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俄罗斯

LIUYUN

<h3>太阳偏西,当灯光亮起,此时,中国下午6点——俄罗斯莫斯科,下午1点。两国时差,5个小时!</h3> <h3>俄罗斯领空下的城市。</h3><h3>俄罗斯,是一片幅员辽阔的土地,地跨欧亚两洲,龙盘虎踞于华夏版图的北部。她的北端直接顶着北冰洋,西端则伸向欧洲腹地,南面是漫长的陆地与中国等七个国家接壤,东端则隔白令海峡与美国隔海相望。这样的版图不能不令人望而生叹。</h3> <p>身后是入住的"宇宙"宾馆。</p><p>莫斯科宇宙酒店,楼高二十几层,1777个房间,据说这里是1980年莫斯科第22界夏季奥运会裁判员和教练员入住的奥运村之一。</p><p>酒店是前苏联和法国联合投资兴建,由法国人设计。</p> <h3>酒店大厅</h3> <p>查理津诺庄园,是庆祝俄土战争的胜利,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建造的。</p><p>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位传奇人物。沙皇伊丽莎白一世无后,传位于侄子,侄媳妇索菲娅是德国人,皈依东正教后,改名叶卡捷琳娜二世。她发动政变,夺取了丈夫的皇位,成为罗曼诺夫第十二位沙皇。她主张开明专制,实行新政,对外扩张,瓜分波兰,吞并克里米亚等,使俄罗斯疆域达到鼎盛时期。带领俄罗斯从落后农业国跃升为世界列强。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去世,她执政时期给俄罗斯留下丰厚的基业,在俄罗斯人心中,她是和彼得一世齐名的一代英主。</p> <h3>克里姆林宫红场</h3><h3>红场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临莫斯科河,是莫斯科最古老的广场 ,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场所。更是俄罗斯重要节日举行群众集会、大型庆典和阅兵活动之处,是世界著名旅游景点。</h3><h3>红场南北长695米,东西宽130米,总面积9.035万平方米,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地面全部由古老的条石铺成。</h3> <h3>红场北面的历史博物馆,建于19世纪1873年,红砖白窗,也是莫斯科标志性建筑。</h3><h3>自1883年正式开馆以来,从未因任何原因关闭过,即使是在二次大战莫斯科被德军包围期间。</h3><h3>据介绍,博物馆目前有48个展览厅,馆中收藏有420万件以上的文物与6800万页的文献资料。馆藏的文物不仅有超过五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物品,还含有反映现代俄罗斯历史变迁的重要展览物。</h3><h3><br></h3> <h3>斯巴斯基钟塔</h3><h3>斯巴斯基钟塔尖顶上原是双头鹰徽,在十月革命后换成了红星,红星直径3米,由红宝石制成。克里姆林宫带红星的尖塔一共有五座。</h3><h3>1851年,救世主塔楼上安装了一座时钟,每15分钟报时一次。报时钟的构造复杂庞大,占据了三层楼的高度。以前的钟声是靠人力敲出的,现在是靠电力。四面的四个钟与天文台的校时钟相连,是俄罗斯最准的钟,“克里姆林宫钟声”就是它发出的。</h3><h3> </h3> <h3>色彩浓郁是俄罗斯的奢华基调,洋葱头式的风格更是浓浓的俄罗斯风情。圣瓦西里大教堂,堪称克里姆林宫和红场一带的地标性建筑。</h3><h3>传说16世纪中叶,俄军队得到8位圣人的帮助,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为纪念诸位圣人,修建了这座9个洋葱头的教堂。其中的8个塔楼分别代表8位圣人,中间的教堂冠象征至高无上的上帝。</h3><h3>教堂建完后,为了保证不出现同样的教堂,伊凡大帝刺瞎了建筑师的双眼。</h3><h3>后因一名叫瓦西里的修士在此苦行並死于此,故叫圣瓦西里教堂。</h3> <h3>圣瓦西里大教堂前耸立的一座雕塑,塑像的主人公是两位反抗波兰侵略者、光复莫斯科的民间义军领袖米宁和大公波热尔斯基。</h3><h3>13-17世纪,俄罗斯民族被波兰人统治了400年。17世纪初,波兰军队攻陷莫斯科。民族危亡之时,平民米宁挺身而出,募捐组织义军,邀请在莫斯科起义中负伤的波扎尔斯基大公担任指挥官。经过艰苦奋战,1612年10月义军光复莫斯科。这一胜利在俄罗斯全国性政权的建立中具有里程碑地位,米宁与波扎尔斯基的并肩作战具有的平民与贵族阶层团结的象征意义,使两人作为民族英雄受到全俄罗斯民众的敬仰。