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门陈氏的动人故事

许昌文博信息

<p>  一、子不识母</p><p> 宋真宗诏见职方员外郎陈延赏,问其义门家的情况,陈延赏说:“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子儿不识母,一十五代未分居,农夫不怨耕田苦。”意思是他们家有饭同吃,有衣同穿,聚族为家,以农耕为乐。宋真宗似有不解,问:“人生不孝,岂能称义?”陈延赏当殿作了解释。原来,在“义门陈”,无论谁家出生了小孩,都集中起来哺育,统一进行管理,无论谁家的奶母,只要奶水来了,就到待哺堂,轮流给婴儿进奶。婴儿饿了,不论是哪位母亲,只要碰上了,就会自觉给孩子喂奶。这就是传说中的“百婴同堂待哺”。婴儿断奶后,又统一由保姆教他们吃饭,在陈氏家族内用餐,有老年席、成年席,学童席和幼儿席。孩子们在幼儿席吃饭长大,有吃的,有玩的,其乐也融融,乐而不思母,也在情理中。</p> <p>  二、击鼓传餐</p><p> “义门陈”在老宅基斜对面的高山上建一座亭,亭内设大鼓一面,有三人轮值司鼓。每到吃饭时候,鼓声就“咚-咚-咚”响起来。在各种田畈劳动的族人,就会互传告:“吃饭啰!”大家就会放下工具,回到自己吃饭的地方去。这座山今天就叫“打鼓山”。厨房炊事人员必须在山上鼓声响起之前,把饭菜都准备好。先到桌席的人只能等着。大人是大人席,小孩是小孩席,老人是老人席,相对稳定。同桌的人没有到齐,就不会开席。</p> <p>  三、百犬同牢</p><p> 古义门坊建有“百犬牢”。其门有一对联曰:“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牢内异物皆效义;一吠突起百吠齐怒寨中同声共护门。”“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传说,就是出自江州义门陈的一段佳话。“义门陈氏”礼义为先,孝道治家,满门重义尚德。久而久之,教化影响了牲畜。唐昭宗庆历年间,家有七百四十余口,每日设广席,长幼依次坐而共食。蓄犬百条,共食一槽,一犬不至,诸犬皆不食。原来一只老母犬,脚拐,眼瞎,卧于紫扉旁,每晚睡门楼之上,伴星斗,防匪人,尽其义也。老犬不至,余犬皆不食。相传有一年唐昭宗御驾亲临。带来一百只米馍,放在犬槽内,群犬呼而相聚,各衔一只包子于口中,但见一条白犬,独步槽前,口叼两只米馍跑了,圣上异之。遂率人尾随其后,至一柴扉旁,见有一拐脚黄犬席地而卧,白犬将米馍丢了一个给黄犬,众犬方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地啃动嘴里的米馍,昭宗见状,圣心大悦,称道:真义犬也!诗曰:百犬同牢佳话传,煌煌陈氏义当先;一门风范留青史,千载凭踪泪不堪。</p> <p>  四、永不分梨</p><p> 宋天圣四年(1026),宋仁宗宣当时义门陈家长陈兢入朝,赐梨一个,鸽一只,陈兢谢恩后当即一人把梨子吃了,仁宗问陈兢“为何独吞?”陈兢曰:“义门陈氏不分梨(离)。”仁宗点头赞赏。陈兢将鸽子带回家中倒入一大缸酒里,合家三千余人共尝,使者问陈兢“为何一鸽合家共尝?” 陈兢答曰:“陈氏一门感知天恩加厚矣,世代好鸽(合)以谢天恩。”使者复奏,仁宗赞曰:“诚哉,义门也。”后人称赞这一举动是“陈酒和鸽,满门好合。鸽和陈酒,义门长久。”</p> <p>  五、千年巨龟</p><p> 传说陈旺于公元832年迁居德安县常乐里时开掘水井至丈余仍无水,再掘,出现一只金龟,重十余斤,卧于穴。龟出,则泉涌,合族同居同炊历时二百三十余年。至宋嘉祐七年(1062),宋皇敕谕析庄。圣旨下,族老齐聚义门议事厅,说不完背井离乡苦,道不完生离死别情。忽然,一只巨大的金龟以其两只蒲扇大的脚,徐徐推开议事厅大门。但见此龟大如锅,伸出巨头,泪眼汪汪,挥之不去。一位族老上前作揖曰:“神龟请回,今奉旨析庄,圣命难违。义门子孙,不论千里万里,都不会忘掉根本,一定岁岁回归,祭祀先人。”金龟听罢,点头离去。自此,金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吃不喝,昂首四顾,守望在义门陈故里。历经千年风雨,变成了一尊昂首眺望远方的大龟石。族人称之为“千年龟”。</p> <p>  六、碎锅析庄</p><p> 宋嘉祐七年分庄的圣旨一到,合族上下,嚎啕大哭。对于“永不分离(梨)”的义门人来说,析庄在感情上是不好接受的。然而,圣命难违呀!家长们考虑三件事:一是分多少庄;二是到哪里去,怎么去;三是如何做到公道分析。最后决定把同炊之大锅,吊在义门祠堂的梁顶上,让它自由落下,摔成几片,就分成几庄。结果,铁锅“咣噹”一声落下,摔成了大小291片。这是天意呀!于是,就分成了291庄,并按锅片跌落之远近,抓阄确定迁徙之路途。监护分析的朝中官员送来了全国通用的“地经”,各地的行政手本,还有部份车马行杖。从此,这个义居15代的家族便分赴全国各地了。</p> <p>  七、下诏惩贪</p><p> “义门陈”虽然忠孝双行,家风谨严,但枉法逆子也偶有之。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义门陈在筠州(今江西高安市)的一处田庄,被陈宗知私下典卖,从中营利。殿中丞陈延赏赴任筠州的途中察觉此事,十分气愤,于是上书朝廷,乞请皇上追查,依敕断还。皇上责成刑部详察,严惩不贷。这件事及时秉公处理,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为家族的一桩贪案,朝廷下诏惩处,可见义门陈家族当时的影响和地位。陈氏家族大义灭亲,不护短,不避嫌,也为今天倡廉肃贪提供了一些历史借鉴。</p> <p>  八、刻碑示后</p><p> 在外为官一世的陈质,退休后回义门陈养老。每天到寿安堂,或对弈,或书画,雅趣横流。他性情和顺,平易乐观,身边总围着成群结队的年轻人看他写字作画。他一边写画一边向围观的后生们讲解,谈笑风生。一日,陈质又在寿安堂写字,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个年轻人,在纸上写下了四个字“大可不正”,并有意将“正”字歪写。然后,他问大家:“我写的是几个字?”众人答:“四个字”。陈质指着那位后生问道:“这四个字组成两个字怎么读?”那位后生面红耳赤,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陈质重新铺好纸张,笔走蛇龙,写下了先祖陈崇训语:奇服异器莫思玩好,钱财货利莫视泥沙。写完后,从衣袋里掏出几串铜钱,对那个后生说,快去,将此训语刻一碑,立于饭堂。从此,一块警示后人的石碑,高高的立在饭堂前,以警示陈氏子孙,坚守古训,好好做人。从那以后,有年轻人不听话,不学好,家长就把他带到碑前,细说家训,改过自新。正是:一碑千载珍,警示义门陈。陈质胸怀远,情深育后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