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回忆录

飞天

<p><b style="font-size: 20px;">编者语:</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的父亲今年80多岁了,他生于一个贫苦的家庭,有着忍饥挨饿的童年。在战乱的年代跟着家人逃荒要饭,四处颠簸流离 。最终在金乡县肖云谢集落脚。青年时代参军入伍,为国出力,报效国家,心中始终坚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得到锻炼,入了党。后来转业分配到金乡县人民医院工作。无论在哪里,他对工作都兢兢业业,认认真真,充满了热忱。现退休在家,身体尚好,每每想起过去就感慨万千。父亲是一个普通的老军人,一个平凡的人,一个对工作热忱的人,任劳任怨的人,虽然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但他就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他善良,朴实无华,眼里充满了慈爱,无论在哪,都尽心尽责,无愧于一个老共产党人的称号。前两天我把父亲写的回忆录整理了出来,保留了原稿,稍有修改变动,但基本都是原话,水平有限,敬请各位亲关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心酸无奈的童年</b></p><p><b style="font-size: 20px;">小时候听妈妈讲。第一次是到徐州西南角砀山的一个小村庄,也就是逃荒要饭住在人家的一个小场屋里,那时兄弟里我最小,家里吃不上,穿不上,晚上睡觉也睡不好,白天还要去要饭,能要到就吃,要不到就得饿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人家本村的人都议论,那个小场屋里住着的一家人,也太苦了,吃不上,喝不上天又冷,是真受罪!有人出坏点,那地主婆就找上门去了,说:"你们又吃不上喝不上,何必受这老洋罪,你这孩子长的倒是很好,不如我们抱走就是了”。父母认为不能给,地主婆给送来了一袋子高粱,当时把我父母都气坏了,难道说我就值这些?我们再穷也不能把孩子给你们,天天要饭,我们也得养着,饿不死大人就饿不死小孩。于是就开始了要饭,我很会要,每到一户好人家,我就不认生的,就跑到人家去了,人家给吃的喝的,母亲可高兴了,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不知什么时候又受灾了,要饭也要不着了,我们就从南乡回来了,后来我记得在店门口,从北头过来了,不知是什么队伍?又抢又烧的混乱的很。好像是战乱了… …又过了,不知道多少年,地少天灾,吃不上,我们一家又开始了北逃,这次我已经六岁多了,我记得我爸推的是一个土轱辘车,我二哥拉车,两个妹妹在车上坐着,我是没办法,只能跟着天天跑,一到晚上腿累的难受极了,睡不好觉,找人家的小场屋豆节柴火当铺头,日子艰难的很。</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有一次走到肥城那地方,天黑了!我的肚子里饿得叽里咕噜叫,老想着吃东西,就在这时,一个好心的男人,从她袋子里拿出了两块地瓜,还是熟的,哎呀!我心里想:你真好!人在困难的时候有口吃的,就是雪中送炭,就是这一件事让我一生都不能忘怀,心想我一定得好好的,感谢人家才是,于是我跑了很远,又回去说我真的很感谢你!我们一家人就这样走了,天黑之前来到了济南,我父亲知道我表哥的住处,给安排好了,第二天我和二哥出去玩,二哥说表哥在济南牙刷工厂,咱把这两块骨头拿回去,交到表哥那里不是很好吗?结果表哥一看这是人骨,不能用表哥给我了,济南在解放期间死的人太多了,我那时可能是积水,听妈说我是一九四二年十月十四日生人 那又不知道是哪年,解放的济南了,又过了一天,</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爸说:“在这能长时间了,我们该走了”。</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表哥说:“再住几天吧,我让他们给你找点活”。</b></p><p><b style="font-size: 20px;">我爸说:“还是走吧!”</b></p><p><b style="font-size: 20px;">过了后一想:我爸一般都不愿麻烦别人,当时如果同意的话,我们一家现在不落户济南了吗?于我们一家接着走,不知又走了多久?记不起来了,后来走到,孟家的外户庄子上还好,那里住着谢集的人家,名字叫胖孩他爹叫小秋,于是我们就在那里住了,这一住就是好多年,记得有一年冬天也是到了目的地的那一年,二哥说跟我要饭去,到了后营第一家也就是地主家,人们都说他家很富,要人有人,要钱有钱有势力,我哪知道这些,当时我穿的破,二哥说进去吧,进去后也不错,给吃的给喝的玩了一会儿,可出来后刚一出大门,不知道,还有个大黄狗,这时上去就把我的腿给咬住了,把我拖得很远,这时他家的人出来了,可不认了,说这不是狗咬的,快走,第二天才想到给她家去要狗毛,于是从此见了狗,我都害怕。