</h3><h3>雕塑基座上镌刻着一行铭文:“献给米宁公民与波扎尔斯基大公,俄罗斯感谢你们的恩德。”</h3> <h3>列宁墓</h3><h3>列宁墓由黑、红两色大理石和花岗石建成,陵墓一半露出地面,一半在地下,列宁遗体的水晶棺于1924年1月27日安置于此。</h3><h3>墓上为检阅台,两旁为观礼台。每当俄罗斯重要仪式时,领导人就站在列宁墓上观礼阅兵。</h3><h3>俄罗斯原打算把列宁墓迁走,但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反对。1994年,列宁墓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因参观人太多,排好长队列,导游没有安排我们瞻仰地下水晶棺里的列宁遗容)</h3> <h3>前苏联其他领导人的墓</h3><h3>光阴荏苒,岁月无情。列宁、斯大林、戈巴乔夫...…这些伟人曾是如此的叱咤风云,举手投足间都可能更改历史进程,而今这些举世瞩目的身影,己渐行渐远地湮灭在历史深处。唯有带着时代痕迹的建筑群,依然矗立在莫斯科河畔。</h3> <p>古姆国立百货商店。</p><p>商店位于红场的东面,是莫斯科最大的商业中心,占地4.7万平方米,建成于1893年,古姆是一座玻璃屋顶的三层建筑,有三个大拱门,由一千多间商店组成。梅兰兹夫设计,今天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十家百货商店之一。</p><p>导游说普京总统特爱吃这里的冰淇淋并作为国礼请习主席品尝过,爱吃冰淇淋的我也花100卢布来一个,味道果真不错。</p> <h3>国家历史博物馆门前,朱可夫塑像。</h3><h3>朱可夫(1896-1974年),前苏联元帅,世界著名军事家,曾任前苏联国防部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军主要领导人之一,参与制订和执行了苏军几乎每个重大战役计划。</h3><h3></h3><h3>朱可夫元帅铜像的马蹄下踩的是被砍头的德国鹰。正是在他出色的指挥下,苏联民众浴血奋战,扭转乾坤,打败了德国侵略者,解放了德国铁蹄下的多个国家。</h3><h3>他是蒙古诺门罕战役击溃日军的组织者,二战中斯大林格勒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攻克柏林的苏军统帅,具有组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卓越才干。功高盖主,和平年代备受打压。俄罗斯人民尊重历史,1995年5月8日,为纪念二战胜利50周年,在历史博物馆前面,竖立了二战英雄朱可夫元帅的塑像。</h3> <h3>无名英雄烈士墓</h3><h3>无名烈士墓,以纪念为祖国而捐躯的无名英雄们,墓碑铭文"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壮举永垂不朽"。墓前喷出的火焰,从不熄灭,象征着烈士精神,永远光照千秋。</h3> <h3>无名烈士墓西边排列着12座红色长方形大理石纪念碑,碑上逐一镌刻着卫国战争中12座英雄城市的名字,碑里分别是从这些城市挖来的泥土。许多莫斯科人结婚会到这里向无名英雄们献花;外国领导人来,也要到这里来瞻仰和献花。</h3> <h3>视频为无名烈士墓前守卫士兵庄严换岗。</h3><h3>整点一个小时一班。是俄罗斯妇孺皆知的“国家第一岗”</h3> <p class="ql-block">“大克里姆林宫”,建造于1839~1849年。二层楼建筑。俄总统及俄联邦政府机构的办公楼。原是沙皇的宫殿,十月革命后克宫成为国家的政治中心,俄罗斯政府举行各种政务活动的地方,普京总统就职典礼就在其中的安德鲁厅。</p><p class="ql-block">据说普京就职时还在这里宣言,“给我二十年,我将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p><p class="ql-block">今天的克里姆林宫在世界上任然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任总统普京是我崇拜的,据说有时普京会在二楼的窗口向游客招手,下班也能偶遇,可惜今天没有遇到他。</p><p class="ql-block"><br></p> <p>克里姆林宫后首先看到的一座宏大的建筑是会议大厦,这是一座现代化的建筑,内部大厅有6000个座位,内部装饰豪华气派,是举行重大政治活动的主要会场。除开会外,也是高水平演出的地方。其功能类似于我国的人民大会堂。</p> <p>会议大厦的上方,镶嵌着一枚金色的双头鹰国徽</p><p>国徽面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爪抓着象征皇权的权杖和金球。