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石首终于圆了长江大桥梦

老木子

<p>文/老木子 2019-11-18 写于 北京 </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石首在1986年8月8日以前称石首县,从那撤县建市后才称为石首市,石首的古老与长江有着不可分的关系。</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是的,石首历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经济和交通等方面发展比较迅速,城市及乡村建设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除此之外,还有人们的勤劳勇敢,民风的厚道淳朴……这些都是石首的骄傲。</span></p><p><br></p> <p>石首界山口</p> <p>[现已建成通车的石首长江大桥]</p> <p>  石首与长江是不可分,但长江却把石首分成了南北两块。至到二0一九年九月二十八日,随着石首长江大挢的建成通车,才让长江天堑变成了通途。这是石首史上开天劈地的大事,这是值得永远铭记的日子。</p><p> 长江,这条由天上王母娘娘用发簪划出的一条人间“银河",这座大桥的建成,结束了让牛郎织女永远隔阻的历史。去掉了石首人民心中的痛,实现了石首两岸人民世世代代的梦想。</p><p> 石首城中的山是石首的魂,穿过石首的长江是石首的血脉,跨越大江两岸的大桥是石首的脊梁。山川、河流原本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福祉,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让人类生生不息。但它也会给人类及石首人民造成了许多不利。比如,山挡住了人们行进的路,水隔断人们活动的空间,还有水患等。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保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将梦想变为现实,是人们宏伟之举。石首长江大桥像一条巨龙横亘江滩,飞架南北,连接两碾(南碾,北碾子湾)。它具有大江的气势,它兼有高而大的壮美。它卧于长江之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不但毫不逊色,而且更添色彩!常说大自然鬼斧神工,我说人的创造力更胜一筹。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的古代神话,仅限于传说,耸入云天的石首长江大桥,彰显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是综合国力的体现,这才是石首一个真正的伟大的壮举!</p> <p>长江出峡图</p> <p>  神话故事反映出人们对美好世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沧海桑田的变迁,地理气侯的改变,人类社会的推进,石首这位从历史走来的沧桑老人,为了这梦想中的石首长江大桥,站着等了三千年!</p><p> 历史上的长江,在丛山峻岭中穿梭奔流,出三峡便肆意流淌。再无山峦阻挡,再无沟壑羁绊,像野马脱疆,恣意肆虐,四处漫延。至石首境迂回盘旋,形成九曲廻肠,称九曲荆江。江左漫云梦一片泽国,江右涌洞庭烟波浩渺,波浪滔天。长江、汉水相接,江河、湖水不分。</p><p> 【唐】 孟浩然 望洞庭赠张丞相</p><p>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p><p>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p><p>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p><p>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p><p> 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大约三千年后,曾经的水乡泽国,洪水带着泥沙逐渐冲积,形成沙洲滩涂。称两湖平原,但仍然有季节性水患。</p> <p>[石首陈家湖公园鸟瞰图]</p> <p>  荆江石首段右岸,除绣林、五码口少部分是花岗岩河岸,能抗洪水冲刷。但右岸大部分和左岸全部为淤积土和冲积层,河岸崩塌频繁。河床像巨龙左右摆动。于是便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一切都在改变,唯有青山依旧。如此说来,石首之山脉称作石首之魂不无道理。</p> <p>  南北朝时期,石首境内下荆江河床趋于清晰。两岸有高阜供人定居。荆江分流四口,两处在石首境内,即藕池口,调弦口。境内河港湖汊众多,將陆地割成零碎。人们往来互通,十分不便。有桥才通路,无船路不通。</p><p>  据石首境内扈城岗,走马岭出土文物显示,石首境内4一5千年前便有人类活动。夏时石首地属荆州(《尚书.禹贡》)。商属荆楚,西周属楚国。那时沒有郡县概念。</p> <p>水中"熊猫″——白鳍豚</p> <p>  秦(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以地理为径,分天下为九州三十六郡,废楚郢置南郡,石首属之(《湖北通志》)。</p><p>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武陵郡辖孱陵县,石首西片属孱陵县。