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辈人(五十周年)1970.12.28.__2020.12.28.

大翠一崔翠娥

<p>当年.响应毛主席号召,扭转北煤南运,来到洞井.阳郑,浴血奋战共同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日日夜夜灬。(1970—2020)</p><p><br></p><p>前言:</p><p>上世纪60年代未期,伟大领袖毛主席根据国内外形势的需要,发出了“扭转北煤南运”的最高指示,金华县政府组建夺煤指挥部,并在北山中的洞井、阳城二村成立“五二〇矿区”,开展“夺煤大会战”运动,人员由部分退伍军人、各企业单位中抽调组成,并于七十年代初分批进驻二村。当时的金华县城关镇根据矿区发展需要,又于1970年12月中旬在城关镇范围内招收了一批无缘进校门、待业在家的17至20岁左右的少男少女们,经一周短暂的上岗前培训,组队前往矿区。这就是我们终身难以忘怀的一天:一九七O年十二月二十八日!</p><p>那天,我们这批近百人的小小年轻人,在城关镇大院内集中后,列队从旌孝街、义乌门出城,沿金一义国道步行前往洞井.阳郑。由此,这群正当二九年华、怀揣着对人生美好憧憬的青年男女们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掀开了迈入社会的第一页。那天经过35公里左右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目的地—洞井、阳城二村,分别寄住在十分简陋的农民家里,工作地点分为二地:一在阳城(五号井)、一在大唐(三八井)。从此我们开始了大山中的生活,群山也就此与我们结下难忘之情、不解之缘!繁重、危险的体力劳动,简单、枯燥的生活环境就在大山中日复一日地延续着……由于我们年轻、由于我们懵懂,所以我们开心、所以我们快乐!少不更事的我们就此结下了跨跃半个世纪也难以忘怀的情谊!</p><p>正是由于这纯洁无瑕、亲人般的思念,故2016年在崔翠娥老连长举臂发布“五二〇”集合令时,我们这群分別几十年两鬓斑白的兄弟姐妹们从各个角落蜂拥而至。随着以何海涛为会长,崔翠娥、黄友龙、李诚为副会长的“五二〇”战友会的成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及鲜明的目的性,使战友会充满了活力。五年期间,分别组织了:洞井、社阳、雅畈、武义、仙都、湖海塘、兰湖、喻斯等地的团队活动,每次活动均得到了战友们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组织者们为此甚感欣慰,并愿为战友会的永存献出应尽之力。借着每次活动的机会,我们凝视着对方,岁月在彼此的肉体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万花筒般的人生历程,其间的酸甜苦辣、社会变革的阵痛挥手间烟消云散、一笑了之。我们笑谈曾经的磨难、曾经的艰辛,品味曾经的开心快乐!</p><p>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是我们结缘的五十周年,战友会成立了筹备组,谋划了一些活动,以此记载我们的昨天和今天,期望给我们的明天留下永恒的回忆!战友们:让我们期盼为下一个五十年再相聚……健康.快乐.就是我们的目标!看见画册就象见到了昨日的你.我.他.为我们的友谊喝彩!为我们的大家庭分享幸福快乐!开心每一天!。</p><p>借此机会,代表全体战友向何海涛会长对每次活动的大力支持和无私奉献表示感谢!同时感谢崔翠娥牵头的工作班子辛勤付出! 薛建良手笔</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当年"三八井"的战士们的珍贵照片。这是当年登上金华日报头版新闻报道封面。</span></p> <p>"湯溪哈么."李根银。城关镇夺煤营书记。</p> <p>来再兴、吴金成。</p> <p>胡权有.芦丽玲.汪艳春.班.排.和金华布厂的支援小分队。</p> <p>徐美洵.崔翠娥.(徐美洵提供)。</p> <p>张志明、江炳炎、余梅英,宋维芬、胡竹红、蒋蔚琴。</p> <p>沈馨儿、张巧云、朱桂琴、周芬华、吴金成、来再兴、</p> <p>胡邦忠老大哥。他是金华红卫运输公司派出夺煤战士。</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金华布厂的夺煤小分队和我们战斗在一起。</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汪艳春"娃娃"排里的战友和金华布厂小分队的王丽云等战友们。</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当年的芦丽玲、胡竹红</span></p> <p>何海涛.李根荣.朱桂琴.徐建珊。</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当年的江炳炎和朱日平</font></h3> <p>当年的张志明小帅哥。</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当年的陈兴华、胡竹红、丁巧云</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当年的应庆祥</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当年的丁建芳.