鹰的胸前有个小盾牌,上面是一名骑士和白马踩着一条飞蛇</p> <h3>涅瓦河上空的云层上演着一幕幕大戏,时阳光明媚,时乌云密布,阴晴圆缺,让我穿越时光隧道。</h3> <h3>阿芙乐尔号巡洋舰。</h3><h3>原为沙俄帝国海军主力军舰之一。日俄战争中阿芙乐尔号是条战败的舰船,战后几经周折才返回俄国。1916年,它因作战受损正在彼得堡造船厂大修,处在不下水状态,所以它也不可能参与武装夺取政权的战斗。1917年11月7日,阿芙乐尔号只是按信号发射了一枚空爆弹,宣布开始攻打冬宫,也象征着十月革命的开始。从此“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h3> <h3>涅瓦河在圣彼得堡市内水道纵横,河上桥梁遍布,千姿百态,各不相同。</h3> <p>圣彼得堡</p><p>圣彼得堡位于芬兰湾最内处,面积1439平方公里,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25公里,市区面积606平方公里。在18世纪初,这里是海水倒灌、洪水淹没的一片沼泽,不可能建成城市。为解决海水倒灌洪水泛滥问题,在规划的市区内首先开凿纵横交错的运河,用挖出来的泥土垫高市区,确保海拔在1.5~2米以上。我们今天看到的圣彼得堡是由60多条大小河流分割而成的42个小岛与423座桥梁连接起来的城市。</p> <h3>冬宫(音译为埃尔米塔什宫),座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h3><h3>冬宫建于18世纪,是历代俄国沙皇的宫殿,十月革命后辟为埃尔米塔什博物馆的一部分。埃尔米塔什博物馆最初是冬宫旁的一座宫殿,是叶卡捷琳娜二世专门用来存放她收集来的艺术珍品而建的,后来连同冬宫以及其它几座建筑一起合称埃尔米塔什博物馆,收藏了世界各地的艺术珍品320万件,是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的世界四大艺术博物馆之一。</h3> <p>叶卡捷琳娜二世全身像</p><p>她说过假如我能够活到两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为俄罗斯疆域的扩张可谓运筹帷幄!</p> <h3>展览厅里的“金孔雀报时钟”是冬宫三大镇馆之宝之一。孔雀钟出自18世纪1780年英国著名的钟表师金匠詹姆士.考克斯之手。</h3><h3>每当整点报时,站在金树桩上的傲娇孔雀便开始缓缓地张开羽翼,公鸡啼鸣,八音盒般清脆优美的报时声一起联动展现。</h3><h3>公鸡啼叫象征着一天的开始,猫头鹰代表了夜晚的降临,而孔雀羽翼的开闭则寓意了自然界生长与消亡的客观规律。</h3> <h3>拉斐尔名画《达娜厄》</h3><h3>这幅画取材于希腊神话,阿古斯王听信了一位预言家的告诫,他将被自己的女儿达娜厄所生的儿子杀死,阿古斯王十分恐惧,便把女儿达娜厄囚禁在一座高高的铜塔之中,不让女儿与世人接触。但是,神王宙斯爱上了达娜厄,宙斯化作一阵金雨,透过塔顶进入达娜厄的卧室,与她结为情侣。</h3><h3>这幅画可惜被人破坏了,达娜厄的足部被泼了硫酸,虽然经过专家十几年的修复,有些地方还是无法复原了。</h3><h3>而破坏这幅画的家伙是伦勃朗的疯狂崇拜者,他临墓伦勃朗的画已经几乎可以乱真,但一些细节的处理怎么也弄不好,不知道伦勃朗是怎么做到的,绝望之余他竟然带了瓶硫酸去毁画。</h3><div><br></div><h3> </h3> <h3>伦勃朗《浪子回头》1668-1669</h3><h3>这是伦勃朗的名作《浪子回头》,取材于圣经:小儿子强行要求分家离开了,在外面大肆挥霍用光了所有的钱财,无奈之下回到了老父亲身边下跪忏悔,老父亲接受了他,但画中他的哥哥、管家和仆人的神色则不尽相同。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缺乏勇气承认自己的过错。作者借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故事说明自己回归信仰的路程。</h3><h3>伦勃朗画这幅画时已经患白内障,不到一年就去世了,这是他最后的作品。</h3><h3> </h3> <h3>名画 圣经故事——《替罪羔羊》</h3><h3>这是亚伯拉罕杀子的故事,来源于圣经。上帝耶和华要亚伯拉罕将儿子献祭给他,亚伯拉罕将儿子骗到山上,刚要动手,一位天使飞来阻止了他,告诉他上帝只不过是想试验他的忠心,可以用羔羊代替献祭。于是杀一头羊代替了祭品,从此世上也多了一个词——“替罪羊”。</h3><h3> </h3> <h3>沙俄第一名将,独眼将军库图佐夫(画像)一一拿破仑在奧斯特立姿战役中使他一败涂地,然而,1812年他又以"焦土战术,坚壁清野"等策略,披甲上阵迎击拿破仑,在莫斯科上演"空城计",使不可一世的拿破仑陷入俄罗斯寒冷的冬季,最后无计可施,丧失60万法军,几乎只身逃回法国,法兰西第一帝国从此一振不蹶!