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云缠雾绕的群山之中,一块块能够映照这蓝天白云的青石板、青石条筑造的茶马古道,沧桑、岁月、战乱、动荡抹不掉她往日的铿锵与马蹄声,也抹不去她沉积厚重的历史和镌刻在大山深处采茶人的记忆。</p> <p>岁月湮没不了的辉煌</p><p>倚邦古茶山,被众多古籍所记载、曾是“古六大茶山”的政治、军事、经济、交通中心的倚邦古茶山,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如今人们对高品质普洱茶的逐渐、重视中,倚邦的辉煌重现了。</p> <p>倚邦,一直是普洱茶中一个充满传说的存在,长期以来也被誉为“古六大茶山”之首,同时充当着旧茶马古道南道发源地的角色。据当地茶农介绍,1942年以前的倚邦街,就是马帮走向普洱府的起始地。清朝初、中期向朝廷纳贡茶上百担普洱茶,即以倚邦茶为主,普洱茶的名气可以说是从倚邦开始的。</p> <p>说到倚邦贡茶,不免让人想起这样一个人,清政府任命的第一位贡茶采办官——曹当斋,四川人,和我还是老乡,因此,特地前往朝拜。他曾是六大茶山的最高管理者,在他的治理下,六大茶山社会秩序逐渐安宁,民族和睦、商民乐业,普洱茶持续兴旺。清朝中后期,普洱茶制茶交易中心迁往易武,并且随抗日战争爆发,所有的茶号全部停业,倚邦的茶商茶农逐渐迁移歇业,热闹喧腾了200多年的倚邦陷入冷寂萧条,然倚邦成为茶马重镇的历史地位已经字字载入了史册。</p> <p>独具帝王之气的倚邦皇家贡茶</p><p> 倚邦茶山小叶种普洱茶特点:倚邦是小叶种为主,芽头较小,条索较短细,汤色黄绿,叶底黄绿,苦淡,苦中带甜,涩显于苦,汤质饱满;回甘快且较长久,香气显,由于长于山野,环境好,山野韵好,杯底留香;口感上颚香甜微有蜜感,稍苦,舌后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p> <p>倚邦古茶树普遍分枝密,茶树高3~12米,根基围30~100厘米。叶基楔形,叶长叶宽脉对叶身平或微隆,叶缘平。绝大多数的茶叶叶片色泽呈深绿或绿,树龄均在300~500年,据茶科所研究公布,最长树龄在1200年!</p> <p>今天走进倚邦,远远的就能闻到古茶的清香,茶号遗址、大庙基台、土司府的柱脚石、“龙脊背”石板街、普洱府的茶令牌,乾隆皇帝的敕命碑,这些遗物、古迹是凝固的历史,记载着倚邦的伤痛和它曾有的辉煌。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与易武茶山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倚邦茶山的土壤虽与易武茶山的相近,但这里山高谷深,江河纵横,气候湿润,阳光充足,冬季雾多,有着茶树生长所需的一切物质条件和自然条件。因此,倚邦贡茶名不虚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