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这周的综合实践课和道德与法制整合课程,老师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只需要非常简单的材料,一分钟就能玩的光影小游戏。</p><p>我们把纸杯挖掉底部,把透明塑料纸蒙在底部圆孔处,用皮筋儿绑好,然后就可以在塑料纸上自由作画。</p><p>勾边的部分最好用记号笔,这种笔比较容易在塑料纸上着色。其他颜色可以用水彩笔涂染,当然,如果你有彩色记号笔,效果就更棒了!</p><p>画好之后把家里的窗帘拉上,灯关上,用手机的手电筒从纸杯的宽口照射进去,让光线投过纸杯和塑料纸,打在一面干净的墙上。画的图案就投射到墙上啦。</p> <p>我们的水彩笔不是很容易上色,但是淡淡的晕染效果也不错。</p> <p>旋转纸杯,这朵花也跟着旋转起来</p> <p>实验初步成功,忍不住在纸杯前比一个小心心,看,它也投射到图案中了。</p> <p>再来比个剪刀手看看!</p> <p>剪刀手离纸杯很近,投射出的图案很大,但是把手离得更远些(更靠近墙面的方向),剪刀手的投影就变小了呢!</p> <p>再看看图案本身,如果我们把纸杯离手机远一些,投射的图案就小</p> <p>纸杯离手机越近,投射的图案就越大。</p> <p>这下我们来了兴致,又试着改变了我们和墙面的距离,我们发现,当纸杯和手机距离一定的情况下,它们整体离墙面越远,投射的图案越大,离墙面越近,投射的图案越小。</p><p>这远远近近,大大小小的关系,有什么道理吗?</p> <p>妈妈建议我们画图看看。</p> <p>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手电筒射出的光线是直的。在这个图里,我们用一个小太阳代表光源,假设距离光源和纸杯,有三堵墙,最远的是a1,其次是a2,最近的是a3。那么假设光从纸杯底部透过透明纸射出来成一定的角度(这个角度到底是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是如果光源和纸杯的距离不变这个角度好像是不会变的。</p><p>那么,投在最近的墙上图案比较小,投在最远的墙上比较大。这个图示是我们按照实验的结果推测的。</p> <p>刚才是从侧面看,试着从上面看,三堵墙由远到近还是a1,a2,a3。那么投影的宽度也是a1最宽,a3最短。</p> <p>下面加上剪刀手看看。请原谅我们这个剪刀手画得有点丑(😓),为了看得更清楚,还把它涂黑了。</p><p>当小手手离纸杯非常近,近到几乎要贴在图案上的时候,可以想象这个小手手跟图案相比是很大的,光照投射出来它的影子大概在b1和b2的范围之间。</p><p>那么,无论投在哪一堵墙上,看起来它都是很大的。</p> <p>这回我们把手放远一点,手本身是并没有变大的,只是离纸杯和光源更远了,我们假设它非常接近离得最近的a3这堵墙吧,如果我们想象光线已经打过来了,快要到a3的时候被剪刀手遮挡住了一部分,这一部分光线造成的阴影,和我们直接把剪刀手贴在墙面上几乎一样大了。剪刀手投在a2和a1的阴影则会更大。</p><p>但是同一堵墙,比如a1,小手离纸杯越近,投在a1上的阴影越大,最极端的情况我们把手贴在a1这堵墙上,会怎么样呢?这时候剪刀手只能遮挡到和手一样大的光线,造成一个与手同大的阴影。</p> <p>到目前为止,我们研究了在纸杯和光源之间距离不变的情况下,墙面远近及遮挡物远近与投影的关系。</p> <p>现在再看纸杯和光源之间的距离问题。</p><p>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当纸杯和光源距离较远如a1,投射的图案较小;当纸杯和光源距离较近如a2,投射的图案较大。就像下图这样。</p><p>但这是为什么呢?</p> <p>我们有一个猜测:</p><p>当光源离纸杯较远的时候,关线照到了很大的空间,这时候可以发现墙面是有光的。穿过纸杯投到墙面上的圆形图案是其中的一个部分。</p><p>而当纸杯和光源非常近的时候,光线的大部分都通过纸杯投出来了,这时候投到墙上的图案几乎集中了全部的光。</p> <p>我们试了一下,在光源离纸杯非常远(大概一米)的时候,投射出来的图案仅仅拥有一个小黑边,黑边内外都是亮的,也就是说,都有光。</p> <p>不知道我们的研究是否成立,也许我们猜想得不对。但我们喜欢这种“在思考”和“在探索”的感觉。</p><p>上周我们看了一个关于宇宙的纪录片,中文译名叫做《旅行到宇宙边缘》,里面有一句旁白深深地触动了我们:</p> <p>“有时感觉我们看到的越多,了解的却越少”,或者说,越会发现,我们懂得的越少。这正是我们在探索各种问题中的感觉。</p><p>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p><p>我们习以为常的事物,却有数不清的谜。</p> <p>感谢您的阅读,我们是悦晞和悦晗,探索二人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