但是在追击拿破仑的途中,库图佐夫病死沙场!</h3> <h3>伏尔泰坐像</h3><h3>伏尔泰坐像是冬宫镇宫之宝。由法国杰出雕塑家乌东于1782年创作,真实地记录了这位八十岁高龄的哲学家的生前形象,同时对他的性格特征进行了深刻、细腻的表现。被誉为雕塑史上最杰出的肖像雕刻。</h3><h3><br></h3> <h3>冬宫镇宫之宝世界名画,意大利列昂纳多·达芬奇(1490)的《圣母像》形象丰满,神态恬静,洋溢着一颗年轻母亲的温柔的爱子之心。</h3> <h3>冬宫博物馆实在太大,展品实在太多,一千多个房间估计只开放了几百个,但都走到也得有22公里长。而我们的时间只有1个多小时。这一个多小时里又要听又要拍,使出浑身解数也拍不了多少,很多珍品来不及拍或没拍到,还有一些拍到了却没拍好。不过一般就这样看看也可以了,漏看的就算了,咱不是艺术家也不是考古学家,看个稀奇开开眼界,也该满足了。<br></h3> <h3>圣彼得堡广场</h3> <h3>亚历山大柱</h3><h3>冬宫广场中心矗立着亚历山大纪念柱,是为了纪念1812年反抗拿破仑战争的胜利而建,于1830年至1839年建成的。红色花岗岩圆柱重600吨,高47.5米,直径4米,是用整根花岗岩石雕琢成的。令人惊异的是这么重的柱子没有打地基和采取其它加固措施,就这样在地上屹立不倒。</h3><h3>柱子顶端平台上是拄着十字架的天使,脚下踩着一条蛇,蛇象征邪恶势力。据说天使的脸酷似亚历山大一世。</h3> <h3>高6.14,直径6.6米,重达200吨的"钟王"号称世界第一大钟。由200多名俄国的能工巧匠花了两年时间于1735年铸成。据说,1735年钟王铸成后敲第一下就出现了裂痕,两年后克里姆林宫失火,大家烧水救火,大钟是青铜的,受热以后骤然泼水降温,冷热不均,结果崩掉了一块11.5吨重的残片,从此再也敲不响了。</h3> <h3>炮王是1586年为保卫克宫而铸造的。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炮重40吨,炮口直径0.92米。炮前堆着四个炮弹,每个重2吨.炮架上有精美的浮雕,有沙皇费多尔的像。是世界上最巨型华丽的大炮,由于太重太大一直没有发射过,。</h3> <h3>伊凡大帝钟楼高81米,古时的信号台和瞭望台,克里姆林宫最高建筑冠以金顶,原来三层,1600年增至五层,每个拱形窗口置有自鸣钟。</h3> <h3>圣母升天大教堂,曾经是俄罗斯的国教大教堂,历代沙皇的升职加冕礼都在这里举行。普京、梅德韦杰夫也是在这座教堂举行就职典礼的。</h3><h3>圣母升天大教堂最初由伊凡.卡利塔大公建造,但在1474年毁于地震,1479年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费奥霍凡特设计重建。</h3> <h3>天使报喜大教堂</h3><h3>天使报喜教堂(有9 个金色穹顶),最初是由普什科夫的著名工匠在1485-1489年间建造的,只有三个穹顶。到16世纪60年代,添加了四座带穹顶的礼拜堂,还造了两个假穹顶,这样就共有九个高低错落的金色穹顶。教堂又名圣母领报大教堂,是皇宫家家用礼拜堂,也是举行皇族婚礼、皇子受洗的地方。里面保留着古老的圣像壁画。正面一整面墙,是浅浮雕的圣经故事。</h3> <p class="ql-block">被形象的称为“洋葱头”的东东,有3头、5头、9头等,据说其数量多少均依据圣经故事,各有各的说法。</p><p class="ql-block">在俄罗斯东正教堂中,不同数量的”洋葱头”,分別代表着不同的含义,两个代表天人合一;三个代表圣父、圣子、圣灵;五个代表耶稣和《福音书》的四位撰写者;十三个则代表耶稣和十二门徒;二十五个圆顶则还包括了旧约中的十二个先知;洋葱头最多的达33个,象征耶稣在人间生活的33个年头。</p> <p class="ql-block">导游介绍说是圣三一教堂与纪念黑海作战的胜利纪念碑。也叫蓝顶大教堂,在圣彼得堡这样精美的教堂已经不足为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涅瓦河两岸有许多最好的景点,美丽的宫殿、教堂、学院等,放目远望,这里看不到高楼大厦,只有一幢幢有着厚重历史堪称艺术品的欧洲建筑。</p> <h3>滴血大教堂</h3><h3>滴血大教堂又叫基督复活教堂,高81米,地处位于圣彼得堡涅瓦大街不远处的格里鲍耶陀夫运河旁。</h3><h3>这名字在黑暗的寂静中让人浮想联篇,毛骨悚然。</h3><h3>公元1881年3月1日,亚历山大二世乘着马车准备去签署法令,宣布改组国家委员会,启动俄罗斯君主立宪的政改进程。当他的马车经过格里博耶多夫运河河堤时,遭遇“民意党”极端分子的暗杀。