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横断山

飞马

因长征组歌“横断山,路难行”而闻名天下的横断山,人们往往仅仅是只知其名,不知其实。<div>横断山复杂的地形孕育了丰富的景观,也极大限度地阻碍了人类触及,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系统认知不过百余年历史。<br></div><div>根据“大横断”团队提供的资料,我们一起探秘横断山。</div> 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横断山不是一座山脉。<div>在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东南缘,藏川滇地区有数列南北走向的山脉齐聚,因为它们阻隔断了东西方向的交通,这些聚集排列南北走向的山脉,统称为横断山。</div> 横断山是藏川滇一系列南北走向山脉的总称,包括伯舒拉岭-高黎贡山、碧罗雪山山脉、他念他翁山-怒山、芒康山-云岭、沙鲁里山、大雪山、邛崃山、岷山七列,北部以昌都—甘孜—马尔康一线与昆仑山、唐古拉山为界,向南主体部分大致以青藏高原东南缘相当,广义的横断山则延伸至国界附近。 <p>如果将视线范围向周围扩展,将那些与横断山相接,且同样拥有极大地形切割度的区域一起纳入,将得到一个景观极度丰富的自然区,我们将其称之为“大横断”。</p><p>这里山高谷深、河流激荡,地形起伏极大。大家熟知的贡嘎山、四姑娘山、梅里雪山、亚丁三神山、九寨沟、黄龙、若尔盖等著名景点都聚集于此。</p> 云南世界闻名的三江并流也源自于横断山。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洛克和纳西族探险队员。图片源自丨洛克精选</span></h5><p>让横断山的魅力在世界上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者则属约瑟夫·洛克。从1924年到1937年,他在《国家地理》发表数篇文章介绍横断山。文中富于异国情调的民族风情以及雪山冰峰的气息,强烈地冲击着西方读者。这当中就包括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并最终启发他在《消失的地平线》中创造了“香格里拉”的意境。</p> <h5><font color="#ff8a00"><i>早期西方探险家对中国动植物的探查和搜寻促进了科学认知,但也存在暴力与血腥。图为香格里拉市千湖山,这里的高山杜鹃贴地生长,盘根错节,蔚为奇观。摄影丨李东红</i></font></h5><div><br></div>在此前后,涌入横断山区的还包括被称为“植物猎人”“动物猎人”的探险家、博物学家。<div>他们将1000余种植物引入西方,包括桃金娘、绣球花、报春花、蔷薇等等。其中最引入瞩目的当属种类众多的杜鹃,以及色彩艳丽的绿绒蒿。大熊猫、滇金丝猴、麋鹿、扭角羚等珍稀动物的捕获则更让世人惊叹横断山区的生物丰富度。</div> (下图请横屏观看) <h5><i>怒山、云岭、宁静山、高黎贡山、伯舒拉岭、他念他翁山峰群。摄影、标注丨夏军民</i></h5><div><i><br></i></div><div>最近的几十年间,随着国力的上升以及交通的改善,横断山区迎来了地理景观大发现的黄金时代。<br><br>众多河流的切割,让横断山及周围地区拥有难以计数的极高山,且绝大多数尚无人触及。这对登山者而言,无疑拥有巨大的吸引力。<i><br></i></div> 日本山岳会的登山家中村保,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几乎每年都会进入横断山区探查山峰资源。他以一己之力,几乎穷尽喜马拉雅以东的未登峰,可谓寻找未登峰的第一人。<div>中村保撰写的《喜马拉雅以东—西藏的阿尔卑斯》一书,收录了250多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未登峰资源。这部登山巨著成为山峰爱好者的行动指南,并激发这些勇敢者开拓了一条条震撼人心的新线路。<br></div> 2015年3月,“大横断”团队开启了<b>“大横断”探索工程项目</b>,项目邀请了60余位研究者及摄影师,历时3年系统性考察了横断山脉的景观资源。 <h5><i><font color="#ff8a00">项目将大横断划分为20个区域,地毯式列出具有价值的点位,分批邀请研究者和摄影师去实地采集,最终形成独立的篇章。制图丨杜卓异</font></i></h5> <h5><i><font color="#ff8a00">阿色丹霞绵延30多公里,正处于壮年期,整体海拔在4200-5000米之间,属于典型的高寒型丹霞。摄影丨温志强</font></i></h5><div><br></div>2015年10月,税晓洁在四川新龙县银多乡发现一处新的丹霞地貌景观——阿色丹霞。<div><br></div><div>2016年8月,丹霞地貌专家黄进教授到此实地考察。他认为阿色丹霞是青藏高原上最好、国内顶级的丹霞地貌景观,具备冲击世界级品牌的潜质。<br></div> 2016年8月,摄影师范菁来到阿科里河谷。从这里往北,在金川县与丹巴县交界的高原上,分布着数百个大大小小的海子,可以说是横断山脉仅次于海子山的第二大高原湖泊分布区。<br> <h5><i><font color="#ff8a00">范菁先后从党岭、阿科里河谷、沙冲沟进入这片高原面,考察了情人海、东错、西错、眼睛海、葫芦海等数十个海子,其中许多首次由此进入公众视野,图为沙冲沟雪松湖。摄影丨范菁</font></i></h5> 欧阳凯,来自美国的90后户外探险家,却对横断山脉有着特殊的感情。2017年8月,他在青海玉树南部,进行了8天的徒步,将横断山脉北部与昆仑山东段南支交界附近的一座鲜为人知的山峰——保梭色,带入了公众的视野。<br> <h5><i><font color="#ff8a00">保梭色海拔5750米,当地人叫它“岗格恰吉”,意思是“八峰山”。摄影丨欧阳凯</font></i></h5> 怒江是考察的重点项目。从左贡到察瓦龙三百公里江段,分布着3公里长的冲各错、百学错和址体错。这里还有40余公里的古米大峡谷、20公里的绕金大峡谷、海拔6000余米的查格腊子、北斗七星般的亚尼海子。<br><br>为了探索这片未知的区域,五支考察队伍展开了接力行动。 <h5><i><font color="#ff8a00">2015年11月20日-12月21日,周伟和吴昆拉开了怒江未知江段的考察序幕;2016年7月28日-8月8日,周伟和税晓洁完成了大部分怒江干流考察;2016年11月11日-16日,王焕友、余继春、陈志宏、丁启恒、罗伟、角潘瑞等6人到达古米大峡谷格巴村;2016年11月25日-12月2日,曾建华和王焕友穿越古米大峡谷;2017年6月17日-28日,张涛和王焕友完成冲格错考察。制图丨杜卓异</font></i></h5> <h5><i><font color="#ff8a00">2017年6月21日, 张涛和王焕友组成的第五支怒江考察队抵达冲各错,这是伯舒拉岭最大的高山湖泊,全长约3公里。摄影丨张涛</font></i></h5><div><i><font color="#ff8a00"><br></font></i></div><div>两年时间,五支考察队伍勠力同心,300公里怒江干流空白地段第一次有了比较详实的资料。特别是第四次穿越取得了相关数据,确认怒江古米大峡谷为中国的第三大峡谷。<i><font color="#ff8a00"><br></font></i></div> <h5><font color="#ff8a00"><i>大峡谷最大深度的计算方法,一般采用对峙于两岸最高山峰的平均海拔,并与同一剖面所经过的江面海拔之差作为该峡谷的最大深度。按照这种计算方法,此前,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帕隆藏布江大峡谷、虎跳峡分列前三。通过实地踏勘,以古米大峡谷西岸的查格腊子(海拔6146米)和丫切附近的无名峰(5624米)作为过江断面,得出其最大深度为3815米,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6009米和帕隆藏布江大峡谷的4530米,大于虎跳峡的3774米。从长度来看,虎跳峡全长约16公里,古米大峡谷的长度为30余公里,因此,无论从深度和长度都全面超越了虎跳峡。制图丨杜卓异</i></font><br></h5><div><font color="#ff8a00"><i><br></i></font></div><div>高耸的雪山、深切的峡谷,并不能阻挡人们交流的脚步。