李月兰</span></p> <p>王惠芳</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当年的,张梦华,周爱金,余梅英。</span></p> <p>胡竹红和她的几个小战友们。</p> <p>余梅英.沈馨儿</p> <p>王诗云.陈淼鸳。</p> <p>袁福英</p> <p>傅金花</p> <p>汪艳春.徐美洵。</p> <p>陆洪贤</p> <p>沈致远.江炳炎。</p> <p>付延亭.杜和生.沈致远.陈勇珍。</p> <p>付𨒂亭.沈致远.陈勇珍.杜和生.许雁秋.蔣福英.叶菊仙。</p> <p>阵莲妹.倪琴琴..李月兰</p> <p>杜加明</p> <p>陈莲妹。三八井一排排长。</p> <p>小黄慧芳等</p> <p>许雁秋.汪艳春.何素莲.吴小云等。</p> <p>钱兴尧.戴志达。摄于阳郑配电房。</p> <p>县煤矿.付炳甲。拍摄于阳郑。</p> <p>李根云.七十年代拍摄。</p> <p>钱兴尧.拍摄于阳郑</p> <p>张梦华</p> <p>楼塔等化学制品厂的支援工。</p> <p>程汉霖.李牛根.吴邦中.陈小奶等三代会代表。</p> <p>宋维芬。</p> <p>叶立友.张志明.周纯华.周金航.朱荣根。</p> <p>周芬华.沈馨儿.朱桂琴</p> <p>周芬华.沈馨儿.朱桂琴.吴金成.来再兴。</p> <p>布厂支援工:陆海菊.吕玉芬.地建支援工. 程汉霖.诸葛瑞林.应庆祥.</p> <p>杜加明.李诚。</p> <p>蒋巧云.沈馨儿</p> <p>刘金平.何国光.楼孟焦</p> <p>"小兰溪"郦志伟</p> <p>赵美华.李月兰</p> <p>李月兰.陈莲妹.彭金华。</p><p><br></p> <p>.胡竹红.王金花</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当年的二大美女:朱桂琴,徐建珊。</font></h3> <p>陈兴华</p> <p>陈莲妹.彭金华.等</p> <p>赵美华.陈莲妹.汪艳春.小黄慧芳。</p> <p>江炳炎.陈莲妹.吴金成..周纯华。</p> <p>"小李孑".李剑宏。</p> <p>严爱娥.彭金华</p> <p>何晓云.吴宝玉,刘素红.崔翠娥.吴小云。</p> <p>董立汉,李根荣。</p> <p>朱心中</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回金后,</span>2016年6月1日,煤矿<span style="color: rgb(0, 0, 0);">17个战友第一次相聚在江南农家乐,</span></p> <p><b style="color: rgb(0, 0, 0);"> 四十六年后重回旧地</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2016年6月14日上午,古朴的山村---金华源东乡洞井村,迎来约三十二名特殊客人,他们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参加金华夺煤大会战的,原金华520矿区部分人员,使寂静古村落顿时热闹起来。</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夺煤大会战,在如今看来是得不偿失的,但平心而认,我以为毛主席的考虑还是有前瞻性的。1969年发生了多次"苏修"军队入侵我国的边境武装冲突事件,加剧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对发生战争危险性的估计。一旦发生战争,特别是北方进入战争状态,南北运输受阻,势必影响战局。而我国的煤矿主要集中在北方,这个时候,大力开发江南煤田,扭转北煤南运客观上又成了毛泽东"要准备打仗"的现实需要。</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毛主席发出了"扭转北煤南运"的号召。最高统帅一声令下,全国无不闻风而动。1969年12月24日至29日,浙江省革委会召开常委扩大会议,酝酿1970年实现"特大跃进",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一场"夺煤大会战",地市县成立夺煤指挥部,大搞"小煤窑"。金华也不列外,从各行各业抽调精兵强将,组成了"金华520矿区",驻地就是如今的源东乡洞井村。下辖"金华县煤矿"、"手工业夺煤营"、"新狮夺煤营"、"城关镇夺煤营"等十多个夺煤营。另外从金华城关镇招收了百余名,从15岁到20岁的社会青年,我就是被招工的社会青年之一。上千人在"阳城"、"唐家"挖掘了十数口矿井,掀起金华夺煤大会战的高潮。那时,单位实行军事化管理,干部分别称"营长"、"连长"、"排长"、"班长"等,职工叫"战士"。</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今天带队重游旧地是我们的崔连长,她泼辣干练、风风火火、敢说敢干,是位铁娘子,群众威望很高,这次也是她振臂一呼,几天时间就聚集数十人,发起"重游当年旧地,回忆昔日青春年华"活动。