一个无政府主义者投掷的第一枚炸弹炸伤了亚历山大二世的卫兵和车夫,亚历山大二世不顾左右劝阻,执意下车查看卫兵伤势,结果刺客投掷的第二枚炸弹在他脚下爆炸,亚历山大二世双腿被炸断,被送回到冬宫几小时后因医治无效而死亡</h3> <h3>公元1883年,亚历山大二世之子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纪念父皇,在其父遇刺地点修建这座教堂。</h3><h3>公元1907年,教堂主体建造完成,以莫斯科红场上的圣瓦西里大教堂为蓝本,外观娇艳秀丽。</h3><h3>公元1917年,俄国革命以后,教堂遭到洗劫和掠夺,其内部破坏严重。</h3><h3>20世纪30年代,苏联政府关闭此教堂。</h3><h3>公元1939年9月1日,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列宁格勒被德国军队围困期间,引发严重的饥荒,基督复活教堂被用作蔬菜仓库,因此得到了绰号“马铃薯上的救主”。</h3><h3>公元1997年8月,教堂在关闭27年后重新开放,但尚未祝圣,不作为全时间的礼拜场所。</h3> <h3>叶卡捷林娜宫又称沙皇村,是叶卡捷琳二世女皇修建的。宫殿的格局则是建筑精巧,色彩清新柔和,弥漫着女性的柔美、娇媚的风韵。可以说园中到处是诗,到处是画,无处不飘动着令人心醉的旋律,无处不弥漫着花草的芬芳,它于1990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h3><h3><br></h3> <h3>叶宫里有一个镇宫之宝琥珀屋,是世界第八大奇迹。它是1716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送给俄罗斯彼得大帝的礼物,墙面镶嵌有6吨多的琥珀和名贵珠宝,闪耀着从柠檬黄到金红色,人类可以想象的黄色系中一切的色彩,辉煌得令人窒息。</h3><h3>“二战”期间,这座宝屋被纳粹劫掠窃取。随着二战的结束,这一旷世宝藏从世人眼中失去了踪影。直到 圣彼得堡 300年(2003年)纪念的时候,才由俄国巧匠重新复原出了当时的面貌。 光复原工程就历时25年,耗资1100万美元。走进琥珀屋,满屋子镶嵌的琥珀美得让人炫目,可惜琥珀屋不允许拍照,只好把对它的美好印象留在脑海。</h3> <h3>游览在叶宫各厅,包括厅间走廊,金色的墙,金色的柱,金色的门,构成一座座金色大厅;门扇、窗框上独特的雕塑及天花板上绘制的油画精美绝伦,无不彰显叶宫的华丽辉煌!</h3><h3> </h3> <h3>青花瓷与巴洛克的对话。每一个大厅都嵌有青花瓷壁炉,造型凸凹有致,纹样描绘栩栩如生,与满屋鎏金形成对比。青花瓷壁炉随有中国元素,但却是芬兰制造。</h3> <h3>彼得大帝油画像</h3> <h3>墙上挂着的伊丽莎白女皇的像是马赛克拼的。她是彼得大帝第二个女儿,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婆婆,收藏礼服1万多件,每天穿不同的衣服,逝去后还有一千多件衣服没有穿过。</h3><h3>号称欧洲最漂亮的女人</h3> <p>夏宫中彼得大帝的学习室与工作室</p><p>左侧应是旋转的地球仪,彼得大帝一心想以圣彼得堡为跳板,波罗的海为出口开疆拓土,建立海洋霸权。</p> <h3>室内的正中安放一座竖琴,应是被得大帝生前爱好的乐器吧</h3> <h3>彼得大帝的卧室与沙发</h3><h3>卧室不大,床看上去似乎与彼得大帝的身高也不相称。据说身高2米多的彼得大帝喜欢坐着睡觉。真是奇怪的爱好。</h3><h3>听说人高马大的俄罗斯人都是睡这种小床,不喜欢睡大床,连我们在莫斯科、圣彼得堡也只好入乡随俗睡这种小床了,一不小心会从床上掉下来。俄罗斯什么都大气,就是床太小了</h3> <h3>夏宫,位于圣彼得堡西南约30公里,面向芬兰湾,由美丽的喷泉、公园、宫殿组成。1704年彼得大帝下令兴建,1723年竣工。作为沙皇的离宫,经历代沙皇进一步雕琢、润饰,使之更加美丽、迷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德国军队的破坏,后经修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名录》。</h3><h3>夏宫分为上花园、下花园、大宫殿三部分。大宫殿在上下花园之间(喷泉后篮黄房子),内外装饰极其华丽,两翼均有镀金穹顶,宫内有庆典厅堂、礼宴厅堂、皇家宫室等。</h3> <h3></h3><h3>夏宫最为精彩是花园和喷泉,有百余座雕像,150座喷泉,2000多个喷柱。最值得称道的是所有喷泉没有水泵、动力,而是利用位于上花园一座七十多米高的小山筑坝蓄水,利用自然水压形成喷泉。上花园与下花园也有18米高差。</h3><h3>喷泉下方是一条人工开通的运河,两侧是林荫小道,可以直达波罗的海的芬兰湾。