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在黄鹤楼游玩的日子

天马行空

<p>文字/天马行空</p><p>资料来源/网络(致谢)</p><p>图片/天马行空</p><p>音乐/相别黄鹤楼</p> <p>2020年的春节是在焦虑与期盼中度过的,焦虑的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华夏大地,武汉的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期盼的是尽快解除封城暂停键,早日恢复往日的安康与欢乐,能够走上街头拍景赏花。</p><p><br></p><p>三月的武汉已是春暖花开,桃红柳绿,樱花盛开,宅居家中,打开相册,找出前年在武汉黄鹤楼拍摄的照片,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p><p><br></p><p>2018年9月30日是个难忘日子,天空万里无云,我们游览了湖北省著名旅游景点——古朴清雅的黄鹤楼。不论是飞檐流阁,还是雕梁画炼,金碧辉煌,巧夺天工,非常壮观。</p> <p>黄鹤楼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称。与岳阳楼、滕王阁共称中国江南三大名楼。位于武汉市长江南岸武昌蛇山峰岭(古称黄鹄山)之上,始建于三国孙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唐时名声始盛,这得益于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句。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楼高5层,总高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碑廊、山门等建筑。</p> <p>2018年9月30日下午我们游玩了东湖公园之后,便迫不及待的来到了黄鹤楼,黄鹤楼游览是我此次武汉之行的重要内容。上车不久就到了景区的南大门进口处——“天下江山第一楼”。</p><p> </p><p>我们从公园的南大门进入,此门也是开在半壁,在路边抬头仰望,一块大大的牌匾,上书:黄鹤楼公园。南大门的城楼墙上,镌刻有米芾“天下江山第一楼”的草书,十分醒目,远远就吸引着游客。</p> <p>可爱的宝贝女儿在入口处租了一辆电瓶车先到一步。</p> <p>从黄鹤楼东门入口进入久负盛名的黄鹤楼,未进入游览区已是心情激动,被巍峨壮观的黄鹤楼吸引的止步前行了,在黄鹤楼的路边拍照留影,深怕错过每一个景点。</p> <p>先给女婿拍个照吧。</p> <p>再给可爱的女儿和女婿拍个合影。</p> <p>给媳妇留个纪念照吧。</p> <p>夫妻怎能不来一张合影呢?</p> <p>我们拾级而上,才发现这原来只是个门厅,而里面才是别有洞天,一条不长不短“黄鹤古肆”横亘在门厅与南大门之间,里面都是卖些纪念品的小店,与别处风景区的小店类似,倒没啥看头。过了门厅,还要登上十几米高的台阶,才是真正的南门,青瓦白墙的大门,造型古朴不失雅致。  </p> <p>公园入口有两个可爱的小姑娘吸引了我,停下脚步拍下了这张照片。</p> <h3>黄鹤楼公园南门</h3> <h3>绿水烟岚</h3> 诗碑廊 <p>诗碑廓,分上区、下区,全长约200米。廊中陈列全国二十余省、市、自治区著名书法家的石刻共124方,内容以历代文人吟咏黄鹤楼诗词为主,间有书法家本人创做的诗词作品。篆、隶、行、草楷兼备。</p> 鹅池 <p>世传书圣王羲之在黄鹤楼下放过鹅,一日他与一书生聊天论鹅,说鹅是“禽中豪杰,白如雪,洁如玉,一尘不染”。他越说越兴奋,情不自禁地在地上写出一个“鹅”字,为纪念这一佳话,后人在此建池。</p><p> </p><p>该池于1986年休建,面积约600平方米,池中植睡莲、玉莲,另植有两座由太湖石构成的假山,颇具江南园林风韵。</p> 九九归鹤浮雕图 <p>在黄鹤楼东南240米处,位于景区白龙池边,是国内最大的室外花岗岩浮雕。