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山风景区:闭园不停歇,当好集中隔离点的饮食服务员

大美龙泉

新冠肺炎突如其来,打乱了光谷唯一一个历史文化景区龙泉山风景区的春节计划。往年春节期间,龙泉山风景区要承担接待游客的工作,灵泉寺更是要接待来自武汉市内及周边上万名香客。今年春节前夕,武汉疫情警报拉响之初,龙泉山风景区立即关闭了包括灵泉寺在内的所有景点,闭园谢客。虽然景区接待工作暂停了,但是景区的工作人员却一刻也没有停歇,他们又承担了为全街集中隔离点提供饮食后勤的担子。 <b> 一、资深导游变身餐饮采购能手</b> “如果您来到龙泉山风景区旅游参观,见到一位爽朗干练,对景区景点如数家珍,专业十足的导游,那十有八九就是汪静。”龙泉山风景区负责人徐飞说道,“她是我们景区的名牌导游。” 景区因疫情闭园,汪静好不容易可以春节与家人相聚,过上一个不用上班的春节,但是她在了解到风景区承担龙泉街隔离点饮食工作后,主动请缨担起了上百人饮食的采购任务。 每天清晨驾车前往销售点领取一天的食材,往往是七八箱蔬菜、水果、肉类,上货、卸货、帮厨、打包、上货,一上午就过去了。下午又是联系商家预订第二天的食材,帮厨、打包、上货,尽量使隔离点的密接人员能够在晚餐时间吃到营养可口的饭菜。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每天清晨采购的食材</h3> 三十六天的采购证实了她不仅仅是大家以前心中的专业导游,还是实实在在的集体力与耐力为一身的马拉松健将,“搬起几十斤的蔬菜我一点也不费劲!”汪静爽朗地说道。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搬运大米</h3> 为了让隔离人员吃的更好,她同风景区的同事费劲心思在饮食上下功夫,一日三餐荤素搭配,保证营养,酸奶、水果、蔬菜、肉类应有尽有。在交通卡口重重,采购困难的情况下,2月19日,风景区的何玉霞费尽心思采购到了龙泉人喜欢吃的活鱼,经过厨师的一番烹饪,香喷喷的红烧鱼送到了隔离点。 <b> 二、一日三餐近百公里的送餐路</b> 因为车技熟练,脾气好,又是男同志,胆子大,况东坡成为了隔离点餐饮运送的“摆渡人”的不二人选。他每天清晨协助食堂将餐饮盒打包好,7点出发,前往15公里外的隔离点,尽量保证所有人员在7点半前能吃上早餐,送完后又立即往回赶,给自己和车消毒后才敢回到景区。早中晚每天来回三趟,近100公里。车和人每天都是消毒三次。 疫情严重时,隔离点每天都会有新增人员。如果碰上运送密接人员的车辆到隔离点,他就只能找附近的地方把车停着,一个人坐在驾驶室。等车来,等车走。然后打开车门,背后的汗透过防护服接触到冷空气一个哆嗦,站一会,等护目镜上的水汽流下去,视野清晰后抱起送餐箱。走去隔离点的况东坡心想,“这会儿怕是饿坏了,饭菜也不知道是不是凉了”。 同事见他每天往返三趟,有时候又要长时间的在隔离点等待很辛苦,提出要和他接替换班,他说:“既然我做了,就别再多一个人。我每次对消毒特别仔细,你在这方面怕是赶不上我。”他就这样拒绝了同事的分担。 15公里的送餐路不远也不近,在疫情期间,这条路已经成为他最熟悉的路。虽然风景区离家也不到5公里,他却是想回又不敢回! <b> 三、全员战役,无不胜也</b> 在这场持续两个月的封城抗疫战中,风景区做的不多,但每个人的生活都被这场战争占满,都用尽全力地付出。老党员董锦明吃住均在风景区,每天早晨6点起床,和厨房师傅准备早餐。一位资深的老会计,硬生生地变成了厨艺超群的面点大师。战斗力超强的年轻代表朱诗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走,每天除吃饭外就没空坐下。只要能出入卡口,苏全、何玉霞就来风景区上班,尽可能地多分担。退役老兵胡昌林每天早晚消杀,严控人员出入。作为领导的徐飞、王开祥更是顶着压力,统筹协调,亲力亲为。 在这场战役中,风景区的抗疫战士们一心奔着把工作做好的目标,没有精力关注其他,只是期盼着明天的盒饭数量能少一些。恐慌也好、疲劳也罢,短暂的休息后即是新的征程。<br> 待到疫情全部散去,大家再次相约到龙泉山风景区。

风景区

隔离

龙泉山

每天

景区

疫情

采购

导游

闭园

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