</h3> <h3>这里是波罗的海芬兰湾</h3><h3>无数次从书本和电视上听到波罗的海的名字,总觉遥不可及。如今我站在波罗的海海岸边,凝望一碧万顷的的海面,感悟它的神秘辽阔与无穷魅力,我赞叹大自然的浩淼与永恒,这让我心驰神往心旷神怡,世界之美触手可及。</h3> <h3>站在这里可以遥望芬兰。</h3><h3>波罗的海,冬季万里冰封,夏季凉爽宜人,秋季凉风息息,它是孕育了芳兰、瑞士、丹麦等北欧国家的生命之海。</h3><h3>海天一色,一碧千里。</h3><h3>世界如此之美,沁入心脾。</h3> <p>芬兰湾形状细长,面积约3万平方公里。全年结冰期3-5个月。北岸陡峭、曲折,多岛屿;东岸、南岸低平。</p><p>芬兰湾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无数将士的白骨奠基了俄罗斯通往大西洋的这一出海口,从此俄罗斯闯进海洋国家的行列。</p><p>为了这个出海口,俄罗斯与瑞典争夺了21年,1809年3月,俄军兵分三路进攻瑞典本土,直逼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被迫议和,于9月17日,双方签订《腓特烈港和约》,瑞典把芬兰和奥兰群岛割让给俄国,从此退出了欧洲列强的行列</p> <h3>白桦树,俄罗斯国树。</h3><h3>据说俄罗斯盛产白桦茸。白桦茸,是一种生长于白桦树上的药用真菌,主要生长在北美(北部)、芬兰、波兰、俄罗斯、中国黑龙江、吉林省、日本(北海道)等处。传说菌含有大量的抗癌、降血压、降血糖、复活免疫作用的植物纤维类多糖体。可以提高免疫细胞的活力,抑制癌细胞扩散和复发,在胃肠内防止致癌物质等有害物质的吸收,并促进排泄。据说俄罗斯桦褐孔菌的顶级提取物对糖尿病治愈率达93%。</h3> <h3>芬兰湾森林小道</h3> <h3><b>彼得大帝骑马雕像。</b></h3><h3>彼得大帝骑马铜像建于1766至1782年,高5米,重20吨,底座是一块重400吨的花岗石,是目前世界上纪念性雕塑艺术最完美的作品之一。也<b>是法国著名雕塑家法尔科耐一生中创作的最完美的艺术佳作</b></h3><h3>骏马前腿腾空,彼得大帝安坐在坐骑上,两眼炯炯有神,目视前方,充满信心,严厉而自豪。该马象征着俄罗斯,而马匹践踏着的蛇,寓意打破拿破仑的侵犯,也代表着当时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维新的守旧派。</h3><h3>青铜骑士的基座上刻着“叶卡捷琳娜二世纪念彼得大帝一世于1782年8月”。</h3> <h3>从任何方向欣赏这座塑像,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的艺术魅力。</h3> <p>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旅途观赏了这两座城市的街景,也接触和看到了不少俄罗斯人,给我们的感觉是俄罗斯人的生活恬静且悠然,街道很宽阔,随处都有葱绿平坦的草坪,城市里广场雕塑艺术颇具特色。因地处寒带,地缘宽阔,城市建筑以五六层楼房居多,因俄罗斯每年从10月到第二年7月都属冬季,街房门窗都显小,但欧式花雕装饰很艺术并不显沉闷。俄罗斯人也很大方,见我们举着相机对其拍照,还微笑示好。</p> <h3>喀山教堂前巴尔克莱德--托利的雕像</h3><h3>俄国元帅,著名将领,军事家,1812年曾率领俄国军队抗击拿破仑大军,取得俄法大战的胜利。元帅雕像出自著名雕塑家阿格诺夫之手。</h3> <h3>喀山大教堂是专为存放俄罗斯东正教的重要圣物——喀山上帝之母圣像而建造,并因此而得名。它的外貌具有典型的当时帝国风格的特征。</h3><h3>这个建筑的平面图呈十字型,顶楼上是一个端正的圆顶,圆顶70米高。半圆型的柱廊由94根圆柱组成,面向大街,环抱广场。</h3> <h3>据说在喀山教堂竣工后里面供奉俄罗斯最灵验的喀山圣母像,喀山圣母像曾经多次显灵。</h3><div>第一次显灵于伊凡雷帝时期。在与蒙古战争时期,多次显灵使蒙古大军不战而逃。</div><h3>第二次显灵于俄法战争,元帅库图佐夫在反攻前到喀山教堂到喀山圣母前祈祷,圣母托梦给库图佐夫将出现从没有过的寒流,这次寒流使拿破仑·波拿巴军队不战而逃冻死过半,而且全无战斗力,使库图佐夫一战成功。</h3><div>第三次显灵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正教教皇向喀山圣母像祈祷,圣母再次托梦给教皇说寒流将第二次出现,这次寒流使德军冻死过半,坦克无法开动,飞机无法起飞,手无法扣动扳机。喀山圣母像在每次都会消失。</div><h3>喀山圣母像保存在美国的博物馆内,但是俄罗斯人民相信当俄罗斯再次出现灾难的时候将会再次出现。