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曲阳公园(精武公园)一一镜湖观赏精武群雕区(二)

袁定仪

2 精武群雕区 在公园镜湖观赏区內,设置了由上海著名的雕塑大师严友人雕塑的霍元甲全身铜像,以及精武史上十八位名人的半身铜像,使得精武公园不仅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为上海、乃至全球爱好和平与武术的人们提供了一处艺术与人文氛围浓郁的历史主题公园。 霍元甲(1868一1910),字俊卿,汉族,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天津静海南河(今属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人,出身迷踪世界。 1909年,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到上海与西洋大力士奥皮音较量,双方相约到次年春比赛。 1910年4月,霍元甲应约来到上海,在张园设擂比武,轰动上海。 同年,在上海有识之士的牵头和资助下,霍元甲参与发起并组织了中国精武体操会(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前身),首任精武会武术总教练。开创了精武会作为我国近现代武术与体育集大成者的先河。 霍元甲生平事迹介绍。 在镜湖观赏区的中心步道两侧,设置有十八位精武历史人物的半身铜像,被称为精武步道。 步行其间,精武历史人物栩栩如生、艺术品鉴美感与历史人文氛围的熏陶,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农劲荪(1862一1953) 名竹,字劲荪,原籍河北,满族,中国同盟会会员,1910年参与筹建中国精武体操会(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前身),任首届会长。 陈其美(1878一1910) 字英士,浙江湖州人,中国同盟会会员,近代民主革命志士。曾任沪军都督、上海讨袁总司令、淞沪司令长官。上海精武体育总会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 陈公哲(1890一1961)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中国同盟会会员,精武会早期的核心领导成员之一,与卢炜昌、姚蟾伯合称"精武三公司"。著作《精武五十年发展史》。 卢炜昌(1883一1943)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精武会早期的核心领异人之一。著作有《少林宗法》、《少林拳术图论》等。 李汇亭(1858一1932) 又名李恩聚,山东任城(今济宁)人,继承家学查拳,1910年受聘精武任教师,1928年代表精武体育会参加在南京举行的中国"第一届国术国考"获得优等,并获"老当益壮"银质奖,授予"中华勇士"勋章,时年72岁。 佟忠义(1879一1963) 字良臣,满族,河北沧州人,著名武术家,与王子平并称为"沧州二杰"。1937年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摔角教练,主要著作有《中国摔角法》。 赵连和(1883一1945) 字芝莲,河北景县人。接替霍元甲担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总教练,是精武由大名师之首。 吴鉴泉(1870一1942) 本名乌佳哈拉·爱绅,滿族,河北大兴人。精武四大名师之一。吴式太极拳创始人。1928年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太极拳教练。1933年创办了鉴泉太极拳社。 陈子正(1878一1933) 又名陈纪平,河北雄县李林庄人,鹰爪翻子拳创始人。曾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鹰爪拳教练,是精武四大名师之一。被誉为"鹰爪王"。 罗光玉(1889一1944) 山东蓬莱人,1919年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螳螂拳总教练,他是精武四大名师之一。 霍东阁(1895一1956) 天津静海小南河(今属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人,霍元甲的次子。1919年赴南洋创办精武,推动精武事业在南洋的发展和壮大。 陈士超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陈公哲胞妹。组建上海精武女子体育会。1920年8月与陈公哲、罗啸璈、叶书田、黎惠生五人史称"精武特使"下南洋,广泛宣传推广精武。 陈铁生(1873一1940) 也作铁笙,字卓枚,广东新会人,"精武四杰"之一,精武体育会书刊主编人员,《中央精武杂志》的主要编纂者。编著有《潭腿》、《达摩剑》、《五虎枪》等10余种精武书籍。 王怀其(1892一1983) 江苏吴县人,精武技击班的早期学员。最先把精武的技击等体育项目带进了澄衷中学的体育教学,建立了"澄衷学校技击团"。著作有《八段锦》、《十二路潭腿新教授法》、《对打潭腿全图》、《单练谭腿图解》等。 徐致一(1892一1968) 浙江余姚人,著名太极拳拳家。1933年第二届国术国考考评员。中国武协第一、第二届委员,曾任解放后的上海精武体育会第一任会长。著有《太极拳解说》、《太极拳(吴鉴泉)式》等著作。 郑吉常(1913一2001) 广东中山人,1940年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拳击总教练,被誉为"亚洲毒蛇"。曾任上海拳击协会副主席。 符保卢(1914一1938) 原名符保陆,字宝卢,吉林省滨江县(今属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早期著名的撑杆跳高运动员,精武会员。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成为中国选手晋级奥运会决赛圈第一人。后加入中美联合飞虎队,投身抗日战场。 周士彬(1923一2007) 江苏宜兴人,曾任上海精武体育总会常务理事,上海市拳击、摔跤协会副主席和中国柔道协会副主席,1946年中、苏、意、葡、菲等七国选手参加的拳击赛中获得冠军,号称"南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