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约之旅(7)-圣城耶路撒冷.橄榄山

王崇德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如果上帝给世界十分美丽,</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那么,九分给了耶路撒冷 ,</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剩下一分留给世界上其他的地方;</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如果上帝给世界十分哀愁,</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那么,九分给了耶路撒冷,</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剩下一分留给世界上其他的人。”</h1><h1>——这是犹太智慧经卷《塔木德》对耶路撒冷的描述。最后两天的行程,我们将要进入圣城耶路撒冷。<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我们期盼着触摸圣城的沧桑历史和独特魅力,</span>去倾听圣城几千年的诉说。</h1><h1> 2019年3月1日上午,我们告别约旦,乘车沿着死海北边沿岸,再次进入以色列。进入以色列境内的安检是世界上最严格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过关入境是比较费时的,但还是比较顺利的。接我们的依然是最早的以色列地陪导游,自然少不了一番热烈的寒喧。</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沿着死海湖边前行,一路风光无限。</h1><h3><br></h3> <h1>  中午来到死海边的一个小镇用餐购物。中午时分从这里拍摄死海正好顺光,湖水呈现碧蓝色,美极了!</h1> <h3>  吃过午饭,导游临时调整行程,直接去橄榄山参观。两个原因,一是时间充裕,今天过关比较顺利,空出足够的时间。二是今天是周五,太阳一落山即开始了犹太民族雷打不动的安息日。</h3><h3> 这是车辆通过巴以隔离墙的检查站。全幅武装的以色列士兵在检查站严格检查着进入以色列的每一辆汽车和每一个人。我们住在隔离墙外面的伯利恒,每天都要从这里通过,进入耶路撒冷。每天都有大批在以色列境内打工的巴勒斯坦人在这里通过检查站,上午是检查站最繁忙的时候。这里不允许停留,更不允许拍照。</h3> <h3>  自2002年6月起,以色列开始沿1967年战争前以巴边界线修建高8米、长约700公里的安全隔离墙,尚未全部完工。其目的是将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地区与以色列彻底隔离开来,阻止巴激进组织成员渗透到以境内实施袭击。隔离墙的建设,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更是引起巴勒斯坦的强烈不满,但是以色列国内却安全了许多。应该说,修建隔离墙也是以色列无奈的选择。</h3> <h1>  伯利恒到耶路撒冷的隔离墙,最著名的就是英国涂鸦艺术家班克西带领多名艺术家,在墙面喷绘了很多反战涂鸦,非常吸引游客的眼球。现在这段墙面已被各种各样的文字和图案占满,成为这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政治人物成了涂鸦的对象。</h1> <h1>  没有时间下去仔细观赏,只能透过车窗拍摄几张留念。</h1>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下午2点多,我们登上了耶路撒冷老城东面的橄榄山。</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橄榄山位于耶路撒冷老城东面,海拔808米,记得在约旦尼泊山上摩西蛇杖下面的那块地标牌,标注从尼泊山至耶路撒冷橄榄山顶距离46公里,当年摩西日日魂牵梦绕,盼望能入迦南地,然而只能在尼泊山上向圣城方向遥望,能看到的就是这里了。</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橄榄山因古时候山上曾遍植橄榄树而著名,在《圣经》及其他宗教文献中屡见记載,如今橄榄山上的橄榄树已所剩无几,但圣迹却俯拾皆是。</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对基督教徒而言,橄榄山是基督教救世主耶稣为拯救世人而自己承担全世界所有的苦难和不幸,在此被出卖和被捕,以及升天之地。</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根据基督教传说,橄榄山与耶稣在人世间最后几天的一系列重要事件紧密相连。耶稣传道来到耶路撒冷后,每天都是白天在城里讲道,为穷人治病,晚上经过橄榄山出城到小镇伯大尼朋友的家过夜。在橄榄山上,耶稣曾向门徒预言耶路撒冷将被毁灭的命运,并为此而哭泣。</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面前正对着的就是著名的圣殿山,右边有着金色圆顶的是萨赫拉清真寺,而左边黑色圆顶的是阿克萨清真寺。</span></h1><h3><u></u></h3>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站在橄榄山的高处,耶路撒冷老城尽收眼里。</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是一座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城市,它至少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屡遭破坏却又备受尊崇,被反复争夺了数千年,至今仍陷于争拗纷扰之中。</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是一座神圣而又悲情的城市,其数千年来所享的尊荣与神圣、所受的苦难与蹂躏,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座城市可与之相比。