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库斯科 太阳神殿——南美四国游(16)

知竹一哥

<p><b>  太阳神殿</b>是印加帝国最神圣的地方,是在印加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帝王帕恰库提统治时期建造,供奉太阳神因蒂。当年的太阳神殿规模庞大,是一座由太阳神庙、月亮神庙、彩虹神庙、雷电神庙和星星神庙所组成的神庙群。据说这个神庙群中的石墙,原本复盖着700多块黄金板,每块重2000克。太阳神庙主祭坛上用黄金铸造的巨型太阳神像是一张圆形的脸庞,与其光芒和火焰汇成一体。庭院充满等比例黄金人物雕像,以及黄金雕刻的羊驼与植物,耀眼夺目,灿烂辉煌。而月亮神庙则是用白银所复盖。由于金光闪闪,太阳神庙被称为“考利坎恰”(Qorikancha),意思是“黄金庭院”。</p><p> 1533年西班牙殖民者攻入库斯科,立即被太阳神殿震撼,感叹“难以置信的美妙”。西班牙侵占者为了要摧毁征服统治安第斯山脉最大印加帝国,铲除印加宗教,于是在洗劫一空后,拆除印加神庙皇宫建筑,打造起一座座西班牙式的教堂。我们现在看到的圣多明戈教堂和圣多明戈修道院就是在拆除太阳神殿后建起来的。</p> <p>  太阳神殿导游图</p> <p>  从武器广场向南穿过两个街道就到太阳神殿。我们现在看到的实际是圣多明戈教堂,就是在太阳神殿遗址上修建的。</p> 教堂南边的这段黑灰色的旧城墙据说就是太阳神殿留下来的。西班牙人在建教堂时用泥土将石墙全部封住,以消灭印加文明的痕迹。在1950年大地震中,天主教堂的一面墙倒塌,泥土全部脱落,部分印加的古建筑复现。 <p>  这段深灰色的旧城墙,曾经被金箔完全覆盖,昔日该是何等的豪华威严!</p> 圣多明戈教堂的钟楼和外墙。我们14日到的时候,这个侧门是关闭的。16日一早我从武器广场回来时侧门和正门都是开着的,一些当地人进来做祷告,我有幸入内参观。 这是我16日进入圣多明戈修道院教堂内拍的,整个教堂显得金碧辉煌。 <p>  圣多明戈教堂外墙上的十字架令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十字架的主体由立体织金的彩缎包裹,双肩垂下两条白丝绸,腰间也系着白丝绸,如同一个人体。十字架左右两端还伸出两只手,头部位置顶端的石头上刻着“IN RI”。这样的十字架我还是第一次见到。</p> 右边是圣多明戈教堂的正门,左边是圣多明戈修道院的入口。通常参观都是从修道院的这个门进入。门边的白墙上用黑字写着“圣多明戈修道院”。 进入圣多明戈修道院是一个四方院子,走廊墙上能看到一些当年陈设的宗教方面的画作复制品。 这片巨大的金箔画是1613年,第9代萨帕.印卡帕查库.特克(Pachacútec,1438-1471年在位)的后裔绘制的太阳神殿中的众神像。 在印加神话中,<b>创世神维拉科查</b>(Viracocha)有一个儿子,即<b>太阳神因蒂</b>(Inti)和两个女儿,<b>月亮女神基利亚玛玛</b>(Mama Killa)和<b>大地母亲帕查玛玛</b>(Pachamama),还有其它众神,如<b>雷电之神尤拉帕</b>(Illapa)、<b>少女之神查斯卡</b>(Chaska)、<b>海洋之神科查玛玛</b>(Mama Qucha)等。 圣多明戈修道院是四方的院子,四周的拱廊完全是西班牙风格的。正中有一口井,据说这就是印加帝国时的“肚脐”,在印加王朝来看就是世界的中心。每年太阳节时就在这儿祭拜太阳神。 <p>  院子中间的水井,世界的肚脐。</p> 修道院的北面拱廊的一层保留了一些印加时期的石墙等。 这是印加帝国留下的石墙。当年建神庙时印第安人还没有铜铁,武器还是木棍加石块,在那个缺乏金属工具的年代,建造房屋的石头被打磨得如此方方正正,光滑细致,石头之间根本不用任何粘合剂,却严丝合缝,坚固无比,令人难以想象! 这是遗留下来的两个会议厅,叫彩虹殿(Temple of the Rainbow)和闪光殿(Temple of Lightning)。 这间会议厅墙上的壁龛是在举行仪式时放置圣物用。据说房间中间的那块大石头是祭奠时杀生用的砧台。 注意到房间里的壁龛,窗户都是下宽上窄的梯形,且几道墙的窗户严格的在一条直线上,且大小一致,令人叫绝!