</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上午,我们首先来到阳城,车子停在村口,徒步上山,寻找当年的"5号井",曾记得,它是当年整个矿区的标杆井,井洞笔直,四周是整齐的枕木,井深二百多米,井中有上、中、下的坑道,通向各个采煤的工作面,井口竖着雄伟的井架,安装了矿区最先进的、带有差速器的卷扬机。</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在山腰处有间小屋,马上有原"5号井"的战友说,这里原来有"机铺"。由于大会战的结束,我们撤离,加上半个世纪的风雨侵袭,"5号井"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大家凭着依稀的记忆,深一脚、浅一脚来到大致是"5号井"附近,只见地上还残留煤的痕迹,因山坡根本没有路,加上大家都进入花甲之列,不是吗?当年年纪最小的"小杜"、"小卢"今年都满60岁了,我们就没再往山上走,就地照了几张合影,以解相思之苦,就下山了。</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回到洞井村,大家首先想见到是古井,因村后黄金山有石灰岩溶洞,名曰"西洞",村前有泉井,故村名叫"洞井村"。古井建于明代天启3年(即公元1623年),至今约有400年历史。别看它井深只有1.5米,但不管天怎么干旱,它永远不会干枯,过去全村人吃水用水全靠它。建矿初期,宿舍没修好,锅炉房也还没造,我们都住在村民家里,每天从煤井中下班回来,浑身黑不溜秋、脏兮兮的,不漱洗根本无法休息入睡,我们就只能在泉井旁,用脸盆或桶打水冲洗沐浴。记得从社会上招工的我们这批人,是1970年12月28日进矿的,整个1971年的1-3月,还是寒风凌厉冬、春季,我们都是这样过来的,好像也没感到工作、生活的艰苦,反而感到每天都是快乐的,大概是青春年少不知愁的缘故吧。</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战友们纷纷在古井旁留影,有集体照、战友照、姐妹照、母女照(母女俩当时都是矿里的战友),崔连长双手捧起清泉,喝了几口,大声喊"水真甜",是啊,甘泉嘛。井水清澈如镜,望着镜中我们这些花甲老人,我不禁感慨万千,当年都是青春年少的金童玉女,如今都是饱经风霜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了,正是岁月不饶人。</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离开泉井,战友们迫不及待寻找过去各自的房东,我们此行年纪最大的陈兴华,今年84岁,她来自金华环卫处,她女儿和我们一批进的煤矿,母女同在一个排工作,她是开吊机的。她的房东家很好记,在一棵古樟树下,房屋的堂前很宽敞,又好客,下班后大家都喜欢跑到这里聚会闲聊。找到原址,只见古樟还在,她依然那么茂密昌盛,我们却是面目全非了。房东家的房子已倒塌,听邻居介绍,房东嫲嫲也去世了。正说着,陈兴华另一个房东叫"妽淑(谐音)",今年88岁,闻讯赶来,初一见,俩人都楞了一会儿,等回过神来,俩人抱头痛哭,是啊,半个世纪过去了,谁曾想今生还能相见。</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我随着我们"三八井"一排的陈丽华、倪爱娥、徐建珊、朱桂琴等女战友们,寻找当年煤矿的医务室,当年我们排有10多名女战友就住在医务室楼上。在热心村民的指引下,我们很快找到了,这是座砖木结构的古宅,原是地主的房子,所以她们当时没有房东。我们特地走上简陋二楼,那时大家是以楼板为床,稻草为垫被,草席做床单,睡在上面,感觉不比现在的席梦思差。</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当年煤矿医务室的医生,是从金华医院抽调来支援夺煤大会战的,都是医术精湛,思想好的技术骨干,用今天的话来说都是专家。记得有一次,我们新战士班有个姓"周"战士,得了急性肠胃炎,半夜肚子痛起来,我到医务室找医生,好像是一位姓陈的女医生,为小周进行及时救治,她的热心、耐心和专业,获得我们班的战士一致好评,买来笔墨、红纸,并由我执笔,写了一封感谢信,贴到医务室。也由于这封感谢信,引起矿领导注意,把我选入"夺煤通讯"(单位内部刊物)成员,记得沈致远也是其中之一,在这里,还想讲一件当年的笑话,听崔翠娥说:医务室规定,每个月给所有的女同志放两天例假,只要你来了例假就可以去医务室开二天病假条,我们的战友年令都很小,根本不知道例假是什么感念,有人就很幽默地跟一个男战士开了个玩笑,叫他去医生那开例假条,说:某某:,矿里每个战士每个月都有二天可以休息,你也可以去开的,他信以为真。有一天真去医务室开例假条,把医生笑的眼泪都流出来了。和他说:男士是没有享受的,羞的他赶快跑出医务室。(半个世纪过去了,是谁这么可爱,有点记不不来了!但是很可爱哦)。许多往事历历在目!有机会认识金华文化界名人"董宝奇",他当时是我们的书记,后来是金华市"群艺馆"书记,也是八婺大地的文化界的名人,一生写了许多剧本。他是我一生崇拜的偶像,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他的忠实粉丝。</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接着,我们又来到当年的"夺煤指挥部"(我们当时称营部)办公室旧址,不是房东曹根相说起,我还记不起来,以至于我从2011年数次旧地重游,一直没来这里。看到眼前情景,我仿佛又看到矿长李根银,书记董宝奇那熟悉的身影。