在近代探险之前,茶马古道便如同一张巨网,覆盖了横断山区的许多区域。<br><br>热爱徒步的旅行者依托这些古道开拓了一条条经典的徒步路线,如贡嘎环线、洛克线、长坪沟-毕棚沟穿越、虎跳峡、雅拉环线、扎尕那穿越等。<br></div> <b>"横断天路"构想</b><div><b><br></b></div><div>我们希望能将“大横断区域"的徒步线路拓展升级,规划一条北起甘肃合作,南至云南大理,纵穿横断山区的“横断天路”。打造中国的<b>国家步道系统。<br></b></div><div><br></div><div>国家步道系统是欧美国家一种成熟的长距离徒步线路,长度至少50公里以上。最长的有数千公里。美国是国家步道的发源地,拥有景观步道11条,历史步道19条,休闲步道1000多条,每年有8000万人在步道上行走。图为美国阿巴拉契亚国家步道,于1930年代创建,是世界上首条长距离步道。<br></div><div><br></div> <h5><font color="#ff8a00"><i>横断天路跨越滇川甘三个省份。沿着这条线路,徒步者将穿越虎跳峡,进入尼汝村,通过稻城三神山,深入雅砻江秘境猛董,并连续绕行贡嘎山、雅拉雪山、党岭、三奥雪山系列高峰,走过若尔盖草原,向北直达迭部扎尕那。制图丨杜卓异 </i></font></h5><div><font color="#ff8a00"><i><br></i></font></div><div>为了验证可信性,项目发出勘线邀请。短短3天时间,就有4000余人报名。项目组先后派出8支队伍实地踏勘,初步打通了中国首条长距离国家步道。<br></div> “横断天路”是中国首条类似于阿巴拉契亚小径的国家步道系统。以此为基础,向南可以朝高黎贡山延伸,向北可接秦岭、太行山、大兴安岭。五段步道贯通之后可形成中央国家步道,全长约8000公里。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i>中国长距离步道规划示意图。制图丨杜卓异</i></font></h5><div><font color="#ff8a00"><i><br></i></font></div><div>这条"横断天路”步道一旦建成,将成为世界上最为壮丽的国家步道系统。</div><div>它跨越热带雨林到亚寒带针叶林五个自然带。沿途可观赏到森林、草原、湖泊、沙漠、沼泽、雪山、冰川等多种自然景观。<font color="#ff8a00"><i><br></i></font></div>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ff8a00">贡嘎山西坡。摄影丨王建军</font></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i>嘉绒藏族,照片拍摄于四川丹巴县。摄影丨卢海林<br></i></font></h5><h3><font color="#333333">深入探访30余个民族的原生村落,亲密接触吊脚楼、藏碉、石板屋、窑洞等古老民居。</font>可以说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步道系统,都不可能拥有如此多样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i>茨中教堂,云南德钦县。摄影丨陆江涛</i></font></h5> 3年时间、10万公里、68位探险家、外采284天、写生24天、航拍37天、勘线192天……我们涉急流、登雪山、穿密林……最终,所有的探索凝聚成一部地理史诗——<b>《大横断》</b>。 <h1><b>横断山,横断中国东西分界,</b></h1><h1><b>乃中国地理轴心。<br>横断山,中国物产宝库,</b></h1><h1><b>动植物生态平衡发展。</b></h1><h1><b>横断山,中国民俗文化宝库,</b></h1><h1><b>西部民间文化风俗多彩。<br>横断山水秀山丽,气侯万象,</b></h1><h1><b style="color: inherit;">中华文化在此生生不息。</b></h1><h1><b><br></b><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