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都城的源头——金中都

享受余晖姚洪越

原创:享受余晖 <div>2020年3月23、24日连着两天下午去游览西二环边上的又一处北京老都城遗址公园,等于是元大都遗址公园的接续篇。也就是说北京这座老古都城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兴建的?了解一下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作为一个国家的都城的来龙去脉,这样的游览才有兴趣。金中都公园是2017年才建设完成的,属于是一个年轻的公园,正因为考虑有个元大都遗址公园,才考虑在这儿建一个金中都遗址公园,因为北京的都城建设,是从金代开始的,尽管金代还排不到中国的朝廷序列当中去,因为金朝它没有统一过全中国。听过评书《岳飞传》的应该对金朝都有所了解,尤其金兀朮(梁王完颜宗弼)大名如雷贯耳。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灭辽后南下攻宋,宋徽宗慌忙让位给太子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金军破北宋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北宋灭亡。次年五月金军虏徽、钦二帝北返,初解至金上京城(今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金天会八年(1130年)改囚于五国城(今哈尔滨市依兰县城北)。徽宗于1135年,钦宗于1156年,先后死于此地。尽管金朝曾经把南宋的徽、钦二帝都抓过去了,但它没有蒙族和满族那样的野心和抱负,也没有那个实力,没有统一全中国,在中国朝代的编年史上,只算是一个小插曲。完颜亮(1122年2月24日~1161年12月15日),字元功,女真名迪古乃,虎水(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人。金朝第四位皇帝、文学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庶孙,太师完颜宗干次子。皇统九年(1149年),年仅二十七岁的完颜亮弑君(兄)而篡位称帝,改元天德。完颜亮于天德三年(1151年)四月颁布诏书决定自上京迁都燕京,1153年中都营造完成,诏令女真族贵族上层官员全部迁入中都。为绝遗念,并将原上京都宫殿等全部夷为平地,任人耕种,故上京都现在了无遗迹。完颜亮在位十二年,为人残暴狂傲,淫恶不堪,杀人无数。然而,于此同时,完颜亮也励精图治,鼓励农业,整顿吏政,厉行革新,完善财制,并大力推广汉化,迁都燕京,极度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巩固奠定了金王朝本身的华夏正统性和在北方的统治。金正隆六年(1161年),完颜亮意图统一华夏,发大军南征南宋,然而却在瓜洲渡江作战时死于完颜元宜等人手中,时年四十,南征失败,金人最终未渡过长江。1214年金朝再迁都汴梁(今开封),金中都作为金朝的都城存在了63年。1215年5月31日,金中都被蒙古军队攻陷,城池遭受毁坏,后来的元大都基本上是另起炉灶,与金中都没有关系了。但是北京这座城池的原始营造者,是金朝的完颜亮,建都的源头在金代。<br></div> 这张挂起来的都城地图清楚地表明了金中都所建的城池和元明清三朝所建的城池的位置及大小,黄颜色部分就是金代所建的北京最早的都城,建好之后,金朝把都城从上京(今哈尔滨市阿城区白城)迁移到了中都(北京),金中都之称由此而来。 这是金中都公园北段即白纸坊桥南至广安门之间挨着西二环的一段所立的纪念物,不知应该称呼它什么,非塔非碑非亭,底座上刻写着“金宫殿故址”。金中都遗址与元大都遗址不同,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遗迹了,现在地面上仅存的3处金中都城墙遗址全在丰台区,是一些零碎的遗址遗迹了,而元大都的城墙遗址还保留着挺长一段土夯城墙遗迹。 这是北段遗址公园里铺在地上的又一张北京古城池地图,和那个挂起来的地图是一样的。从这张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金中都城池基本上等于是在现在的北京城的南部,而元大都城池是在北部,明朝时向南移了一下,皇帝住的宫城就成了如今的北京故宫范围。而金中都宫城被一把大火焚烧殆尽,荡然无存了。 金中都遗址公园也有相当于护城河一类的水系,河两岸绿化建设得不错,成为比较优美的旅游观光带。西二环这一段基本上都成为了金中都公园的一部分,现在各种花卉相继开放,景色非常美丽,尤其在这疫情期间,更觉得珍贵,更觉得活着的美丽,有了不同于往年的意义。 河堤上垂柳垂下的绿丝绦很长的,根本无法拍其全貌,新生的嫩叶与柳毛狗像展翅的蜂蝶,在风中飘荡起舞。 白色的玉兰花正当开放的时候,白玉兰显得高贵文雅大气,花瓣肉质肥厚,几乎是洁净无瑕。这几树玉兰花长在河堤的斜坡上,站在河堤护栏边上往下拍,终于拍到了玉兰花的正面开放照了。