不禁要赞叹古印加人高度发达的几何学,精湛的工艺水平。 这些散落的石块有许多凹槽,石块和石块之间就靠这样的榫卯结构相互咬合,好像鲁班再现,比鲁班还强!鲁班面对的是木头,而这里的工匠面对的是石头,且没有金属工具。 这个有凸起的石块和后面有凹槽石块可以相互咬合,坚固的石墙就是这样修成的。 <p>  二楼的回廊展出一些现代艺术品。二楼走廊的一端连到圣多明戈教堂的二楼,还有保存许多精美的天主教展品,可惜不许拍照。</p> 从二楼回廊看圣多明戈教堂的钟楼。 从修道院西南角的门出来,有之字形的步道通向一座花园。 <p>  花园中心的草坪上由摆成弧形的方块石围着修剪出的图案——最上面是老鹰,下面左右分别是美洲狮和蛇。印加人的世界是三元的,天、地和地下,分别对应神界、人间和冥界,且分别以秃鹰、美洲狮和蛇作为象征之物。所以经常可以在印加的图腾里看到这三种动物。还有说老鹰代表自由,美洲狮代表力量和权利,蛇代表生命。</p> 修道院南边白墙红瓦的房子是圣马丁小教堂,我们无缘入内参观。 花园里盛开月季花。 从小花园望去下面是一大片草地,远处层层叠叠的房子直铺到山顶。 <p>  下面的草坪谷歌地图说是圣花园。圣花园中心有一个泉眼,接近马路边有一个通往地下的入口,那是一座有关太阳神殿的博物馆。 </p><p> 这个广场是以前印加人举行仪式的场所,一年当中会举办几次,春天播种时节、秋天收获时节、祭拜日等,当然太阳神殿里那个金光闪闪的太阳神像肯定要被抬出来。这儿是不是就是瓦凯帕塔广场?</p> <p>  圣多明戈教堂外抱着白色小驼羊,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等待与游客拍照的印第安妇女。当然,拍照要给小费的。</p> <p>  帽子上精美的刺绣,衣服上的多变多彩的图案,令人称赞!</p> 可爱的小驼羊。 <p>  卖水果的印第安妇女。看到许多不同风格的印第安人服饰,他们是否也有很多不同的部落分支。</p> 14日晚我们赶到乌鲁班巴,15日参观马丘比丘,晚上又回到库斯科,下榻库斯科西马酒店<div>(XIMA HOTELS),四星级,网上报价849元人民币每天。</div> 西马酒店的门口。 西马酒店餐厅墙上的织锦画。 16日一早从西马酒店出来,想再次看看库斯科。酒店门口有一个三角形的小公园,南端是一个方形的喷水池。瀑布后是一幅油画,蓝色天空的左上角画着一个太阳(恰在阴影处),下面是万众举手祈祷的剪影。油画上方一个金色的大圆盘,大概是代表太阳神的,或者是库斯科的Logo?在武器广场等地我也见到这个图案。 油画板背面的图案,最突出的是美洲狮。 喷水池后有一座纪念碑,纪念碑前也是这个太阳神的圆盘。查了谷歌地图,这儿标注的是奥雷拉纳公园(Orellana Pumaqchpari Park)。 早上信步朝武器广场走,沿途基本上都是石板路。 <p>  窄窄的Loreto街是一条步行街,两侧是昔日印加古城墙,路中间石板和鹅卵石交叉排列铺成。走在空无一人的小巷,手抚古城墙,心中默默地涌现这里的陈年往事和不解之谜……</p> <p>  每条小街都有不一样的特色,仿佛在叙述不一样的故事。</p> <p>  这一条窄窄的街道还通公交车,当然也是小巴。路中用白漆写着“学校区”,原来路右边是一所学校。也在提醒司机注意安全驾驶,不鸣喇叭。</p> 早晨街边晒太阳的当地老人。 古城墙的拐角处也有不那么平整的块石。 这是在武器广场东边不远的一段古城墙,这段城墙不同于前面整整齐齐的古城墙,石块巨大,且形状不规矩。 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这块<b>十二边印加石</b>了。这块石头有十二边,高一米多,估计重达数吨。而与旁边的巨石结合的如此严密,历经几次地震古墙不倒,坚固如初,充分展现印加人极高的建筑艺术。 早上路过的<b>林纳帕帕广场</b>(Plaza Limacpampa)。 库斯科的<b>司法院</b>也在太阳大道的路边。 离开库斯科时汽车路过太阳大道边的印第安人纪念碑。 <p><b>  萨克赛华曼</b>(Sacsayhuaman)也有译为萨萨瓦曼,它在印加克丘亚语中是“山鹰”的意思,是库斯科城内最大的印加遗迹,位于库斯科城西北3千米,海拔3630米的山顶。