整个雕塑呈红色,99只仙鹤呈现种种不同的舞姿。浮雕依蛇山山势呈不等距Z形,全长38.4米,高4.8米,云蒸霞蔚,日月同辉,江流不息,生机盎然。99只不同动态的仙鹤,和谐分布在松、雕竹、海、灵芝、流水、岩石、云霞中。</p> 崔颢题诗图浮雕 <p>《崔颢题诗图》浮雕集诗、书、画、刻四绝于一体,堪称艺术珍品。 由前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所书,浮雕由著名雕塑艺术家赵树同设计。石照壁形式的浮雕,被称为诗碑,又被称为题诗图,画幅为8米长,4米高,石料选用四川省越西县黑色沙石和湖南长沙花岗石,色泽古朴自然,图上雕绘着唐代诗人崔颢在云霞缭绕间,长袖飘逸、峨冠博带、潇洒挺拔、运笔赋诗的形象,图的中央雕刻着他的千古名诗《黄鹤楼》,整个雕塑古朴典雅、庄重大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黄鹤楼》</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崔颢</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b></p> 搁笔亭 <p>相传李白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大发,正要提笔写诗时,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只好说:“一拳捶碎黄鹤楼, 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不写了。有个少年丁十八讥笑李白:“黄鹤楼依然无恙,你是捶不碎了的。”李白辩解:“我确实捶碎了,只因黄鹤仙人上天哭诉玉帝,才又重修黄鹤楼,让黄鹤仙人重归楼上。”为纪念此事,后人在此修建了搁笔亭。</p><p> </p><p>该亭于1991年重建,长8.5米,宽8.25米,高8.72米,钢筋混凝土仿木石结构。亭中置有案、凳、砚等,别含雅趣。亭柱楹联由时任中国文联主席的著名戏曲家曹禺所书,亭名由诗人臧克家书写。</p> <p>搁笔亭 臧克家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楼未起时原有鹤,笔从搁后更无诗。</b></p> 太白“壮观”新刻 <p>李白题“壮观”二字。其壮字多一点,据说是李白认为黄鹤楼太壮观了,因此加一点来表示壮观加壮观。</p> <p class="ql-block">千禧钟又名千年吉祥钟,位于黄鹤楼以东沿山脊轴线的高台上,是以古编钟钟架为创作原形,衍生、转化而成。1999年12月31日落成,2000年1月1日第一次敲响。钟体材料为铜合金,其中含有2.1公斤黄金、8.1公斤白银,是自明朝永乐大钟后580年来我国铸造的最大铜钟。此钟重21吨,取20世纪和21世纪连接之意,大钟内外均有纹印,钟表面有千字铭文,而顶部有楚风楚韵纹饰带,上半部为龙凤呈祥图案和千字铭文,钟腰带为梅花图案,钟的下部浓缩武汉3500年发展史的十幅浮雕。内容为:殷商南土,盘龙古城;楚拓江汉,屈子行吟;夏口城堡,三国鏖兵;崔颢绝唱,李白诗魂;南宋港市,岳飞抗金;商兴汉口,都会雄风;武昌起义,举国景从;保卫武汉,抗战军兴;武汉解放,工业重振;四化新篇,改革风劲。</p> 黄鹤楼铜顶 <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湖北是楚地。唐永泰元年(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仅在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最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p> <p class="ql-block">宝铜顶 。即清同治黄鹤楼楼顶,陈设在黄鹤楼正东92米、白云阁以西185米处。