诸司。军队由中央侍卫军、擒生军和地方军三部分组成。</p><p> 中央侍卫军包括"质子军"、皇帝卫队和京师卫戍部队。 "质子军"人数约5000人,是由豪族子弟中选拔善于骑射者组成的一支卫戍部队,负责保卫皇帝安全。另有皇帝亲信卫队3000人,是从境内各军中精选出来的强勇之士组成,皆为重甲骑兵,随皇帝出入作战。京城地区还屯驻一支训练有素的卫戍部队,共2.5万人,装备优良,是中央侍卫军的主力。</p><p> 图片"铁衣",是士兵的铠甲。</p> <p>  擒生军人数约十万,是西夏的精锐部队。主要任务是承担攻坚和机动作战。因在战斗中生擒敌军为奴隶,故此得名。</p><p> 地方军由各监军司所辖,共有50万人军兵种,主要是骑兵和步兵两种。西夏兵役制度是全民皆兵制,平时不脱离生产,战时参加战斗。</p> <p>  西夏的兵力重点,设置在以兴庆府(现银川市)为中心的一个三角线上,以七万人护卫兴庆,五万人镇守东南的西平府,五万人驻守西北的贺兰山。</p><p> 左右两厢和河南北四条线上也配备了军队。其中左厢宥州路五万人和河南盐州路五万人防宋,河北安北路七万人防辽,右厢甘州路三万人防吐蕃和回鹘。</p><p> 擒生军人数约十万,是西夏的精锐部队。主要任务是承担攻坚和机动作战。</p><p> 地方军由各监军司所辖,共有50万人,军兵种主要是骑兵和步兵两种。西夏兵役制度是全民皆兵制,平时不脱离生产,战时参加战斗。</p> <p>西夏王国的经济</p><p> 西夏的经济是以畜牧业与商业为主力,对外贸易受中原王朝的影响,垄断河西走廊与北宋的岁币为西夏经济带来很大的帮助。以鄂尔多斯南部地斤泽地区为核心的肥美牧场,提供牛羊;以夏宋交界的七里平为代表的农业区提供大量的粮草;鄂尔多斯此时盛产当时可当货币使用的上好青盐,每年产量可达15000斛左右。农产品主要有大麦、稻、荜豆和青稞等物。药材和一部分手工制品也特别有名。西夏在冶炼、采盐制盐、砖瓦、陶瓷、纺织、造纸、印刷、酿造、金银木器制作等手工业生产也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庆历和议后,宋廷设置榷场,恢复双方贸易往来,西夏的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迅速发展。夏崇宗与夏仁宗时期,西夏经济大大的发展,四方的物品会集到首都兴庆,进入西夏经济最鼎盛的时期。</p><p> 图片为西夏钱币中的一款。</p> <p>妙音鸟 图片</p><p> 西夏三号陵出土的“妙音鸟”迦陵频伽,梵语kalavinka,又叫做迦陵毗伽鸟。译作“好声鸟”、“妙音鸟",传说此鸟产于印度,原本出自雪山,在卵壳中即能鸣叫,音声清婉。在佛教经典中,常以其鸣声譬喻佛菩萨之妙音,称此鸟为极乐净土之鸟,在净土曼荼罗中,作人头鸟身形。</p> <p>鸱吻图片</p><p> 是中国建筑屋脊上的一种装饰构件,确切地来说它位于建筑屋脊的正脊两端。"鸱"在古代是指"鹞鹰",是一种凶猛的大鸟,传说鸱吻是龙的儿子,所谓龙生九子,鸱吻为其中之一。鸱吻的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特别喜欢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在民间被视为祈求降雨和避火消防的饰物。</p> <p>  由于西夏领有丝路商业要道河西走廊,再加上国内只盛产畜牧,对于粮食、茶叶与部分手工品的需求量大,所以对外贸易是西夏经济的命脉之一,主要分为朝贡贸易、榷场贸易与窃市。西夏国内的城市商业十分繁荣,兴庆、凉州、甘州、黑水城都十分兴盛。商品以粮食、布、绢帛、牲畜、肉类为大宗。 西夏可以借由掌控河西走廊以管理西域与中原的贸易往来,与北宋、辽朝、金朝、西州回鹘及吐蕃诸部有频繁的商业贸易。</p> <p>西夏文化</p><p> 西夏文化深受汉族河陇文化及吐蕃、回鹘文化的影响。并且积极吸收汉族文化与典章制度。 发展儒学,宏扬佛学,形成具儒家典章制度的佛教王国。 然而也是崇尚儒学汉法的帝国,立国前积极汉化。虽然夏景宗为了维护本身文化而提倡党项、吐蕃与回鹘文化,并且创立西夏文、立番官、建番俗等措施;但自夏毅宗到夏仁宗后,西夏已经由番汉同行转为普遍汉化 。文学方面以诗歌和谚语为主。在艺术方面于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有丰富的佛教壁画,具有"绿壁画"的特色。此外在雕塑、音乐与舞蹈方面都独特之处。</p> <p>  从高山上下来的党项族,建立王国之前夕,夏景宗为了建有属于本国的语言文字,派西夏大臣野利仁荣仿造汉字结构创建西夏文字,于公元1036年颁行,又称"国书"或"蕃书",与周围王朝往来表奏、文书,都使用西夏文。</p><p> 图片为西夏文字墙。</p> <p>  西夏大臣野利仁荣创造的西夏文字,从这些结构匀称、字形美丽的文字中,不难看出他们是深受汉字的影响的。 独特的西夏文字,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夏文明最为耀眼的明珠,放射出迷人的光彩。</p><p> 图片为西夏岩画并配有西夏文字</p> <p>  西夏人大致上以佛教为主要信仰,在建国之前则是以自然崇拜为主。西夏也包容其他宗教。西夏有流传道教,例如夏景宗之子宁明就是学习道家的辟谷术而死。在西夏晚期,在在沙州和甘州一带还有流传景教和伊斯兰教。《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敦煌(唐古忒省)与甘州有部分景教和伊斯兰教徒。