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三月三

大学之道

<p>  又是一年三月三</p><p><br></p><p> 广德明</p><p><br></p><p> 《万年历》上标明,农历三月初三是上巳节。</p><p><br></p><p> 上巳节的称谓源于农历“干支”纪日法。干支纪日与干支纪年方法相同,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纪组合,每60个组合单元为一周天,循环接续。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谓之“上巳”。可能是因为每年的上巳日不固定,三国以后,上巳节固定在农历三月三日。(参见《晋书》卷二十一《礼志下》:“自魏以后,但用三日,不以上巳也。”)</p> <p>  上巳节的主要活动是消灾祈福(称修禊、祓禊、祓除或禊事等)和春游宴饮。最早明确记载上巳日有组织活动的是《西京杂记》卷三:戚夫人(戚姬,汉高祖宠姬)组织宫女,“三月上巳,张乐于流水。”上巳日春游,在水边组织女子音乐演奏,戚夫人也是文艺范儿,难怪修得汉高祖万千宠爱。到东汉时期,上巳日消灾祈福已经成为固定的民俗节日,官民都到东流水边沐浴祈福。《后汉书•志•礼仪上》,三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晋朝上巳节增加了春游宴饮的内容。王羲之《兰亭集序》:“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暮春,是指春季的最后一个月 ,即农历三月。暮春之初,指的就是三月初三上巳节。修禊就是在水边举行消灾祈福的活动,然后豪门雅士进行了诗酒唱酬,“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曲水流觞”从此成为上巳节文人墨客的标配。“茂林映带谁家竹,曲水流传第几杯。”(《鹧鸪天·上巳风光好放怀》辛弃疾)</p> <p>  南朝上巳节已具规模,江总(著名南陈大臣、文学家)《三日侍宴宣猷堂曲水诗》“上巳娱春禊。芳辰喜月离。北宫命箫鼓。南馆列旌麾,”江总虽与南陈末代皇帝陈叔宝沉迷声色,狎玩怠政,但宫廷的铺张奢华,却也折射朝廷对上巳节的重视。唐朝诗人杨凝《上巳》“帝京元巳足繁华,细管清弦七贵家”(元巳即上巳),印证在唐朝上巳节盛极一时。崔颢 《上巳》诗“巳日帝城春,倾都祓禊晨。停车须傍水,奏乐要惊尘。弱柳障行骑,浮桥拥看人。犹言日尚早,更向九龙津”,良辰吉日,倾城出游,车水马龙,摩肩接踵,可见帝都民众参与的普遍性。王维《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万乘亲斋祭,千官喜豫游。奉迎从上苑,祓禊向中流。”皇帝老倌亲自组织活动,美食美酒伺候着,要求官员们写诗歌颂太平盛世,领袖英明神武,足见上巳节牛气冲天。宋朝欧阳修的《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描述了上巳节春游西湖的热闹繁华:“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大明朝上巳节风光不再,竟成昨日黄花。汤显祖《上巳燕至》:“一回憔悴望江南,不记兰亭三月三。花自无言春自老,却教归燕与呢喃。”大清民国至今,上巳节被时间之砂销磨殆尽。惜乎广陵绝响,蒙尘流行小调:“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p> <p>  上巳节销声匿迹,原因是缺少天、地、人的呵护。论天时,上巳节与清明节太近。统计2011至2020十年数据,上巳节与清明节相隔不到9天的有8年,不到5天的有5年。即使是海陆八珍,也要有度,频度过高也会使人食厌肥甘。说地利,水边沐浴消灾祈福的活动,很难在不同气候条件各种地形地貌生活的各族民众中普及展开。谈人脉,上巳节的主体基本上是皇室贵族、官员乡绅、文人雅士,即使有民众参与,也是帝都或发达区域,远没有达到为族群特别是广大底层民众参与的民俗节日。东汉张衡《南都赋》记载南阳上巳节“男女姣服,骆驿缤纷”;西晋《夏仲御别传》记载洛阳上巳节“男则朱服耀路,女则锦绮粲烂”;杜甫《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都市繁华,丽人云集,服饰艳丽,车水马龙,这等豪华阵容富丽场馆,离下里巴人远甚矣!</p> <p class="ql-block">  又是一年三月三,武大樱花空烂漫。 新华社高级记者廖君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69天写出包括报道李文亮造谣在内的五百多篇稿件,获奖“巾帼奋斗者”,形象光鲜亮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怒怼美军可能把新冠病毒带到中国,向世界申明“美国欠我们一个解释”,抗美形象高大威猛。昨天小区有一位四十岁左右的球友,大骂高XS是“美狗”,又突然问如果中美开战,大中华胜算几何。我无言以对,不由得毫无理性的一声叹息:我们的祖上,比老美阔多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上巳节(3月2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