</h3> <h3>伊萨基辅大教堂</h3><h3>伊萨基辅大教堂,又称圣伊撒基耶夫大教堂</h3><h3>大教堂是罗曼诺夫家族献给先帝彼得一世并为纪念圣徒伊萨基·达尔马茨基(彼得生于他的纪念日)而命名,因此,为建这座豪华的殿宇皇室不惜财力。工程中运用了许多新技术和大胆的施工方法,其中用汞合金火烧法为圆顶镀金,使巨大的圆顶历经一个半世纪从未整修依然金光灿灿。</h3><h3>圣伊撒基耶夫大教堂,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和佛罗伦萨的花之圣母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圆顶教堂。</h3><h3>大教堂高约102 米,圆顶直径为22.15 米。</h3><h3>整座建筑物重30 万吨,里面可容纳1.4万人</h3> <h3>圣以撒基耶夫大教堂的青铜门,伊万.维塔利创作的浮雕,很遗憾没有拍全。据说每扇门重达20 吨,面积为42 平方米</h3> <h3>涅瓦河</h3><h3>涅瓦河全长74公里,其中28公里位于圣彼得堡的范围内,它平均宽度400至600米,最大宽度1200米,最大深度24米。以河水流量来计算,涅瓦河是欧洲的第三大河流(排伏尔加河和多瑙河后)涅瓦河默默流淌,在圣彼得堡建成的300年时间里,她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荣辱与兴衰。</h3><h3>涅瓦河流域包括拉多加湖、奥涅加湖和伊尔门湖的集水面积,它是白海-波罗的海和伏尔加河-波罗的海两水系的重要航道。被誉为圣彼得堡的母亲河,是圣彼得堡市的灵魂。</h3> <h3>狮身人面像前留影</h3><h3>圣彼得堡狮身人面像,位于涅瓦河岸。是一对带有狮身的阿门霍特布三世的法老面像,于公元前1455年到公元前1419年雕刻,1832年从尼罗河运送到了圣彼得堡,距今已有几千年历史了。是埃及国王送给圣彼得堡的礼物。<br></h3><h3>这座狮身人面像没有胡子,是因为胡子在埃及是权力的象征,不能留给俄罗斯人,于是就用枪托把狮身人面像的胡须给打掉了。</h3> <p>罗斯特拉灯塔。</p><p>在涅瓦河畔冬宫桥的一头,有两根染成红色的圆柱非常醒目。这是历史久远的灯塔,它高约32米,是为入港船只导航的灯塔,称为拉斯特莱里柱。1810年由建筑家托姆·朵·托蒙设计,与当时的证券交易所一同修建, </p><p>上之所以有船头装饰,是因为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把战败船只的船头钉在圆柱上,作为海战胜利的象征。</p><p>在导航灯塔的花岗石基座上,另摆放了四座5米余高象征着俄罗斯四大主要河流的雕像——伏尔加河、沃尔霍夫河、第涅伯河及流经圣彼得堡的涅瓦河。</p><p>灯塔上的女神是涅瓦河女神,男神是波塞冬海神。</p><p>在重大节日里,灯塔会点燃。</p> <h3>彼得堡要塞外人行道</h3> <p>彼得要塞凯旋门</p><p><br></p> <h3>彼得大帝铜像。</h3><h3>1992 年,由建筑师哈伊尔▪舍米亚金,设计修建了这座铜像。这座铜像头小身体大,不太符合比例,据说头部与彼得大帝的头部大小相同,但身体是采用了夸张的比例,据说其寓意为彼得大帝睿智的小头却控制着俄罗斯庞大的身躯。在彼得保罗要塞,很多游客会情不自禁地与彼得大帝铜像握手。每天,坐在这里的彼得大帝不知要接待多少海内外游客,双手变得金光灿灿。据说摸摸左手发财,摸摸右手健康。</h3> <p>晚霞中的彼得堡罗要塞建筑群</p><p>彼得要塞是圣彼得堡的发祥地,坐落在市中心𣵀瓦河右岸,是圣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筑。该要塞于1703年由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奠基,它与圣彼得堡同龄。要塞中有圣彼得堡大教堂、钟楼、圣彼得门、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币厂、兵工厂、克龙维尔克炮楼、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等建筑物。其中最著名的是圣彼得堡大教堂,教堂的钟楼尖顶是俄国占领靠𣵀瓦河以及波罗的海边土地的象征。其高度为122.5米。至今仍是全市最高建筑物。</p> <h3>莫斯科大学</h3><h3>创办于1755年的莫斯科大学是世界知名学府之一,是一所师资雄厚、设备完善、高教学质量、高学术水准的综合性大学,其军工和航天专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36层的主楼是斯大林时期"七姐妹"中最大最高的建筑,莫斯科大学250年来为俄罗斯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h3><h3>据说新中国时期,能到苏联留学,在莫斯科大学就读,绝对是我国无数知识分子的梦想。