</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作为三大宗教的圣地,耶路撒冷总是被笼罩在各种神圣的光环之中,对很多人而言所关乎的更多是出于信仰而非基于事实。</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这样一块狭小的土地上,几乎每一寸都曾寄寓着某种重大意义,三大宗教经卷古籍中那些曾经出现过的人物和事件,几乎都能在此找到痕迹。</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它的神圣使之成为历史上被频繁争夺的地方,一个又一个世纪以来,犹太教徒、基督徒、穆斯林在这里殊死争斗,以求独享它所代表的神圣与永恒。</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一次又一次的征服与被征服,令每一任占领它的征服者其所创造的历史,亦在一次又一次地经历着摧毁与被摧毁的循环,其过程往往是暴力而血腥。</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而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循环,又使这座圣城所笼罩的神圣光环得到一次又一次的升华,但无论经历了什么样的沧桑变幻,它总能涅槃重生,延续着自身亘古不变的永恒。</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这里,人类的无限欲望与永恒的追求发生着激烈碰撞,坚韧与固执、美丽与哀愁在此互相交织,彼此融合,无法剥离,美到极至,愁亦至深,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的地方都不可能复制和超越的特质,因为,只有它才是“圣城”——耶路撒冷。</h1><p><br></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古到今,多少人就在这里,从橄榄山上眺望耶路撒冷老城。眼前这片古老城堡里,密密麻麻的石头房屋与风格各异的尖塔、拱顶早已紧密地融为一体。集合了三千多年的历史烟尘与无数世代的哀怨情仇,被浓缩成了这座交织着美丽与哀愁的金色城池。</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耶路撒冷”这一名字,寄托了人们期盼圣城能成为一座"和平之城"的美好愿望,但历史上却承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战乱、破坏、毁灭,无不令世界上所有景仰它的人慨叹唏嘘!</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从橄榄山顶往下看,山坡上是层层叠叠的大片坟地。据犹太教传说,当犹太人的救世主弥赛亚出现,末日审判来临之时,上帝会让埋葬于此的死者最先复活。因此,这里便是犹太人最理想的长眠之所,但普通的犹太人绝非轻易地就能够得偿所愿。</h1><h3><br></h3> <p>  沿着当年耶稣走过的路走下橄榄山,路很陡。</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耶稣被捕后在此囚禁过。</h1>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半山腰处的一个清雅小花园内,有一座1954年由意大利建筑大师安东尼奥巴鲁齐主持设计并建造的“主泣教堂”。</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教堂规模不大,外观形如一滴泪珠,这是为纪念耶稣当年曾在这里,悲叹耶路撒冷将要遭遇不幸而留下了悲悯的眼泪。</h1><h3><br></h3> <h1>  这座礼拜堂窗户正中位置是一座十字架,窗户外面正对着圣殿山。据说当年耶稣就是在这个位置遥望圣殿,并预感圣殿将毁而哭泣。因而这个窗口很有名,许多人来此参拜。</h1> <h3><br></h3><h3><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 距离主泣教堂不远处,是一座犹如只存在于童话世界里的美丽宫殿,在青葱翠绿的树木掩映下,7个洋葱头般的拜占庭式金色圆顶在阳光下闪着金辉,尽显超尘脱俗、仪态万千,与对面圣殿山上萨赫拉清真寺的金顶遥相呼应,构成耶路撒冷最迷人也最出乎意料的一道风景,这就是俄罗斯东正教的“摩大拉的马利亚教堂”。是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纪念母亲玛丽亚.亚历山大德罗娃而建的,建于1885年。</span></h3> <h1>  从这个角度来看半山腰的犹太人墓地,也是非常壮观的。</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传说这是犹大和祭司长交易的地方。</h1>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橄榄山脚下有一座名叫“客西马尼”的橄榄园,园里长有八棵古老的橄榄树,树龄两千多年,他们见证了当年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在此发生的故事。</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传说,耶稣曾常来此地作默想和向上帝祈祷,就在这个橄榄园内耶稣被他的门徒犹大出卖而被捕。耶稣在此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夜。</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福音书记载,当日耶穌食完了逾越节“最后的晚餐”后,便与一众门徒来到客西马尼园祈祷。耶稣预感到自己将要受难的时刻临近了,忽然产生胆怯的念头,心中十分难过,汗流如雨。在向上帝做了三次祷告后,耶稣逐渐恢复了勇气和自信,决心坚定而坦然地接受未来的苦难。</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h1><h3><br></h3> <h1>&nbsp; &nbsp; &nbsp; 当地的祭司长带着人前来捉拿耶稣,耶稣门徒犹大因贪受了30个银币而将耶酥出卖,按照他们之前约定的暗号,犹大亲吻谁,谁就是耶稣。