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岁月》后序

渭水渔夫

<p class="ql-block">  人,一旦上了年纪,大多变得丢三落四,眼前的事记不住,过去的事忘不了。尤其我们这代人,一旦进入花甲之年,不仅时常会陷入对往事的回忆,而且还会过分地自责自怨,以此来减轻历史的负罪感。我自退休闲居,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失去了往日的交往圈子,因此,很快便养成了追忆往事的陋习。</p><p class="ql-block"> 童年的记忆,它犹如一幅幅简笔画,画中的故事虽然断断续续、且情节互不连贯,甚或,故事只有开始,不知结局,但它却能反映出我所经历的时代和社会变迁的大意与走向。现在,随手捡起这些往事里的任何一件,只要稍加背景勾勒,故事的来龙去脉便清晰昭然。童年记忆里的人,大多面目模糊,无名无姓,更谈不上血肉丰满,但是只要你把他们镶嵌于共和国发展壮大的画卷里,这些人的人品、性格及言行,都无不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他们的所作所为,正是国人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历史见证。</p><p class="ql-block"> 由于生活阅历所限,我没有经历过大的社会世面,也没接触过权贵人物,对于芸芸众生,也没有过多地洞察与了解。在我的生活圈子里,只有寂寞的故乡,只有单纯的校园,我所相处的人群,只有简单的人际关系、工作关系。因此,我只能用便捷的表达方式来写我曾经遇到过的人和事。</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一代人,命运坎坷,虽然生于和平年代,远离战争与硝烟,但却一直处于政治运动的旋涡之中,也曾经历过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两条路线、两个司令部的斗争,可以说伴随我们走进了人生的中年。要不是改革开放结束了那无形的、不见硝烟的内斗,我们这代人将终生不得安宁。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们这代人就真正成了名副其实的“运动分子”,就真正成了探索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小白鼠”。</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搞政治运动,这一重大国策的确立,让我们一些恋旧心结特别深重的人,一下子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他们倍感失落与失意。他们整天沉溺于当年那火热的斗争而不能自拔,他们念念不忘当年的叱咤风云与敢想敢干,念念不忘当年的造反派脾气和为所欲为。于是,在这自媒体时代,这些恋旧之人,时不时就出来吐槽一下当前的世风,怀念一下那个曾经让他们风光无限的时代。时不时就拿那时的“干群关系和谐”、“干部清正廉洁”、“人人平等,没有贫富差距”、“社会高度民主”等等美妙境况来说事。在这些人看来,似乎改革开放让国人吃饱穿暖、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国泰民安,非但无功,反而还十恶不赦了。</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些恋旧之人怀念的那个时代,并未远去,经历过那段岁月的我们尚在,所以,我不愿八卦别人的二手生活,我只想用自己的第一手人生,告诉读者真实的过去与曾经的存在。过去决定着现在,我虽不能掌握自己的历史,但我却能以虔诚敬畏之心来追忆以往的历史,以还原我们曾经经历的那段岁月。</p><p class="ql-block"> 为了表明笔者并非地富反坏的后人,并非封建社会余孽,我的《乡韵》记事从解放前我的祖辈说起,起笔似乎有点远,可我觉着很有必要,一则,在我们这个历来注重讲出身的国度,只要不属剥削阶级的孝子贤孙,就不会招致过多的上纲上线,就不会被随意扣上各种大“帽子”。二来,让追忆的往事有了连贯性、让故事里的人和事有了历史沧桑感。这样,还可以形成新旧社会的对比,从中可以看出社会的不断进步、国家的逐步富强。</p><p class="ql-block"> 感谢今天这个时代给予人们丰厚的物质享受和宽松和谐的政治氛围,感谢这个时代给予人们更多的话语权,感谢社会进入了自媒体时代。自退休闲居,笔者没有其他爱好,百无聊赖,于是,在网络的诱惑下,涉足了《微博》、走进了《美篇》与《头条》,并不时将自己对生活的看法与体验发到网上,以打发消磨寂寞的时光,日积月累便有了这二十多万字的《守望岁月》。现在,我不揣冒昧,斗胆将这些网上草就的快餐,按文章体裁重新编排,变为纸质文字,惴惴不安将它献给读者,真可谓诚惶诚恐。好在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只要“三观”正确,人人都有发表言论的自由,也有批评与反批评的权利。好在对以往这段历史,党和国家已作出了定论。我所追忆的那些往事,完全可以用党的《决议》来印证,相信那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更不会因我追忆出现的偏差而失真。</p><p class="ql-block"> 《守望岁月》所收入的散文、杂文、随笔及诗词,写作时间跨度大,文章内容,因时过境迁,所表达的主旨也不一定合乎时宜。尤其是一些时评文章,主观色彩过强,要读者现在接受其中的观点,可能是强人所难。微博,作为网络时代新兴的一种文章样式,深受网民青睐。因此,“浪花点点”收录了近两年笔者所写的微博。</p><p class="ql-block"> 拙作在编辑过程中,唯一感到遗憾的是:一些涉及古代典籍的文章,其中有几处引文,由于电脑字库的限制,没法呈现原字,只能用假借字,这给读者准确理解原文造成了不少的障碍,敬请读者谅解。</p><p class="ql-block"> 散文如果只是传达了一些信息、讲述了一些常识、而缺少文采,那么,它就不能算作文章。“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深知自己草就的这份快餐缺乏精心烹调,远不能入文章之流,我们只能把它算作凡人凡事备忘录。既然如此,那么,就让这份备忘录留住我们这代人曾经的喜怒哀乐、迷惘和困惑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