</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洞井,是我们人生的转折点,是我们走向社会,走向工作的起点,也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好客的主人,专门在村委会会议室接待我们,曹贤华村书记和曹军村主任,代表村二委和全村父老乡亲欢迎我们,并向大家介绍村的历史,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招待会结束后,又专门在潘村的"浩沙餐馆"设宴三桌招待我们。</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下午,我们相聚"中央厅",这是座清代古宅,肥梁粗柱,只可惜因年代久远,日月侵袭,整个建筑破烂不堪,许多柱子大梁都虫蛀霉烂了,牛腿也残缺不全了,但我仿佛它是那么亲切,俗话说的好,"子不嫌母丑"嘛。它像座礼堂,能容纳二三百人,所以这里当年被我们煤矿开会的大礼堂,,逢年过节文艺表演,什么誓死大会,动员大会、表彰大会都在这里举行。</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一场没有事先安排的演唱会在古厅中拉开序幕,我们的连长崔翠娥首先亮开歌喉,唱起当年的样板戏,歌声粗犷洪亮,我对音乐是一窍不通,都说是"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我只会看热闹,只觉得歌声像男高音,又似著名歌唱关牧村的声音。接着她又和徐美洵演唱样板戏,现代京剧沙家浜中"智斗"片段。她们的精彩表演和优美歌声,一下子就把战友汇聚到这里,众多村民也闻讯赶来观看。徐美洵那时担任排长,大家都叫她"洵洵",是"文宣队"的骨干,套用今天的话说是"腕"。</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接着,胡竹红唱了首《望月》,引来了热烈的掌声,掌声未息,阿拉(许世骝)又来了一段《沙家浜》中,胡司令唱叚,"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等他唱完,崔连长说:没有想到阿拉也会唱,早知道和你一起唱"智斗"了。董烈汉还带来了移动音响,在整个演唱会上,他穿插演唱了《儿行千里》、《滚滚长江东逝水》、《打了胜仗哈哈哈》等歌曲,颇有专业水准,有知情人私下告诉我们,他现在是金华老年大学合唱队成员。</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临行告别洞井时,我们参观了"红殿",其实是关帝庙,它位于村口"潘石公路"旁,始建明代,坐东朝西,面阔三间分门楼和正殿二进,中间设有天井,歇山顶结构,殿内有历次重修庙宇的碑记及石炉、石桌等文物。当年这里曾是我们夺煤营的食堂、仓库所在。走进"红殿",战友们马上指着右手边说,这里是食堂,又指着左手第一间说,这里原来是卖饭菜票的,记得管理食堂的人叫"郭兵",来自原城中卫生院。再靠左手进去,便是我们夺煤营的仓库,仓管员好像叫"朱阿根"。</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难忘的一天匆匆而过,以至于都来不及和每位战友打声招呼。我也奇怪,我们总共在洞井大约工作了十多个月,在我四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最多占四十分之一,但确在我的记忆中,最难忘,最深刻的一段。我珍惜这段光辉的岁月,更怀念今天没来的众多战友…</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b></p><p><b style="color: rgb(0, 0, 0);"> 2016年6月14日。 李诚现场报导</b></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5号井"旧址留影。</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32名战友第一次相聚在洞井!(当年居住的所在地)俩人去看望房东。一位工作忙,提前回去了。</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当年居住在阳郑的战友和房东合影在村口的大樟树下。</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当年三八井的战友们。</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程汉霖居住的古民居。</span></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李诚,薛建良,张梦华,周愛金,王诗云在阳郑。</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里是当年的夺煤营的指挥部。</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陈兴华母女在房东家。</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这里是第一次报到聚会的礼堂。