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b></p><p><br></p><p><br></p><p><br></p><p> 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长达1300余年的历史,对封建时代的文化教育、官僚政治和社会发展进程,都曾经发生过深刻的影响。</p><p> 科举分文武两科。武科始于唐武则天长安二年置武举。宋有武举、武选,明清武科殿试中式第一名谓“武状元”,始于明崇祯四年。</p><p> 清制,武科试以学政主之,乡试以督抚主之,武会试以兵部主之,均分内外场。外场试马、步射及弓、刀、石;内场试武经,但须外场中式始得入内场。武举历来并不被人重视,事实上也并没有选拔出什么人オ,只是为一些人提供进身之阶。对于国家毫无意义。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废。</p><p> 笪家熙,生于清嘉庆二十年(1816年)。笪氏第二十四世孙。自幼聪明好学,嗜好练武。在兄弟四人中排行老四,最得祖父的欢心,所以又叫“贝贝老四”。</p><p> 老四在青少年时就是一位上马能提刀,飞骑能射雁的少年英雄,两军阵前常披着一件红色的花缎斗篷,一团火似的出没在刀光剑影之中,只见得马蹄儿得得腾烟处,有一面红色的旗帜飞舞。相传贝贝老四自幼得异人真传,和自己“就地十八滚”的勤学苦练,刀枪棍棒虚实交换,长驱直入,摸爬滚打,单刀破双枪,伸手接飞箭,滚出了一身硬功夫,爬出了一身真本领。马上的招术,地上的路数,抬膊动腿,处处不凡。要说他能飞檐</p><p>走壁那是有些夸张,说实在的,在句容东乡,镇、句、丹三县交界的一带几十里山区,没有能挡得住他的房舍高墙,没有他攀不上的悬崖峭壁。</p><p> 他出身官宦世家,父亲于治,祖父正镐,曾祖父允琦都是正统的仕途经济,举家反对他舞棍弄枪。而贝贝却认为要当官有文武两途,文的三更灯火,十载寒窗,费时费力,武的呢,騎马射箭,端墩举刀,自己在武功方面还有点底子,再练它一年半载,趁明年武举大比之年是有把握能考上的。他的意见得到了祖父正镐的首肯,于是凭关系在县上取得了个武监生,第二年秋试中了武举,离情别绪鸣宴后,随江南其他举子一道上京考武进士。一路栉风沐雨,夜宿晓行,经过许多“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不一日来到北京。</p><p> 果然十八省文武举子电集京师,龙蛇混杂,礼兵二部出示晓喻,其牌示云:</p><p> 礼部尚书管理太常寺事务,会典馆正总裁吴,世袭太子少保兵部尚书武英殿正总裁赵,晓喻各省方形举子事,兹奉到:内阁大臣咨开,现届会试之年,开科取士,乃皇上恩典,各士正值科期,咨文到部,为此示仰各省文武举人知悉,自示之后,务宜齐集,静候场期,点名入试,以便输选真才,照额取中,至揭晓日恭呈御览,再候旨下,召见殿试技送选才,为他年朝庭柱石。各宜肃静观光,以教士行,面重帘,有不法之徒,滋生事端,着三法司严行究治不贷,各宜票遵,母违特示。</p><p> 道光十五年 月 日</p><p><br></p><p> 十八省士子见了牌示纷纷到礼兵二部注册考卷。文科先考,过了数日武场也开始考试了。第一场考弓箭,兵部大人每日往校场看箭,四务马路分设辰宿列张四个闱,派定本部左右侍郎分别监督。考试项目有步射、马射两项,先考步射,能中三矢以上者,才能参加马射。江浙在辰字用考试,百余个举子多数人在九箭中中了六矢,其余各三矢或四五矢不等,仅有十余人中二矢不得入闱。笪家熙九箭全中,成绩优秀。马试亦列优等。</p><p>经考十八般武艺,端墩举刀,最后一场考试武经韬略。</p><p> 三场考罢,江南会馆预先张灯结彩,候接喜红,方将布置停当。连接三四人走来报喜,齐说恭喜列位老爷,笪家熙老爷高中第四名贡士,众人闻报大喜,真可谓“十年苦志鸡窗下,一旦名题雁塔中”。