</p><p> 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南郡下设十八县,石首东片属南郡所辖华容县。(古华容县治在监利周老咀西北)。</p><p> 三国时,赤壁之战后的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吳蜀瓜分荆州。石首所在的华容归蜀。那时,刘备在其蜀地绣林山迎娶孙夫人。建安二十四(公元219年),关羽兵败,石首所在华容县归吳。于是便有孙夫人在绣林山上筑台望夫。</p><p> 南北朝时,石首已置县,石首先属南朝刘宋,后属北朝周。</p><p> 五代时属南平国。</p> <p>刘备孙夫人雕像</p> <p>九曲回肠的长江</p> <p>(杜预,魏晋时期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p> <p>  石首置县始于西晋武帝初,杜预平吳定江南太康五年(公元284年),分南郡所辖华容县西南境,分南平郡所辖孱陵县东南境合置石首县,隶属荆州南郡。</p><p> 为什么在西晋置石首县?这是历史的机遇。与天势,地利,人和相关。首先,三国归晋,天下统一。有了统一,才有分划、调配不同属地重组新置的条件。笫二,长江在此地段九曲十八弯,需要设置县级机构,政令畅通,便于实施治理。第三,杜预任荆州太守,具备充分的智慧和能力。于是为中国版图上出现石首县提供可能,而且沿袭至今已有1735年的历史。</p> <p>  杜预,石首县的缔造者和创始人。杜预(222一284年),字元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西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博学多才,尤善谋略,故有“杜武库"之称。</p><p> 他一生战功卓著,是平吳定江南的主导者,治国理政的主持人。在荆州太守任上,他釆取一系列强兵富民的措施,做出卓越的功绩。深受百姓爱戴,称颂他为"杜父"。</p><p> 杜预置石首县的设想上报朝廷时,他对石首全境及周边做了充分调查研究,对长江水患,荆江治理,制定出一整套方案措施。于是就有了划分两郡两县之地置石首县的奏折。石首山立于江心而不倒,他决定以石首山为魂,取名石首。在他治理下,荆州江汉一带包括石首,局势安定,人被德化,水患治理,土地开发,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石首置县之创举于公于私都获得益利,从局部到全局都享实惠。但是,由于两岸人民融合增加,又带来以自然地理实体长江,将南北隔阻的苦恼。杜预虽然是桥梁专家,提出过"造舟为梁",曾在洛阳建造"富平津"大桥,而闻名于世,连晋武帝也称为奇妙。但在长江天堑面前,他却也无可奈何。</p><p> 由于杜预致力于强兵富民,所以南方之民歌颂他说,"后世无叛由杜翁,孰识智名与勇功"(《晋书.杜预传》)。</p> <p>长江江豚</p> <p>  在中国古时,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比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开发要晚。黄河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当中原文明进入繁盛发达之时,长江及以南地区仍处于蛮夷洪荒之中。杜预后裔,唐代诗人杜甫途径石首时,留下《石首早发》诗,其中写道:“挂帆早发刘郎浦,疾风飒飒愍愍亭午。舟中无日不沙尘,岸上空村尽豺虎。...."当时石首人口稀少,百里荒芜,一片萧条。北方社会矛盾激烈,频发战乱,人民逃离。两湖平原,及长江三角洲.广袤的土地,温和的气侯条件,为躲避战乱而南迁的中原士族及老百姓提供了安居之所。历史上中原地区"衣冠南渡"加快了南方地区的文明进程。</p> <p>[石首天鹅洲国家麋鹿保护区的麋鹿]</p> <p>水中"女神"——白鳍豚</p> <p>比较有名的“衣冠南渡",共三次: 一是西晋末期(公元316年),"八王之乱"国力衰弱,导致"五胡乱华",国无宁日,民不聊生。永嘉南渡,大批人口南迁,尤以南渡江左者最多。据《晋书.王导传》载,洛阳倾复,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二是唐末开平元年(907年),自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后,大量中原人口向长江以南迁徙。李白《永王东巡歌》:三川之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李白形象的描述当时乱局。三是北宋末期的“建炎南渡“,靖康元年(1126年),靖康之难爆发,赵构在杭州建立南宋。中原士族跟随着大量南迁。</p> <p>中原大地每一次浩劫,就出现大规模被迫南迁,也为江南地区发展带来生机。最终经济中心从中原转移到江南地区。</p><p> 站在雄伟壮观的石首长江大桥上,俯瞰石首大地美丽画卷。石首境内长江,藕池河,安乡河,团山河,久合垸河,均架起了大桥。石首的交通由“盲区"变成了"忙区`"。大桥啊!你是,通达四方的强市桥,飞架南北的希望桥,连接未来的腾飞桥,党和人民的连心桥,迈向富裕的幸福桥。抚今追昔,感慨万千。中国版图能有石首,石首能有今天的繁荣,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也少不了历史的机遇,还不能忘记古往今来忠心为民的仁人志士,社会精英,国之脊梁等的无私奉献!</p><p> 至此,我 谨以此文,对家乡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表示祝贺!同时也祝愿家乡的明天越来越好!</p> <p>石首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