</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当年开会,演出都在这个礼堂。战友们在重温当年唱过的样板戏。</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重温当年在这里演唱的京剧样板戏"智斗"</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还原当年在此演唱样板戏时的情景。</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战友们仿佛都回到了当年。</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寻找"5号井"旧址。</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行走在洞井的老街上</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程汉霖当年就住在这个楼上</span></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崔翠娥和她的房东。</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村中的代销店,崔翠娥,徐美洵,吴春丽.孙杏英.蒋福英.等居住在小店的楼上。"那瓦片上爬满了小毛毛虫…经常掉到我们身上,又痒,又疼,把我们吓得都躲在蚊帐里面不敢出来。"睡在农民家存放粮食的柜孑上面。艰苦的一塌糊涂。"但是我们很开心!</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这里的水养育了我们战友们。</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我们每天都吃这个源泉里的水。上一井喝的水.泉水源源不断涌入,永远都是满满的。二塘洗衣服.三塘洗澡。热闹非凡……。历历在目。</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吃涮洗都在此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陈兴华母女俩。(母亲已经84岁)是当年的夺煤积极分子。</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战犮们见面非常激动。董立汉.芦建新.淘海根.等。</span></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董立汉和他的房东</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徐美洵吴春丽和她们的房东。</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寻找"三八井"的方位</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寻找当年的足迹。</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洞井村书记曹贤华和村主任,他们热烈欢迎親人们回第二故乡。</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听洞井村书记讲述这些年来的村庄改建及发展前景。</font></h3>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对洞井村书记:主仼: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和当年的乡親们叙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洞井村书记曹贤华设宴招待战犮们。</span></p> <h3><font style="color: rgb(0, 0, 0);">感谢诚朴的洞井父老乡亲们。</font></h3> <p>2017.年520战友们相聚在今日大酒店。</p> <p>何素莲是这次聚会的东道主。</p> <p>何海涛会长热情欢迎战友们的到来!2018年战友们第一次年会在何海涛公司举行。他的无私奉献使大家非常感动。</p> <h3>这些都是当年在洞井夺煤会战中的精英。</h3> <h3>何海涛会长和战友们合影。</h3> <p>吴菊红独唱歌曲助兴。</p> <h3>县煤矿的老梁也拿着歌谱演唱。</h3> <h3>崔翠娥祝贺战友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h3> <h3>战友们欢聚一堂。</h3> <h3>摄影师忙得不亦乐乎。</h3> <p>"阿拉"许世骝.王惠芳。</p> <p>芦丽玲.胡菊红.周爱金。</p><p>.</p> <p>张梦华.王惠芳。</p> <p>许雁秋.胡立新.何海涛.来再兴。</p> <p>付延亭.成金华.陆洪贤等。</p> <p>周芬华</p> <p>徐美洵.何晓云。</p> <p>葛为民.金玉莲。</p> <p>沈馨儿.芦丽玲.陈淼鸳。</p> <h3>战友们纷纷合影留念。</h3> <p>朱桂琴。</p> <p>徐美洵.芦丽玲。</p> <p>李科.陈兴尧等县煤矿的复员军人们。</p> <p>郑丽华.