玉兰花在枝头上是向上开放的,很难拍到它的花心,它的仰面照,一般的都是侧身照。树那么高,你怎么从上往下拍啊?除非用无人机。而这段河堤上的玉兰花给你提供了地势上的优势,使你能够很好的拍到它的美照。 藕荷色的玉兰花很艳丽。但玉兰花的花期很短,几天的功夫就谢了,不及时观赏拍照,它就成了残花败柳了。 玉兰花的花期有不同,像这些玉兰花正在含苞待放,而有的完全是怒放了,不同的品种开放的时间有先后,这样就把观赏玉兰花的花期延长了。 丁香花含苞欲放,丁香花开了是很芬芳的,香气扑鼻。<div><br></div> 还有牡丹也是含苞待放,春天就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只要你有时间就可以尽情欣赏,享受美好,享受春光。 以下图片为杏梅花。树上挂有它的名签,不是我乱说。我的远在郑州的侄女看到我在QQ空间里发的图片,还诧异是杂交的品种,以为是杏树与梅树的杂交。我告诉她,杏梅是杏的一种,早就有的品种,家养的杏梅果实比较大,好吃,市场上都有卖。杏子的品种很多,风味各不相同,比较常见的有俗称的干碗杏,成熟时一掰就离核开了的那种。2017年到敦煌去旅游,杏熟的季节,当地还专卖一种杏子叫“李广杏”,为什么叫专卖呢?因为当地政府官方定价,指定市场和摊位对游客销售,不让随便卖。把汉朝大将李广的名字用来作为一种杏子的命名,这很有意思,而且定价一市斤8元,觉得挺贵的,当年绝对是高价,但出于好奇还是买了一些品尝一下。还别说,真的很好吃,酸甜可口。那年夫人没有随我一起出游,为了让她也品尝一下,没舍得全部吃掉,特意留了十几个,一路颠簸从大西北带回北京,回到京城时几乎要烂掉了。<div>初春漫山遍野开放的山杏花比较壮观,但那种野生的山杏花很小,结的杏子也小,很酸,不好吃,但山杏的核可不小,杏仁可以拿来做饮料的,不知道杏仁露的原料是什么杏子的核仁。</div> 这种杏梅花比山杏花大很多,山杏花一般都是单朵,而杏梅花成簇成串,花形也漂亮得多,颜色十分艳丽,花蕊伸出花外,婀娜多姿。和梅花的区别在于花朵比梅花大一些,颜色单一,而梅花颜色多种,以粉红、大红、紫红居多,当然还有黄色,如腊梅。从树干上区别就是杏树枝干上长有刺,虽然不多,但还是能看到,而梅树则无刺。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下图几组雕塑表现的是建都之始,金朝丞相张浩与建筑工匠研究都城的规划以及营造方式;工匠们测量及施工场景。 金中都公园并不能囊括历史上金中都的全部范围,中都都城从现在的白纸坊桥南向南经菜户营一直延伸到右安门附近,东南角在今四路通,东北角在今宣武门内翠花街,西北角在今军事博物馆南皇亭子,西南角在今丰台区凤凰嘴村。区域也是不小,从现在制作的地图上也能大致看出它的范围。从金中都算起,北京作为都城的历史(元明清)至今就有八百多年了。金中都公园因此不能称为遗址公园,园中并无遗址,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纪念公园,其中只是包含了金朝宫殿的位置(由于毁灭,没有遗迹)。 这个是建都之始纪念馆,疫情期间不开馆,无缘参观了。 金朝中都都城建于金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左侧的小字标明),至金贞祐二年(公元1214年)迁都汴梁(开封)为止,作为金朝的都城持续了63年。后来的元朝(1272年)定都北京,以水系为依托,在金中都的北面重新建设都城,史称元大都。 据说这是金朝时期的雕塑品,现在仿制存于此。 建都纪念阙(quē):1、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以及宫殿入口处的双柱的名称,所以被称为宫阙;2、皇帝居处,借指朝廷;3、京城,宫殿。现在在这儿建一个这样的阙,和纪念碑的意思差不多,但显然比纪念碑还要高大,原来此处是金朝的宫殿所在处,因此用阙这种样式比较合适。这也肯定是文物专家、历史学家出的好主意。 这个铜质的坐龙据说是出土的金代遗物仿制品,这个坐龙的形象也是金人独创。我们以往看到的龙的形象都是飞舞在天的,像这样狮子般的坐在那里的还真是头一遭,龙尾也变得和狮子尾差不多,这是龙与狮的杂交体,这金人还真的会琢磨! 这一组雕塑表现的是金人游牧的主题,白山黑水间青草依依,健硕的金代青年游牧休息。卸鞍、抚马、惜马之情跃然眼前,表现出女真族人渔猎、游牧的民族特点。 这种粉红色的花朵是“榆叶梅”,有标签为证,它在颜色上胜杏梅花一筹,花朵繁密,全部盛开后更是夺人眼球,因此常作为绿化观赏花卉栽植。 金中都公园到此为止,这是西二环路向南二环路的转弯处。 把口罩抹下来自拍一个,作为我疫情期间游览金中都公园的纪念,这也是一个历史性时刻,哈哈哈...... 喜欢我图文的新老朋友,请点击文章开头作者“享受余晖”的名字或长按、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就可以关注、订阅我的微信公众号和美篇号了,关注或订阅后就可以看到我以往发表的更多图文,供你休闲浏览阅读。老骥伏枥,拍照码字皆不易,欢迎打赏鼓励,老夫将不胜感激!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