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四学年中华好诗词诵读、抄写活动</p> <p> 漫天飞雪的严冬已过,俏丽竞放的梅花把春的信息传递,病将愈,花已开。我们于春天深处,照耀在阳光之下,徘徊在和风细雨之中,满怀希望地憧憬每一个明天的到来。</p> <p> “如约而至”是个很美的词。因为等得辛苦,却从不辜负。苦难虽苦,有了亲人之间的安慰,相依相扶 ,终会过去。如今,英雄如期归来,到处春意融融,万紫千红。如此春光,莫负良辰。愿你的生活里,每天开出一朵花。</p> <p> 译文</p><p><br></p><p> 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含有醉意的吴地方言,听起来温柔又美好,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呀?大儿子在溪东边的豆田锄草,二儿子正忙于编织鸡笼。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p><p><br></p><p>赏析</p><p><br></p><p> 辛弃疾词中有不少作品是描写农村生活的佳作,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农村风俗画。</p> <p> 朋友,不论经历多少蹉跎,都要保持着一份对美的憧憬,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对未来的期许,任他山河破碎,我自心向阳光。</p> <p> 译文</p><p><br></p><p>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p><p><br></p><p>赏析</p><p><br></p><p>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p><p>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郎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p> <p> 江畔独步寻花,沐浴着和熙春风,把所有的烦恼和尘埃都冲刷干净,回归心灵的宁静与淡然。</p> <p> 译文</p><p><br></p><p> 来到黄师塔前江水的东岸,又困又懒沐浴着和煦春风。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我该爱那深红还是爱浅红?</p><p><br></p><p>赏析</p><p><br></p><p> “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p> <p> 来一趟春天不容易,踏一步人生路尤可贵。在这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愿我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做自己生命里的那朵墨梅。</p> <p> 译文</p><p> </p><p> 洗砚池边生长的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之间。</p><p><br></p><p>赏析</p><p><br></p><p> 此诗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p> <p> “先人智慧芳千古,诗魂处处满中华,年少不知诗情好,鸿鹄壮志怎何言?”亲爱的同学们,希望在这个特殊假期,诗词的魅力扎根于你们心间,愿你们都是优秀的中国经典文化传承者。</p><p><br></p><p> 朝气蓬勃的中国之少年,赤子心给你,春风十里都送你,春雨绵绵滋润你,春光乍泄温暖你,愿你:暮春三月,不负春光,陌上花开,不负韶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