宝铜顶系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秋末,武昌府知府黄昌辅主持重建黄鹤楼时,为了和这座新修的名楼相匹配而下令铸造的。铜顶为青铜铸成,中空,顶高3.4米,底径1.8米,壁厚4厘米,重约2吨。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黄鹤楼遭火灾,仅遗留此铜顶。从那时起,这个铜顶便长期被遗弃在蛇山上。1958年后,接连两次遭劫致使古铜顶这个历史的证物被严重损毁。 1984年12月,武汉机械工艺研究所承担了在残存铜顶的基础上恢复铜顶原貌的重任,在青山造船厂的配合下,两度损毁的“铜顶”终于恢复了本来面目,重新完好如初地展现在游人面前。</p> <p>我们急步来到黄鹤楼前,正面匾上书写着“黄鹤楼”,背面匾上书写着“楚天极目”,金灿灿的大字气派非凡,每块匾额长6米、宽2.8米,为木制结构。烫金字。</p><p>我们在楼下留影,梦寐以求的黄鹤楼终于出现在眼前了,这是在小时候课文中的黄鹤楼吗?时光荏苒,弹指间不觉我们已年过半百了,此时我们的心情是多么激动!</p> <p>来到黄鹤楼前,“气吞云梦”四个大字马上给你气势磅礴的感觉。正门,悬挂“气吞云梦”金光灿灿大字的牌匾,两侧是刘海粟龙飞凤舞题的对联:登斯楼览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入得主楼,迎面看到黄鹤巨画,厅内柱上一幅对联书写着黄鹤楼的“名家”气势: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千古愁;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遗。</p> <p>一进入楼里,我们的目光立刻被大厅里一副巨大的彩色瓷画《白云黄鹤图》吸引,整幅画面高9米,宽6米,是由756块彩砖镶嵌而成的,画上黄鹤楼居中耸立,上方一位仙人骑着黄鹤,吹着玉笛,似离似归,画中一楼一鹤,栩栩如生的仙鹤在墙上振翅欲飞,黄鹤楼被烟雾缭绕,彷佛人间仙境,下方人们载歌载舞,似在欢送似在欢迎仙者骑着黄鹤归来,整幅画洋溢着浪漫神奇的气氛,画面生动地描述着黄鹤楼的来历。</p> <p>在一楼大厅留影。</p> <p>登上顶层,江城武汉的美景尽收眼底。长江之水碧波荡漾,浪花翻腾,所向披靡,赛过湖河,敢比大海,气势雄伟,不仅想起“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来。 举目四望,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真是“极目楚天舒”。万里长江第一大桥在脚下蜿蜒,不尽长江滚滚来,武汉三镇尽收眼底。</p><p> </p><p>黄鹤楼对面是龟山,和蛇山一起把守着长江大桥,长江大桥则是横跨长江,驾于两山之间。龟山右边是鹦鹉洲,就是崔颢诗中“芳草萋萋鹦鹉洲”的那个鹦鹉洲。而左边,就是格调幽雅的晴川阁。宽阔的沥青马路上,各式各样的汽车、卡车……川流不息,街道上人来人往,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直插云霄,一派时尚的都市景象,与这历史悠久的黄鹤楼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黄鹤楼在美丽上又多了一份历史价值。</p> <h3>远眺白云阁,钟声回荡响彻蛇山……</h3> <p>徐步环绕仰瞻黄鹤楼,东南西北,以西为正,四面皆有名家撰写题书的牌匾楹联。顶层檐下博凤板之间有四块黑底金字巨匾。西方匾额为“黄鹤楼”,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任主席舒同老人所书。楼东匾额为“楚天极目”,取自毛泽东词句“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楼北匾额为“北斗平临”,形容楼之高。楼南匾额为“南维高拱”,南维:指南边星宿;高拱:高高在上。楼底层四面门廊门柱中,亦悬挂匾额联语。