葛为民.赵美华.陈莲妹.周芬华。</p> <p>许世骝在唱京剧"智斗"选段。想当初,“老孑的队伍才开张…"</p> <h3>大家欢聚一堂。载歌载舞。</h3> <p>李诚.淘海根在和县矿的复员军人们互动。</p> <p>周芬华.徐建珊</p> <p>赵淑兰.王惠芳.崔翠娥.徐美询.何海涛.朱桂琴..葛为民.陈彩凤</p> <p>冯根良.杜加民。</p> <h3>2018年520。我爱你活动前往仙居"仙都"旅游,战友们度过了一个快乐的日子。今后,每一年的520都将在一个不同的地方庆祝,来丰富我们的晚年生活。</h3> <p>胡菊红</p> <p>徐美洵.王惠芳。</p> <p>芦丽玲.胡竹红</p> <p>吴金成.余梅芵夫妇俩。</p> <p>彭金华.余梅芙.何晓云。</p> <p>县煤矿的复员军人们。</p> <p>淘海根.来再兴等</p> <h3>卢丽玲的第一小组留影</h3> <p>周爱金.胡竹红。</p> <p>崔翠娥:三八井连长。</p> <p>黄有龙.付延亭。</p> <p>宋维芬.胡竹红</p> <p>淘海根.李根云。</p> <p>袁福英。</p> <p>朱桂琴.周爱金.李剑秋.徐建珊.</p> <p>相聚在仙都风景区。</p> <p>2018年520在仙都风景区。(全体参加活动的战友们。)</p> <h3>2019年在湖海塘庆祝"520”活动。全体参加活动战友。</h3> 陈汉霖和他的战友们。<br><h3><br></h3> <h3>2020年"520"由于疫情严重影响。只能小规模的活动了一次。由城关镇夺煤群战友发起去兰湖活动了一下。</h3> <p>2020.520.相聚在兰湖。黄有龙.程汉霖.董立汉。</p> <p>哈哈:这些人玩得有多开心?只有自己知道!</p> <h3>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大家都老了。黑发变成了白发。但是战友的情谊在!只要我们保养好身体。还能再聚五十年!.加油:战友们!昨天已经过去、明天是我们的!</h3> <p>2020.10.20.部分战友们相聚在龙游。每人背回100个咸鸭蛋哦。</p> <p>县煤矿部分退伍老兵2020年.10月.27日相逢在市广埸商议庆祝50周年活动的小组.安排。</p> <p>2020.10.30上午一行6人,五十周年筹备小组成员:何海涛.李根云.张燕萍.陈汉霖.周芬华.崔翠娥.前往洞井村村委会商谈活动具体事项对接工作。</p> <p>50周年之时.我们在这里留了影!60周年之际…。我们还在这里见证!(2020.年.10.月30.日上午10.时)</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周芬华.李根云。</p> <p class="ql-block">何海涛会长在庆祝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贺词。他是一个受战友们深深爱戴和尊敬的环球量具公司的董事长。几年来他是又出力,又出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领军人物。</p> <p class="ql-block">“红军不怕远征难,”卢丽玲小组演出。演员:何素莲.丁建芳.黄有龙.朱桂琴.张燕萍.汪艳春.卢丽玲.胡竹红.周爱珍.。</p> <p class="ql-block">陈式太极拳。县煤矿。黄伟明老师。</p> <p class="ql-block">丁建芳.陈淼鸳.演唱金华婺剧“三请樊梨花”选段。</p> <p class="ql-block">舞蹈:“我爱你.中国”由赵淑兰小组演出.演员:赵淑兰.金玉莲.张淑贞.葛为民.周金花</p> <p class="ql-block">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由陈佩玉.叶小萍夫妻.崔翠娥夫妻友情演出。</p> <p class="ql-block">洞井村村村民们的“红红火火中国年”</p> <p class="ql-block">卢丽玲小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全体演员合唱“我爱我的祖国”。</p> <p class="ql-block">县煤矿参加50周年纪念活动的全体战友。</p> <p class="ql-block">赵淑兰小组参加活动的全体人员。</p> <p class="ql-block">何海涛和洞井书记曹贤华交流中…。</p> <p class="ql-block">金华布厂的支援小分队。参加活动的王丽云组成员。</p> <p class="ql-block">战友何素联台上没尽兴?台下继续演唱</p> <p class="ql-block">陈锦干老师和战友许雁秋一起互动。</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看今天、忆昨天、望明天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重回洞井有感 </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6月14日,阔别40多年的我们终于又团聚在一起,重温我们纯真的友谊、重走我们曾经的人生历程、重品我们曾经的喜怒哀乐、重尝我们曾经的酸甜苦辣……我们在真情的熏陶中微微地有点醉了,淡淡地笑了、哈哈地笑了、握手、牵手、拥抱尽情地发泄我们对这一刻的期待和珍惜;我们无视斑白的头发、无视岁月留在脸上难以磨灭的印痕,回到了少小无猜的过去;我们跨过了40多年,力图寻找难以忘怀的—切;虽然有些人只不过在一起一年、有些人在一起二年、或许也有稍长—些,在我们人生历程中确实可以忽略不记,我们也确实忘记了许多—年、二年的往事,但我们为什么永远忘不了曾经在—起的这一年、这二年呢?