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修复工艺技术–上瓷篇

陆氏口腔修复工艺学

<p>  在义齿制作中,经历了模型修整、蜡型设计、车金处理,接下来就到上瓷、车瓷组发挥了。</p><p><br></p><p><b>上瓷工艺流程</b></p><p><br></p><p>上瓷组,夏天最热冬天最暖和最干净不能有一点灰尘的部门之一。</p> <p>一、OP组(上遮色瓷)</p><p><br></p><p>1、收到车金组交来的货,按要求分别放在合格区,待判定区、待检验区、不合格区。然后检查附件是否齐全,牙模是否损坏,桥体设计是否有长短,有没有变形等技术上的问题,并且查看设计单上医生的工作要求是否与收到的货相符。货篮和牙模进行清洗干净,车金部门的粉末较多,应该去除干净。确认没有问题后由师傅根据每位员工的技术水平进行分货制作。</p><p><br></p><p>2、检查后的金属桥冠用氧化铝砂均匀地喷在金属表面,金属表面成均匀粗糙状即可,喷砂后用清水冲洗后放入蒸馏水中,用超声波清洁器清洗二到三次,然后用干净的纸巾擦干水分或者放入炉内烘干。排气预氧化时温度应为980度,处理好的金属不能用手接触,预防手上的油脂引起气泡。</p><p><br></p><p>3、根据制造商作业指导书程序处理,炉温的程序参照制造商所指定的说明,每种金属都有其特性,如有些金属处理后需要再经过喷砂处理,有些则可以立即上底瓷(WO),处理后的金属颜色是浅金黄色。</p><p><br></p><p>4、上一层遮色瓷,先用关刀调均匀后用小毛笔很薄而又均匀地涂在金属表面,千万不能涂太多或者太厚,否则会令金属和遮色瓷之间产生气泡。烧结程序参照瓷粉制造商的作业指导书的指引即可。第二层瓷才能完全得遮住金属的颜色,这层瓷应该厚薄适中,太薄便会把金属的灰暗色暴露出来,过厚会导致颜色偏黄或者裂纹起泡影响所要求的颜色。</p><p><br></p><p>5、以上工作完成后检查产品、牙模、货篮是否干净,内冠不允许有多余的遮色瓷出现。核实产品与设计单,由师傅逐一检验确认后签单后放行。</p> <p>二、上瓷组</p><p><br></p><p>上牙本质瓷时,玻璃板上的瓷粉必须分清和标色,以免弄乱。先把瓷粉和水拌成糊状,水分不能过多也不要研磨过度,否则会影响颜色,或者出现小水泡现象。堆砌牙体形态时,应根据每颗牙齿的特征来堆砌,把堆砌好的体瓷每份都要给师傅检查、修改后方可堆牙釉质瓷和透明瓷。堆砌的时间越短,颜色便会越自然。长时间堆砌及拍打推压瓷粉,都会影响颜色的自然通透度。堆砌时应该把牙堆大一些,放大约18%~25%。牙合面瓷层厚度约为1.8~2.5mm,轴面厚度约为1.0~1.2mm,预备烧结后的收缩烧结程序参照作业指导书进行制作。由师傅检查所有的牙齿烧结后颜色及牙体形态是否标准正确,有无邻接过大、边缘显露金属、起泡或断裂等现象。如果没有达到其要求的再进行一次加瓷,直到跟工作单上的要求相符合。最后检查附件是否齐全,签字后才可以送去车瓷部。</p> <p>三、上釉</p><p><br></p><p>上釉是为了模仿出更加逼真的效果,用染色粉可以提高彩度或者使牙邻面的颜色加强或者个性化。将车瓷部送过来的货进行检查,是否和设计单要求一致,牙模是否完整,上下是否协调,咬合关系是否良好等。确认没有问题后,由师傅进行分货。先用牙刷将表面灰尘洗去,再用超声波清洗器加蒸馏水清洗。若有要添加瓷的必须在上釉前把瓷加好,尤其应该注意邻接面。上釉时的光油粉及各种色素不能过稀或过稠,过稀会做成没有光泽,过稠会做成表面颜色不均匀。每份后牙必须要有颈缘及花色。上釉必须按照设计单上要求的颜色对准比色板,对比颜色时不要在光线过强或者过弱下进行,否则颜色会有偏差。按作业指导书程序进行烧结,完毕后用比色板再次对比是否一致,近远中桥体颈缘是否缺瓷,是否光滑、明亮,有无肉眼可以看见的斑痕、裂纹、孔洞、黑点等。确认后检查设计单上的要求是否有问题,是否附件齐全,没有问题则可签字后送往抛光。</p> <p><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font-size: 20px;"><u>上瓷组视频教程</u></b></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u>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u></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u>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u></b></p>

颜色

是否

上釉

堆砌

金属

指导书

烧结

检查

遮色

牙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