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之~“黑五类”

王老师写作工作室

<p>&nbsp;&nbsp;&nbsp;&nbsp;我们哥四个的出生年代横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哥和四弟差7岁。在那个年代,养活四个狼巴子似的男孩,难度可想而知。而在我们童年的记忆里,没有辅导班、补习班,没有无所不在的安全教育,每天都是疯了似的玩耍,恣意“挥霍着”花样年华。</p><p>&nbsp;&nbsp;&nbsp;&nbsp;下午放学后,我们哥几个,还有各自的伙伴,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个小孩,汇到院子里,一天之中本该安静的时间,重新喧哗起来。大家各自为战,有的玩摔三角,有的顶拐,有的拍火柴盒,有的摔皮牛,也就是摔陀螺。到现在我都不明白,两个毫不相干的东西,为什么会成了一件东西。</p> <p>&nbsp;&nbsp;&nbsp;&nbsp;男孩子玩起来,嗨起来是没有节制的。一会儿功夫,有的脸上汗水混合着尘土流淌下来;有的鼻涕鼻涕垂到嘴上,可瞬间一吸溜,鼻涕又吸回鼻腔;有的玩着玩着,就打了起来,甚至哭鼻子了,不碍事的,明天照样还会一起玩的。</p><p>&nbsp;&nbsp;&nbsp;&nbsp;月亮升了起来,爹娘反复劝很多次,同伴们才会恋恋不舍地散去。此时,娘总是叹息说:怎么就没有女孩来玩?一堆和尚啊!真是怕你们长大,你们富农孩子啊。</p> <p>&nbsp;&nbsp;&nbsp;&nbsp;现在的孩子可能对家庭成分太陌生,但是那时,每个家庭生生被划成几个阶层:富农、中农、贫农等。最差的是地富反右坏,属于黑五类,我家就被划为富农,原因可能是曾祖父做过民国政府的地方官,而且置买农田有点多。那时候,黑五类要受批斗,他们的子弟无法考学,长大后打光棍的很多。</p><p>&nbsp;&nbsp;&nbsp;&nbsp;后来学习历史,才知道元朝时,也有阶层的划分: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阶层最低下的是南人。大概和这类似吧?</p> <p>&nbsp;&nbsp;&nbsp;&nbsp;所以,看着我们一天天长大,娘总是心事沉沉滴地自言自语:等你们大了,找不到媳妇,我给你们洗衣服都洗不动啊。说完,便有两行泪落下来!</p><p>&nbsp;&nbsp;&nbsp;&nbsp;那时我们小脑袋里,根本没有娶媳妇这个概念。不过,忧虑还是有的,就是每学期开学时,需要填写家庭成分表,每到这时,看别人填贫农,心里羡慕的不得了。我每次都回家问娘,该填什么?娘原本高兴的表情陡然暗下来。娘运用她的智慧,让我们填写“上中农”。</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当时,我们的语文老师叫石连恩,本来,这是不合规矩的填写方法,但是他默许我们这样填写。现在,每次遇到年逾古稀、身体硬朗的石老师,我都对他心存感激,谢谢他不动声色的善良,呵护着我们脆弱而敏感的自尊!愿所有的善良都得到护佑和回报!</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进入初中后,填写家庭成分的规矩才被废除。我们心头的那块大石头,别人可能无从知晓,但压的我们好疼!</b></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不蒸馒头争口气”是爹娘时常挂在口头的话语,爷爷也告诫我们不学习自己没奔头,家庭没希望!以那时的年纪,根本不明白他们话语里的道理,也不会为了某种目的去做什么,但还是为了不让他们失望,去执着地学习。</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很庆幸,在知识无用论盛行的那时的农村,在看不到希望的迷雾里,我们家却有着极好的学习氛围。煤油灯下,几张脸庞被熏黑,鼻腔呛满油烟,但一个个埋头学习的表情那么坚毅。<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大哥学的非常苦,从许国章英语到各类学习资料,在别人看不懂,甚至耻笑的世界里,一马狂奔。</b></p> <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若干年后,我们这群黑五类子弟纷纷走出家门,我们的下一代也陆续奔向外面的世界。</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长大了,逐渐明白,不是所有的付出都需要一个目标来支撑,你所要做到的是,在相应的年纪,执着去做该做的事!</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自在飞花:致力于创作有情怀、有温度的文字!微信wl971865007.</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