穷人家也争气,也没有打针,伤口也没有发炎,过了一阵子就好了,就这样妈和二哥他们天天出门去要饭,养活了我们一家,我和妹妹,只知道吃,哪里知道老人家受苦受难,心想这苦日子什么时候到头啊?</b></p><p><b style="font-size: 20px;">春雷一声震天响,全国人民解放啦!于是我们家分给了一头牛六亩地,苦尽甘来!老天有眼看见穷人了,实际上是共产党毛主席解放了我们,各村都在游行,穷人翻身做主人,可高兴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毛主席就没有穷人的今天,从此再也不受气了,再也不风里来雨里去逃荒要饭了。二哥高兴起来了,把生活的担子挑起来,以后生活怎么安排?怎么去种地?说:“种地的事我多干点,咱家祖上都没有文化,让我弟弟去上学学文化。”上到四年级,也就是到了58年的大跃进了,这时我们住的地方,因为是地主的外户庄子,是全砖的得扒掉 ,搞农田建设,于是归了前营大队。我们一家就搬到村西头那个小院,到了秋天,也可能是到了高潮,我们四年级也停课,去参与大跃进,第一次到章丘的普及乡,在那里大搞钢铁。到了秋天也松了下来,这时我二哥说:“咱们得回老家人民公社了,到哪里都是干活吃饭”。 因此来的也快,就连同学老师都没告诉就回来了,在家又上了一年学就停下了。</b></p><p><b style="font-size: 20px;">过了一阵子村里传来了喜讯,大队让报名参军。后来说让张合斌和张荣华你们俩去体检。我心中喜出望外,很庆幸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了。我顺利的通过了体检,回家等消息。后来带兵的人来了看了一下家庭情况说:"行,准备准备吧!"当时我激动的心潮澎湃。这下终于出头了,感谢父母含辛茹苦,逃荒要饭的把我拉把成人,如今当上兵,心里不知怎么去感恩了,到走也没见大队的人告别一下,心中甚是遗憾。家里不想让当兵,因为六二年蒋介石还在叫嚣着要反攻大陆,还不断向大陆发送传单什么的。特别是母亲,她老人家到入伍的那天还在哭说从小就没有离开过家,独自去生活能行吗?别人都在劝:人家都行,他这么大了也一定行。 能当上兵,二哥和妹妹都非常高兴,当时生活非常困难,家庭靠供应一天吃不饱,穿不暖,我很不放心。家里都说你就放心去吧。党和国家都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机会,我们一定要珍惜,何况现在都解放了,生活会一天天好起来的。到了部队一定要听党的话,毛主席怎么说你就怎么做。无论是上战场还是训练,都要吃苦在前,学习军事打仗本领要学好!我暗暗记下了,心里暗想:如果没有共产党毛主席,他老人家给了这么好的机会,我能当上兵吗?能穿上这绿军装吗?能抗起枪杆子吗?当兵就是保卫国家党,叫干啥就干啥得树立好信心,勇敢战斗的精神,吃大苦,打硬仗不怕牺牲把自己交给党和国家……</b></p> <p>青年时代的父亲</p> <p><b>  (二)我把青春献军营</b></p><p><b>当兵就要当好兵,合格的兵!</b></p><p><b>1962年的一个秋天,我坐上肖云公派的一辆马车,来到了县招待所,第二天我和张合斌终于换上军装,心中吃了定心丸,此时心也飞到军营。到了第三天说去济宁火车站上火车,人多都一块走,后来我们来到了心中向往的营房,从此开始了我的新的生活。</b></p><p><b>几天后开始新兵训练,那时东北特别冷,零下在30度左右,训练科目主要的是在雪地瞄准训练步枪打靶,扔手榴弹等,新兵连生活使我懂得了当兵视为为谁当兵人活着为谁活着为谁服务为谁打仗,明白这方面的知识,树立了雄心壮志,也明白了,革命大家庭是集体力量,保家卫国,没有战友们和国家的力量是白费功夫的,不行的,三个月时间非常快,转眼就过去了,我考核的指标都是良好的,这时就分配了,为当时我被分配拍炮兵团警卫排,后来又抽调是后勤汽车教导训练队学了半年时间,成绩比较好,后勤政委找我谈话,说:"你不用回炮兵团去汽训队吧,那里急用人,你就留那里训练.当教官吧,把自己的驾驶技术传授给战士们"。就这样我当上了主教和班长后,每年培训二批,也就是半年一班,训练的学生成绩都很优秀。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b></p><p><b>年底连里来了任务~抗美援越。我积极报名响应。当时在越南训练学生时,条件非常艰苦,那里气温高一般都三十八九度,高时达到四十多度。一个星期得学一天修理,学生们都很认真,也很爱学习,我教的也带劲。过了一阵子,指导员告诉我一个好消息说你的党员转正了!你要好好珍惜啊,在抗美援越中一定拿好成绩!我说一定对得起党和国家对我的栽培,对得起毛主席他老人家,把我的工作做好,圆满完成任务,交一份合格的答卷。