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的一种基本的、重要的途径,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作为文化基础的语言的作用不可估量。阅读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师生的知识,开拓我们学生的视野,陶冶我们学生情操,丰富我们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改善我们的思维,提升我们的创造能力。阅读可以打开我们师生美好的心灵,塑造师生高尚的灵魂,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还可以丰富师生的情感。作为教师,怎样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如何教好阅读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要有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的意识,并且持之以恒。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加以运用。作为执教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并且运用到教学中去。要有饱满的教学热情,并且投入到工作中,耐心地指导学生,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br>那么阅读能力包括哪些方面呢?我认为大致由这几个方面构成:1、利用工具书解决阅读障碍的能力;2、培养对文章内容的阅读理解能力;3、具有对文章形式分析的能力;4、增强阅读整理的归纳能力;5、掌握方法提高阅读知识的运用能力。加强学生阅读教学的训练。我认为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br>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br> 在讲解《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位执教者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br>“师:同学们,文中的“甲”你怎样理解?学生:纷纷回答,其中也有说出“第一”的意思,教师给予了肯定。师:为什么作者要说 桂林山水甲天下,而不说双鸭山山水甲天下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请借助工具书解决”。执教者在这样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深思为什么桂林山水甲天下,而不是双鸭山风景甲天下,本身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学生要想找到答案就必须去阅读,并且有目的的阅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词典加以解决,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br>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br> 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产生阅读动力,才能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学生有了阅读兴趣,就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从中汲取精神的给养,获得精神的慰藉。从而树立崇高的理想,定立人生的目标。当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之时;当学生在阅读中精神得到升华之时;当学生在阅读中汲取精神食粮之时;当学生在阅读中孜孜不倦之时,他就会把阅读的习惯进而升华,从课堂的阅读中走出去,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我们何乐不为呢? <br> 三、加强课堂阅读指导 <br> 课堂阅读教学指导是我们教师的主要阵地,这就要求我们备熟教材,了解学生的情况,用“默读”“朗读”“赛读”多方法、多渠道等方式,才能达到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如:有位老师在讲解《狼牙山五壮士》跳崖前所呼喊的口号时,执教者让学生反复阅读,仔细体会,用真情实感领会五壮士临危不惧和视死如归的精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理解了五壮士无路可退的理由,而且又为五壮士的悲壮情景所震撼,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br>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br> 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我们执教者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方法,并学以致用。比如:有些老师经常要留一些课外阅读作业,阅读《海的女儿》、《一千零一夜》等,当学生在交流阅读心得时,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了课外,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施展,同时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br>