</p> <p>  西夏王朝前期与北宋、辽国平分秋色,中后期与宋、金鼎足相持,号称宋代三国,雄踞西北190年。这是一段中国少数民族以弱小的势力将自己推上顶峰的历史奇迹。</p> <p>  然而漠北的蒙古国崛起,成吉思汗铁骑六次入侵,长达20多年的军事征战;及被拆散金夏同盟,西夏与金朝自相残杀;西夏内部多次发生弑君、内乱,经济因战争而趋于崩溃;加上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曾在中国历史上威震西北的西夏王国1227年亡于蒙古。</p><p> 西夏王国在成吉思汗的铁蹄下化为灰影,党项族人也下落不明,只有这些高大的土丘显示着当年的气概。</p> <p>  元人托克托主修了《宋史》、《辽史》和《金史》,在三史中各立了《夏国传》或《党项传》,没有为西夏编修专史。西夏王朝给后人留下的谜底,几乎无法从《党项传》和《西夏传》等一些典籍资料中获得一点蛛丝马迹,西北大漠帝国沉睡了800多年。</p><p> 后世的研究者们并没有因为史籍中的空白而放弃对它的追寻。人们在那些废弃的建筑、出土文物和残缺的经卷中,寻找着这个古老王朝的踪迹。</p> <p>  1972年,银川西边正在修建一座小型军用机场,施工单位挖出了一些破碎陶片,陶片不奇怪,奇怪的是这些陶片里夹杂了一些上面刻有奇怪方块文字的方砖破片。这些文字乍看之下像是中文,却没有人看得懂。在赶到现场的考古专家细心挖堀之下,一座古老的墓室重见天日。</p><p> 经过考古人员辨识,认为这是古代西夏时期的陵墓,出土的方形文字正是今天被视为天书的西夏文字!800多年之前,悠悠历史长河之中骤然消失的西夏文明,突然又出现在人们的眼前。</p> <p>  惊喜不已的考古人员随即在这片银川市西边大约30公里的沙漠上扩大搜索,果然没有让他们失望,一望无际的沙漠中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金字塔形的高大黄土堆。每个较大的黄土堆周围都环绕着方形的城墙等建筑。</p> <p>  不久之后,他们终于肯定,这些雄伟的黄土堆正是西夏王家陵墓,在方圆53平方公里的地区里,一共发现了九座王陵,253 座陪葬墓,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沉睡千年之久的西夏王国,终于再次苏醒!</p> <p>  资料告诉我们:现存于俄罗斯冬宫国家博物馆中最珍贵的西夏文物资料,是俄罗斯上校科兹洛夫带来的驼队分别在1908年、1909年、1926年三次在黑水城(今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兰库布镇东南25公里)疯狂挖掘盗走的。</p><p> 虽我国考古学家、考古工作者在西夏、甘肃、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青海东部都时有西夏文物出土,但综合其历史价值和精美程度,与科兹洛夫盗走的文物对比,都是要大打折扣的。</p><p> 由于缺乏丰富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长期以来形成西夏遗址在中国,西夏学研究却在国外的局面。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专家不懈努力,我们国家研究编撰的《汉夏字典》出版,进一步揭开了西夏文字神秘面纱,也算是不幸中的一大幸事。</p><p> </p> <p>  在中国陵墓文化中,一般王陵都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或者帝王辈分由南向北排列,西夏王陵也不例外。但是西夏王陵的布局特别,每座王陵的具体位置的安排似乎体现着一种事先设计好的规划。从高空俯视九座王陵的分布,好像与北斗七星图相似。但是单独看八座王陵的分布,又与八卦图形相近似……</p> <p>  三月的气温有些低冷,此时此刻站在西北大漠这片黄土地上,面对气势宏大的西夏王陵,深感历史的苍凉、雄浑。</p><p> 悠悠历史天空下,仿佛听到沉睡在贺兰山下曾经这片土地上的主人在轻轻的诉说:我们党项民族智慧勇敢,骁勇善战,是中华民族优秀一份子。我们治理的这片土地,曾经有过灿烂文明,留下不朽的业绩。我们党项人的国家,曾经有过富饶美丽,人民幸福。我们生息的地方,曾经有过蓝天白云,牛羊成群。我们依恋的家园,曾经有过麦苗青青,遍地花香……</p><p> 纵观人类历史,一个民族的文明,很难低挡的住另一个民族的野蛮。然而,一个民族的野蛮,又往往能被另一个民族的文明征服。</p><p> 人类就是这样不断向前迈进。</p> <p>西夏之歌</p><p>黑黑的头发,红红的脸盘,</p><p>银白的肚子,金色的乳房,</p><p>祖先的石头城,就在白河边上。</p><p>高弥药啊,遥远的故乡,</p><p>高大的罗都,眼望着远方,</p><p>嵬名儿郎,骑马上战场。</p><p>越过大河,河水忘记流淌,</p><p>翻过高山,云彩四处躲藏。</p><p>大白高的王,有十种吉祥,</p><p>号角吹响,天神军无人阻挡。</p><p>四方朝贺,带来遍地牛羊,</p><p>愿麦苗青青,大地花香,</p><p>让刀枪生锈,平安久长!</p><p>&nbsp; </p><p> 2012年3月拍摄</p><p> 2020年3月整理</p><p> </p><p><br></p><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