<br></h3><h3>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访问苏联时在莫斯科大学接见了300多名留苏学生时,留下了这样一番话,令无数青年人倍受鼓舞:</h3><h3>"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h3> <h3>莫斯科大学前长椅上留个影,感受一下大学的文化气息</h3> <h3>莫斯科地铁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漂亮的地铁。按运营路线长度为全球第七大地铁系统、按年客流量为全球第四繁忙暨亚洲以外第一繁忙的地铁系统。1935年5月15日苏联政府出于军事方面的考虑正式开通了莫斯科地铁。地下铁道考虑了战时防护要求可供400万居民掩蔽之用。深度近百米。(胜利公园地铁站,3号线)长的自动扶梯有150米。<br></h3><h3>据说地铁站的建筑造型各异、华丽典雅。每个车站都由国内著名的建筑师设计,各有其独特风格(但导游说因人多,怕走失,没有带我们参观别的地铁站,也许是导游累了,找个理由吧)</h3> <h3>有人开玩笑,俄罗斯在大街上没人,人都在地铁里。</h3><h3>的确如此,俄罗斯地铁客流密度非常大,粗略估计约 一分钟一趟 ,每趟都是满满的,人群熙熙攘攘,每个人都是行色匆匆。</h3><h3><br></h3> <h3>胜利公园地铁壁画前留影</h3><h3>这幅壁画,纪念着两次卫国战争的胜利,拿破仑和纳粹德国的入侵,曾经是艰苦的奋战,但是胜利是属于俄罗斯的。</h3> <h3>莫斯科凱旋门,矗立在莫斯科胜利广场旁东面的库图佐夫大街中间。</h3><h3>与巴黎凯旋门相似,这两座凯旋门都是为纪念同一次战争而建。1812年拿破仑率领六十四万大军攻进了莫斯科并放火烧毁城池,他认为胜利了,而莫斯科军民在拿破仑抵达前实施了坚壁清野,让拿破仑大军欣欣而来,无功而退,并在拿破仑撤离途中频频予以狙击,让拿破仑大军吃尽了苦头,伤亡惨重,逃回法国仅剩两万人,俄罗斯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h3><h3>凯旋门建于1829年,凯旋门高达28米,历时五年建成,门顶立有一尊背有双翅的胜利女神手执月桂花环,乘着六马战车向前行驶的雕塑;在女神像的下层,是几位武士的雕塑,武士雕塑再往下便是底层的深色高柱,高柱之间分列着四尊俄军士兵的雕塑,在他们的手指上刻有“驱逐法西斯,解放莫斯科”的字样,气势雄伟,古典大方。</h3> <h3>胜利女神纪念碑。</h3><h3>在二战胜利广场西面,是一座高达141.8米的胜利女神纪念碑,纪念碑顶部是胜利女神高举月桂花环,在一男一女两位吹着胜利号角的天使的陪伴下,带着胜利的消息,迎向人们。</h3><h3> </h3> <h3>碑体的高度象征着人们在卫国战争经历的1418个不眠的日夜,三棱形的碑身仿佛一把青铜利剑,直指长空,上面各种人物的浮雕,再现出战争中那些让人们缅怀的英雄人物与难忘的战役。纪念碑上还刻有在此次战争中被战火波及的城市,碑体下部是俄罗斯勇士格奥尔基持长矛英勇刺杀毒蛇的雕像。纪念碑下是5层台阶,象征着5年艰苦战争。</h3> <h3>俄罗斯是一个灾难深重但不屈不饶的民族。</h3><h3>俄罗斯的高铁设施和咱们简直没法比,差的不是一点点。几天的行程只是浮光掠影,但还是感受到帝俄时代的辉煌和荣耀,也感受到苏俄时代的刻意和雄霸,留下了今天瞩目的莫斯科。莫斯科依然葆有她原本的模样:古典而不失现代,大气而不失雅致,醇厚而不失浪漫。只是近年来好象放慢了她豪迈的脚步。我留意莫斯科大街上,商家的大橱窗里布置是那么的单调简单,比较多见的就是在橱窗中央挂上一张照片或是一幅画,缺乏现代时尚高科技的表现手法,毫无特色,是资金还是观念问题,还是二者皆有?个人认为从这细节窥见俄的经济现状不容乐观。</h3><h3>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中,不断的争斗和平淡交替统治着这座城市,岁月沧桑后的莫斯科庞大、美丽、复杂,不可思议而又一言难尽。</h3><div>再见了,莫斯科。</div><h3>“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的歌声仿佛又在耳畔响起,莫斯科不能再沉浸在“夜色多么好,令人心神往”的虚幻里,面对现状,只有融入潮流。但愿“长夜快过去……”,莫斯科再现辉煌。</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