<br>&nbsp; &nbsp; &nbsp; &nbsp;这时,犹大走到耶稣跟前叫了一声:“老师!”并亲吻了耶稣。耶稣十分平静地对他说:“朋友,你要做的事就做吧!”<br>&nbsp; &nbsp; &nbsp; 之后,耶穌就被捕了。</h1> <h1>  这里面对着耶路撒冷古城的金门,如今已被封闭。金门是耶路撒冷一座古老的城门,在阿拉伯语中,该门称为“永生门”。在古代,该门称为“美门”。<br>  金门位于耶路撒冷老城,建于公元520年,一说建于7世纪下半叶,根据犹太教徒的说法,当世界末日来临之时,救世主弥赛亚将从金门进入耶路撒冷,带领犹太人上天堂,这个对象既包括活着的人,也包括已死去的。<br>  基督教也延续了这个预言,他们认为作为弥赛亚的耶稣将再次来到人间,通过金门进入耶路撒冷,开始末日审判。末日审判后,人间这个中间地带将消失,所有人的人都会上天堂或者下地狱。 这个说法,在传说是世界末日的千禧年,让不少基督徒深信不疑。1999年底有不少基督徒在金门附近搭起帐篷等待。BBC、CNN等全球各大媒体准备记录这一历史性时刻。最后救世主并未出现。信徒们抱怨那些宣扬末世论的神学家们,没有很好的领会精神。</h1>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紧挨着客西马尼园的就是著名的万国教堂,以纪念《圣经》中所记载的,耶酥在被捕前曾在此处向上帝作祷告,并坚定了心念,决心以一己之身承担起世间所有人的痛苦。</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现在的教堂是一座新古典主义方济各会教堂,由12个国家的教会捐助,于1919至1924年间由意大利建筑师安东尼奥·巴鲁齐在原来建筑的遗址上修建而成。</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教堂正面,由优雅的圆柱和石墩托举着三个高大的拱门,柱顶上分别矗立着手捧书本的福音传教士雕像。</h1><h3><br></h3>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教堂面对着老城的圣殿山,在正面门楣上方,一幅巨大的马赛克画在太阳的照射下闪耀着鲜艳的光芒。画中央的耶稣身着红袍,头顶光环,跪在地上向上帝祷告,两旁的人们用饱含希望的眼神注视着他。</h1><h3><br></h3> <h1>  以色列导游在教堂外面为我们讲解教堂的历史。</h1>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教堂内,深蓝主调的墙壁和天花板,以及棕色、紫色的彩色玻璃营造了一种浓重而忧郁的气氛。</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祭坛前面的地板上嵌有一块石板,相传耶稣当年就在这块石上向上帝祷告。祭坛上的正中是一幅名为《痛苦中的耶稣》马赛克画,而在两侧的马赛克画分别题为《犹大之吻》和《基督的被捕》。</h1><h3><br></h3> <p>  教堂的正中间是一幅马赛克画《痛苦中的耶稣》,耶稣跪在石头上向上帝祷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基督的被捕》</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犹大之吻》</p>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教堂的屋顶由12个拱顶组成,每一个拱顶代表捐资建造教堂的一个国家。</h1><h3><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耶路撒冷古城墙。</p> <p>  下午4点,我们进入耶路萨冷城区参观。</p> <p>  这里的街道不宽,甚至可以说不太繁华,但很干净,秩序井然。</p> <h3>  来到一处购物市场,有点像我们临汾的百汇。市场里面全是摆小摊的。</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商场外面的彩色涂鸦,非常醒目。</p> <h3>  来的不是时候,明天就是安息日,所有的开始打烊。</h3><h3> 安息日一词源于阿卡德语,本意为“七”,希伯来语意为“休息”、“停止工作”。是犹太教每周一日休息日,象征创世记六日创造后的第七日。它在星期五日落开始,到星期六晚上结束。当安息日开始时犹太教徒会点起蜡烛,停止工作,它作为节日,是以色列人与上帝订立的约定,是神圣不可更改的。而时间按当日日落时间而定。在二、三月份,这里下午5点多就日落了,所以当我们来到这里时,已经看不到多少购物的以色列人了。</h3> <h3>  市场内的摊位已经全部打烊了,十分冷清。看来我们还是迟了,只好随处走走吧。</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酒吧还没关门。</h3> <h3>  市场外面还有零星摊点在继续开着。这是水果玉米,籽粒饱满,看着就馋人。</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色的石榴让人想起了西安的临潼石榴。</h3> <h3>  街头,一些犹太青年已经换上了节日的盛装,静静等候安息日的到来。</h3> <h3>  这是一条有轨电车道。导游告诉我们,1967年以前,这里是一条军事分界线,东边的由约旦占领,西边由以色列控制。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后,以色列全部占领了耶路撒冷,并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永远的首都。</h3><h3> 凝望着这冰冷的钢轨,我们仿佛看到当年在此发生的激烈争夺战。从血雨腥风到和平守望,世界上哪一个民族不在渴望永久的和平与安全宁呢?</h3> <h3>  原路返回,送我们上车,导游-一个年轻忠厚的犹太青年,向我们道别,去过他们那雷打不动的节日-安息日了,我们再一次感叹信仰的力量。不是么?正因为世世代代对信仰的尊崇,才让这一个失去祖国2000年的民族奇迹般地没有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正因为信仰的力量,才让他们在失去祖国2000年后再一次复国;正因为信仰的支撑,才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战胜成倍于自己的敌人,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上建立起人间奇迹-一个流淌着奶和蜜的美地。