到了年底,学生们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越南方面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满意。中方也高兴为中越友谊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越南又打起来了,1950年 朝鲜战争失败后,美国不甘心又在越南搞战争,反正对中国抱有不甘失败的企图,连队根据上级要求,每人都要写申请,援越抗美,结果把我自己批准了,六四年底,开始到沈阳西叫沟梆子的一个小营房在那里开始学习训练,学习完了接着就出发了。 这次的援越主要是培训驾驶技术,一年的任务。六六年五月左右,才回到三十八军113师。学习几天后就又调到师后勤北大荒农场。就这样,边跑运输边训练。一天到晚的忙忙碌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三)无论在哪,紧跟党走</b></p><p><b style="font-size: 20px;">1967年的春天三月份,我被领导批准探亲,一个月的时间。领导说完后我就坐上了去济宁的火车。回来就解决个人问题,谈婚论嫁搞得非常紧张,又没有准备,家里还是那么穷,确实是一无所有!但是那时人们都对解放军有一种特别的崇敬,事情也好办的多,要什么都支持!我越来越感到幸运!就像我这样的穷孩子能得到人民的热爱和支持,连想都不敢。现在能成家立业,不让外人笑话也就心满意足了。从此暗暗下决心,只要她没别的要求,我这辈子一定要好好的待她,风雨同舟。好好孝敬父母,在有生之年一定得到满意回报,爱护孩子。1968年大女儿出生,随着时间的推移又有了两个女儿。三个孩子我一视同仁,绝没有别样要求。我的一生都吃亏在家穷,没钱上学,姊妹多的苦,所以我一定好好努力赚钱,不让她们受罪。想当初我上四年级时,没有纸都用石板写字,给父亲要两毛钱都没有,因要钱买笔还打了一架,别人扔的笔头,我就给宝似的捡起来继续用,就这样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我能上学就不错了,也就很幸运啦!</b></p><p><b style="font-size: 20px;">三年自然灾害后,生活慢慢的好转。这时我当的是技术兵,也赶上了超期服役, 文化大革命一直到69年几月份才退伍,那时间咱们现在什么都不正规,参加了一段红劳群众组织,毛主席号召抓革命促生产,任何形式的组织都要回到岗位上去,因此金乡县各乡镇广播事业要加强,这时被分配到肖云公社广播站去上班,第二年又赶上下乡参加劳动,在这时县里要人,书记找到我给谈话说:“根据需要,明天让你去县里报道”。到了县里先参加学习,完了后我又被分配到县窑厂,在那里搞了几个月政审,然后又到县医院上班,在这期间,县医院正好又在改革,我被安排在院组织委员会,在县医院干的都很好。文化大革命后期又来了个深挖五一六,那已经是1971年啦,在这时又赶上二女儿出生,那时候生活实在是困难,那时也不管男孩女孩了,生活上吃救济,还要到处打兑粮食弄吃的。记得买了豆子去滕州那边换点麦子,反正能多吃上点,就算好事了。到了1976年,又有了第三个孩子,这时一家五口人了再加上孩子他姥姥跟着看孩子,生活实在是难了很多。于是到了1978年,我调到了百货公司,不在县医院,能在生活上好一点,在百货公司那几年还算可以,到了86年县医院又改建房屋,这时我们一家6口被分配到楼上,住的非常拥挤。心想自己建房子吧,投资大点,不管怎样,终于建成了我们自己的房子啦!一个温馨的院子,还不错。到了 88年后计划生育紧张起来,这时经人介绍,我又调到了计生委上班,在这时百货公司已经是不行了,因为百货公司领导决策错误,给公司带来严重的亏损。就这样从那时进入计生委后,工作很繁忙,一天到晚的不想别的,一心为工作,就这样一直干到2002年,年龄到了我就退休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回顾我这一生,是难上加难的一生,</b></p><p><b style="font-size: 20px;">是艰苦奋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听党的话,党叫干啥就干啥,在单位中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因为我知道是共产党,挽救了我,从苦海里挽救了我,把我拉了回来,生活上照顾我,没有房子给房子,没有吃的给吃的。养老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我感到共产党太好了,让我们老有所养,真是天大地大,不如共产党的恩情大,河深海深,不如共产党毛主席的恩情深,我要永远跟党走!</b></p> <p>父亲的手稿原创</p> <p>(父亲的手稿,张莉整理于2020年3月2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