这里是印加帝国时期最重要的军事要塞,三万劳工用了80多年的时间建造起来的,被认为是马丘比丘之外最大、最壮观的印加遗址。</p><p> 十分遗憾的是原本游程上包含的景点,由于导游的失误,错过了。在库斯科就有两次的失误,让我们这群万里迢迢飞来的超级游客带走深深的失落感,尽管后来旅行社给导游严重的处罚,并给以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但错过的永远不会再来。只好从网上下载几张照片,以补缺憾。</p> 萨萨瓦曼的入口,门楼上写的“SAQSAYWAMAN”,应该是西班牙文。 <p>  库斯科四面的制高点建有4座用以守卫都城的卫城制高点。萨萨瓦曼是保留下来的最大最主要的遗址。有人称为城堡、古堡,也有人称为军事要寨、巨石阵。</p><p>  城堡占地4平方千米,左右从上到下有3层围墙,每层围墙高达18米,最外边的一道墙长约540米,墙壁均用巨石砌成。整个城堡共有21个棱堡,像威武的卫士守护着库斯科的门户。</p> 这里也是印加王的行宫。这一建筑群结构新颖复杂,庞大而坚固,显示了印加帝国的兴盛强大,以及高超的建筑艺术,是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最伟大的古建筑之一。<div>  在萨萨瓦曼可以居高临下,俯瞰整个库斯科古城。<br><div>  </div></div> 可以看出由低到高的三层围墙。每一层围墙都是由不规则的巨石砌成,且居然结合得如此令人不可思议的严密。围墙外隔离的栏杆应该有一米多高,可以看出巨石有多大! 每一层围墙之间有台阶连接。 <p>  这里的巨石有的高达5米,重300多吨,在那个古老的年代,印第安人是怎样把巨石切割成奇奇怪怪的多边形,又是如何天衣无缝的把它们装配到一起的?</p> 坡顶上还曾建有许多房屋,有王室的住宅,有神殿,还有仓库和塔楼。西班牙人入侵后,大部分被拆下来搬到城里建教堂,只留下地基。 <p>  山顶上遗存的古建筑中心是一个圆形的平台,并向着周围一层层的扩展。据说这里原来是一个圆塔形建筑,是太阳节时的祭坛。</p> <p>  根据萨萨瓦曼城堡地形用电脑打印出的原城堡立体图形,城堡上的圆柱是祭太阳神的祭坛(现场只剩一堆废墟)。</p> <p>  每年的6月24日是印加帝国最重要的节日-太阳节。印加王和王室成员、贵族都去往科里坎查神庙(太阳神庙)祭拜太阳。印加人民会在这个时候把自己的农作物和家畜献祭予太阳神,感谢太阳神每年赐阳光到大地,令动物成长令农作物丰收。祭拜完毕,盛大的要人队伍返回瓦凯帕塔广场,再列队游行。</p><p>  现在每年6月24日也都要隆重举行印加人这项宗教仪式。由于最初的瓦凯帕塔广场已被西班牙人压缩面积,容纳人数受到限制,于是改在库斯科城外萨克萨瓦曼城堡的开阔地上举行。专业演员和舞蹈演员扮演200个历史人物,逼真地再现历史上这一盛典。主要人物印加王经过资格比赛选出。表演时,印加王身穿帝国时期的多彩衣服,臂带金臂铠,头上插着羽毛饰物,乘坐华丽的肩舆,由八个臣民抬到萨克萨瓦曼城堡。</p><p> 每年举行的太阳节都吸引成千上万的秘鲁人和海外游客慕名前往,人山人海,蔚为壮观。</p> 库斯科之行让我们初步接触了印加文明的蛛丝马迹,却也留下诸多的谜团和遗憾,这好像是周游各地都不可避免的。 14日下午四点左右,我们离开库斯科前往乌鲁班巴。乌鲁班巴是库斯科到马丘比丘途中的一个大镇。这一带在印加时期是王家的直辖区,是库斯科的谷仓地带,被称为"圣谷"。乌鲁班巴位于乌鲁班巴河边,乌鲁班巴河属亚马逊河水系,被称为圣河,这条河谷就是著名的"圣谷"。圣谷中散布着印加帝国的堡垒、神殿及粮仓等许多遗迹。沿途起伏的丘陵,丰饶的土地,星星点点的村庄,构成一幅幅优美的田园风光。 处于山谷中的小镇。 夕阳给山巅涂抹上一层金光。 山坡上出现“711DIMA”的大字,一问才知道,这是一所学校的速写。山对面就是这所学校。 华灯初上,我们才到达乌鲁班巴的这家酒店——Sonesta Posadas del Inca Yucay。酒店有点像乡村别墅,温馨浪漫。只是这儿还是高原,海拔三千多米,我们还是小心翼翼,注意多喝古柯叶茶。 用过秘鲁式的晚饭,早点休息,期待明天神秘的马丘比丘能给我们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