我曾试图探寻过答案、但无解……后来我终于明白了,那是我们踏出人生的第一步,我们纯洁、我们真情、我们无私、相互间真心相待、无絲毫杂质,这就是原因!这就是时隔这么多年后重新相见仍那么熟悉、那么亲切的根本所在!我们又回到了无身份悬殊、无贫溅高低、一切都那么干净的空间……还有因为我们仍然活着、所以我们高兴、我们快乐!然我们真的能忘得了—生中曾经的一切吗?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1970年12月,在这座骑车30分钟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兜一圈的江南小城中,汇聚了一群16—20岁的青年男女,经—周培训后将步先前己参加“扭转北煤南运”大部队而去。28日,这支百人左右的队伍从义乌门而出沿金—义省道步行前往洞井。就这样,这群5O年代初出生,儿童、少年时代饱受饥饿之苦、无缘读书的青年迈出了人生第一步,踏入了社会。 分散入住洞井村农民家中;工作分为二地,一在阳郑(即5号井)、一在大唐(即三八井);开始了我们漫无天日的洞穴生活;一年的战天斗地挖出了一堆无法燃烧的石煤、安全隐患重重,无奈之下,决策者们关停煤矿,人员一分为二:一部分回城安排工作(皆是—些不入流的小集体;一部分(70余人)安排县砩矿(地点:离金华80多公里的社阳山区),1972年春节前后坐火车龙游下车后步行进山;后又分一部分人到雅畈这边的砩矿。早上上班带上扁担、奔箕 上山,下班挑一担一天打洞放炮炸出的萤石下山。日复一日,转眼到1973年3月份,这批原隶属城关镇夺煤营、集体身份的我们又被象擦桌布一样安置了,10个幸运人被安置进孝顺机械厂,从事最繁重、最肮脏工作;剩余60多人被扔到了金华农村所有的饮食店里,从此以后开始了更为漫长的艰苦人生历程,计划生育、下岗失业、上老下小等等,我们出身贫寒无依无靠,我们无缘校门无知无识,我们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承担了不应由我们承担的社会、历史重担,我们无力抗争只能无奈接受、逆来顺受,默默地呑下—颗又一颗苦果,然而我们骨子里固有的民族遗传因子 ——“韧性”使我们挺了过来,我们竭尽所能、坚强地—步—步走到了今天,我们可以骄傲地告诉后人们:我们挺过来了!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我们回忆过去,为的是珍惜今天!我们虽己白发苍苍,但童心依旧,明天我们依然健康、快乐!我真心地希望下次看到 永远那么年轻的你们!真诚地祝愿你们永远年轻、幸福、快乐!</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缅怀已逝去的她、他们,相信那边是洁净的,他们肯定不会再那么累了,但愿他们在那边快乐、平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昨晚入群后,心有感触,今日拙笔写了以上所感,以求共享、共勉! </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薛建良</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2016年6月16日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文章由李诚,薛建良,供稿。旧照片由战友们提供。</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摄影:崔翠娥.李诚.芦建春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编辑:崔翠娥。 </span></p><p>520夺煤大会战五十周年筹备小组成员:</p><p>会长:何海涛</p><p>付会长:崔翠娥.黄有龙.李诚.</p><p>成员:程汉霖.薛建良.汪艳春.周芬华.陈淼鸳.芦丽玲 徐美洵.张燕萍.董立汉.何素莲.李科.芦建春.诸葛瑞林</p><p>王丽云.赵美华.李孺牛.徐建珊.张梦华.赵淑兰.</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2016年6月18日发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2018年5.月20重新编辑。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2020年5月20日重新编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2020.年12月28日重新编辑发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2020.年12.月28.日打印成画册。</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