西门匾额“气吞云梦”,为赵朴初先生所书,出自唐孟浩然诗句“气吞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极言黄鹤楼气魄之盛;联语为“由是路入是门奇树穿云诗外蓬瀛来眼底,登斯楼览斯景怒江劈峡画中天地壮人间”。东门匾额为“帘卷乾坤”,联语为“龟伏蛇盘对唱大江东去也,天高地阔且看黄鹤再来兮”。北门匾额为“云横九派”,取自毛泽东诗句“云横九派浮黄鹤”;联语为“鹤舞帆飞两水浪开东海日,楼成景换五洲客醉楚天春”。南门匾额为“势连衡岳”,联语为“飞阁出重霄环顾三楚风云顿觉诗情来眼底,名城留胜迹相迎五洲宾客常怀友谊话楼头”。这些匾额楹联笔力雄厚,意境深远,给黄鹤楼平添不少风韵,读之胸怡襟畅,神气荡然。</p> <h3>黄鹤楼北面。</h3> <h3>黄鹤楼南面。</h3> <h3>黄鹤楼东面。</h3> <h3>黄鹤楼西面。</h3> <p>江山入画,一九八四年七月,八十五叟黄松涛。</p> <h3>黄鹤楼上远眺武汉长江大桥。</h3> <h3>黄鹤楼翘角。</h3> <h3>江城远景。</h3> <p>黄鹤归来铜雕位于黄鹤楼西正面台阶前。龟、蛇正驮着双鹤奋力向上,两只黄鹤则脚踏龟、蛇,俯瞰人间。整座铜雕高5.1米,重3.8吨。</p><p> </p><p> 黄鹤归来是根据古代民间传说构思创作。传说位于武汉长江两岸的龟山、蛇山是玉皇大帝委派龟蛇两将下凡到古老文明的中华大地,帮助大禹治水,为人间造福而得名。</p> <p>下得楼来,如继续向西下行,依次经过瞰川亭、凝翠轩、揽虹亭、胜像宝塔等便可出西大门;</p> 瞰川亭 <p>瞰川,八十六叟,黄松涛。</p> 凝翠轩 <p>凝翠,乙丑孟春,酆少峰题。文从沈梦记文:依然江上烟波何人更起乡关思,缈矣楼头梅笛世运将开星际游。</p> 揽虹亭 <p>揽虹,黄亮,时年八十有二书。</p> 云衢 <p>云衢,乙丑仲春,曹立庵书。联句为:辅佐名楼,云影翩如黄鹤返;歌吟佳句,诗情涌似大江流。</p> “三楚一庐”大牌坊 <p>三楚一楼,甲子春日,闻钧天八十五岁。</p> 胜像宝塔 <p>胜像宝塔又称宝像塔,因其色白又称白塔。原在武汉市武昌蛇山西首黄鹤楼故址前的黄鹄矶头,1955年修建武汉长江大桥时,拆迁至蛇山西部、京广铁路跨线桥旁。1984年迁入黄鹤楼公园西大门人口处内。位于黄鹤楼正前方约159米、白云阁以西433米处,胜像宝塔塔高9.36米,座宽5.68米,采用外石内砖方式砌筑,以石砌为主,内部塔室使用了少量的砖。是黄鹤楼故址建筑群保存最古老、最完整的单体建筑。1956年被湖北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p> <p>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黄鹤楼,在下台阶的时候亲家早早的在等着我们,和亲家合影留念,说不尽的感谢,武汉之旅我们感受到了南方亲人的热情,感受到了我们这一家人其乐融融!我们的孩子是那么懂事那么让我们欣慰!</p> <h3>在武汉长江大桥上留影!</h3><h3><br></h3> <p>“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我此时心境全无李白当年那番怅然愁情。看长江大桥的雄姿,看龟山电视塔的倩影,看悠悠江水、点点帆影。看川流不息的车辆,沸腾奔走的人流。我无法抑制自己的感情,怎不叫人激动?怎不叫人心醉?哦,如果让这位绝代“诗仙”站在今日之黄鹤楼上,望着眼前这生机勃勃的万千气象,他又会怎样激情四溢,发出由衷赞美的感叹呢?凝神通思,我已深深融入这巨幅画卷之中。</p> <p>在武汉长江大桥上回头望去,远处的黄鹤楼和白云阁是那么雄伟壮观,那么耐人寻味,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黄鹤楼,由于时间太短,有的景区还顾不上游玩,总之黄鹤楼太美了,千年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将吸引着人们去研究和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