这样的民族难道不值得我们敬重吗?</h3> <h3>  离开耶路撒冷,通过检查站,来到伯利恒。我们将要在伯利恒度过本次行程的两个晚上。</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伯利恒是以色列南部城市。<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是一座人口约3万人的小城,由于是耶稣的出生地而闻名世界,每年吸引全球数百万基督徒前来朝圣。</span></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伯利恒位于犹太山地顶部,耶路撒冷以南,海拔680米。</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伯利恒在历史上曾经被众多的帝国所统治。</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以色列控制着伯利恒的进出口,而日常行政由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进行管理。在现代,伯利恒以穆斯林人口占多数,拥有巴勒斯坦地区的第二大基督徒社区。</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后,以色列占领伯利恒。1995年圣诞节前夕,根据巴勒斯坦同以色列达成的过渡自治协议,伯利恒回到了巴勒斯坦人的怀抱。</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伯利恒夜景</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ed2308">巴勒斯坦</font></i></h1><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ed2308">海潮</font></i></div><i><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ed2308">巴以煌煌雳剑图,</font></i></div><font color="#ed2308"><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ed2308">勒铭犹自在神州,</font></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ed2308">斯文岂在千秋事,</font></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font color="#ed2308">坦腹真诚万里游。</font></i></div></font></i></h1><h1><br></h1><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ff8a00">午后橄榄山</font></b></i></div><i><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ff8a00">夜宿伯利恒</font></b></i></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ff8a00">三教同源地</font></b></i></div><font color="#ff8a00"><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ff8a00">频频起刀兵</font></b></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ff8a00">壮哉以色列</font></b></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ff8a00">绝处能逢生</font></b></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ff8a00">五次中东战</font></b></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ff8a00">无往而不胜</font></b></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ff8a00">环伺有强邻</font></b></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ff8a00">都付谈笑中</font></b></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ff8a00">国小格局大</font></b></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ff8a00">心中有圣经</font></b></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ff8a00">多少诺贝尔</font></b></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ff8a00">收入恁囊中</font></b></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ff8a00">犹太基督教</font></b></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ff8a00">天地三光共</font></b></i></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b><font color="#ff8a00">段协平</font></b></i></div></font></b></i></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