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晨光中的桃花熠熠生辉,霞光万丈的映衬下她一改往日的娇羞粉嫩,竟有英姿飒爽,血溅碧云之势。眼前仿佛就是梁红玉横刀立马,驰骋沙场的瞬间。</p> <h3>在中国的文字里,可能因为先秦《诗经》有一首著名的《桃夭》缘故吧,人们都总是把桃花比作美人,,把美人比作——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个女人到底有多美啊?她就是一树盛开的桃花;这个女人的脸有多娇羞啊?你看“桃腮”,“桃靨”便是对美女的专用,古人对桃花的描述,对美人的比喻。人美才能如桃!</h3> <h3>“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桃花在中国文化里就成了美女。美女不是菊花——太冷,不是月季——太热,不是牡丹——太艳,不是海棠——太俗。她就是桃花,不冷不热,不艳不俗。女性温婉,羞涩的性格,白里透红,红里透白的肌肤,还有“子之于归,宜其室家”的开花结果,都恰如这桃花。于是才有今日某人姻缘一线时就叫“命中桃花”,如遇良缘时就叫“交了桃花”之说吧!</h3> <h3>春风拂面,桃花盛开,“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穿行其间,“穿行入帘里,唯有惹衣香!”。</h3> <h3>在初春的香风里,捕捉一朵朵鲜艳的灵魂,聆听春风的喘息。过来人深知红颜易老,红颜薄命。更怕一夜的风雨,她们便会零落为泥,香消玉殒。</h3> <h3>五十知天命,喜满园桃李芬芳,案牍常闻琴香。</h3> <h3>“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在初春的枝头灿烂绽放,哪一个少女顾得上思虑三生?哪一段情缘不是落红纷飞,情薄?命薄?青春年少时,嬉戏如桃柳,阶前摘花人,罗裙映桃红。</h3> <h3>每一个女人都曾桃红柳绿走过芬芳,但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浮华散尽依然气定神闲,温润如玉。有幸我们初识年少,共读结义桃园,更幸风停了,雨住了,我们还能漫步桃林,共话桑麻。</h3> <h3>不必共话当年同窗情谊,追忆青春年华,不必担忧岁月蹉跎,时光流逝,更不必介怀各自生活的跌宕曲折,风起云涌。一个时代,一起走过。那年花开时,都经历过情感的执着疯狂;那夜风起时,都流过煎熬的眼泪风吹天亮;那场大雪中,都紧握着双手支撑着,鼓励着。</h3> <h3>经历多少风浪,心才笃定不摇晃?走过万水千山,归来还是当年眼眸?放马兰山,依稀年少旧模样。“桃之夭夭,灼灼其华”!</h3> <h3>“影落清波十里红,初将烂醉答春风”,千年前的桃花酿我们今天依然在无奈中醉过,哭过,笑过。千年后依然有无数少女在寂寂的夜里从那条弄堂穿过,在风中轻翻这些文字,在花间重复着我们今天的故事。</h3> <h3>催护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让桃花成了爱情的故事。然我更羡慕白居易与元稹这两个大男人的友谊传递和桃花描写。那种“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的潇洒不羁,“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当日到梁州”的思念和牵挂。</h3> <h3>最爱元稹的桃花诗“桃花浅深处 似匀深浅妆 春风助肠断 吹落白衣裳”。</h3> <h3>英平说:珍惜生活中的小欢喜!星志说:享受生活中的纯粹美好!在一片霞光映衬下桃林那一刻尤其美好。夭夭桃花都是自己的前世今生。相欠的,是前世;相负的,是今生;来生来世是否能不相见,不相恋,不相负,不相欠?</h3><h3>然而百年千年后,竹篱矮墙边,我依然开放成一树桃花,等你到来!</h3> <h3>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每一次人生的抉择都是一次内心的恐惧荒芜,灵魂的放纵漂泊。在一片料峭寒凉中我把自己轻轻葬在箐河边上,盼望着春天能长出一棵芽,开成一树花。当你终于从我面前经过时,我们不再相识,不必心碎,不必惊讶。</h3> <h3>任红尘滚滚,桃园自在心中。走过半个世纪,哪个女人不是一部历史一部书?有些人生满是欢喜与呵护,有些人的命运注定就是一场辜负。甚至爱情,友情,亲情回头望……满眼都是辜负和绝望。</h3> <h3>走过漫漫长夜,放开念念不忘。终于明白有些花只能独自开放,有种人生就叫自己坚强,就像梁红玉,花木兰从不输儿郎。</h3><h3>风起了,莫回头。穿过冬夏四季,历经三生痴狂,远方依然是“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