此时会馆中热闹非常,车马盈门,往来不绝。到了黄昏报子报,吴老爷高中三十八名贡士、接连又报何、黄二位老爷高中了,于是会馆中欢声震地,四名新贡约定同往顺天府学馆拜会同年,听候复试然后朝考。</p><p> 光阴迅速,不觉过了数天,忽一日,见兵部挂出牌示,定期四月十八日复试新科贡土,入保和殿,殿试分甲,二十七日朝考,钦定等第授职。</p><p> 清道光皇帝旻宁主试对策,问笪家熙道:“孙武子十三篇兵书,佐吴王姬光雄占一方,诸候不敢加兵。张良得黄石公传授兵法,助汉高祖灭楚兴刘,此皆兵法之功也。到汉末诸葛孔明辅助刘先主,战必胜,攻必克,多因兵法而行,足下曾闻其说乎?”家</p><p>熙答道:“诸葛孔明乃第一才人,功盖天下,有神鬼不测之机,呼风唤雨之术,只是后人少得其传耳。学生不オ颇学武侯典籍,日タ通读,一字不忘,如不嫌,学生当通与主听如何?”天子道:“愿听高论!”</p><p> 家熙早有准备,是时以最佳的精神状态、平和从容的语调款款答道:“武侯兵书有五十余篇,变奥莫测,内中妙法无穷,深得兵家之用”。接着如背四书五经一般,滚瓜烂熟地背通了武侯兵书:</p><p> ー一胜败篇云:夫贤才居上,不肖居下,三军悦乐。士卒畏服,相议以勇,相望以威,相劝以刑赏,此必胜之理也,若三军惊离,士卒惰慢,下无礼信,不恩威并施,人不畏其法,相恐以敌,相语以利,相瞩以祸福,此必败之道也。</p><p> ——大势篇云:夫行兵之要有三,一日天,二日地,三日人。天势者日月星辰,五星合度,风气调和也。地势者,城峻重崖,洪波千里,石门幽洞,羊肠曲径。人势者,主圣将贤,三军用礼,士卒用命,粮草足备。善用兵者,因天之时,察地之势,依人之力则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矣。</p><p> ——地势篇云:夫地势者兵之助也。不知战地而求胜者,未有也。高山峻岭,曲径深林,此步兵之地,平原荒野,大地沙漠此车骑之地,倚山俯水,高林深谷,此弓戈之地也;草浅土平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芦草相参,竹树交映,此枪矛之地也。</p><p> ——论情势篇云:夫将有勇而轻死者,有急而心速者,有贪而好利者,有仁而不忍者,有知而心怯者,有谋而儒弱者,是故勇而轻死者,可暴也;急而心速者,可久也;识高而情缓者可袭也。</p><p> ——论坚势篇云:古之善斗者,必先惴敌情而后图之,凡师老粮绝,百姓愁怨;军令不习,器械不修,计无先设,外救不至;将吏刻剥,赏罚轻懈,营阵失措,战胜而骄,可以攻之。若任贤授能,粮草足备,用兵坚利,四邻和陸,大国应接,敌人有此者,引而计之。</p><p> 此其论之大略而己,孔明行兵调将,历代军师焉能及之乎?但学生未得其真耳”。</p><p> 言罢,天子亦深服其论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是也。故诸葛孔明亦服其言,此兵法所无也,是绝妙兵法,可在孙吴之上”。</p><p> 殿试毕,分列三甲。次早各新贵俱官服顶戴,由兵部率领入朝行礼叩谢皇恩,然后依班站立,静听轮唱。不一刻忽闻金殿传胪:一甲(缺),二甲第四名赐进士笪家熙。因一甲三名缺,二甲第四名实际上就是第一名,因此,老百姓戏称这位武选士为“武状</p><p>元”“武宰相”。金榜题名后,授于笪家熙二等蓝翎侍卫,这个职务虽不高,却能在皇宫出入,算是天子近臣。</p><p> 当殿簪花,赐宴琼林,随即散班退朝,新贵们騎着高头大马威风凛凛地在鼓乐声中热热闹闹向会馆簇拥而去。 </p><p><br></p><p>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0二0年三月二十六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